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富陽場口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4月教學質量檢測試題(8科8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富陽場口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4月教學質量檢測試題(8科8份)

資源簡介

命題人:盧金萍 復核人:吳立新
第Ⅰ卷(選擇題,共7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選項填涂到答題卡上。)
1.秦朝實行的中央集權體制與西周的“天下共主”相比
A.體現出了“親貴合一”的特點 B.體現了政治分權與財產分配的結合
C.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 D.實現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2.觀察下圖,從圖1到圖3反映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是
A.中央對地方控制日益強化 B.專制皇權不斷強化
C.中央機構的設置日趨完善 D.六部權力日益削弱
3.斯塔夫里 阿諾斯《全球通史》中寫到: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中國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戰爭打破了中國的閉關鎖國狀態 B.在第二次戰爭中圓明園被焚毀
C.第三次戰爭使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D.三次戰爭都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4.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列強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紛紛加緊對外資本輸出,掀起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馬關條約》中最能體現“資本輸出”這一侵略企圖的內容是
A.中國需同外國商定進出口貨物的稅率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
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D.允許日本在中國投資設廠
5.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某班同學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總結了四句話,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民權有了,國家強了 B.皇帝倒了,清朝完了
C.國號變了,時代換了 D.習慣改了,風俗新了
6.下列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其相似之處是
A. 反抗外來侵略 B.反抗封建統治
C.發展資本主義 D.實現政治民主
7.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在民主革命進程中的相似地位是
A.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B.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政體
D.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新起點
8.各國政黨制度的不同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B.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C.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D.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的在野黨
9.下圖體現的新時期中國外交的重大作為是
A.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B.全面參與聯合國的事務
C.積極推動新型區域合作 D.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10.在下列古雅典的候選名單中,有資格入選陪審團的是:
A.①② B.① C.③ D.④⑤
11.觀察下圖,依據《德意志帝國憲法》,能做出“俾斯麥下野”決定的是
A.德意志帝國議會 B.德意志帝國皇帝
C.德意志帝國聯邦議會 D.德意志帝國選民
12.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
A.都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 B.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
C.都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D.都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
1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后來,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護之”。據此判斷,這項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鄭國渠 C.靈渠 D.芍陂
14.據史料記載,蘇州所屬的太倉、嘉定地區,“比閭(緊挨著的房屋)以紡織為業,機聲軋軋,晝夜不休,貿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則“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向農村擴展 ②商品經濟向農村滲透
③棉紡織業的社會分工已經很細 ④出現棉紡織的手工工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
15.“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我為人民鼓與呼!”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現象,主要由于
A.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B.“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C.蘇聯政府背信棄義 D.迅速實現工業化的需要
16.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長安做生意,他的活動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在專門的“市”里賣瓷器 B.從各地的草市搜羅地方特產到長安販賣
C.居住區開綢緞店 D.他的商業活動受到專門機構的監督管理
17.1840年,文人汪仲洋認為:西方人長腿不能彎曲,不能奔跑和跳躍,碧藍的眼睛畏懼陽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睜開。林則徐也認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這些荒謬的認識是緣于清朝的:
A. 閉關鎖國 B. 文字獄 C. 重農輕商 D. 政治腐敗
18.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有著濃厚的半殖民地特征,未能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民族企業多集中在 ①紡織業 ②采礦業 ③食品加工業 ④機器制造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與明代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相比,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有
①手工工場→工廠制 ②手工生產→機器生產
③政府壓制→歷屆政府一貫支持 ④國內市場→世界市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其之所以“短暫”的內在因素包括
①工業結構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專制的壓制
③自然經濟占絕對優勢 ④列強卷土重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21.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網址是http://www./bbs,網址設置“1905”的寓意是
A.這一年電影誕生不久就傳到了中國 B.這一年是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
C.這一年中國結束了電影無聲的歷史 D.這一年中國影片第一次獲得國際榮譽
22.下列服飾具有中西合璧鮮明特點的是 ①列寧裝 ②中山裝 ③西服 ④旗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1487年,歐洲一位航海家率領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后來他們發現,陸地的走向已經不是向南,而是往東,繼而偏北,他們到了后來被稱之為“好望角”的非洲最南端。這位航海家是
A.鄭和 B.哥倫布 C.富爾頓 D.迪亞士
2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徑是
A.殖民擴張與掠奪 B.不平等貿易 C.販賣黑奴 D.商品輸出
25.18世紀70年代,英國城鄉人口比例為1:2,19世紀初為2:3,導致這一變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圈地運動使農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收外來移民
C.大量人口遷往殖民地 D.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口布局
26.下列有關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閉的經濟結構
B.工業革命推動的結果 C .開始打破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
D.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攫取更廣闊的市場和更豐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27.1921年蘇俄的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從根本上說是由
A.蘇俄的社會性質所致     B.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所致
C.蘇俄當時生產力水平所致   D.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滿所致
28.下列對斯大林體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為蘇聯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B.曾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C.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形成 D.由于體制逐漸僵化而很快被取消
29.有的學者認為:危機并不一定就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機”這個詞本身就包含著“危害”和“機會”兩層含義。就資本主義發展而言,“機會”是指
A. 國家獲得了對外擴張的好時機 B. 調整供求矛盾,經濟會重新獲得活力
C. 部分企業獲得重生的有利時機 D. 給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時機
30.1919年,蘇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農民巴扎耶夫把家里僅有的一點余糧拿到市場一出賣,他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A.交換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 B.糧食被強行沒收
C.以較好的價錢賣出糧食 D.需繳納糧食稅后才可出賣
31. 西方史學家認為:“蘇聯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 ①蘇聯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②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③忽視消費品生產 ④長期僵硬的執行計劃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幾個長工的閑話。他們中誰的說法不符合史實
A.張三:還是人家俄國好,城里人吃穿用,國家統一發給,不用自己花錢去買
B.李四:說的也是,聽說人家俄國的農民,有自己的地,可我們還要給地主干活
C.王五:我覺得俄國不好,農民雖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糧都得給國家,不許賣
D.趙六:誰說余糧不許賣,聽人說列寧專門通過了一項法令,鼓勵買賣自由
33.“經濟發展不能完全靠各個部門、企業自行其是,這就好比城市的交通一樣,如果沒有紅綠燈和警察指揮,就會導致互相撞車和塞車。” 二戰后,日本政府為發揮“紅綠燈和警察指揮”的作用而實行了
A.社會市場經濟 B.計劃指導型經濟
C.混合市場經濟 D.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34.歐洲聯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不同點是
A.各區域范圍內的國家生產力與分工發展的產物
B.既是區域性經濟集團,又有政治聯盟的性質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說明經濟相互依賴加深,導致保證經濟穩定聯系的經濟組織產生
35.有一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你認為這種觀點
A.正確。因為全球化正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起主導作用
B.不全面。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發展中國家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C.正確。發展中國家最好別趟這股渾水
D.錯誤。發展中國家應無條件支持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第36題10分,第37題10分,第38題10分,共30分。)
36.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與以古代雅典為代表的民主政治制度,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國家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
⑴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什么特點?(2分)
材料二 中國封建時代的選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與當時社會經濟政治力量的發展現狀相適應;另一方面,又要為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鞏固和發展服務。用人制度是否得當,關系到封建王朝的興衰。
⑵西漢和唐朝分別實行了什么選官制度?(2分)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2分)
材料三 伯利克里執政時期古代雅典的部分政治機構及人員產生方式
政治機構 性質及職權 人員產生方式
公民大會 雅典最高權力機關,管理內政外交等重大事務。 每個成年公民都能參加。
五百人議事會 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提案。公民大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議事會成員經抽簽選舉產生,任期一年,不得連任
民眾法庭 日常司法機構、并負責執政官等高級公職人員任職資格的終審。 法庭審判員經抽簽選舉產生,任期一年,不得連任。
⑶據材料三歸納雅典民主政治特點。(2分)
⑷綜合上述材料并聯系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古代政治文明遺產的認識。(2分)
37.(10分)工業革命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改變了世界面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發明、創造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材料二
材料三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 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拍所代替了。
資本輸出使輸入地區人民受到沉重剝削,……國際壟斷同盟形成,它們在經濟上分割世界。
——陳欽莊、計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簡編》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2分)
(2)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把人類帶人什么時代?( 2 分)材料二中,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有哪些?( 2 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產生了什么影響?( 4 分)
38.(10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一 下列兩幅圖片分別是歐洲人15世紀(左)和16世紀(右)繪制世界地圖。
(1)材料一中兩幅圖說明歐洲人對世界范圍認識有重大變化,原因何在?(2分)
材料二 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
(2)材料二反映了當時世界經濟發展形成了怎樣的局面?(2分)
材料三
《歐盟》 《北美自由貿易區》 《亞太經合組織》
材料四
(3)材料三、四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哪兩種發展趨勢? ( 2 分)
材料五
材料六 目前,世界貿易總額約占世界年GDP總額的1/4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6%;2000年,增長速度達到12.5%。
材料七 經濟全球化過程無疑會給中國各種現實的或潛在的諸多挑戰,但其不可逆轉性又意味著像中國這樣的全球化后來者要改變其落后面貌,就必須融入該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機遇,奮起直追地趕超發達國家。
(4)概括材料五、六、七反映的信息?(2分)由此闡述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化趨勢的基本策略?(2分)
場口中學2012年3--4月教學質量檢測
高一歷史答案
一、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6題10分,第37題10分,第38題10分,共30分。)
37.(1)①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金來源,也擴大了海外市場;
②圈地運動的進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并促進國內市場的擴大;
③手工工場的發展使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的條件成熟。
④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成為工業革命發生的巨大動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1 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1 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有:飛機(l 分)汽車(l 分)
(3)①提高了社會生產力;②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形成;③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④改變了世界面貌;⑤沖擊了落后的地區和民族;⑥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任答其中4 點即可給4 分。其他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給分)命題人:吳曉紅 復核人:高一英語組
第一部分:單項選擇(共15小題, 滿分15分)
1. —Jane, which color do you prefer, red or blue
—______. I prefer to buy a green one.
A. Either will be OK B. Both will be OK
C. To be honest, neither D. Generally, I’m not sure
2. Now that smoking _____ great harm to you and people around you, you might as well _____.
A. does; give it up B. does; give it in
C. makes; give it up D. makes; give it in
3. They moved to the country _____ their children could have a garden to play in.
A. even if B. as if C. as soon as D. so that
4. I think she would _____ it if we could all help out a bit more.
A. thank B. appreciate C. employ D. use
5. When the woman saw that her son was OK after the car accident, she said _____, “Well, dear, you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or me, not the expensive car. ”
A. in peace B. in danger C. in surprise D. in relief
6.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_____ to air pollution wherever the factory will be built.
A. made B. paid C. taken D. sent
7. If George keeps on working so hard, he’ll ______ sooner or later.
A. break down B. break up C. break out D. break off
8. She doesn’t care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She’s not at all ______ to other people’s feelings.
A. common B. sensitive C. peaceful D. painful
9. When his mother came in, the boy pretended ______.
A. reading B. being read C. to read D. to be reading
10. On the graduation day, he received from his father a nice present ______ a note was attached, saying “I’m proud of you.”
A. on which B. to which C. with which D. in which
11.Though Tom was impolite to the new teacher,she ________him his rudeness.
A.excused    B.apologized
C.forgave    D.punished
12.The letter h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at last this morning.
A.come  B.comes C.coming   D.came
13.It has been announced recently that all the schools ________not have the students attend school if the students have high temperatures.
A.need  B.shall C.could  D.ought to
14. When Premier Zhou Enlai was alive,he ________work from morning until night every day,dealing with numerous affairs.
A.would   B.could C.must   D.might
15.My grandfather is as _______as a young man and hates sitting around doing nothing all day .
A. enthusiastic B. energetic D. attractive D. sensitive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 (共20小題,滿分20分)
Mary was seven years old. Her parents recently moved to a new town, and so Mary was going to a 16 school, which was a few kilometers from the house they lived in now. A school bus going around picked up 17 every morning and brought them back to their 18 every afternoon, and as both of Mary’s parents 19 to go to work, she always went on this bus.
Mary’s parents always 20 their alarm clock for seven o’clock so that none of them would be 21 . But one morning the alarm 22 to go off, and it was not until a quarter past eight that Mary’s mother suddenly 23 , looked at the clock and said, “What’s ever happened to that clock ” and then 24 into Mary’s room to wake her up.
“I’m sorry, dear,” she said, “ 25 you’ll have to wash and dress very quickly, have an even 26 breakfast and then I’ll 27 you to school on my way to the office.”
“But how can you find the 28 , Mum ” Mary said, “You’ve been to school only once.”
“Yes,” her mother answered, “but you’ve done the 29 several times now on the bus, so you can be my guide to get there, can’t you ”
“Oh, yes,” said Mary, “I suppose so.” She washed, and 30 and had a quick breakfast, and then they set off. Mary told her mother to turn each time they came to a place she 31 . In this way she made her mother drive round most of the town 32 they got to her school. When they arrived, her mother saw that it was not really very far from her house.
“Why ever did you make me go such a long way round, Mary, instead of the most 33 way ” her mother asked her.
“Well, Mum,” answered Mary, “it was because I didn’t know 34 else to get here. That’s the way our bus always goes to 35 the other children to school.
16. A. big B. nice C. different D. distant
17. A. pupils B. teachers C. parents D. passengers
18. A. offices B. towns C. classrooms D. homes
19. A. seemed B. had C. refused D. used
20. A. found B. set C. cleaned D. fixed
21. A. late B. ready C. lazy D. asleep
22. A. started B. stopped C. failed D. continued
23. A. stood up B. stayed up C. put up D. woke up
24. A. rushed B. stepped C. escaped D. jumped
25. A. but B. and C. so D. then
26. A. later B. quicker C. easier D. heavier
27. A. bring B. fetch C. leave D. drive
28. A. truth B. bus C. way D. guide
29. A. homework B. shopping C. trip D. reading
30. A. rose B. dressed C. moved D. showed
31. A. wondered B. realized C. recognized D. designed
32. A. unless B. after C. if D. before
33. A. comfortable B. helpful C. important D. direct
34. A. how B. when C. what D. which
35. A. look for B. pick up C. drop by D. deal with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 (共15小題, 滿分30分)
A
Two brothers, Herbert and James, lived with their mother and a cat named Edgar. James was particularly devoted to the cat, and when he had to leave town for several days, he left Herbert careful instructions about the pet’s care. At the end of his first day away, James telephoned his brother, “How is Edgar ”
“Edgar is dead.” Herbert answered. There was a pause. Then James said, “Herbert, you’re insensitive (漠然的). You know how close I was to Edgar. You should have broken the news to me slowly. When I asked about Edgar tonight, you should have said, ‘Edgar’s on the roof , but I have called the fire department to get him down.’ And tomorrow when I called, you could have said the firemen were having trouble getting Edgar down, but you were hopeful they would succeed. Then when I called the third time, you could have told me that the firemen have done their best, but unfortunately Edgar had fallen off the roof and was at the veterinarian’s (獸醫站). Then when I called the last time, you could have said that although everything possible had been done for Edgar, he had died. That’s the way a sensitive man would have told me about Edgar. And, oh, before I forget,” James added, “how is mother ”
“Oh,” Herbert said, pausing for a moment, “She’s on the roof.”
36. James telephoned his brother at the end of his first day away because he wanted to know _____.
A. what he was doing
B. whether he was good
C. whether the cat was good
D. where his mother was
37. Why did James say his brother was insensitive
A. Because he told him the news directly.
B. Because he killed their pet.
C. Because his mother was on the roof.
D. Because he missed the truth about the cat.
38.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we can know that the mother was probably _____.
A. on the roof B. ill or even dead
C. repairing the house D. playing games
B
When I learned that my 71-year-old mother was playing Scrabble—a word game—against herself, I knew I had to do something. My husband suggested we give her a computer to play against. I wasn’t sure my mother was ready for it. After all, it had taken 15 years to persuade her to buy an electric cooker. Even so, we packed up our old computer and delivered it to my parents’ home. And so began my mother’s adventure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s. ?
It also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n unusual teaching task for me. I’ve taught people of all ages, but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 teaching my mother how to do anything. She has been the one teaching me all my life; to cook and sew; to enjoy the good times and put up with the bad. Now it was my turn to give something back. ?
It wasn’t easy at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so much to explain and to introduce. Slowly but surely, my mother caught on, making notes in a little notebook. After a few months of Scrabble and other games, I decided it was time to introduce her to word processing(文字處理). This proved to be a bigger challenge(挑戰) to her, so I gave her some homework. I asked her to write me a letter, using different letter types, colors and spaces. ?
“Are you demanding this with your kindergarten pupils ” she said. ?
“No, of course not,” I said. “They already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
My mother isn’t the only one experiencing a fast personal growth period. Thanks to the computer, my father has finally got over his phone allergy(過敏反應). For as long as I remember, and time I called, my mother would answer, Dad and I have had more phone conversations in the last two months than we’ve had in the past 20 years.
39. What does the author do
A. She is a cook. B. She is a teacher.
C. She is a housewife D. She is a computer engineer.
40. The author decided to give her mother a computer__________.
A. to let her have more chances to write letters
B. to support her in doing her homework
C. to help her through the bad times
D. to make her life more enjoyable
41. The author asked her mother to write her a letter__________.
A. because her mother had stopped using the telephone
B. because she wanted to keep in touch with her mother
C. so that her mother could practice what she had learned
D. so that her mother could be free from housework
42. After the computer was brought home, the author’s father__________.
A. lost interest in cooking B. took more phone calls
C. played more games D. began to use it
C
Sometimes teens (十幾歲的少年) need to have some time away from their families. They may want to move out of the family or home for a while.
Many parents will say no to this demand. But experts say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let your teens live with a friend or a relative. “It was the break I needed at the time,” said Richard Lerne. He is talking about the time he spent living with his grandmother when he was 15. “It allowed me to be a more different person than I was with my parents.” Lerne said. He now heads the Institute for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xperts say teens living away from their families can test new ways of thinking and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They may see new ways to problems. Some teens who want some time away from family attend a structured summer program. Others live for a while with a relative or with the family of a friend.
If there is conflict (沖突) at home, having a teen live elsewhere can benefit other family members. It gives everyone space to develop better relationships.
Joseph Kett teaches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Charlottesville. He says living at home until the late ten years has become the norm (準則) only in recent times. “In the 17th century, children were often sent to live in other people’s home when they were about 10 or 11”, he said.
Peter Sheras teaches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says parents should listen when a child wants to move out. They should try to find out why the child wants some time away.
43.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many parents may think it _____ for their children to live away from them.
A. right B. happy C. unsafe D. reasonable
44 When children seriously disagree with their parents, experts suggest that parents should ______.
A. punish them B. let them live away from their family
C. send for a teacher D. keep them in the house
45. In the third paragraph the word “structured” means ______.
A. built B. stuck C. organized D. drunk
46. In history, ______.
A. teens never left their families B. teens often left their parents
C. teens never went to school D. teens never make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D
Americans with small families own a small car or a large one. If both parents are working, they usually have two cars. When the family is large, one of the cars is sold and they will buy a van(住房汽車)
A small car can hold(容納)four persons and a large car can hold six persons but it is very crowded. A van hold seven persons easily, so a family three children could ask their grandparents to go on a holiday travel They could all travel together.
Mr.Hagen and his wife had a third child last year. This made them sell a second car and buy a van. Their children sixth and seventh seat are used to put other things, for a family of five must carry many suitcases(衣箱)when they travel. When they arrive at their grandparents’ home , the suitcases are brought into the two seats can then carry the grandparents.
Americans call vans motor homes. A motor home is always used for holidays. When a family are traveling to the mountain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weeks. All the members of a big family can enjoy a happier life when they are traveling together. That is why motor home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 there are many parks for motor homes.
47. From the passage, a van is also called ____________.
A. a motor car B. a motor home C. a motorbike D. a big truck
48. Before Mr. Hagen and his wife bought a van, they__________.
A. sold their old house B. moved to their grandparents’ house
C. built a new place for a van D. sold their second car
49. A motor home is usually owned by a family with__________.
A. a baby B. much money C. more than two children D. interest in vans
50. Americans usually use motor homes____________.
A. to travel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of holiday
B. to do some shopping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C. to visit thei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
D. to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every day
第四部分:單詞拼寫(共10小題, 滿分10分)
51.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held in m_____________ of the famous poet Qu Yuan.
52. It is o_________ that he lied to us, for he couldn’t finish the work in a short time. .
53. Don’t play t______ on me. I want to know the truth quickly.
54. If their habitat is threatened or they can’t find enough food, their numbers may d___________.
55. He worked very hard and at last he s_________________ in passing the test.
56.The music is very popular, so we are f___________ with it.
57.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satisfy the a______________, who might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58. China and Japan have mid-autumn festivals, when people a____________ the moon and in China, enjoy mooncakes.
59.These pictures can always r_________ me of my childhood.
60. To be h___________, I don’t like the book. It is boring.
第五部分: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下面短文中有10處語言錯誤。請在錯誤的地方增加、刪除或改某個單詞。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詞符號(),并在其下面寫上該加的詞。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上修改后的詞。
注意: 1. 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11處起)不計分。
Some people prefer to living in a city rather than in a country. There is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a city can provide more chanc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realize his dreams. Secondly, the city life, which offers to people tall buildings, huge departments and other facilities(設施), attracts millions people. Thirdly, leading a city life means live comfortably. Under the help of buses and subways, people find the life there very easier. That was why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live in a city.
高一4月考答案
單選
1-5CADBD 6-10 BABDB 11-15CDBAB
完型填空
閱讀
36-38 CAB 39-42 BDCB 43-46 CBCB 47-50 BDCA
單詞
51. memory 52. obvious 53. tricks 54. decrease 55. succeeded
56. familiar 57. ancestors 58. admire 59. remind 60. honest
Some people prefer to living in a city rather than in a country. There is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a city
live are
can provide more chanc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realize his dreams. Secondly, the city life,
chances their
which offers to people tall buildings, huge departments and other facilities(設施), attracts millions ∧people
of
Thirdly, leading a city life means live in comfort. Under the help of buses and subways, people find
living With
the life there very easier. That was why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live in a city.
much is命題人:潘麗艷 復核人:金喜娟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每小題2分,共60分)
1.近年來,在“兩會”期間,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都會適時推出參會代表、委員的博客群。在代表、委員的博客上,公民可以“鍵議”天下,發表網友“社論”。這里,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
A.言論自由 B.提案權 C.申訴控告權 D.監督權
2.一網站推出以“我有問題問總理”為主題的網上論壇,受網民的廣泛關注,共有20多萬網民提出了問題,并且大多數網民為此獻計獻策,材料充分體現了( )
A.全國人大議題應讓網民來商定 B.我國公民與國家是和諧一致的關系
C.我國公民具有積極的政治參與意識  D.公民依法在網上履行政治性義務
3.向國家機關建言獻策,這是憲法賦予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一項權利。下列屬于公民合法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是( )
①選民張某參與本選區的人大代表的選舉
②網民在某網站公開發表新中國建國60周年的感言
③因拆遷問題沒有妥善解決,老王組織拆遷戶到市政府上訪反映情況
④因購買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小李找商場退貨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浙江省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全面展開,去年4月底完成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全面換屆選舉。此前,浙江省出臺了“十大禁令”,劍指以暴力、賄賂等違法違紀行為妨害村民行使權利的活動, 嚴肅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紀律。回答4-6題
4.村民參加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自己選舉當家人是( )
A.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B.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C.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D.村民直接選舉最基層行政組織的體現
5.我國村民委員會選舉經歷了一個從委任制到選舉制,從等額選舉到差額選舉,從間接選舉到直接選舉的轉變過程,直接選舉中還現了“海選”等新方式。對不同選舉方式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各有優點,也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B.都受一定的社會因素影響
C.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確定候選人
D.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
6.浙江省出臺了“十大禁令”, 嚴肅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紀律,有利于( )
①能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杜絕在候選人之間形成不正當的競爭
②規范民主選舉,選民行使好民主選舉的權利
③實現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④村民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某市民每天上班都會碰到堵車,經過仔細觀察沿途路況后,寫信建議市政府把某處較寬的人行道花壇改成一條右轉機動車道,可有效緩解道路擁堵。這位市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屬于(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專家咨詢制度 C.重大事項公示制度 D.社會聽證制度
8.張某通過書信的方式向當地檢察院反映本單位領導有受賄行為貪污情況的,之后檢察機關立案偵查,最終牽出了一連串的行賄受賄案。這是張某通過 渠道,行使公民的 權。( )
A.輿論監督制度 言論自由 B.信訪舉報制度 監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舉報 D.行政裁決制度 投訴
9.某市中小學生代表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一個立法建議:張榜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事關個人隱私,易對學生造成傷害,在立法時應予以考慮。最后,該意見在立法中得到反映。向立法機關提出立法建議,表明了青少年( )
①發揚主人翁精神,行使立法權 ②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的表現
③在社參與中,學做“社會人” ④依法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權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部署整治“酒后駕駛行為”,對酒后駕駛行為,一律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上限進行處罰。這一舉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樹立政府的權威 B.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C.保障公民生命安全D.強化政府依法執政
11.近段時期以來,公共輿論出現了諸如“被增長”、“被就業”、“被民意”等許多“被”現象。比如所謂“被增長”,是指實際沒有增長,但在統計數據中卻增長了。越來越多的“被”現象的出現對政府的重要啟示是( )
A.要不斷增強政治參與意識 B.要不斷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C.要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D.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12.位于杭州市錢江新城市民中心的“市民之家”于2009年10月18日正式開放,作為杭州服務型政府的縮影,“市民之家”集中了方便辦事、政社互動、咨詢交流三大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
A.轉變政府職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不斷完善 B.以人為本,政府服務更加完善
C.突出管理職能,增強政府權威和公信力 D.政府權力不斷擴大,基層民主權利不斷增強,
某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發起了“公民權益依法保障行動計劃”意見征集活動旨在了解并有效推進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權益保障問題。并給出了三種公眾參與方式,即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提出意見,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反映意見或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省政府法制辦公室。回答13--14題
13.上述材料,表明了( )
①我們的政府是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的人民的政府
②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③發展基層民主,促進政府行政效率不斷提高
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匯集民智,提高決策公眾參與度,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給出的三種公眾參與方式( )
①拓寬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民主渠道,公民將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參與民主決策
②有利于公民通過合法渠道,負責任地實行民主監督
③方便公民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解決自己的困難,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④直接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了法律途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七條,首次賦予公民一項新的民主權利,即當公民認為政府行為所依據的政府文件不合法,侵害了自身的合法權利時,有權對文件申請復議,并有權狀告“紅頭文件”。上述法律規定體現了( )
①政府文件應反映我國公民的意愿 ②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具有真實性
③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法律的保護 ④政府機關是司法機關的保護對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將于2010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完善審計監督職責,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國家審計署的監督是( )
A.國家司法機關監督 B.行政系統外部監督
C.行政系統內部監督 D.國家權力機關監督
17.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活動正式啟動。這次執法檢查,主要目的是督促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好食品安全法的各項規定,切實改進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這一舉措有助于( )
全面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保障和改善民生,對人民負責
政府部門嚴格依法行政,為人民服務,維護人民的利益
③ 行政監督體系中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的實施,督促政府做好相關工作
④ 輿論監督在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某鎮政府修筑公路時,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沒有與該村民達成有效補償協議的情況下,便組織人員將其承包地上的莊稼毀掉。該村民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訴訟,將鎮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經過認真的庭審調查,作出判決,責令被告鎮政府對原告作出合理賠償。這一事實表明( )
①政府濫用職權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②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已經十分完善
③公民可以通過行政訴訟制度進行求助與投訴,使自身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④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自己的職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一個城管執法人員,發現幾名小攤販占道販賣日用品,不僅影響附近商店的正常營業,還造成交通阻塞。但該城管執法人員由于同情小攤販謀生艱難,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回答19--20題
19.該城管執法人員違反了依法行政( )
①堅持了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的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②違反了依法行政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
③堅持了政府管理與服務職能并重的方針 ④違反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請你幫該城管執法人員提出正確的建議( )
A.應不予干涉,使政府的工作得到人民的認可與接受,
B.告知公安部門予以清理 ,或不予過問交給交通部門解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C.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講清道理,勸其到規定場所經營
D.必須沒收這幾個小攤販的商品,才能令行禁止,
體現政府權威
21.右側漫畫說明( )
A.缺乏監督的權力容易滋生腐敗
B.監督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
C.權力是腐敗的根源
D.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
22.為了防止權力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關鍵是( )
A.政府要實施“陽光工程” B. 健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
C.公民負責任的行使監督權 D. 靠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
23.政府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些問題必須找政府幫助解決。下列問題只能找政府有關部門的是( )
A.大學畢業找工作 B.高考以后學駕駛
C.商場誤導消費者 D.房子出售要過戶(產權轉移至別人)
24.杭州市政府“讓民意領跑政府”的“開放式決策”2010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它最大的特點是“公開、透明、參與、互動”,“開放”的理念貫穿于政府決策的全過程。這一方式有利于( )
①落實公民的監督權,推進負責任政府的建設
②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
③建立勤政為民,廉潔高效的全能型政府
④增加政府工作的公開度,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為制定一個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專題調研、網上征集意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納群言、廣集眾智。我國政府制定《綱要》做到了( )
A.依法行政,行使國家立法權 B.民主管理,提高公民政治參與能力
C.審慎用權科學民主決策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的關系
26.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 )
A .職工代表大會 B.國務院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7.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由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這表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行使 ( )
A.立法權 B.質詢權 C.任免權 D.監督權
28.2012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下列關于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他們都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②他們都是通過直接選舉、差額選舉產生的 ③他們是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 ④他們都有提案權、立法權和監督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9.人大代表必須把密切聯系選民、反映民意、履行職責作為義不容辭的義務。這表明( )
①人大代表來自人民,對人民負責 ②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
③人大代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態度④人大代表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0.人大代表依法享有的權利是( )
①提案權 ②質詢權 ③審議、表決議案 ④制定相關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 小題,共 40 分)
31.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在電腦網絡、手機短信中盛傳“碘鹽可防輻射以及海水受污染后海鹽不可食用”的信息,引發國內許多城市居民搶購和囤積食鹽。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等相關政府部門從12日起每天向公眾發布最新的核輻射監測數據;國家海洋局啟動了應急監測預案,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進行海水樣品采集工作,通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來判斷、預測中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污染物的影響。
15日商務部、各地方政府要求各地鹽業公司組織好食鹽供應,保證超市、零售店有充足的食鹽;同時,針對個別商家乘機哄抬食鹽價格,造成民眾恐慌,擾亂市場秩序,干擾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的行為進行查處,并處以按其所得5倍以上的罰款。
15日,網名為“魚翁”的陳某被杭州警方帶走,因其在聊天群里散布“近期日本地震引發核污染影響我國海域”的謠言,被處以治安拘留10天,罰款400元的處罰。至此,搶購食鹽的風波很快平息,人民群眾對相關政府部門及時、果斷處理危機感覺十分滿意。
運用政府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相關政府部門是如何行使政府職能的?(6分)
(2)政府依法行政有何重要意義?(8分)
32.2006-2009年A鎮政府在發展基層民主中所做部分工作及群眾滿意率情況統計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現象?(4分)
(2)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A鎮政府這樣做的依據以及做好這些工作的意義。(6分)
33.2010年,我國網民達到3.3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25.5%。網絡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影響著中國政治生態。從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開郵箱收集議案、提案開始,到官員上網與網友在線交流、線下見面,到官員開博客等方式,搭起官員與民眾溝通的“橋梁”。“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了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與普通網友零距離的直面在線交流長達兩個多小時,涉及家事、國事、天下事等內容。
(1)舉列說明,公民寫博客或網絡互動等形式參與政治生活時應堅持的基本原則(6分)
(2)從公民角度分析,如何處理公民與政府的關系?(4分)
34.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就業、物價、住房、教育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內容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注點。旨在“一切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政府工作報告》向億萬人民展現了美好生活的嶄新藍圖,向世界傳遞出中國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 而《政府工作報告》的誕生,是一個發揚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過程。
結合材料,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政府應怎樣高度關注民生、反映民意,做到“一切為了人民幸福生活” 。(6分)
場口中學2012年3-4月教學質量檢測
高一政治試題卷答案
一、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
31(1)①履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采集、監測、公布核輻射數據和海水樣品分析數據,是政府履行了這一職能;②履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組織食鹽供給、打擊投機行為、維護市場穩定是政府履行了這一職能;③保障人民民主的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對散布謠言的陳某處罰體現了政府這一職能。(各2分,共6分)
(2)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增強政府的權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各2分,共8分)
33(1)①要堅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例:遵守國家法律,不得散播有關國家方針、政策的“小道消息”,隨意詆毀別人等。不得有損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原則每點1分,舉例1分,共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觀點可酌情給分)
(2)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4分)出卷:占美容   校對:高一物理組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選對得3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變化的量是:( )
A.速率 B. 速度 C.加速度 D. 合外力
2.如圖所示,汽車在一段丘陵地勻速率行駛,由于輪胎太舊而發生爆胎,則圖中各點最易發生爆胎的位置是在 (   )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3.如圖所示的圓錐擺中,擺球A在水平面上作勻速圓周運動,關于A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擺球A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擺球A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擺球A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D.擺球A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4.如圖所示,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線從A運動到B,這時突然使它所受的力方向反向而大小不變(即由F變為-F)。在此力作用下,物體以后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可能沿曲線Ba運動  B.物體可能沿直線Bb運動
C.物體可能沿曲線Bc運動  D.物體可能沿原曲線B返回A
5.運動員擲出鉛球,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對鉛球在空中運動的性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B.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變,是非勻變速曲線運動
C.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改變,是非勻變速曲線運動
D.若水平拋出是勻變速曲線運動,若斜向上拋出則不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6.如圖所示,輕桿一端有一個小球,另一端有光滑固定軸O。現給一初速度使球和桿繞O軸在豎直面內轉動,不計空氣阻力,則球到達最高點對小球的作用力F ( )
A.一定是拉力   B.一定是推力    C.一定等于0
D.可能是拉力,也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
7.飛機駕駛員最多可承受9倍的重力加速度帶來的影響,當飛機在豎直平面上沿圓弧軌道俯沖時速度為,則圓弧的最小半徑為:( )
A. B. C. D.
8.關于從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拋出的物體,比較它們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時間(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大的時間長 B.速度小的時間長 C.一樣長 D.質量大的時間長
9.將某小球以20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經過2s小球上升到最高點,又經過2s落回拋出點。則表示它的運動情況的圖象正確的是 ( )
10。如圖所示,汽車以速度v通過一弧形的拱橋頂端時, ( )
A.汽車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汽車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圓心
C.汽車受重力、支持力、牽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11.幾個同學交流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離心現象的認識。甲說,“洗衣機甩干衣服的道理就是利用了水在高速旋轉時會做離心運動。” 乙說,“鐵軌在彎道處內側鋪得比外側高,原來就是要防止火車做離心運動。”丙說,“我們坐公共汽車在急速轉彎時,要是受到的向心力不夠也會擠壓車廂。” 丁說,“我在游樂園里玩的“飛椅”轉得越快,就會離轉軸越遠,這也是利用了離心現象。”他們中間有一個同學說法有誤的( )
A.甲 B.乙 C.丙 D .丁
12.在高處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一石子,當它的速度由水平變化為與水平成θ角的過程中,石子的水平方向位移是( )
A. B. C. D.
13.靜止在地球上的物體都要隨地球一起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它們的運動周期都是不同的 B.它們做圓周運動的圓心都是地心
C.它們的線速度大小與緯度有關 D.它們的角速度是不同的
14. m為在水平傳送帶上被傳送的小物體(可視為質點),A為終端皮帶輪,如圖2所示,已知皮帶輪半徑為r,傳送帶與皮帶輪間不會打滑,當m可被水平拋出時,A輪的角速度至少是(  )
A. B. C. D.
二、不定項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5.車軌道在轉彎處外軌高于內軌,其高度差由轉彎半徑與火車速度確定。若在某轉彎處規定行駛速度為v,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當以速度v通過此彎路時,火車重力與軌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當速度小于v時,外軌擠壓輪緣 C.當速度大于v時,外軌擠壓輪緣 D.當速度大于v時,內軌擠壓輪緣
16.下列實例屬于超重現象的是 ( )
A.汽車駛過拱形橋頂端        B.蕩秋千的小孩通過最低點
C.跳水運動員被跳板彈起,離開跳板向上運動   D.火箭點火后加速升空
17.甲、乙兩個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質點,它們的角速度之比為3∶1,線速度之比為2∶3,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它們的半徑之比為2∶9 B.它們的半徑之比為1∶2
C.它們的周期之比為2∶3 D.它們的周期之比為3∶1
18.水滴自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至落地前的過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來的風,則( )
A.風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時間越長  
B.風速越大,水滴落地時的瞬時速度越大
C.水滴著地時的瞬時速度與風速無關   
D.水滴下落的時間與風速無關
19.如圖所示,一光滑的半徑為0.4m的半圓形軌道放在水平面上,一個質量為0.5kg的小球以某一速度沖上軌道,然后小球從軌道最高點B處飛出,最后落在水平面上,已知小球落地點C距B處的水平距離為2m.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g=10m/s2 ( )
A.小球由B點到落地點C經歷的時間為0.4s
B.小球經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5m/s
C. 小球經過B點時的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17.25N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20.質量為m的石塊從半徑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點的過程中,如果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石塊的速度大小不變,如圖所示,那么 ( )
A.因為速率不變,所以石塊的加速度為零
B.石塊下滑過程中受到的合外力越來越大
C.石塊下滑到最底端時摩擦力大小為μmg
D.石塊下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始終指向球心
三.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21.A、B兩物體都做勻速圓周運動,A的質量是B的質量的一半,A的軌道半徑是B軌道半徑的相同,當A轉過60周時,B轉了45周,則A物體的向心力與B的向心力之比 _
22. 如圖所示,在水平路面上一運動員駕駛摩托車跨越壕溝,壕溝兩側的高度差為1.25m. 取g=10m/s2,則運動員跨過壕溝所用的時間為_______
23.河寬420 m,船在靜水中速度為5 m/s,水流速度是4m/s,則船過河的最短時間為_______s。
24.物體從高處被水平拋出后,第3s末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45°角,那么平拋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m/s,第4s末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取g=10m/s2,設 4s末仍在空中)25.如圖所示,長度l=0.50 m的輕質桿OA,A端固定一個質量m=3.0 kg的小球,小球以O為圓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通過最高點時小球的速率是2.0 m/s,g取10 m/s2,則此時小球受到的桿的作用力的大小為_________N
26.在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中,可以測出小球經過曲線上任意位置的瞬時速度,實驗步驟如下:A.讓小球多次從__________位置由靜止滾下,記下小球經過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B.按課本裝置圖安裝好器材,注意斜槽__________,記下小球經過斜槽末端時重心位置O點和過O點的豎直線;C.測出曲線上某點的坐標x、y,算出小球平拋時的初速度;D.取下白紙,以O為原點,以豎直線和水平線為軸建立坐標系,用平滑曲線畫平拋軌跡.請完成上述實驗步驟,并排列上述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__________.27.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處于完全失重狀態,物體對支持面幾乎沒有壓力,所以在這種環境中已無法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假設某同學在這種環境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圖中O為光滑的小孔)來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給待測物體一個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設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測量工具.
(1)物體與桌面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原因是 ;
(2)實驗時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彈簧秤的示數F、待測物體做N次勻速圓周運動所用的時間t、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則待測物體質量的表達式為m=
四.計算(6分+10分+10分)
28.一輛質量為10t的超重車,以10m/s的速度駛上半徑為40m的圓弧形拱橋頂點,求此橋面承受的壓力。(g取10m/s2)
29.一細桿與水桶相連,水桶中裝有水,水桶與細桿一起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如圖所示,水的質量m=0.5kg,水的重心到轉軸的距離l=50cm。(取g=10m/s2,不計空氣阻力)
⑴若在最高點水不流出來,求桶的最小速率;
⑵若在最高點水桶的速率v=3m/s,求水對桶底的壓力。
30.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的速度為,它的右端B與等高的光滑水平平臺相接觸。一工件m(可看成質點)輕輕放在傳送帶的左端A,工件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3 ,工件在傳送帶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工件從光滑水平平臺上滑出,已知落地點與平臺的高度差,落地點距平臺右端的水平距離為,取,求:
(1)工件水平拋出的初速度是多少?
(2)傳送帶AB的長度L是多少?
v
22題
1.25m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
A. B. C. D.
2.下列區間中,使函數為增函數的是( )
A. B. C. D.
3.下列函數中,最小正周期為的是( )
A. B. C. D.
4.已知, , 且, 則等于 ( )
A.-1      B.-9 C.9 D.1
5.函數,則的值是 ( )
A. B. C. D.
6.要得到的圖像, 需要將函數的圖像( )
A.向左平移個單位   B.向右平移個單位
C.向左平移個單位    D.向右平移個單位
7.已知,滿足:,,,則( )
A. B. C.3 D.
8.在兩個袋中各裝有寫著數字的六張卡片,現從兩個袋各取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的概率是( )
A. B. C. D.
9.已知, , 則的值為 ( )
A. B. C. D.
10.已知,當且時,設,,則( )
A.a<0,b>0 B.a<0,b<0 C.a>0,b>0 D.a>0,b<0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11.某校有老師200人,男學生1200人,女學生1000人,現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所有師生中抽取一個容量為的樣本,已知從女學生中抽取的人數為80人,則 .
12.已知扇形的圓心角為,半徑為,則扇形的面積是          
13.已知ABCD為平行四邊形,A(-1,2),B (0,0),C(1,7),則D點坐標為       
14.設為定義在上的奇函數,當時,(為常數),
則 .
15.函數的單調遞減區間為
16.已知A、B為銳角,且滿足,則=________
17. 給出下列五個命題:
①函數的一條對稱軸是;
②函數的圖象關于點(,0)對稱;
③正弦函數在第一象限為增函數;
④在同一坐標系中,函數的圖像和函數的圖像有三個公共點;
⑤若,則,其中;
以上五個命題中正確的有    (填寫正確命題前面的序號)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6+8+8+10+10=42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8.已知,,并且均為銳角,求。
19.已知,,且與夾角為120°,求:
⑴ ; ⑵
20.已知函數(其中,,)的圖象如圖所示。
(Ⅰ)求,及的值;
(Ⅱ)若,求的值。
21.已知,函數,.
(1)求函數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區間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求的值。
22.已知向量 =(cos,sin),=(cos,sin),||=.
(1)求cos(-)的值;
(2)若0<<,-<<0,且sin=-,求sin的值命題人:何喜珍 復核人:高一化學備課組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Cu:64 S:32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質主要是Cs和131I,其中有關127I與131I的說法正確的是( ) .w.w.k.s.5.u.c.o.m
A. 127I與131I互為同位素 B. 127I與131I互為同素異形體
C. 127I與131I是同分異構體 D.I與Cl均屬ⅦA族,I比Cl活潑
2.下列表示物質結構的化學用語或模型正確的是( )
A.8個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號:12C    B.HF的電子式:H+[:F:]-
C.Cl-的結構式意圖: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3.下列微粒中:① ② ③ ④,其核外電子數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油炸蝦條、薯片等擠壓易碎的食品不宜采用真空包裝,一般在包裝袋中充入某種氣體防止食品直接擠壓,你認為下列氣體中,最宜充入包裝袋的是( )
A.氮氣 B.氧氣 C.氯氣 D.氫氣
5.元素的性質包含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其強弱可以通過該元素對應的某些化學性質體現出來.某同學認為鋁元素是金屬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屬性.下列化學反應中,你認為能支持該同學觀點的是 (  )
A.鋁片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 B.氫氧化鋁溶于強堿溶液
C.氫氧化鋁溶于強酸溶液 D.鋁熱反應
6.關于化學鍵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不含共價鍵 B.共價化合物可能含有離子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只含離子鍵 D.共價化合物不含離子鍵
7.下列物質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 )
①鹽酸 ②過氧化鈉 ③氯化鈉 ④二氧化硫 ⑤次氯酸鈉 ⑥氯水
A.①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往2支分別裝有淺綠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試管中分別逐滴加入稀鹽酸時,溶液的顏色變化應該是( )
A.前者基本沒有改變、后者變棕黃色 B.前者變棕黃色、后者也變棕黃色
C. 前者變棕黃色、后者基本沒有改變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沒有改變
9.下列各組離子,在強堿性和強酸性溶液中均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0.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
11.用以下三種途徑制取相同質量的硝酸銅:①銅與濃硝酸反應;②銅與稀硝酸反應;③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再與稀硝酸反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對環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B.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質的量:①>②>③
C.三種途徑所消耗的銅的質量相同
D.銅與濃硝酸反應速率最快,故制取硝酸銅最佳方案是①
12.將表面已完全鈍化的鋁條(表面是一層Al2O3薄膜),插入下列溶液中,不會發生反應的是( )
A.稀硝酸 B.稀鹽酸 C.硝酸銅 D.氫氧化鈉
13.關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有如下敘述:①元素周期表是同學們學習化學知識的一種重要工具;②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預測新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③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預言新元素;④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導尋找某些特殊的材料。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中含有H+個數為0.1NA
B.1molNH4+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1NA
C.27g金屬鋁與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鋁失去的電子數為3NA
D.常溫常壓下,11.2 L NO2 含有的原子個數為1.5 N A
15.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穩定性:NH3>PH3>AsH3 B.原子半徑:N>P>As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堿性:NaOH>Mg(OH) 2>Al(OH)3
16. 下列氣體溶于水,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SO2溶于水 B、NO2溶于水 C、Na2O2溶于水 D、Cl2溶于水
17.一定條件下,將等體積NO和O2充入一試管,并將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約為原總體積的( )
A.1/8 B.1/4 C.3/8 D.3/4
18. CO2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與金屬鎂反應,干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形成CO2氣體,這兩個變化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分別是
A.共價鍵,共價鍵
B. 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
C.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
D. 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
19.X、Y、Z、W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圖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3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W>Z>Y>X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Z>W>X
C.相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氣態氫化物溶液的pH:X>Z>W
D.四種元素的單質中,Z單質的熔沸點最低
20.將1.92gCu和一定量的濃HNO3反應,隨著Cu的不斷減少,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淺,當Cu反應完畢時,共收集到氣體1.12L(標準狀況),則反應中消耗HNO3的物質的量為( )
A.1mol    B.0.05mol   C.1.05mol   D.0.11mol
二、簡答題(共34 分)
21.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①H與H ②O2與O3 ③乙醇(C2H5OH)與
甲醚(CH3—O—CH3) ④正丁烷與異丁烷 ⑤C60與金剛石
(1)互為同位素的是 (填編號、下同);
(2)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 ;
(3)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
22.配平化學方程式:
P+ FeO+ CaO Ca3(PO4)2+ Fe
23.寫出下列物質或微粒的電子式:
①MgCl2       ②CO2
24.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①CaBr2 ②H2O ③NH4Cl ④H2O2 ⑤Na2O2 ⑥Ca(OH)2 ⑦HClO ⑧I2 ⑨He ⑩ Al
(1)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是(用序號回答)__________
(2)共價化合物是(用序號回答)________________
25.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參照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學用語回答下列問題:
族周期 I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②的氣態氫化物分子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___。
(2)②、③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填化學式)
(3)⑤、⑥元素的金屬性強弱依次為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①、④、⑤元素可形成既含離子鍵又含共價鍵的化合物,寫出它的電子式: 。
26.已知5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大小順序是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與B形成的離子化合物A2B中,離子的電子數相同,其電子總數為30;D和E可形成4原子10電子分子,請回答:
(1)寫出元素名稱:A______ D______ E______
(2)A、B、C三種離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是(寫離子符號)____________。
(3)C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
27.亞硫酸鈉中有+4價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現有試劑:溴水、硫化鈉溶液、亞硫酸鈉溶液、稀硫酸、燒堿溶液、氨水。
①要證明Na2SO3具有還原性,應選用的試劑有
現象是
②要證明Na2SO3具有氧化性,應選用的試劑有 、稀硫酸。
現象是 .
三、實驗題(共16分)
28.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利用以下裝置制備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性質(部分儀器已略去)。請回答:
(1)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干燥氨氣常用的干燥劑是 。
(2)收集氨氣時,請你選擇氨氣的進氣口 (填“a”或“b”)
(3)若觀察到裝置B中的燒瓶內產生了紅色噴泉,則說明氨氣具有的性質是 。
29.某同學采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證明了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了NO。實驗時,先向注射器內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排凈注射器內的空氣,迅速將帶有銅絲的橡皮帽蓋上,一段時間后,注射器內有無色氣體產生。
(1)請寫出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若證明無色氣體是NO的實驗操作和現象是 。
一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種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用氨把一氧化氮還原為氮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00℃
4NH3+6NO=====5N2+6H2O ,
催化劑
每當有10mol N2生成,被還原的氧化劑為___________________mol。
(3)若將上述稀硝酸換成濃硝酸,將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水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四、計算題(共10分)
30.0.5molY元素的離子得到6.02×1023個電子被還原成中性原子,0.4gY的氧化物恰好與100mL0.2 mo1·L-1的鹽酸完全反應,Y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試寫出: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2)Y的氧化物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濃硫酸與銅在加熱時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的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試計算:
(1)參加反應Cu的質量為多少?
(2)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
(3)如果用98%濃硫酸(密度為1.84g·mL-1),則濃硫酸的體積至少多少mL (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18888
8
2
8
2
8
+9
棉花
NH4Cl
D.實驗室制
氨氣
藍色鈷玻璃
B.檢驗Na2CO3中Na+
Cl2
濃H2SO4
A.干燥Cl2

NH3
氣球
C.證明氨氣極
易溶于水命題人:包賽麗 復核人:高一地理組
一、單項選擇題:(共50分,前30題每題1分,后10題每題2分)
1、我國下列地區中,水蝕荒漠化較為嚴重的是(  )
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黃土高原地區 D.吐魯番盆地
2、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保護生態環境 B.綜合開發水資源 C.發展旅游產業 D.發展高耗能產業
杭州西溪濕地的重要價值有(  )
①發電 ②旅游 ③防風固沙 ④調節氣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在荒漠化發生、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
A.人類活動 B.氣候干旱 C.水源短缺 D.全球變暖
5、上海交通節能減排的合理措施是(  )
①發展軌道交通 ②反對私家車,拒絕汽車 ③發展公共汽車交通 ④以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機動車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人類目前為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實施的工程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術,科學用水 B.修建水庫,積蓄降水
C.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 D.加大開采深層地下水工程建設
7、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于( )
A.工業革命 B.生物學規律 C.育齡婦女總數 D.生產力發展水平
8、有關田納西河水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田納西河水系發達,支流眾多 B.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
C.流量穩定,通航價值高 D.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圖1為我國某省20l0年三大產業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9、下列屬于第三產業的是( )(圖1)
A.種植業 B.建筑業 C.旅游業 D.畜牧業
10、目前該省處于( )
A.工業化階段 B.計劃經濟階段 C.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D.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某國W汽車公司開始在我國合資生產汽車,我國為此逐步建立了相應的零部件供應體系。近幾年,我國的汽車產量和銷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長依然強勁,W公司逐步把在我國上市的新車型的關鍵零部件生產轉移到我國。據此完成11-12題。
11、W公司最先轉移到我國的汽車生產環節是(  )
A.研究 B.設計 C.零部件生產 D.組裝
12、近幾年,W公司將新車型的關鍵零部件生產轉移到我國,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車型的研發 B.提高新車型的市場競爭力
C.擴大新車型的產量 D.增強汽車生產的集聚效應
13、人口大量遷入城市產生的積極影響有( )
A.推進城市化進程B.緩解城市就業壓力C.解決城市交通困境D.改善城市住宅質量
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提水北送,一路向北,經隧道穿越黃河自流引水至天津,一路向東,引水到煙臺、威海。據此完成14—15題。
14、從經濟聯系的角度來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直接聯系了我國的( )
A.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 B.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
C.華中地區和華北地區 D.西北地區和南方地區
15、根據資料信息判斷,東線工程從黃河到天津大致地勢是( )
A.先降低后升高 B.越來越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越來越低
16、下列說法不屬于濕地功能的是
A.洞庭湖具有調節長江流量的功能 B.濕地防風固沙作用顯著
C.紅樹林可以保護海岸,有減少海水侵蝕的能力
D.沼澤有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局地氣候、分解有害物質等功能
圖2為我國東部某省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圖。讀圖回答17—18題。
17、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 )
A、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B、第三、第二、第一產業
C、第二、第一、第三產業 D、第二、第三、第一產業
18、圖示曲線反映了該省( )
A、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基本不變 B、1990年后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超過第一產業
C、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增長速度最快D、目前仍處于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讀圖(圖3)回答19—20題。
(圖3)
19、浙江省人均水資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接近國際公認警戒線的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大 ②水資源污染嚴重 ③降水總量少 ④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水資源短缺對浙江省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是( )
A、促進城鄉一體化 B、增加水稻播種面積
C、促使產業結構調整 D、加快南水北調進程
圖4為中心地服務范圍示意圖。回答21-22題。
21、與乙相比,甲中心地
 A.級別高 B.同等級中心地數量多
 C.服務范圍小 D.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少
22、近年來,甲城市工業企業不斷向城市外緣遷移的原因
A.降低運輸成本 B.減輕城市中心區環境壓力
C.提高生產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間范圍 (圖4)
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23—25題。
23、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過度樵采 D.過度養殖
24、該地區可能發生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
①水土流失加劇 ②土壤此生鹽堿化加重 ③沙塵暴頻發 ④洪澇災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 )
A.緩坡退耕,發展綠洲農業 B.大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興安落葉松 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讀“我國某區域2000~2004年濕地的轉化表”,完成26—27題。
轉化來源濕地類型    旱田 城鎮用地 工礦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庫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表中數據正值表示正向轉化—濕地面積增加,負值表示逆向轉化—濕地面積減少。
26、各類濕地面積變化幅度由小到大順序為(  )
A.水庫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庫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庫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庫坑塘 海涂 水田
27、與2000年相比,2004年該區域(  )
A.物種多樣性有所減少 B.水鳥棲息地減少
C.生態環境有所改善 D.濕地面積減少
28、漫畫(圖6)所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擴大濕地面積 B.大量排放污水
 C.過度開采地下水D.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假設每生產1噸鋼要消耗l.5噸煤炭和2噸鐵礦石,每噸煤炭、鐵礦石和鋼材的運費相同,乙地為鋼鐵消費市場,圖7中數值表示兩地距離(單位:千米)。讀圖回答29~30題。
29、只考慮運輸費用,鋼鐵廠最適合建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0、上題布局的鋼鐵廠屬于( )
A.市場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技術指向型 D能源指向型
圖8為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回答31~32題。
31、若數字①一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區,則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區 (B)商業區 (C)綠化帶 (D)工業區
32、若該城市工業布局合理,則該地主導風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風 向北流 (B)東北風 向南流
(C)東南風 向南流 (D)西南風 向北流
圖(8) 圖(9)
圖9為“A地所在省、浙江、廣東及全國2001-2008年第二產業占各自GDP比重的變化圖”,讀圖回答讀圖回答33-35題。
33、A省可能是( )
西藏 B. 青海 C.福建 D.上海
34、限制浙江第二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
勞動力不足 B. 能源資源不足 C.人才匱乏 D.生態脆弱
35、對圖示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描述正確的是( )
浙江應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 B. 廣東依托毗鄰港澳優勢提升第二產業比重
C. 浙江、廣東人口稠密應提高第一產業比重
D. A省第二產業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應進一步提高
圖10示意某雛形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鏈,箭頭表示物質、能量流動過程,其中虛線箭頭表示副產品或廢氣物的流動。完成36—38題。
圖(10)中a、b、c分別代表
A.電廠、化工廠、鹽場 B.鹽場、電廠、化工廠
C.電廠、鹽場、化工廠     D.鹽場、化工廠、電廠
37、該生態工業園區中
發電廠的廢水、廢氣與廢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鹽的副產品得到利用
C. 建材廠有效利用了鹽場的廢氣物      D.化工廠的廢氣物得到利用
38、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長模式主要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39、若(圖11)中的①、②、③分別代表某國的產業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地是:
A.我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產業結構可能是①→②→③
B.①屬工業發達國家90年代的產業結構
C.②、③屬于旅游業發達的國家
D. ③國第一產業占20℅,第三產業占50℅
40、若圖(11)中的①、②、③分別表示某工業布局影響因素的比重(市場、動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則①、②、③所代表的工業其主導因素與圖中相符的是:
A.①有色金屬冶煉廠②糕點廠③棉紡織廠 B.①制糖廠②煉鋁廠③面包廠
C.①鋼鐵廠②電子裝配廠③服裝廠 D.①水產加工廠②啤酒廠③石油加工廠
二、綜合題:(共50分)
41、讀圖12和圖13,回答下列問題。(9分)
圖12 圖13
(1)古代揚州的繁榮和現代石家莊的興起主要得益于_________條件的變化。
(2)圖12的五個商業中心城市中,服務范圍最大的是_________,該城市近年來很多居民向郊區和衛星城遷移,這一現象被稱為_________。
(3)圖13中的A線是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_________工程。簡述該工程對上海發展的有利影響。(至少兩條)
(4)圖13中的B河是_________,它是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該線以南地區聚落分布相對分散,其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
(5)圖13中的C城市易遭受_________ (氣象災害)的影響。
42、浙江省某中學《城市大氣質量狀況調查與研究》課題小組的同學從當地交管部門獲取兩份資料。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8分)
材料一:2005-2008該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以年平均12.9%的速度遞增,具有成本低、無污染的自行車迅速減少。與此同時,該城市公交車車輛的營運速度從17千米/小時下降到12千米/小時,全是空氣質量優級率不斷下降,酸雨危害嚴重。
材料二:右圖是NO 排放系數與車速的關系圖。(圖14)
根據材料一,該市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 。
右圖反映城市交通狀況與城市空氣質量和酸雨發生情況的關系是?
針對以上問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43、讀“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與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3分 )
荒漠化是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化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
圖(15)
(1)我國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隨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區自東向西降水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
(2)很大程度上決定西北地區為我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地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3)西北荒漠化的人為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___、___、___、___。
(4)治理土地荒漠化主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4、讀長江三角洲部分地區圖(圖16)和下表,回答下列問題。(12分)
圖(15)
⑴圖示區域位于我國 經濟地帶,其自然帶屬于 。
⑵太湖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主要糧食作物是 。該地種植此作物的自然區位優勢有 ; 。每年7、8月份該地常受 氣壓控制,易出現伏旱天氣。
⑶表中城市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的是 。該城市的區域發展階段已進入 。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復雜的自然條件使得該工程建設施工難度極大。你認為規劃人員在設計工程方案時需要查閱哪些資料
讀北京市蔬菜基地變化示意圖(圖17)完成下列問題。(8分)
(圖17)
(1)請分析改革開放前,四季青作為北京市蔬菜生產基地的原因。
(2)試從社會經濟條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變化促使海南島成為北京蔬菜生產基地。
(3)請分析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是 (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區不能成為北京的蔬菜生產基地。
(4)海南島與山東壽光相比,蔬菜生產具有什么自然條件上的優勢?
場中2012年3-4月教學質量檢測答案
一、選擇題
二、主觀題
41、9分
⑴交通(1分) ⑵ 北京 逆城市化或郊區城市化(2分)
⑶西氣東輸(1分) 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大氣污染;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等(2分,答2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 ⑷淮河 地形或河流(地形平坦,河網密度大) ⑸洪澇(暴雨)或寒潮、伏旱、干旱(答對其中之一就得1分)
43、(13分)
(1)干旱 遞減 增強(3分) (2)氣候干旱少雨,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加上冬春多大風天氣(2分)(3)過度樵采 過度放牧 過度開墾 水資源利用不當(4分)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保護好生態用水,生態移民;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加強環保宣,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等。(4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5、(8分)
(1)位于北京市城郊;接近消費市場,運輸成本低;附近水源豐富。(3分)
(2)交通運輸和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2分)
(3)干旱,水源缺乏。(1分)
(4)緯度低,光熱充足;一年四季連續生產;降水較豐富。(2分)場口中學2012年4月教學質量檢測
高一語文試題卷
命題人:孟祥華 復核人:劉明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17分,其中選擇題每題2分)
⒈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疏浚(jùn) 鬈曲(quán) 毗陵(pí) 不可估量(liàng)
B.鷹隼(sǔn) 瞋目(chēng) 羈縻(mí) 聊以慰藉(jiè)
C.孱頭(càn) 瞭望(liáo) 愧怍(zuò) 峨冠博帶(guān)
D.潛力(qián) 詈罵(lì) 傴僂 (lǚ) 毀家紓難(shū)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即使有時這個民族的某個或某些成員會醞釀出某些獨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會力量的威攝,不是迅速消聲匿跡,便是陷于孤芳自賞,而很難擠進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
B.清洌的泉水也在彈奏著和諧美妙的曲子,望著淙淙的溪水,我不禁限入了無限的暇想: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C.《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云山煙樹,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
D.這座典型的江南小鎮不僅山青水秀,風光旖旎,而且文風鼎盛,人才倍出,鐘靈毓秀的山水,成了文人心靈的棲息地。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 宴會過程中,面對造訪的賓客,她真誠表示:無論他們在此地開展哪方面的工作,她都會鼎力相助。
B.什么是藝術精品?深刻的思想啟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編排、演出,動人的劇場藝術氛圍等,怕是應有之義吧!
C.在當下中國,網絡游戲作為一個產業被推動的同時,更被指責為導致人格淪喪、網癮泛濫、家庭破裂的禍根。
D.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不能孤軍奮戰,要學會與別人合作,眾志成城,墻倒眾人推,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某報記者一篇報道地方強制拆遷,侵害群眾利益的文章,惹惱了當地官員,他們竟派公安人員到報社拘傳記者,其根本原因是濫用公權在作怪。
B.目前,朝鮮半島形勢驟然緊張,半島局勢是否會進一步惡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半島北南雙方是否冷靜克制,開展對話接觸。
C.最近5年來,隨著市民收入增加,銀行開通的理財渠道非常多。除了傳統的投資方式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種形式的理財方式越來越吸引市民。
D.市屬醫院的26名醫師聯合簽名倡議,弘揚白求恩精神,實現社會主義榮辱觀,拒收藥品回扣和紅包,建立新型的和諧的醫患關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① 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
②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
③ 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征
④ “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采”
⑤ 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
⑥ 不像現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6.依據下段文字的統計數據,為這段文字添一個結束句(不超過20字)。(3分)
最近,記者考察了本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對這條商業街上的商業用字進行了調查,發現整個路段的747個招牌中,含有不規范字的多達178個。占總數的23.8%。在178個不規范的招牌中共有426個不規范字,這些不規范的字中,繁體字有373個,約占總數的87.6%;亂簡化字21個,約占4.9%;異體字25個,約占6%;錯別字7個,約占1.6%。由此看來,
7.閱讀下面幾句話,給“飄色”下一個定義,不超過100個字。(4分)
①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
②飄色在不同地區有飄色、抬閣、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種名稱。
③飄色表演者站在被稱為“色柜”的小舞臺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現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
④就現有史料記載,廣東飄色在很早的時候就有,在晚清時期頗為活躍,到光緒及民國期間是鼎盛時期。
⑤其神奇之處就在于,演員們通過經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
答:

二、現代文閱讀。(共22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6分)
海洋酸化——潛在的環境危機
不再僅僅是氣候改變的問題了,除了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效應以外,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也開始改變被稱為生命搖籃的海洋的化學成分。這種海洋化學成分的改變而導致的生態和經濟學的結果難以預料,但極有可能是災難性的。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上,海洋化學學者呼吁加大減排二氧化碳的力度,并采取措施解決海洋酸化問題,以遏制氣候進一步惡化。卡耐基基金會全球生態學部Ken Caldeira、夏威夷大學Richard Zeebe及兩位合著者共同撰寫了該論文。
在過去兩個世紀內,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中,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但是將付出高昂的代價: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導致海洋的平均pH值(衡量酸堿程度指標)降低了大約0.1個單位。視現在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到21世紀中葉,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能高達0.35個單位。
海洋酸化給海洋生物帶來了嚴重損害,實驗證明,pH值降低0.2—0.3個單位,將干擾海洋中最重要的基礎生物珊瑚蟲以及其他浮游生物的骨骼鈣化,因為構成它們骨骼的碳酸鈣對酸性環境非常敏感。在本世紀中葉,以澳大利亞大堡礁為代表的珊瑚礁等海洋區域將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之中。
大多數海洋生物生活在日光照射的表層水域,也是二氧化碳最易被吸收的水域。為了保護海洋生物,需將pH值下降范圍控制在0.2以內。這是1976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極限值,二氧化碳減排迫在眉睫。雖然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應是不確定的,但是海洋的pH值和碳酸鹽化合物數量在幾百萬年內保持穩定——比溫度變化穩定得多。
“我們知道海洋酸化會損害珊瑚蟲和其他有機體,但是對大多數物種如何被影響,我們沒有實驗數據做支撐。”Caldeira說,“實驗室內的大部分實驗已經完成,結果令人觸目驚心,海洋酸化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無法預言的。”酸化必定會對貝類動物,如貽貝和牡蠣等造成嚴重損害,對商業捕魚造成極大影響。其他的生物倒有可能在新的酸化環境中茁壯成長,但這可能包括惹人厭煩的“雜草”類和致病生物。二氧化碳對大氣的影響已經引起大部分科學家和公眾的關注,然而,海洋酸化已經迫在眉睫,將是另一個潛在的嚴重環境危機。“在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上,我們不僅要考慮氣候因素,也要考慮海洋所受的影響。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抓緊進一步減排二氧化碳。”Caldeira說,“雖然二氧化碳的增加看起來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后果,但是這同樣意味著珊瑚礁及其他重要海洋資源的損失。”
8. 根據文意,下列對“海洋酸化”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海洋酸化是指衡量海洋酸堿程度指標的pH值低于正常的水平。
B.海洋酸化某種程度上是由于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其化學成分發生了改變。
C.海洋酸化會損害包括珊瑚蟲在內的許多有機體,科學家已經做出了相關的數據統計。
D.海洋酸化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卻給海洋生物帶來了嚴重損害。
9. 結合原文,下列對“海洋酸化將是另一www.個潛在的嚴重環境危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海洋酸化將會干擾珊瑚蟲的骨骼鈣化,從而影響海洋生態的基礎。
B.海洋酸化將會使海洋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從短期來看這能使全球氣溫降低,但長期來看是一種嚴重的環境危機。
C.海洋酸化必定嚴重損害牡蠣等貝類動物,還會極大影響海洋的漁業發展。
D.海洋酸化可能會讓“雜草”類和致病生物茁壯成長,惡化海洋生態環境。
10. 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多數海洋生物生活在最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表層水域,因此海洋酸化對它們的影響會十分嚴重。
B.如果人類不抓緊進一步減排二氧化碳,海洋酸化不僅會帶來嚴重的生態危害,也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C.海洋酸化的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碳,因此,只要減排二氧化碳,海洋中的pH值就會相對穩定。
D.二氧化碳可以使全球變暖,可以使海洋酸化,但海洋酸化與氣候變化卻沒有關系。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16分)
田園哪有風光美
劉紅旗
(1)一次聚會上,唯一來自農村的我突然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城里人紛紛問我,農村的空氣有多新鮮,農村的天空有多湛藍,農村的野菜有多淳香,甚至有人想去租種一片土地……他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神情明明白白寫在了臉上。
(2)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的我被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人向往著,我仿佛是從桃花源走出的那個漁人。
(3)而我這人偏偏心笨嘴拙,直來直去實打實一句:你們有誰愿意去農村住一輩子 像是給本已熊熊燃燒的火焰潑了一盆冷水,眾人面面相覷,最終長吁短嘆,短暫的小憩尚可,長期的居住不行。
(4)對田園生活的傾心,不過是對令人身心疲憊的都市生活的一種厭倦和回避的自然流露,而絕不是否定與放棄!正如農村的新鮮空氣、湛藍天空和淳香野菜是植根于落后貧窮和苦難的土壤,都市里的緊張浮躁和喧囂的背后鏈接的是便利繁華和舒適,忙碌和辛苦是享受和揮霍的成本也是代價,追名逐利是過程也是結果,他們當然不會為了一片藍天幾縷白云小橋流水斜風細雨一時沖動而拒絕榮華富貴和車水馬龍。
(5)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把這些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帶到城里去,他們絕不會俯首屈身長途顛簸到鄉下來,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這種判斷遠遠不似在魚和熊掌之間進行的選擇那樣艱難。這簡直是一定的,因此我也暗自慶幸,這些東西不會被都市掠奪走,真是我們農村的一大幸事。古時有個笑話,媒婆為一家女兒尋找婆家,一個小伙子貌美而家貧,另一個則是家富而面丑,這家小姐羞羞答答地說,那就白天去富家吃飯,晚上在窮家睡覺吧。
(6)都市人何嘗不是如此,一方面擁有現代化的各種先進設施,窮奢極欲,一方面心里卻又夢想占有農村的恬淡和寧靜。兩者都是所欲,于是陷入又一輪的不能兼得的遺憾和迷茫,徒增煩惱。
(7)原來,貌似放松身心的優雅活動的深處,隱藏著的竟是都市人的貪婪,所謂縱情自然愉悅山水,也不過是做一次心情的獎賞和刷新,為進入下一輪爭名奪利的熙熙攘攘所做的刻意調整和精心準備。
(8)在大自然的青山秀水面前,你突然感到的美不勝收心馳神往,其實這是一種心境,為環境所轉換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審美體驗,山水云煙花草樹木,不過是激活你內心美感的那只鼠標輕輕的點擊,是喚起你內心情趣的那聲悄悄的暗示。是先有你放松的心才有的山水的美麗,而非是因為山水的美麗才有你心靈的放松。真正美麗的是你的心靈,而非山山水水本身。明代有一位文化大師王陽明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設若在此時此地,你接到上司下達任務的電話,或是收到下屬匯報工作的請示,這些公務的紛爭一旦侵入你的心里,山水便非山水,風光亦無風光了。
(9)田園哪有風光美 美其實就在你的心里。
(10)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期間,寫過一則小品《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松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12)只要有一顆坡老般的“閑”心,則夜夜有月明,處處有松柏!又何須苦苦尋覓到農村到田園到山山到水水
(出自《散文百家》)
11. 在第(2)段畫橫線的句子中,作者自比從桃花源走出的漁人,結合上下文來看,他們有哪些相似之處?(4分)
12. 為什么城里人向往田園生活卻不能舍棄城市生活?(4分)
13. 第(8)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應當如何理解?(4分)
14. 文章最后引用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有何作用?(4分)
三、古詩文閱讀與默寫。(共21分,其中選擇題每題2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題。(12分)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節選自(鴻門宴》)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從:使……跟從,帶領。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C.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稱王。
D. 故遣將守關者 故:特意。
16.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軍中無以為樂 ②必竭誠以待下
B. ①立而飲之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C. ①客何為者 ②無能為也矣
D. ①若入前為壽 ②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17.下列對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樊噲陳詞,把項王看得僅次于懷王,滿足了項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項王屢屢賜酒,還加彘肩。
B.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并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但項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張殺死劉邦的,反映項羽胸無城府、優柔寡斷、剛愎自用。
C.劉邦在危機中“如廁”是借口,實情是急于脫逃。招樊噲出,暗中有所謀算。
D.《鴻門宴》人物的性格是緊扣住情節的發展,通過人物間的矛盾和斗爭以及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情態等來體現的。
18.翻譯(6分)
⑴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3分)
⑵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3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9—20題。(6分)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詩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9. 這首詩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試作簡要分析。(2分)
20. 結合全詩賞析詩人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3分)
21.
(1) ,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2) ,又重之以修能。 《離騷》
(3)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 《諫太宗十思疏》
四、作文。(40分)
22.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人生如奔馳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觀賞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沒錯過,抓住了,應該好好珍惜;錯過,溜走了,細細咀嚼,也能從悵惘中升華出省悟,醞釀出詩意與哲理,你的生命或許更有深度,你的心靈或許更添光彩。
請以“錯過”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1. D(liáng chēn liào)
2. C(威攝—威懾、消聲匿跡—銷聲匿跡,清洌—清冽、暇思—遐思,山青水秀—山清水秀、人才倍出—人才輩出)
3. B(鼎力相助:敬辭,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鞭辟入里:形容文辭或文章說理透徹,也形容領會深刻。更:程度上又深了一層或者數量上進一步增加或減少。墻倒眾人推:比喻在失勢或倒霉時,備受欺負。貶義。)
4. B(A.句式雜糅。應去掉“在作怪”。 C.不合邏輯,“股票、基金”和“各種形式的理財方式”之間不是并列的關系,應在“各種形式”前加“其他”。 D.搭配不當,樹立……榮辱觀)
5. D
6.商業用詞很不規范,濫用繁體字現象尤為突出。
7.飄色又叫抬閣、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是一種以巡游為主要形式,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凌空表演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
8.C(目前還沒有實驗數據做支撐。)
9.B(“氣溫降低”在文中沒有依據,只是吸收了部分二氧化碳,減緩了變暖的步伐。)
10.D(海洋酸化與氣候變化有關系,可以從“海洋化學學者呼吁加大減排二氧化碳的力度,并采取措施解決海洋酸化問題,以遏制氣候進一步惡化”“大海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得到證實。)
12. (1)對田園生活的傾心,不過是對令人身心疲憊的都市生活的一種厭倦和回避,而不是對都市生活的否定與放棄。(客觀)
(2)農村雖然風光宜人但貧窮落后,城市雖然擁擠喧囂卻繁華舒適,城市的誘惑讓人難以拒絕。(客觀)
(3)他們欲望太多,貪得無厭,只想得到,不想失去,所以患得患失,無法舍棄城市生活。(主觀)(共4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即給滿分,意思對即可)
13. (1)只有放松心靈,才能感受到山水的美。
(2)沒有名利紛爭,山水才能觸動你的心靈,喚起你的審美體驗。
(共4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14. (1)以東坡夜游的獨特感受來證明“美自心生”的觀點。
(2)以東坡的閑適情趣與城里人的心浮氣躁作對比,強調有“閑”心才能發現處處風光。
(共4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15.D (王,使……稱王)
16.C (都是“做”,A“用來”,表修飾;B表修飾,表轉折;D“你”,表假設)
17.A (“把項王看得僅次于懷王”無依據。因果關系也不成立)
18.略
21. 大行不顧細謹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1,3,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南乐县| 太仆寺旗| 扎囊县| 南阳市| 天气| 苍梧县| 中江县| 德江县| 福贡县| 西乌| 文昌市| 西丰县| 榆林市| 龙州县| 乐安县| 乌鲁木齐县| 美姑县| 鸡东县| 安吉县| 随州市| 米林县| 抚远县| 高青县| 图们市| 蒙山县| 临桂县| 万州区| 金堂县| 金华市| 佳木斯市| 信阳市| 金山区| 太原市| 白河县| 泗阳县| 德江县| 尉犁县| 杨浦区| 仙游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