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識圖知識點總結 1.生殖系統的結構 20955034290①輸卵管:精卵結合的場所,受精卵開始分裂的地方。 ②卵巢:女性主要生殖器官,產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③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④陰道:胎兒產出的通道。 2.長骨的結構 13335064770 ②軟骨層:產生新的骨細胞,使骨長長。 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⑤骨膜:產生新的骨細胞,使骨長粗。 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質中。 3.消化系統 20955080010①肝臟:分泌膽汁,能乳化脂肪,是最大的消化腺。 ②胃: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 ③胰腺:分泌胰液,上面的胰島分泌胰島素。 ④小腸: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4.消化曲線 17145085725X: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Y:蛋白質→氨基酸 Z: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B:食道 C:胃 D:小腸 5.小腸結構 85725762001.皺襞 2.小腸絨毛 3.毛細血管 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面積,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物質交換。 6.人血涂片 8572549530紅細胞數量最多; 白細胞體積最大; 血小板體積最小。 7.三種血管 (動脈:主干向分支) (靜脈:分支向主干) (毛細血管:紅細胞單行通過) 390652012446024015703937098107540640 8.心臟結構 087630左心房——肺靜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室的壁最厚。 瓣膜控制血液單向流動,具體為: 心房→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 9.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083820①小動脈 ②毛細血管 ③小靜脈 濕棉絮或紗布有利于保持小魚呼吸。 10.血液循環 526415455295⑨ 020000 ⑨ 302260442595⑦ 020000⑦ -1905121920圖一:①肺部毛細血管②肺靜脈③上下腔靜脈④全身各處毛細血管⑤主動脈⑥肺動脈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左心房⑩左心室 -230378098425⑩ 020000⑩ -2514600100330⑧ 020000⑧ 圖二:如表示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則甲代表⑥肺動脈,丙代表②肺靜脈;如表示氧氣含量變化,則甲代表主動脈,丙代表上下腔靜脈 圖三:A代表動脈,對應圖一中的⑤⑥ 體循環(動脈血變靜脈血):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靜脈血變動脈血):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11.呼吸系統 351663021590077470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 咽是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氣體交換。 28365459207512.呼吸運動 106045177801:氣管 2:肺 3:胸廓 4:膈 A:呼氣 B:吸氣 13.呼吸全過程 -317570485肺泡里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里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動脈血變靜脈血。 334518017208514.泌尿系統的結構 137350512065④ ④ 190568580①腎皮質 ①入球小動脈 ②腎髓質 ②出球小動脈 ③腎盂 ③腎小球 1665605186055⑤腎小管 020000⑤腎小管 ④輸尿管 ④腎小囊 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 15.尿液的形成過程 508090805 ①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 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均流動脈血; 腎靜脈中流靜脈血,且尿素含量減少。 325755109220 16.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 190514605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侏儒癥,過多導致巨人癥; 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呆小癥,過多導致甲亢; 缺少碘導致甲狀腺腫; 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尿病。 17.正常人血糖含量的變化曲線 635052705 BC段上升的原因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分進入血液; CD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血糖分解和轉化。 18.神經元的結構 9334566675細胞體集中的部位是灰質; 神經纖維集中的部位是白質。 脊髓中間蝴蝶狀的是灰質,周圍是白質; 大腦外面是灰質,又稱大腦皮層,里面是白質。 19.反射的結構基礎 14160536195 反射弧的組成: ⑤感受器④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②傳出神經①效應器 反射傳導的過程:⑤→④→③→②→① 20.眼球的結構 1905596901.睫狀體2.瞳孔3.晶狀體4.角膜5.鞏膜6.脈絡膜7.視網膜8.視神經9.玻璃體 瞳孔可調節進入眼球光線的多少,視網膜具有感光作用,晶狀體曲度調節使人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21.視覺形成的過程 190555880視覺感受器位于視網膜,形成視覺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 22.耳的結構 190548260咽鼓管 咽鼓管 鼓膜可隨聲波振動,鼓膜和聽小骨均有傳 導和放大聲波的作用,耳蝸中有聽覺感受 器,咽鼓管連接鼓室和咽部。 中耳炎因病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導致, 發出巨大聲響時應張開咽鼓管,使鼓膜內 外氣壓平衡。 23.聽覺的形成過程 50673057785 2021.6.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