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第一部分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要“法治”不要“人治”“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從“法制”到“法治”197819972014199920172020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憲法中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法制建設法制法治(里程碑)法治寫入憲法從“法制”到“法治”區別:(1)內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側重強調法律、法規、規章等制度,是相對靜態的;”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包括動態的立法、司法、行政司法及守法等活動,相對于人治而言的。(2)從實踐上看:法制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治"只有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一個國家法律再多,如果不遵循法治原則,那就不能說是實行法治。聯系:(1)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要有完備的法制。(2)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實現法治。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重要性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要性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推進。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第二部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2345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1.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推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了什么原則?要求: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4.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求:①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德治教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法治規范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語——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相關鏈接:P83正確的法治道路書上抄不來,別人送不來,只能靠自己走出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唯一正確的道路。5.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知識框架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課堂小測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各級政法機關要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深挖黑惡勢力“保護傘”,對涉黑涉惡問題尤其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要有堅決的態度,無論涉及誰,都要堅決依法查辦。此舉體現了( )①國家運用法律手段給予群眾特殊的優待和保護②我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③黨和政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④保障人民根本權益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D課堂小測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2.中共中央印發《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著眼于到建黨100周年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對今后5年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是推進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有利于( )①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體現黨紀大于國法②黨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③強化依法治國,以法律的力量從嚴管黨治黨④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增強依法執政本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課堂小測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3.“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則是不可缺少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道德是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不違法是人們的行為底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法律的基本特征C.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D.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D謝謝您的觀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七課第二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教學設計課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單元三學科政治年級高一學習目標了解依法治國的意義和地位;2.了解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具體要求;3.了解依法治國的原則;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深刻領會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重要保障,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科學精神:知道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能夠結合實際闡述全面依法治國五個原則。3.法治意識:涵養法治意識,提高法治意識,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根本活動準則,做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護法。重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難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直接導入直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1.要“法治”不要“人治”、從“法制”到“法治”“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習近平探究與分享:探究“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區別:(1)內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側重強調法律、法規、規章等制度,是相對靜態的;”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包括動態的立法、司法、行政司法及守法等活動,相對于人治而言的。(2)從實踐上看:法制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治"只有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一個國家法律再多,如果不遵循法治原則,那就不能說是實行法治。聯系:(1)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要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實現法治。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重要性: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要性: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視頻:《法治中國》片段全面依法治國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推進。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視頻《法治中國片段》總結:1.堅持黨的領導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講述巡回法庭總結: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推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視頻:《法治中國片段》課本探究分享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了什么原則?總結: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探究分享P82觀看視頻《法治與德治》總結:4.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求:①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視頻:《法治中國》片段總結:5.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閱讀材料觀看視頻,合作探究,完成問題觀看視頻理解,記好筆記觀看視頻閱讀材料,合作探究。觀看視頻。觀看視頻引導學生理解區別與聯系通過視頻個案,引導學生理解總目標。體會黨的領導重點知識講解。啟發學生理解知識點通過探究,啟發學生思考從視頻中總結知識點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課件.pptx 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教學設計.doc 《法治中國》.mp4 中國實際.mp4 黨的領導.mp4 平等.mp4 法治與德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