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川綿外國語學校高中部理科高二(下)生物一輪復習必修一知識清單背誦版校對:生物組第一章走進細胞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病毒無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3.單細胞生物依賴單個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4.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最基本的生命系統:[①]細胞。最大的生命系統:[②]生物圈。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單細胞生物。3.生命系統各層次之間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4.生命系統包括生態系統,所以應包括其中的無機環境。5.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如單細胞生物只有細胞、個體層次,植物無系統層次,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三、構建病毒的知識1.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病毒時,應先用放射性的普通培養基培養寄主細胞,再用寄主細胞培養病毒。2.用放射性T和放射性U分別培養宿主細胞,再用病毒分別侵染培養出來的宿主細胞,檢測病毒放射性,從而判斷是DNA病毒還是RNA病毒。1.關于病毒的4點說明(1)生物大分子、細胞器、病毒都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何層次。(2)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于真核生物,也不屬于原核生物。(3)病毒單獨存在時不具備生物活性,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被認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病毒能進行增殖。(4)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堿基和核苷酸也各只有4種。四、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本質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壁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殼多糖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細胞核擬核,無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轉錄和翻譯轉錄、翻譯可同時進行轉錄主要在細胞核內進行,翻譯在細胞質(核糖體)內進行是否遵循遺傳定律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核基因遵循,質基因不遵循可遺傳變異類型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特別提醒: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5點辨析(1)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線粒體:如硝化細菌是原核生物,雖然沒有線粒體但其細胞質和細胞膜上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也能進行有氧呼吸。(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3)沒有細胞核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細胞: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雖無細胞核,但屬于真核細胞。(4)名稱中帶“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的只有藍藻類(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發菜等),其他藻類如綠藻、黑藻、紅藻等都是真核生物。(5)名稱中帶“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細菌:“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但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五、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1.細胞的多樣性(1)表現:細胞的形態、大小、種類等各不相同。(2)直接原因:構成細胞的蛋白質分子不同。(3)根本原因:DNA的多樣性及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細胞統一性的表現(1)成分: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基本相同。(2)結構: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3)遺傳: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共用一套遺傳密碼。(4)能量:一般都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5)增殖方式:都以細胞分裂的方式增殖。六、細胞學說1.基本內容(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2.意義: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七、與顯微鏡有關知識1.顯微鏡成放大倒立的虛像,例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才能使其位于視野中央。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物像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總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4.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5.高倍鏡使用的“四字訣”(1)“找”:在低倍鏡下找到目標。(2)“移”:移動裝片,使目標位于視野中央。(3)“轉”: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4)“調”:調節光圈,使視野亮度適宜;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組成細胞的分子(1、5節)一、組成細胞的元素二、細胞中化合物1.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3.基本元素:C、H、O、N。4.最基本元素:C。5.干重前四位:C、O、N、H。6.鮮重前四位:O、C、H、N。7.來源:生物體有選擇地從自然界中獲得。8.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方法技巧:1.三種常考元素(1)最基本的元素(或核心元素)為“C”(干重最多)。(2)含量最多的元素為“O”(鮮重最多)。(3)數目最多的元素為“H”。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間及各種生物彼此之間就化學元素“種類”來看具有統一性,就元素“含量”來看卻具有差異性。3.判斷元素與化合物的四個“明確”4.根據元素判斷化合物(1)據特征元素推測化合物的種類(2)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分析代謝終產物: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都含有C、H、O,故其代謝終產物都有CO2和H2O;蛋白質中還有N,其代謝終產物中還含有尿素。(3)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分析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碳、氫比例高于糖類,因此等質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時消耗氧氣和釋放能量都多于糖類。三、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存在形式:結合水和自由水。3.自由水、結合水與溫度變化的關系自由水和結合水可相互轉化,即:自由水結合水。4.自由水、結合水與細胞代謝及抗逆性的關系四、無機鹽1.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離子。2.生理作用(1)是某些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如Mg2+參與葉綠素合成;Fe2+參與血紅蛋白合成;I-參與甲狀腺激素合成。(2)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3)維持生物體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五、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質1.檢測原理(顯色反應或染色)(1)糖類的檢測2.材料的選擇:要檢測的物質含量高;白色或無色。3.實驗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生物組織樣液―→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水浴加熱(50~65℃)―→磚紅色沉淀(2)脂肪的檢測方法一:花生種子勻漿+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橘黃色(或紅色)方法二:(如右圖)蛋白質的檢測豆漿(或稀蛋清)―→雙縮脲試劑A液―→搖勻―→雙縮脲試劑B液―→搖勻―→溶液呈紫色注:①用蛋清做材料時,要稀釋10倍,防止反應后黏固在試管壁上難以洗刷。②雙縮脲試劑與肽鍵作用呈紫色。③雙縮脲試劑B液不能使用過量。技法提升1.利用“一同三不同”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兩種成分,且NaOH溶液的質量濃度都為0.1g/mL。“三不同”分別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試劑的實質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雙縮脲試劑的實質是堿性環境中的Cu2+。(2)使用方法不同。鑒定還原糖時將甲、乙兩液等量混勻后立即使用;鑒定蛋白質時先加A液1mL搖勻,然后加B液4滴,振蕩搖勻。(3)CuSO4溶液的濃度不同。斐林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5g/mL,雙縮脲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1g/mL。2.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差異(1)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檢測,且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2)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檢測(要觀察被染色的脂肪顆粒,則使用顯微鏡;若要通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則不必使用顯微鏡)。(3)混合后加入——斐林試劑;分別加入——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過量)。蛋白質-----生命活動的承擔者(一)、氨基酸及其種類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2.氨基酸種類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為20種,根據能否在人體內合成可分為兩類:3.氨基酸結構(1)組成元素:主要是C、H、O、N,有的還含有S元素。(3)氨基的結構簡式為:—NH2,羧基的結構簡式為:—COOH。(4)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5)各種氨基酸之間的區別在于R基不同。(二)、蛋白質合成過程1.二肽形成過程(1)過程a的名稱:脫水縮合。場所:核糖體。脫去的水中,氫來自氨基和羧基,氧來自羧基。(2)結構b的名稱:肽鍵,結構簡式為—CO—NH—。(3)化合物c的名稱:二肽。2.蛋白質的結構層次(三)、蛋白質結構和功能多樣性技法提升 1.“兩看法”判斷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1.2.易錯警示(1)一條肽鏈上至少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分別位于肽鏈的兩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在R基上。(2)參與脫水縮合的分別是兩個氨基酸中與中心碳原子相連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技法提升—蛋白質的計算(1)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肽鏈數、肽鍵數和失去水分子數的關系①肽鍵數=失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數。②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脫去水分子數×18。(不考慮形成二硫鍵)注:氨基酸平均分子質量為a。(2)蛋白質中游離氨基或羧基數目的計算氨基數=肽鏈數+R基上的氨基數=各氨基酸中氨基的總數-肽鍵數。羧基數=肽鏈數+R基上的羧基數=各氨基酸中羧基的總數-肽鍵數。(3)環狀肽分析①環狀肽中氨基或羧基數目=R基中氨基或羧基數目。②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③環狀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目×18。(4)計算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時,除了考慮水分的減少外,還要考慮其他化學變化過程,如肽鏈上出現一個二硫鍵?—S—S—?時,要再減去2即兩個氫原子?,若無特殊說明,不考慮二硫鍵。技法提升-----利用原子守恒法計算肽鏈中的原子數(1)N原子數=肽鍵數+肽鏈數+R基上的N原子數=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總數。(2)O原子數=肽鍵數+2×肽鏈數+R基上的O原子數=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總數-脫水數。(3)H原子數=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總數-2×脫水數。(4)C原子數=氨基酸的分子數×2+R基上碳原子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