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徐集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安徽省六安市徐集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2×25=50分)
1、我們講文化生活,這里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①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③ 古代四大發明
④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⑤ 千年古樹 ⑥ 園林雕塑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
2.溫家寶總理在會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島港橋吊隊隊長許振超時指出,許振超創造的“振超精神”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這主要是因為( )
A .“振超精神”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B.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C .精神力量比物質力量更重要
D. 精神力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3.面對美國“薯片(麥當勞)”、“芯片(電腦)”、“大片(電影)”這“三片齊下”的文化戰略,我們的文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于“失聲”狀態。為此,我們應該(     )
A.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軟實力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C.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戰略任務D.堅持“文化搭臺與經濟唱戲”相結合
“小呀嘛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 ”歡快熟悉的旋律響起,往昔歲月一一浮現,少年的回憶展開了它溫馨美好的畫卷。現在的孩子同樣也唱著歌長大。可詞曲稍有不同,是“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快使用雙節棍,哼哼哈嘿”。回答4-5題。
4、當年的歌曲能令我們的回憶純潔而幸福,一生難忘,這是因為
A.文化影響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為 B.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C.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通過文化活動來進行的
5、現在的孩子同樣也唱著歌長大,可詞曲稍有不同,是“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快使用雙節棍,哼哼哈嘿”。不同時代的孩子唱著不同的歌曲長大,這表明
A.文化有古今之別,又有先進與落后之分 B.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進不同時代的人的全面發展 D.文化總是一定時代政治經濟的反映
6、有人說:“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該觀點
A.承認了經濟對文化的決定作用 B.沒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7、“第五媒體”是人們對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出現的,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以即時為傳播效果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的稱謂。關于“第五媒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第五媒體”就其本質而言屬于大眾傳媒
B、“第五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
C、它的出現表明大眾傳媒已成為現代文化傳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8、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他通過漢字“人”的體型,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藍色之水”的體色,表達“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有人說,“福娃”是京派文化的體現,而“海寶”則是海派文化的折射。對于“海寶”與“福娃”,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①二者都有著較大的社會價值 ②二者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③二者都蘊涵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④二者的差別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區域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孔子的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漫長封建統治的主導思想,在今天仍有廣泛的影響。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廣泛影響與孔子設立私學,廣收門徒有關,這是因為
①教育是文化發展,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和創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從古至今,中秋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習俗,比如吃月餅、祭月賞月、猜月謎、燃燈、舞火龍、玩兔兒爺、對對子、堆寶塔等。據此回答10-12題。
10、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對傳統習俗應這樣理解
①傳統習俗具有繼承性  ②傳統習俗是應該拋棄的糟粕  ③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④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清輝悄灑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國人對月亮的崇拜、敬愛之情在中秋節時表現得尤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詞無不在訴說著人們對團圓、美好的期盼。這說明
A.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B.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當前文化生活狀況的體現
C.民族節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標志
D.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12、中秋團圓,賞月及吃月餅之俗,由來已久,歷代而后,不斷加進新的內容,以豐富這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盛行不衰。這表明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③傳統文化滲透在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 ④傳統文化是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的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3、現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區大量使用自己編造的不規范漢字,這種趨勢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90后的一種認知標簽。漢字的不規范使用引起了社會有識之士的深深憂慮。關于漢字正確的看法是
A.漢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B.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C.漢字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D.漢字是人類文明首要的記載工具
14、由于各地語言的差別,由此誕生了昆、京、川、豫、晉、湘、滬、揚、淮、越等劇種以及山東快書、天津三句半、河南墜子、蘇州評彈、揚州評話、東北二人轉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評話等曲種。這主要說明
A.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B.我們的中華文化獨樹一幟
C.我們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D.我們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15、2010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91周年。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下列對愛國主義的認識錯誤的是
A.愛國主義是抽象的,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感覺
B.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C.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D.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具體內涵是不同的
16、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正確處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關系 B.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指導
C.正確對待外來的思想文化 D.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17、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對包容性理解正確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 ②包容性使中華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實現中外文化的趨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18、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為民族精神
①是維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④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9、目前我國文化市場色彩斑斕,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①大眾傳媒的影響 ②現代科技的發展 ③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 ④市場經濟的滯后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當前“惡搞”作品在網絡上可謂“新作不斷”,“超越不斷”,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①滿足了人們日益多樣的文化需求 ②反映了文化市場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③把經典文化流行化,傳統文化時尚化 ④是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的表現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下列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敘述正確的是
①二者都不是科學文化 ②腐朽文化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
③落后文化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 ④對落后文化要堅決依法取締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22、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是
A.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B.堅持“雙百”方針,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C.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堅持指導思想多元化,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
2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
A.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B.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D.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24、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全國道德模范時發表講話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始終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之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
①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②它是我國各項工作的中心
③它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靈魂 ④它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面對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的“兩難選擇”,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以下關于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①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的表現
②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有助于在思想道德沖突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③不重視思想道德修養,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難避免人格上的缺陷
④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是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內容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六安市2011-12學年第一學期
期末考試高二政治試題答題卷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2×25=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選擇題(50分)
26(10分)“在生命的長河里,總有一段經歷讓你終生難忘;總有一份情感讓你刻骨銘心;總有一種理想讓你永不放棄;總有一種力量讓你奮然前行。”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
27(12分)掃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
28(12分)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了中國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四大發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山東館的外形,體現“海岱交融”的自然與文化特色。外觀以大海的浪涌為頂,以泰山為主視角,形成“青山連綿不絕,綠水長流不斷”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層層上涌的流線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詮釋“齊魯情未了”的主題,也頗具齊魯文化風味。
材料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
29(16分)近年來,電視娛樂節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豐富了熒屏,帶來了歡樂。但與此同時,由于過分追求收視率,不少娛樂節目低俗化的傾向十分明顯。低俗化的結果,就是喪失電視節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當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2)請你就如何解決文化低俗化現象設計幾條合理化建議。
六安市2011-12學年第一學期
期末考試高二政治試題答案
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2×25=50分)
二、非選擇題(50分)
27(12分)①立足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明清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節約環保的綠色過節方式,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③博采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28(12分)①悠久的“和諧”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等,說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②豐富的中國元素,獨特的齊魯建筑和“海岱交融”的文化特色,說明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各種文化和諧共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50分)
本大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193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說:“什么是衡量進步的標準?那不是看已經擁有很多的人是否能獲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幾乎一無所有的人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保障!”為此,美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復銀行信用 ②發起聲勢浩大的“藍鷹運動” ③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④興修田納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蘇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它們都
A.充分發揮了計劃經濟特有的優勢 B.完全忽視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
C.以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為出發點 D.用政權對國家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福利經濟政策,國家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過程,使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極端貧困的現象。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政策源于
A.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社會化 B.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福利措施
C.二戰后的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D.歐共體勞務、資本的自由交流
4.二戰以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吸取歷史教訓,不同程度地推行社會福利政策。這一做法的直接影響有:
①緩和社會矛盾 ②有利于實行計劃經濟 ③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④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列寧認為:“不摧毀舊的社會經濟結構——商業、小經濟、小企業、資本主義,而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他們。”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蘇俄實行了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 D.農業集體化政策
6.下表是蘇俄新經濟政策實施后,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情況,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不包括
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提高了農產品產量
C.新經濟政策符合俄國的國情 D.完成了農業集體化
7.列寧認為:“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論的措施有
A.實行余糧收集制
B.普遍實行工業國有化
C.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D.允許私人創辦和租賃工廠
8.每一時期的流行語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歷史特征。下列語匯與時代搭配錯誤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工業革命
C.“一切權力歸蘇維埃”——斯大林經濟體制
D.“人非工具”-一啟蒙運動
9.列寧說:“當正面攀登受到阻礙、不能前進到山頂時,就要有勇氣走一段困難、危險的下山路。去尋找能夠登上山頂的新路線。”文中“走一段困難、危險的下山路”在列寧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具體是指
A.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B.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C.實行排斥市場的指令性計劃經濟
D.允許集體農莊莊員擁有一定數量的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牧畜
10.2008年3月兩會期間,溫家寶對中外記者說:“我現在所憂慮的是,美元不斷貶值,何時能夠見底?美國究竟會采取什么樣的貨幣政策,它的經濟走勢會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世界中心貨幣的地位,其最早體現在
A.布雷頓森林體系中 B.關貿總協定中
C.北美自由貿易區中 D.《北大西洋公約》中
1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意義主要是:①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②它對抑制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強權政治具有重要影響 ③它為建立和鞏固國際經濟新秩序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④體現了國際社會要求建立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經濟貿易體制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體現這種意識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3.“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至今,孟子后來成了大思想家。下列材料體現他的思想的是
A.“兼愛非攻,互助互愛” B.“仁愛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無為而治” 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
14.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問他,山中美麗的花樹,它們自生自長,與人心感覺與否并無關系,你認為呢?他卻說:你來看此花樹,它才存在;你不來時,它是不存在的。在他們看來,花樹的存在與否,全以人的主觀感覺為轉移。這位思想家指的是
A.莊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陽明
15.“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反映的思想內核是
A.存天理,滅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發現本心
16.某中學高中歷史選修班學生在課余探討“明末清初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觀點的根本原因”時,眾說紛紜。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黃宗羲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果
B.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必然結果
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社會思想上的反映
D.統治者重視工商業的反映
17.從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
A.逐漸平民化 B.逐漸貴族化 C.逐漸神秘化 D.逐漸宗教化
18.與城市經濟和工商業發展無關的是
A. 宋代話本和詞的出現 B. 古代散文的發展
C. 描繪市井風情的繪畫作品出現 D.明清小說的繁榮
19.一人生活在明朝時,下列有關他的說法有可能發生的是
①喜歡畫年畫 ②讀了許多帶插圖的小說 ③在科舉考試中用顏體書法寫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歡聽京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世紀末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的危機,應當如何自救?當時中國人對這一艱深的時代課題做出的最符合時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之所以說戊戌變法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變法有群眾基礎 B.變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變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D.維新派表現了勇于獻身的精神
22.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其依據包括:
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④宣傳馬克思主義,使新文化運動進入新時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孫中山認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他于20世紀20年代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含義是
①反對帝國主義 ②“耕者有其田” ③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節制資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毛澤東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這一論述屬于毛澤東思想中的
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論
C.新民主主義理論 D.社會主義理論
25.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點是
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
B.始終不渝的貫徹黨的最高綱領
C.把反“左”作為革命進程的重要任務
D.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50分)
座位號:
26.閱讀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根據列寧的提議通過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決議。……當這消息被共產國際的各國代表得知時,有些外國革命者痛惜地哭嘆道:“曉得今天是這樣,我們錯不該參加十月革命了。”還有人吼道:“列寧要把我們帶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卻說:“俄國的這一招,是痛擊我們的!
材料二 “總統先生!”一位年輕的記者曾經問富蘭克林·羅斯福:“你是共產黨嗎?”“不是”。“你是社會主義者嗎?”“不是。”這位記者對羅斯福拒不承認自己屬于哪種常規的意識形態感到困惑,最后問到:“那你的哲學是什么?”“哲學?”有點迷惑不解的總統說:“哲學?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黨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年—1992年,法國政府連續實施了10個計劃,規劃經濟發展方向,確定總體目標和長遠戰略。這些計劃是指導性的,一些指標對企業,尤其是私有企業沒有強制性,主要是為企業決策提供權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據。政府采取激勵措施來推動計劃的實現。……戴高樂總統也曾說過,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點。
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材料一中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為什么讓許多革命者“感到痛惜?”(3分)西方人士為什么卻說:“俄國的這一招,是痛擊我們的!”?(3分)
(2)材料二中的記者為什么質問羅斯福總統是“共產黨”、是“社會主義者”呢?(4分)
(3)依據材料三說明法國政府是如何對經濟進行干預的?(2分)你認為材料中“自由的缺點”及“計劃的優點”各是什么?(4分)
(4)某歷史興趣小組決定圍繞上述材料開展研究性學習,請你為他們擬訂一個題目,要求緊扣材料主題。(2分)
27.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以“傳統文化與新文化”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同學們搜集了很多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分)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請把與“修身”、“齊家”相對應的儒家名言的序號填在括號內。(4分)
修身:( ) 齊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供養、贍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⑥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2)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列表格。(12分)
社會思潮 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6分) 主要原因(6分)
洋務思潮 “中體西用” 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
維新思潮
新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
28. (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材料二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狂人日記》
材料三 《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被譽為“青年界之金針”和青年的“良師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
材料四 (右圖)→→→→
材料五 他們拋棄了自家的文化傳統……要與中國傳統徹底絕裂,不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連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無疑是“邯鄲學步”,人家的步法沒有學到,自家的步法也給忘掉了,最后連路也不會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請回答:
⑴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賽兩先生”具體各指什么?(4分)
⑵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4分)
⑶根據材料二、三、四的信息指出新文化運動當時有何積極意義?(6分)
⑷根據材料五,指出前期新文化運動中有何局限性?(2分)
答 題 卷
座位號:
選擇題答題卡: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非選擇題:
第26題.
(1):答:
(2):答:
(3):答:
(4):答:
第27題.
(1):修身:( ) 齊家:( )
(2):
社會思潮 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6分) 主要原因(6分)
洋務思潮 “中體西用” 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
維新思潮
新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
第28題.
(1):答:
(2):答:
(3):答:
(4):答:
參考答案
選擇題:
非選擇題:
第27題:
修身:(③⑤)齊家:(①⑥)(4分。評分說明:修身與齊家各2分,選錯一條,該項不得分)
(2)(12分)
社會思潮 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6分) 主要原因(6分)
洋務思潮
維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政治學說 儒家思想影響深遠;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新文化運動 “打倒孔家店” “尊孔復古”逆流;資產階級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文藝復興 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表達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基督教會壟斷文化;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⑷ 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看法。(2分)(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總分:100分 )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I 127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 每小題4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將答案填入后面的答題卡中)
1、在2A+B 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2、在pH =1的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l3+ 、Na+、NO3-、Cl- B. Cu2+ 、Na+、NO3-、Cl-
C. Ba2+、K+、CO32-、MnO4- D. NH4+ 、H+ 、CH3COO-、 OH-
3.將純鋅片和純銅片按圖示方式插入同濃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時間,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兩燒杯中銅片表面均無氣泡產生
B.甲中銅片是正極,乙中銅片是負極
C.兩燒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產生氣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4、已知熱化學方程式:SO2(g)+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應,最終放出的熱量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
5、吸熱反應一定是 ①釋放能量 ②吸收能量 ③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④生成物的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的總能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常溫下,測得檸檬水溶液的pH是3,其中的c(OH-)是( )mol/L:
A.1x10-3 B. 0.1 C.1x10-7 D.1x10-11
7、關于溶液的酸性、酸性強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溶液中有H+,溶液就顯酸性
B.H+濃度大于OH-濃度,溶液一定顯酸性
C.H+ 濃度增大,溶液的酸性一定增強
D.強酸溶液的酸性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強
8、增大壓強,對已達到平衡的下列反應產生的影響是
3X(g)+Y(g) 2Z(g)+2Q(s)
A.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正、逆反應速率都沒有變化,平衡不發生移動
9、體積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與NaOH溶液中和時兩者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
A.相等 B.中和HCl的量多
C.中和CH3COOH的量多 D.無法比較
10、已知反應A2(g)+2B2(g)2AB2(g) △H <0,下列說法正確的
A.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B.升高溫度,正向反應速率增加,逆向反應速率減小
C.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D.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11.在一定溫度不同壓強(P1<P2)下,可逆反應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ψ)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有以下圖示,正確的是
12、0.1 mol/L K2CO3溶液中,由于CO32-的水解,使得c(CO32-)<0.1 mol/L。如果要使c(CO32-)更接近于0.1 mol/L,可以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鹽酸 B.加入水
C.加熱 D.加入適量KOH固體
13、pH相同的鹽酸(甲)和醋酸(乙),分別與鋅反應,若最后鋅粒全部溶解且放出氣體一樣多,為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開始時的速率:甲<乙
B.反應開始時,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甲<乙
C.反應所需時間:甲<乙
D.反應后溶液的pH:甲<乙
14、反應4A(g) + 5B(g) 4C(g) + 6D(g) △H =-Q kJ/mol,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增大壓強,A和B的轉化率都增大
B. 若升高溫度最終能生成更多的C和D
C. 單位時間里有4n mol A消耗,同時有5n mol B生成
D. 容器里A、B、C、D的濃度比是4:5:4:6
15、將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某弱酸HX溶液與NaX溶液等體積混合,測得混合后溶液中
c(Na+) > c (X- ),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 (OH- ) < c (H+ ) B.c (HX ) < c (X- )
C.c (X- ) + c(HX )= 2c (Na+) D.c (Na+ ) + c (OH- )== c( H+ ) + c (HX )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二、(本題包括4小題,共40分)
16、(8分)在0.1 mol/L氨水中,分別加入少量下列物質,溶液中的c(OH-)如何變化?(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⑴ 加少量HNO3溶液____________ ⑵ 加少量KOH溶液___________
⑶ 加少量(NH4)2SO4固體__________ (4)加大量水__________
17、(12分)按要求完成各題
(1)已知,1mol N2(g)與足量O2(g)起反應,生成2mol NO2(g),吸收68 kJ的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2)寫出下列各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CH3COOH
NH3·H2O
(3)寫出下列各物質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NaHCO3
AlCl3
(4)把足量的碳酸鈣粉末放入水中,建立的溶解平衡可表示為:
18、(12分)
(普通班做) 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 。
(2)該反應為 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多選扣分)。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
(重點班做)
(12分)t℃時,將3 mol A 和1 mol B氣體,通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容積不變),發生反應:3A(g) + B(g) 4 C(g) 2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溫度不變),并測得C 的濃度為0.4 mol/L,請填寫下列空白:
(1)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狀態,生成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達到平衡狀態時,B 物質的轉化率α(B) = _____________,
平衡常數K=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計算結果)。
(3)若繼續向原混和物質通入少量氦氣后(設氦氣不與A、B、C反應),化學平衡____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平衡不移動。
(4)若向原平衡中再充入a mol C,在t℃時達到新平衡,此時B的物質的量為:
n (B) = ___________________ mol.
(5)如果上述反應在相同溫度和容器中進行,欲使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分數與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n(A)、n(B)、n(C)之間該滿足的關系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普通班做)
可逆反應:aA(g)+ bB(g)cC(g)+ dD(g);根據圖回答:
(1)壓強 P1比P2 (填大或小); (2)(a +b)比(c +d) (填大或小);
(3)溫度t1℃比t2℃ (填高或低);(4)正反應為 反應。
(重點班做)
某二元酸(化學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第一步電離完全):
H2A == H+ + HA- HA- H+ + A2-
回答下列問題:
(1)Na2A溶液顯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堿性”)
理由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mol/L的H2A溶液的pH_________1(填“<” “=” “>”)
(3)0.1mol/L的Na2A溶液中,下列微粒濃度關系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
A、c(Na+) =2c(A2-) = 0.2 mol/L
B、c(OH-) = c(H+) + c(HA-)
C、c ( Na+ ) + c ( H+ ) = c( OH- ) + c (HA- ) + 2c (A2-)
D、c(Na+) = 2c (A2-) + 2c (HA-)
六安市2011~1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化學試題(參考答案)
選擇題
填空題說明:1、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卷;在答題卷上作答。
2、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請把正確的選項填在后面的答題表中。)
1.下列有關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區域都有明確的界線
B.區域內部差異明顯,區域之間某些特征相對一致
C.區域是主觀任意劃分的
D.區域根據一定的指標劃分的,既可以是單一指標,也可采用綜合指標
2.對我國不同區域傳統民居建筑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頂坡度平緩
C.浙閩山區民居屋頂多為平坦狀 D.南方民居墻體較北方嚴實厚重
讀中國地理四大區域圖,完成3—5題。
3.綜合考慮緯度、地形、氣候等因素,四大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關四大區域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a——洪澇災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長積溫
5.C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綠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國最重要的小麥、玉米產區
B.糧食種植業精耕細作
C.與東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農業機械化操作
D.人口多,糧食消費量大,長期以來需要從區域外調入糧食
7.下面各項中,適宜應用遙感技術的是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導航 D.確定某點高程
8.GIS的全稱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 D.地球衛星導航
9.根據“因地制宜”的方針,下列地區與應種植農作物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山東半島——水稻、花生、橡膠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洞庭湖平原——春小麥、油菜、水稻 D.松嫩平原——春小麥、大豆、甜菜
以下材料是20世紀下半葉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回答10—11題。
時間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0.表中顯示我國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斷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B.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
11.為了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載畜量
C.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
D.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據報道,我國江西省南部山區出現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紅色荒漠”,據此判斷回答12—13題。
12.“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風蝕作用   B.水蝕作用   C.沉積作用   D.溶蝕作用
13.“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濫伐森林   B.開山取石   C.過度放牧   D.風化作用
山西是我國重要能源生產基地,回答14—17題。
14.下面哪一條鐵路線是山西煤炭外運專運線
A.哈大線   B.隴海線   C.大秦線   D.寶成線
15.山西能源資源豐富,但經濟在全國中的地位并不領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開發規模不大
B.我國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豐富難以發揮出優勢
C.石油取代煤成為我國主要能源,煤炭開采開工不足
D.結構單一,生產鏈簡短,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不高
16.山西正在建設我國最大煉鋁廠,其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A.山西鋁土儲量豐富 B.山西能源資源豐富,價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業技術水平高 D.山西勞動力資源豐富
17.山西建設坑口電站,不能達到的目標是
A.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B.改善能源輸出方式
C.增加經濟產值 D.降低省內環境污染
18.下面植被最稀疏的地區是
A.東南亞地區 B.剛果河流域 C.埃塞俄比亞高原 D.東非高原
亞馬孫流域分布著面積很廣的雨林,回答第19—21題。
19.亞馬孫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 B. 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生物資源
20.亞馬孫雨林破壞嚴重,關于破壞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過度的遷移農業 B.商業性伐木
C.采礦修路、城鎮建設 D.建立自然保護區
21.對于雨林的未來,應堅持的觀點是
A.一邊開發,一邊保護 B.首先開發,再作保護
C.保護第一并進行保護性開發 D.不能開發,禁止人類在林區任何活動
22.20世紀末,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成為日本企業的主要投資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A.東亞、東南亞地區廉價勞動力資源豐富
B.東亞、東南亞地區改善了投資環境
C.西歐、北美對日本企業的排斥
D.東亞和東南亞因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量大
23.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資源緊張之感,其主要原因是
A.近年來溫室效應加劇,氣候變得干旱
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眾多大中型水庫,使流入下游水量明顯減少
C.立體農業及大棚農業興起,用水量大增
D.水體污染及咸潮導致水質性缺水
24.西北地區成為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場和畜牧業基地的原因是
A.牧草質量好,載畜量高 B.溫帶草原和山地草場廣闊
C.居民以肉食為主 D.沙漠和戈壁灘廣布
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單位:mm),完成25—27題。
25.東北地區不是我國重要的
A.商品糧基地 B.林業生產基地
C.畜牧業生產基地 D.商品棉基地
26.有關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緯度偏高,低溫凍害影響農作物生長
C.耕地多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廣泛分布紅壤,土壤肥沃
27.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上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B.墾荒難度大,成本高
C.糧食過剩,不必再開發 D.保護濕地、維護生態環境
28.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下圖是我國四個地區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區依次是
A.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東北地區
B.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
D.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
29.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前后兩個發展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A.原料導向型產業、動力導向型產業 B.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市場導向型產業
C.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D.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30.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以后,跨國公司紛紛把其研發中心與地區總部遷入上海,主要原因是
A.實現生產與研發一體化,縮短新產品生產周期 B.浦東地價較我國許多新開發區低
C.上海是國際航空港,利于研發人員往來 D.上海人口多,便于建立營銷網絡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31.(12分)下圖為我國跨世紀的四大工程示意圖,讀圖后完成:
(1)請選擇其中一項工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分析
建設該工程的艱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重要意義。
(2)西電東送工程中,全國有北、中、南三線,請說出
北線與南線各主要依靠何種能源產生巨大的電能輸出,電力
各輸往哪一主要工業區。
線路 依靠能源 輸往工業區
北線
南線
32.下圖所示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頻發洪澇災害。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圖中A(山)、B(河)為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4分)
A為 山 B為 河
(2)簡述B河成為地理分界線的主要理由。(3分)
(3)圖示D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分析該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 (5分)
(4)近年來,該地區針對洪澇災害頻發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33、(14分)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關問題。
1972年以來,黃河下游頻繁地出現斷流,且日趨嚴重。1998年國家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管理。自1998年國家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管理以來,通過水庫的合理調度運用、加強黃河水資源的有效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斷流危機,已實現了黃河連續7年不斷流。
(1)試分析黃河下游易斷流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目前黃河已連續多年不斷流,它給我們什么啟示?
第Ⅰ卷選擇題答題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12分(1)
(2)
線路 依靠能源 輸往工業區
北線
南線
32、14分
(1)A為 B為
(2)
(3)
(4)
33、14分
(1)
(2)
參考答案:
31、12分(1)(考生選擇其中一項工程回答,建設艱巨性4分,意義4分,共8分。)
(2)(每空1分,共4分)
礦物能源(煤) 京津唐工業區
水能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一、選擇題(60分)
1.基因突變是指
A.基因重組    B.DNA分子堿基順序變化
C.染色體缺損 D.遺傳密碼改變
2.下列哪種說法不屬于基因突變的特點
A.突變是不定向的 B.突變后性狀一般對生物有利
C.突變頻率一般較低 D.突變是隨機的
3.下列有關基因重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B.基因重組能夠產生多種基因型
C.基因重組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生重組
4.用一定劑量的秋水仙素處理某種霉菌,誘發了基因突變,秋水仙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項過程中起作用?
 A.有絲分裂間期 B.有絲分裂全過程
 C.受精作用過程 D.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間期
5.生物界是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這都要建立在生物豐富變異的基礎上。生物豐富的變異主要來源于
 A.基因重組  B.基因突變 C.染色體變異   D.環境變化
6.基因重組發生在 
 A.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中
 C.有絲分裂形成子細胞的過程中  D.通過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過程中
7.一個染色體組應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 B.二倍體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
C.體細胞中的一半染色體 D.來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體
8.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
A.誘導染色體多次復制 B.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
C.促進細胞融合 D.促使染色單體分開,形成染色體 9.八倍體小黑麥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
A.單倍體 B.二倍體 C.四倍體 D.八倍體
10.21三體綜合征患者比正常人
A.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 B.少了一條21號染色體
C.少了21個基因 D.多了21個基因
11.下列有關遺傳病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遺傳病
B、遺傳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C、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疾病
D、遺傳病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12.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既是紅綠色盲又是Klinefelter綜合癥(XXY)患者的孩子,病因是
A.與母親有關 B.與父親有關 C.與父母均有關 D. 無法判斷
13.雜交育種所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自由組合
C.染色體交叉互換 D..染色體變異
14.切割DNA分子的酶
A. 限制性內切酶 B. DNA連接酶
C .RNA聚合酶 D. DNA復制酶
15.下列有關育種方法中,能夠改變原有基因分子結構的是
A.單倍體育種 B.多倍體育種
C.誘變育種 D.雜交育種
16.自然選擇直接作用對象是生物的
A.表現型 B.基因型 C.不利基因 D.顯性基因
17.下列生物屬于同一個物種的是
A.玉米和大豆 B.虎和獅
C.馬和驢 D.東北虎和華南虎
18.下列生物群體中屬于種群的是
A.一個湖泊的全部魚 B.一個森林中的全部蛇
C.一個自然保護中的全部大熊貓 D.地球上的全部青蛙
19.有一種蟲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紅色(b)為顯性。如果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型為b b的個體占4%基因B和b的頻率分別是
A. 18% 82% B. 36% 64%
C. 57% 43% D. 92% 8%
20.一種果蠅和突變體在21℃的氣溫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當氣溫上升到25.5℃時,突變體的生存能力大大的提高。這說明
A. 突變是不定向的 B突變是隨機發生的
C.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取決于環境條件 D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都是有害的
21.關于隔離的正確的說法是
A. 地理隔離是新物種產生的必要條件
B. 不同種群之間一定存在著地理隔離
C. 無生殖隔離的生物是同一物種
D. 只有生殖隔離才能使種群之間停止基因交流
22.生物的多樣性是指
A. 基因的多樣性 B. 物種的多樣性
C.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D. 包括A B C
23.下列選項中,與其他三個選項的含義都有很大差別的一項的是
A. 細胞外液 B. 細胞內液
C. 血漿、淋巴、組織液 D. 內環境
24.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
A. 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 B. 滲透壓下降
C. 細胞代謝紊亂 D. 糖尿病
25.關于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的現代觀點是
A. 神經調節 B. 體液調節
C. 神經—體液調節 D.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26.在下列物質中,屬于人體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①血紅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鈉離子 ⑤血漿蛋白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27.血漿中的水來自
A. 組織液 B. 組織液、消化道
C. 淋巴、組織液 D. 消化道、組織液、淋巴
28.如果支配左腿的傳入神經及中樞完整,而傳出神經受損,那么該左腿會
A. 能運動、針刺有感覺 B. 不能運動,針刺有感覺
C. 能運動,針刺無感覺 D. 不能運動,針刺無感覺
29.下列不是反射弧構成的元素
A. 感受器 B. 傳入神經
C. 大腦皮層 D. 小腿
30.下列不是突觸的結構
A. 突觸前膜 B. 突觸小體
C. 突觸間隙 D. 突觸后膜
一、選擇題答題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選擇題(40分)
31.判斷題(10分)
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 )
孟德爾的二對相對性狀的研究是利用的基因自由組合( )
細菌中可以存在質粒( )
基因工程中常用到二種酶:限制性內切酶和DNA連接酶( )
對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向外排放轉基因細菌等必須嚴加管制(  )
選擇育種是一種古老的育種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進展緩慢,可選擇的范圍有限(  )
自然選擇是達爾文的觀點(  )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
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  )
地理隔離也可能形成新的物種( )
32、(13分)下圖表示DNA傳遞遺傳信息的某過程,請據圖回答:
①GCA CGU ③
②CGT
(1)該過程表示 ,主要發生在 。
(2)該過程的模板鏈是幾號鏈 。
(3)參與該過程需要的原為 、
、 、 ,必須在具有 、 等條件下才能進行。
(4)③到細胞質中與 結合,進行 過程。
(5)如果③中A占23%,U占25%,那么在相應DNA片段中,A占 ,G占 。
33、(6)人的正常色覺B對紅綠色盲(b)呈顯性,為伴性遺傳;褐眼A對藍眼(a)呈顯性,為常染色體遺傳。有一個藍眼色覺正常的女子,與一個褐眼色覺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個藍眼色盲的男孩,在這對夫婦中:
(1)男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們的子代中出現藍眼色盲男孩的概率是
34.(6分)下圖為A、B、C三個神經元構成的反射弧,椐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所示的結構屬于反射弧的 。 
(2)A、B、C細胞間信息的傳遞方向為 → → 。
(3)刺激部位④,該部位的膜外電位變化情況是
35. 計算題(5分)
在某昆蟲種群中,決定翅色為綠色的基因為A,決定翅色為褐色的基因為a,從這個種群中隨機中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是30、60、10個,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作含有2個基因,那么,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由此可以算出:a和A的頻率,要求寫出計算方
六安市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 二 生 物 試 卷
參考答案:
選擇題答案填寫處(60分)
二.非選擇題(40分)第Ⅰ卷(閱讀題 共66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唐詩現在又開始讓人感覺真切和親切了,這是經歷了和傳統文化分別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內心感覺。經歷了千年,唐詩還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當時的創作盛況。那么多唐詩顯然不可能都是為了功名而寫作的。它是一種流行的東西,是社會場合的一種交流方式,更多時候就像現在的歌詞。王之渙和高適、王昌齡幾個去歌臺舞榭,聽歌女唱他們的詩。幾輪下來,獨獨聽不到王之渙的詩。王之渙指著歌女中最美的一個,對在座的詩人們說,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詩,他從此就不寫詩了。那個最美的歌女出場唱的果然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那一首。這說明我們所景仰的唐詩,在當時很可能多是傳唱的歌詞。當時寫詩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過小李杜和溫庭筠吧?杜甫的詩,可能文本些,難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數十年后才建立,應該和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十年來中國內地流行歌詞的長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經歷著,悲歡冷暖,酸甜苦辣,都會感動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內容就是人的現實和夢想,譬如生命、愛情、母親、故鄉、離別、重逢、游歷和從軍等等。這些在唐詩里也都寫遍了。李谷一首唱的《鄉戀》,對于故鄉的依戀和懷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靜夜思》是一樣的精致平實。谷建芬作曲的《燭光里的媽媽》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敵,《思念》和李商隱的無題詩,美感是相通的。還有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比,也是不見遜色的。把現在的歌詞和唐詩比較,只是想說明兩者是同樣的東西。盡管不在同一時空,兩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樣的。雖然兩個時代的作品也無法混淆,同樣的留別的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羅大佑的《追夢人》就不一樣。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詩無愧于時代,羅大佑的歌詞同樣無愧于時代。至于說歷代的歌唱同樣珍貴,為什么唐詩讓我們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詩總覺得要比現在的歌詞好多了?且以唐三彩為例。唐人見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們見到的不一樣。我們見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時間和距離產生了美。當時的唐三彩和唐詩一樣流行,時尚。時時面對的東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會滋潤和鼓舞同樣歌唱著的心。
(摘編自陳鵬舉《詩與歌詞》)
1.下列對于唐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讓人們感到真切和親切的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人的情感所難以割舍。B.在唐朝,人們盛行寫詩和傳唱詩,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詩并不是為了求取功名而創作的。C.現在人們所景仰的唐詩,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種社交方式,又被作為流行歌曲的歌詞,其中尤以后者為多。D.即使是大詩人李白的詩的傳唱,到晚唐也就漸漸不再流行了,唐朝詩人之多,于此可見一斑。
2. 下列關于現在的流行歌詞和唐詩的比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歷史上唐詩最終為宋詞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來中國的流行歌詞卻能長盛不衰,這是值得欣喜的。B.現在的流行歌詞和唐詩一樣,寫的都是人的現實和夢想,都會使人感動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鄉戀》和李白的《靜夜思》,在表現對故鄉的依戀和懷念方面可謂異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我和你》顯得更為出色。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之渙說,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詩,從此就不寫詩了。這說明王之渙的詩當時曾被廣泛傳唱。B.杜甫的詩,可能表現得文本一些,這應該跟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難以流行。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詩一樣也是流行的、時尚的東西,因而當時的人們是不會把它看得很珍貴的。D.時間和距離能夠產生美,可以想見,現在流行歌曲的歌詞在若干年后應該也會被人們推崇的。
二、(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馬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 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注] ①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諸葛武侯,即諸葛亮。②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4.對下列各句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嗜奇之士恨焉 恨:遺憾
B.屢從大將北征 從:跟隨
C.會予于京師 會:恰逢
D.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 逮:及至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B. 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 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D. 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
灌水之陽有溪焉
6.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有四組,都體現陳庭學能從中獲得“山水之助”的一組是( )
①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②屢從大將北征,有勞
③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
⑤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
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因而令人抱憾而止。
B.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作者因學業未成、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覽而歸的收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
D.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志、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此外,可能還有高于“山水之助”的東西。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3分)
譯 :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分)
譯 :
(3)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孫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4分)
譯 :
9.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8分)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1)這首詩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4分)
(2)請簡要分析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在本詩中的表現。(4分)
10、默寫填空。(8分,每空1分)
(1) ,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木欣欣以向榮,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騰王閣序》)
(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5) ,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6)出師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7)春水碧于天, 。(韋莊《菩薩蠻》)
(8)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9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1-14題。
北國秋葉 薛爾康
①柿葉、槐葉一落,京華的秋樹便相繼凋零了。馬路上,公園里,落葉蕭蕭地下,稠密如雪。
②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的哀痛中求得更生。行走在紛紛的落葉的雨中,你會驚心于宇宙永恒的變歷。但是,剛從胸中升起的嚴峻的情緒很快就被落葉的情致驅逐干凈。在你頭頂飄灑飛揚著的落葉是彩色的,只有北國的秋葉才有這種鮮明的色彩,殷紅、金色、青色、橙色,或是紅黃駁雜……全不見枯槁的色澤,是秋天果實才有的顏色。在北京的寬闊馬路上,落葉飄搖而下,街道就被美麗的各種形狀的小色塊點綴著,顯得安謐而有生氣,首都濃濃的秋意就驀然呈現出來。要沒有這些小色塊的點綴,北國的深秋或許就索然無味了。在北京,我偏居于東面,那里的金臺路被金黃得透明的銀杏葉鋪滿了,狀如一把把小扇面,可愛得叫人不忍心踩踏。每當清掃車駛過之后,街道地光皮盡,顯出深秋的蕭索景象。
③然而,落葉還在蕭蕭地下。那些樹葉,仿佛是壓滿樹冠的鳥群,受到了一陣風的驚擾,不約而同飛離枝梢的。只是飛去的鳥群沒有它們這般安詳自得罷了。我敏感的心靈聽見它們在嘰嘰喳喳地啁啾——落葉在敘說飛翔的欣悅。與其說飛翔,尚不如說是舞蹈,時而在空中激動得瑟瑟抖動,時而又閑適得起伏飄搖,它們獲得期待已久的自由,似乎它們在枝頭守候至今,只是盡某種義務,而它們的色彩,是大自然償還的報酬。現在,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去做點什么了。于是去親昵行人的面頰衣襟,去裝點大地,它們毫不理會生命最美好的時刻意味著什么。即便無風,樹葉也會凋落,從空中直直地降落下來,如一枚沉靜的果實,表現出深思熟慮的情調和超然的莊嚴。沒有風,是什么力量使它們凋落下來呢 是憑自己的意志嗎 我凝視著那一片片沉靜地降落的樹葉遐思。幾個孩子在收集落葉,我也情不自禁撿起幾片,葉柄柔軟而呈青色,變了色的葉片依然光潤水鮮,充滿液汁,這是活的葉子,簡直就在向你悄聲細語說著一些什么。它選擇生命最美好的時刻告別人世,大千世界上竟連植物也不愿使自己死得丑陋。
④于是,就連許多綠葉也受了感染似的,紛紛離枝而下,加入同類的有韻的舞蹈。使我驚詫的是,在東郊公園內,池邊垂柳尚在婆娑搖曳,滿地卻已壓著一層青翠的落葉,如同綠色的積雪。這是大自然作出的驚世駭俗之舉嗎 那是白楊樹的寬大的葉子。我佇立在厚厚的積葉上,向白楊樹仰望:滿冠樹葉在風中簌簌作響,透出深沉的翠色。白楊樹很早就開始凋落了,可是它的葉子將堅持到最后凋盡,即便最后凋落的樹葉,也是綠色的。白楊樹把深秋的空間,染得上下皆綠了。這位北國的偉男子既遵從無情的時序,又珍愛生命的翠色,于是造就了一種奇觀。一位穿著鮮紅衣裳的南方姑娘手持一束白楊樹的落葉,在風旋起的綠色渦流中留影,留下這一獨特的對于秋日的回憶,這確是一張富有意味的照片。要知道,只在北國才有這樣的秋情,在北國,沒有枯槁得干脆的落葉。
⑤現在,北國的落葉喬木已經凋盡,但秋葉的美麗和我所體驗到的情味,使我不為它的凋落而傷感,甚至連北方秋日的肅殺勁也被沖淡了。在我久居的溫暖濕潤的江南,樹葉的凋零要蔓延秋冬兩個季節,凋落得遲遲慢慢,顯出極不情愿的情狀,因而不見落葉稠密如雨的景象,落葉大都是死去的樹葉,色彩也遠不如北方的絢爛。而且,總有一些已干枯發硬的樹葉掛在光禿禿的枝丫上,到開春葉柄下萌動新綠,才會被頂落下來。幾片枯葉活畫出秋冬肅殺的風景。
⑥我愛秋葉甚于初春的新綠。
⑦我愛北方的秋甚于南方的秋。(選自《北京日報》,有刪節)
11.文中的“我”為什么喜歡北國的秋葉 請結合全文內容概括回答。(4分)
答:
12.文中第二段“剛從胸中升起的嚴峻的情緒很快就被落葉的情致驅逐干凈”一句中的“嚴峻的情緒”具體指什么 (4分)
答:
13.閱讀 ( javascript:;" \t "_self )第四段,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這位北國的偉男子既遵從無情的時序,又珍愛生命的翠色”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具體的含義 3分)
答:
(2)本段,寫一位姑娘照下了一張北國秋葉的照片,根據文章提供的意境,發揮想像,寫一段文字描繪這幅照片。(不少于50字)(3分)
答:
14.作者為了凸顯北國秋葉的美麗可愛,在寫作時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對第④⑤段的表現手法(舉兩種)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5分)
答:
第Ⅱ卷 語言表達題(共84分)
15.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枕籍 狼籍 恬退隱忍 煢煢孑立
B. 愧怍 襤褸 門衰祚薄 山青水秀
C. 貼切 津帖 理屈詞窮 委曲求全
D. 悼念 犄角 掎角之勢 形影相吊
16.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道德是一切制度運行的社會土壤,道德與法律在一個國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齒相依,缺一不可。
B.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么輕而易舉,一揮而就。
C.傳統節日時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遺產,其文化內涵和相關習俗不應該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D.將往昔林林總總的記憶吐露在紙上,我意識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動,我注定為記憶而生。
1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和”字為核心創意,既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彰顯了奧運新理念,獲得了群眾的好評如潮。
B.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饑飽,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接收過高等教育的個體對于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C.小品《不差錢》對“不差錢”的反復宣稱,既表達了對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議,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農民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自覺自為。
D.在這部對話式作品中,作者闡明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被現代性所遮敝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張揚。
18.學校舉行課本劇匯報演出,請你結合劇情內容為主持人寫兩段串聯詞,按順序分別將《茶館》、《羅密歐與朱麗葉》和《雷雨》串聯起來。要求銜接自然,簡明得體,并有文采,每段不超過40字。(6分)
第一個節目《茶館》演出結束。
串聯詞(1)
串聯詞(2)
19.仿照示例,另選一種事物寫兩個句子。所寫句子前后要有內在聯系,有意蘊。(5分)
示例:一粒種子,可以無聲無息地在泥土里腐爛掉,也可以在風雨中長成參天大樹。
仿寫: , ,
20、根據下面一則消息,為它擬個標題,不超過12個字。(4分)
【法新社華盛頓1 2月8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天公布一項新計劃,以刺激就業增長,與高失業率這一“人間悲劇”作斗爭。奧巴馬提出了包括減稅、基礎設施投資等在內的一攬子計劃以化解當前就業危機。這場危機造成了幾百萬美國人失業,失業率高達10%。奧巴馬宣布,他將逐步取消不得人心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數十億美元援助資金中的一部分將轉而用于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解凍阻礙小企業擴大規模和雇人的信貸凍結。一些財政問題強硬派人士提議使用“不良資產救助計劃”所有尚未花掉或已收回的資金削減赤字,但奧巴馬認為就業問題更嚴峻。
21.作文(60分)
某學校開展了話劇表演活動,甲乙兩位演員有這樣的對話:
甲:唉!沒有觀眾和掌聲,大家都不能進入角色。
乙:不管有沒有觀眾和掌聲,戲都應該好好演!
如果說“人生如戲”,聽了他們的對話之后,你也可能有很多的聯想和感受。請你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文章。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六安市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
高二語文答題紙
座 位 號
單選題(10*3=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15 16 17
答案
二、8、翻譯(10分)
(1)(3分)
(2)(3分)
(3)(4分)
9、詩詞賞析(8分)
(1)(4分)
(2)(4分)
10、名句默寫(8分)
(1) (2)
(3) (4)
(5) (6)
(7) (8)
三、現代文閱讀(19分)
11、(4分)
12、(4分)
13、(6分)(1)
(2)
14、(5分)
語言表達題
18、(6分)
19、(5分)
20、(4分)
四、21、作文(60分)請寫在反面
參考答案
8、翻譯:(10分)
(1)姑且順其自然了結一生吧,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猶豫彷徨的呢?(3分)
(2)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3分)
(3)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正是因為這種感情讓我實在是不忍廢止奉養祖母而遠離。(4分)
四、(20分)
11.(4分,每點1分,從原文中抽取的可以給分,概括提煉的只要符合大意也可給分)
①北國的秋葉色彩鮮明,安謐而有生氣,姿態美麗可愛。
②北國秋葉自由而安詳地離去,有一種深思熟慮的情調和超然的莊嚴(或北國的秋葉選擇生命最美好的時刻告別,這是一種美麗的離去)。
③北國秋葉遵從無情的時序,又珍愛生命的翠色,富有生機與活力。
④美麗的北國秋葉既讓我體驗到了北國濃濃的秋意,同時它的美麗和種種情味又沖淡了北國秋日的肅殺,使我不為季節的變遷而傷感。
12.(4分)感慨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中求得更生;感慨宇宙永恒的變歷。
13.(6分)(1)(3分)白楊樹面對秋天的肅殺,一方面遵從自然的規律,樹葉凋落;一方面,直到落葉飄盡,它也始終保持著綠色,保持著生命的活力。
(2)(3分)開放性試題 ( javascript:;" \t "_self ),想像符合語境且合理,語言優美,且有描述性語言,突出色彩背景和人物形象,格調積極向上,富有生機與活力。
15. D 16、B 17、C
18.(6分)本題為開放題(1.銜接自然得體各1分;2.扣住劇本內容各1分;3.有文采、有創新各1分,)
19. (5分)參考示例: 一條小溪,可以默默無聞地在荒原中干涸,也可以在坎坷中匯入奔騰的大海。
得分點:對比手法的運用;(2分)表現一定的意蘊:生命在奮斗中昂揚。(3分)
20、[參考答案]奧巴馬公布新計劃促進(刺激)就業六安市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物理試題
溫馨提示:單項選擇題 、實驗題 全體學生都做;
計算題: 普通班做15、16、17 重點班做17、18、19
一、單項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1.關于電場強度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E=知,若q減半,則該處電場強度為原來的2倍
B.由E=k知,E與Q成正比,而與r2成反比
C.由E=k知,在以Q為球心,以r為半徑的球面上,各處場強均相同
D.電場中某點的場強方向就是該點所放電荷受到的靜電力的方向
2.如圖所示,B、C、D三點都在以點電荷+Q為圓心,半徑為r的圓弧上,將一試探電荷從A點分別移到B、C、D各點時,電場力做功是(  )
A.WAB>WAC B.WAD>WAB
C.WAC>WAD D.WAB=WAC
3.根據電容器電容的定義式C=,可知(  )
A.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Q越多,它的電容就越大,C與Q成正比
B.電容器不帶電時,其電容為零
C.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壓U越高,它的電容就越小,C與U成反比
D.以上答案均不對
4.如圖是一個說明示波管工作的原理圖,電子經加速電場(加速電壓為U1)加速后垂直進入偏轉電場,離開偏轉電場時偏轉量是h,兩平行板間的距離為d,電壓為U2,板長為l,為了減小偏轉量,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A.增大U2 B.增大l
C.減小d D.增大U1
5.如圖為兩個不同閉合電路中兩個不同電源的UI圖象,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動勢E1=E2, 發生短路時的電流I1>I2
B.電動勢E1=E2, 內阻r1>r2
C.電動勢E1=E2, 內阻r1D.電流相同時,電源1的路端電壓大
6.內阻為1200歐的伏特表與電阻R串聯,接入內阻可忽略的電動勢為6伏特的電池兩端,此時伏特表的讀數為4.5伏,則此電阻R的阻值是( )
A.300歐 B.400歐 C.1200歐 D.3600歐
7.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可變電阻R的阻值增大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點間的電壓U增大    B.AB兩點間的電壓U減小
C.通過R的電流強度I增大   D.通過R2的電流強度I減小
8.為探究小燈泡L的伏安特性,連好如圖所示的電路后閉合開關,通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中的電流由零開始逐漸增大,直到小燈泡正常發光,由電流表和電壓表得到的多組讀數描繪出的U-I圖象應是圖中的(  )
9關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磁感應強度越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
B.磁感應強度越大,線圈面積越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
C.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為零時,磁感應強度不一定為零
D.磁通量發生變化時,磁通密度也一定發生變化
10.如圖,長為2L的直導線折成邊長相等,夾角為60°的V形,并置于與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當在該導線中通以電流強度為I的電流時,該V形通電導線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為(  )
A.0 B.0.5BIL
C.BIL D.2BIL
11.一個帶電粒子沿垂直于磁場的方向射入一勻強磁場,粒子的一段徑跡如圖所示.徑跡上的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看成圓弧,由于帶電粒子使沿途的空氣電離,粒子的能量逐漸減小(帶電荷量不變).從圖中情況可以確定(  )
A. 粒子從b向a運動,帶正電
B.粒子從a向b運動,帶正電
C.粒子從a向b運動,帶負電
D.粒子從b向a運動,帶負電
12.如圖所示,帶電粒子(不計重力)以初速度v0從a點進入勻強磁場,運動中經過b點,Oa=Ob,若撤去磁場加一個與y軸平行的勻強電場,仍以v0從a點進入電場,粒子仍能通過b點,那么電場強度E與磁感應強度B之比為(  )
A.v0 B. C. D. 2v0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實驗題 (24分)
13、(4 分)(1)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如圖1所示,讀數為____________mm.
(2) (4 分)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示數如圖2所示,讀數為________cm.
14、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提供的器材有:
A.干電池一節
B.電流表(量程0.6 A)
C.電壓表(量程3 V)
D.開關S和若干導線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20 Ω,允許最大電流1 A)
F.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300 Ω,允許最大電流0.5 A)
G.滑動變阻器R3(最大阻值1 000 Ω,允許最大電流0.1 A)
(1)
①(2分)按如圖所示電路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填寫代號).
②(4分)為使測量盡可能精確,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如圖所示的實物圖連接成實驗電路(已連接了部分線),要求變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右端時,其使用電阻值最大.
(2)實驗步驟:
①按實驗要求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前把變阻器的滑片滑至一端,使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②(3分)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________的指針有明顯偏轉,讀取________和________的示數.用同樣方法測量多組數據;
③斷開開關,整理好器材;
④數據處理.
(3)(7分)將實驗測得的數據標在如圖所示的坐標圖中,請作出U-I圖線,由此求得待測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V,內電阻r=________Ω.(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三、計算題
15.(13分)(普通班做)用一個絕緣輕繩懸掛一個帶電小球m,電荷量為q.現加一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平衡時絕緣繩與豎直方向成α角.求勻強電場的場強.
16.(13分)(普通班做)一電子電量是e質量是m,以速度v沿著與磁場垂直的方向射入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求電子做勻速運動的軌道半徑和周期。
17.(14分)(普通班重點班都做)(16分) 有一電子經過電壓U0加速后,射入兩塊間距為d、電壓為U的平行金屬板間,若電子從兩極板正中央射入,且正好能穿出電場。電子的質量為m,電量為e。求:
(1)電子進入平行金屬板間的初速度v0為多少?
(2)金屬板的長度?
18.(13分)(重點班做)(10分)沿水平方向的場強為E=6×103v/m的足夠大的勻強電場中,用絕緣細線系一個質量m=8.0g的帶電小球,線的另一端固定 于O點,平衡時懸線與豎直方向成α角,α=37°,如圖所示,求(1)小球所帶電的種類及電量;(2)剪斷細線小球怎樣運動,加速度多大?(g取10m/s2)
19.(13分)(重點班做)如圖所示,電容器兩極板相距為d,兩板間電壓為U,極板間的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1,一束電荷量相同的帶正電的粒子從圖示方向射入電容器,沿直線穿過電容器后進入另一磁感應強度為B2的勻強磁場,結果分別打在a、b兩點,兩點間距離為△R.設粒子所帶電量為q,且不計粒子所受重力,求:
(1)粒子在磁場B1中的速度多大?
(2)打在a、b兩點的粒子的質量之差△m是多少?
六安市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物理(3-1)試題參考答案
溫馨提示:單項選擇題 、實驗題 全體學生都做;
計算題: 普通班做15、16、17 重點班做17、18、19
一、單項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二、實驗題(共24分)
三、計算題
15.(13分)普通班做 E =mgtanα / q
16. (13分)普通班做r=mv/eB T=2πm/eB
17.(14分)(普通班重點班都做)(1)電子經過電壓U0加速,有:e U0= mv02解得v0 =
(2)電子在電壓為U的平行金屬板間作類平拋運動,
運動時間t =  加速度a = = 
電子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移y = a t 2 
∵電子正好能穿出電場,∴ y = 
解以上方程,得 L =d
U0
v0
d
B1
a
B2
b第一部分:聽力
第一節: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In a cafe. B.On a plane C.On a ship
2.What do we know about Peter Schmidt
A.He has lost his ticket. B.He is expecting a ticket.
C.He went out to buy a ticket.
3.What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 talking about
A.Buying a house B.Finding a hotel C.Buying a car
4.How long did David stay abroad in all
A.9 days B.11 days C.16 days
5.Why did the woman get a C for her report
A.Because she forgot the deadline time for the report.
B.Because the man forgot to hand in her report.
C.Because she didn’t hand in report on time.
第二節: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 題。
6.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A.She’s in a bad mood. B.She hurts her nose.
C.She has a cold.
7.How long has the woman had a cold
A.About two days. B.About three days. C.About four days.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 題。
8.Why do the speakers love living in the country
A.They enjoy the relaxed atmosphere. B.They prefer country jobs to city jobs.
C.They have lived there for over 10 years.
9.Why does the woman like her job in the post office
A.She makes good money. B.She meets people in work.
C.It’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s husband
A.He is under treatment. B.He is out of danger. C.He is dying fast.
11.What does the man offer to do for the woman
A.Take care of her kids. B.Help her do housework.
C.Nurse her husband at night.
12.What might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
A.He is heroic. B.He is energetic. C.He is sympathetixc.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What is the man most intersted in
A.Playing the piano. B.Playing the violin.
C.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
14.Why does the man like to go listening to music
A.To make new friends. B.To kill time.
C.To learn from others.
15.What hobby do the speakers share
A.Going to concerts. B.Play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C.Listening to pop music.
16.How will the speakers improve their theory of music
A.By turning to the man’s uncle for advice.
B.By practising playing music.
C.By exchanging experience with each other.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What do we know about Jack
A.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B.He is a clever boy.
C.He is an American boy.
18.Why was Jack punished
A.He didn’t hand in his homework. B.He kissed a girl in school.
C.He didn’t obey his teacher.
19.Who was Jack’s mother angry with
A.Her own son, Jack B.The teacher C.Jack’s school
20.What did Jack’s mother think of Jack’s behaviour
A.Friendly. B.Brave. C.Unwelcome.
第二部分:英語知識運用
第一節:單項選擇。從題后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符合題意的最佳選項。
21.---My children are always arguing.
---_____.
A.Just ignore them. B.That’s right.
C.You’re welcome. D.How old is the baby
22.It is time that we ____ ready for the final examination.
A.got B.get C.will get D.would get
23.It is said that the company in ___ charge of him is in ____ debt now.
A.the, the B./ , / C./, the D.the, /
24.This morning traffic was ____ by an accident outside the twon hall.
A.held off B.held up C.held on D.held over
25.Facing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he was completely______.
A. at loss B.at a loss C.out of order D.out of sight
26.By the end of last year another new gymnasium_____ in Beijing
would be completed B.was being completed
C.has been completed D.had been completed
27.---Is there a bus to the downtown
-----There ____ be, for it is too late now. You’d better take a taxi.
A.won’t B.mustn’t C.can’t D.needn’t
28.She is accustomed to ____ like that.
A.be spoken B.being spoken
C.speak D.being spoken to
29.You should follow _____ of the medicine, and take three pills every day.
A.direction B.explanations C.instructions D.methods
30.You had better take something to read when you go to see the doctor____ you have to wait.
A.even if B.as if C.in order that D.in case
31.Li Ming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peech contest and I’m glad that his efforts at last _____.
paid off B.worked out C.got back D.turned out
32.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young babies learn to do things because certain acts lead to ______.
rewards B.prizes C.awards D.results
33.----How about camping this weekend, just for a change
---OK,____you want.
A.whichever B.however C.whatever D.whoever
34.I was really too busy with my homework and I couldn’t help ____ the housework.
A.doing B.do C.did D.done
35.____ from a Chinese character meaning people, the mascot “Haibao” shows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culture.
A.Created B.Creating C.To create D.To be created
第二節:完型填空。從題后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符合題意的最佳選項。
Long ago there was a poor farmer in Russia. He had been very 36__ with everything he had. However, when he found his elder brother was __37__ than him, he felt disappointed. So he 38___ hard about how he could also be richer.
Finally he got an idea. He started to spend less money on food and clothes to __39___ some money to buy more land. Once he had enough money, he started __40__for land.
He _41__ that on the neighboring land, there were some nomads living there. He bought some gifts and went to ___42_ their head. He presentedthe gifts to the head and told him the _43___ of his visit. The head welcomed him, accepted the gifts and agreed to his _44__ to get the land. The head told him that he could have the land _45__ giving him anything. He can take as much land as he could __46_ by walking through the land before sunset. He should start in the morning and whatever distance he could travel during the 47_____, he could have it.
The farmer became very 48___when he heard this offer. Now he could have lots of __49__ without paying anything.He came __50_ the next morning and started running, not walking, _51_ he could cover the largest area. To reach his goal, he neither ate food, nor drank water, nor had any rest.He just continued___52_. Without eating, or drinking, or resting he just got very53___.When he came back to the head in the evening, he _54__ right on the spot. Sadly his son buried him in a piece of land about 6×4feet.
Don’t be greedy or you will __55 everything finally.
36.A. careful B.pleased C.bored D.busy
37.A. healthier B.stronger C.richer D.cleverer
38.A.thought B.learned C.tried D.worked
39.A.borrow B.spend C.make D.save
40.A.waiting B.looking C.preparing D.caring
41.A.explained B.hoped C.noticed D.guessed
42.A.see B.follow C.help D.cheat
43.A.chance B.result C.condition D.purpose
44.A.promise B.request C.suggestion D.order
45.A.for B. by C.without D.before
46.A.cover B.farm C.buy D.have
47.A.year B. month C.week D.day
48.A.interested B. sad C.happy D.calm
49.A. land B.crop C.experience D.knowledge
50.A.quietly B.early C.finally D.suddenly
51.A.so that B.even if C.because D.whether
52.A.dreaming B.walking C.speaking D.running
53.A. nervous B.excited C.tired D.worried
54.A. refused B.died C.appeared D.rested
55.A. lose B.face C.change D.defeat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A.
A student was one day taking a walk with his tercher. As they went along, they saw a pair of old shoes lying in the path. They were a poor farmer’s, who was workong in the nearby field.
The student turned to the teacher, saying:”we will hide his shoes, and hide ourselves behind those trees, and wait to see what he will do”
“My young friend,” answered the teacher, “we should never make fun of the poor.Why not put a coin in each shoe, and then we will hide oueselves and watch ” The student did so and they both hid themselves behind the trees. The poor man soon finished his work, and came across the field to the path where he had left his coat and shoes.
After putting on his coat, he put his foot into one of his shoes, and felt something hard. Then he bent down to feel what it was, and found the coin.Surprised, he looked at the coin, turned it around and looked at it again. He then looked around, but no person was seen. He put the money into his pocket, and continued to put on the other shoe. His surpries was doubled on finding the other coin.
He couldn’t control his feelings and fell to his knees, looked up to the sky and expressed his thanks. Then he spoke of his wife, sick and helpless, and his children without food.He said the help would save them from dying.
The student there deeply moved, and his eyes filled tears.”Now,”said the teacher, “are you not much happier than if you had hidden the shoes ”
56.When the student saw the shoes, he wanted to____.
A.steal them B.find their owner
C.play a joke on the owner D.give the owner some money
57.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teacher is______.
A.quiet and honest B. kind and friendly
C.patient and clever D.strict and careful
58.When the farmer saw the second coin, he___.
A.was very excited and grateful
B.was worried and looked up at the sky
C.was surprised and decided to find the owner
D.spoke of his difficulties and asked for more help
59.At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student____.
A.was very proud of himself B.was very pleased with his life
C.felt very sorry about his first idea D.felt sad for not taking his teacher’s advice
B.
The Elysee Palace in France enjoys equal popularity in the world with the Buckingham Pala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Kremlin in Russia as well as the White House in the U. S. It is the residen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and the symbol of the supreme authority in France.
The Elysee palace, with an area of 11,000 square metres, is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Champs Elysee in the city of Paris proper and backed by a large and peaceful garden of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square metres. Its main building, quite handsome and graceful, is a two-story classical stone architecture of European style, and beside it are two side buildings facing each other and with an extensive rectangular courtyard in the middle. There are altogether 369 halls and room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Elysee Palace, built in 1718, has a ling history of close to300 years to date. This house was at first a private residence of a count named d’Evreau, so it was called Hotel d’Evreau. It had later gone through many changes and its owners had been changed for many times, but all the residents in it were distinguished persons and high officials. The house was renamed Bonaparte Mansion when it was owned by Louis X V and Louis X VI successively when they acted as emperors. Napoleon I signed his act of abdication here when he had suffered defeat in the Battle of Waterloo in 1815. Nopoleon III moved in the Mansion in 1848 when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and the house became a Royal Palace when he declared himself as emperor. The Third French Republic issued a decree in 1873, appointing officially the Elysee Palace as the residence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Over th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n, almost all the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worked and lived there. Starting from 1989, the Elysee Palace is open to the public every year in September on the French Castles Day.
60. The number of the buildings of the Elysee Palace is ______.
A.3 B.4 C.5 D.6
61.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uckingham Palace
A. To tell us it’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
B. To tell us the Elysee Palace is as large as it.
C. To show that the Elysee Palace is also a symbolic building.
D. To show that it is also the living place of the president.
62.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tell us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Elyseee Palace.
B.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lysee Palace.
C. To show the political importance of the Elysee Palace.
D. To explain how the Elysee Palace became the residence of presidents.
6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The time when the Elyusee Palace is open to the public.
B. The reason why Napoleon I signed his act of abdication.
C. The time when the Elysee Palace became the residence of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D. The reason why there’s the French Castles Day.
C.
A new study warns that about thirty percent of the world’s people may not have enough water by the year 2025.
An American organization called 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did the new study. It was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million people lack enough water now. The people live in twenty-eight countries. Most of the countries are in Africa or in the Middle East.
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 Robert Engelman says by the year 2025, about three thousand million people lack water. At least 18 more countries are expected to have serious water problems. The demand for water keeps increasing. Yet the amount of water on the earth the same. Mr Engelman says the population in countries that lack water is growing in these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report says lack of water in the future may result several problems. It may increase health problems. Lack of water often means drinking water is not safe. Mr Engelman says there are problems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diseases such as cholera that are carried in water.
Lack of water also may result in more international conflict. Countries may have to fight for water in the future. Some countries, such as Syria, Sudan, Cambodia, and so on, now get sixty percent of their fresh water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report says lack of water would affect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ir economies. This is because industries often need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The 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study gives several ways to solve the water problem. One way is to find ways to use water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Another way is to teach people to be careful not to waste water. A third is to use less water for agriculture. The report also says long-term solutions to the water problem must include controls on population growth.
64.According to the report, how many countries will lack water by the year 2025
A.More than eighteen B.About twenty-eight
C.Less than forty D.At least forty-six
65.____ million will lack water by the year 2025
A.335 B.3,000 C.3,305 D.355
6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amount of the water on earth will always stay the same.
B.The report gives three solutions to water problem.
C.M ost of the countries that lack water belong to the developing ones.
D.There’s only one long-term solution to solve the water problem, that is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growth.
67.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at_____.
A.wat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any people
B.PAI did a lot of study about water shortage
C.water shortage will be a serious problem facing us in the near future
D.controlling the popul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D.
English is the native or official language of one-fifth of the land area of the world. It is spoken in North America, Great Brita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In South Africa and India it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 than any other language. In many countries, the textbooks in universities are in English. Many university classes are taught in English even though the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and science. More than three-fourths of the world’s mail is written in English. More than half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s are in English. Most other languages have borrowed many English words.
Why did English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French wa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The Britain became very powerful in the world. England started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India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y 1900 England also had colonies in other parts of Asia, Africa and the South Pacific. The people in the colonies had to use English. Slowly it became more important than French internationall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very powerful, and even more people began to learn English.
Is English a good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t has more words than any other language. The grammar is simpler than in other major languages. However, English spelling is difficult. Foreigners all have trouble spelling English. So do native speakers!
Since 1880, people have invented over fifty artificial (not natural) languages. No one speaks them as a native language. However, none of them has ever become popular. Some people don’t want to study English, but it i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There is no way to change that now.
68.English is the native language of ______.
A.South Africa B.Australia C.All of Canada D.Malaysia
69.England started a colony in India in the ______.
A.1600s B.1800s C.1700s D.1900s
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The English grammar is simple in general.
B.It has a good vocabulary.
C.Its pronunciation sounds pleasant.
D.It is difficult to spell correctly.
71.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____.
A.it is necessary to invent a new language.
B.English i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C.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other languages
D.English should be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
E.
Italian Lakes and Greek Islands(12days)
Prices starting from$1999
Your tour begins in Milan, Italy, and moves on to the pretty Italian Lake District and the attractive resort(勝地) of Stresa, your home for two nights. Collette Vacations has carefully chosen the Costa Victoria as your home aways from home for your 7-night journey along the waterways of the Mediterranean. The cruise ship is filled with the warmth and culture of Italy and is richly designed with entertainment(娛樂) areas and very good living conditions. It will take you to the places of your dreams.
You’ll spend 4 days touring Greek cities you’ve always heard about. In Katakolon, you will have the only unguided tour to nearby Olympia on the whole journey. Then with a local guide you will visit the Greek islands of Santorini, which is often related to the story of the lost city Atlantis, and Mykonos, a wonderful island with beautiful beaches.
Your journey ends in Verona, home of the love story Romeo and Juliet, with a fun-filled farewell dinner--- a perfect ending to a pleasant journey.
12Days, 25 Meals, 10 Breakfasts, 6 Lunches, 9Dinners
Day 1 Overnight fight to Italy
Day 2-3 Regina Palace, Stresa, Italy
Day4—10 Costa Victoria (Costa cruises)
Day11 Hotel Leopardi, Verona, Italy
Day12 Leave for home
Please Note
Leaving date Price for one person
April 7 $ 2 099
June 2 $ 2 199
October 6 $ 2 099
November 3 $ 1 999
72.How is the journey planned
A.It starts and ends in Italy.
B.It starts and ends in Greece.
C.It starts in Italy and ends in Greece.
D.It starts in Greece and ends in Italy.
73.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ravel plan
A.The price may get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lan.
B.The price include three meals a day.
C.The price is the highest in summer.
D.The prices include entertainment service.
7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the Costa Victoria” most probably refer to
A.A famous hotel. B.A beautiful resort.
C.A comfortable ship. D.A long-distant bus.
75. Tourists will travel on their own in _____.
A. Stresa B. Olympia C. Mykonos D. Verona
第四部分:任務型閱讀
Tuberculosis(肺結核,TB) killed 1,300,000 people arould the world in 2007. In addition, almost half a million people who were infected with tuberculosis and with HIV also died. Those were listed as HIV deaths.
About one-third of all people are infected with tuberculosis. But the body’s natural defenses are usually strong enough to prevent an active case. Even so, the bacteria remain in the body. If the immune system weakens at any point, they begin to spread and then attack.
The bacteria that cause TB usually settle in the lungs. They spread through the air when the person coughs or even sings and talk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s to identify cases quickly. The patients need to be kept away from other people and begin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orMDR-TB, will not get better with antibiotics normally used for tuberculosis. So doctors must use stronger, “second line “ drugs when the first ones fall.
Now, researchers say they have found a much faster way to identify drug-resistant TB. The study’s lead author is Graham Hatfull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in Pennsylvania.
The scientists used viruses called bacteriophages to speed the process. These viruses attack bacteria. The researchers injected them with a gene that produces green light. They also injected some with first line antibiotics and others with second line drugs.
Then they combined the bacteriophages with TB bacteria. If the bacteria produces green light, it means they are drug-resistant. The researchers say a clinic worker could identify the green light with equipment easy to get in many clinics. Test results would not have to wait for the bacteria to grow in a lab far away. For now , the test itself needs more testing. But Professor Hatfull is hopeful this will take months and not years.
Title:__76___
The __77__of people infected withTB One-third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hen to begin to spread and attack When the immune system __78___
Where bacteria __79__TB uaually settle In the lungs
How to __80__ Through the air
_____81__ ____82__cases quickly.Keeping the __83_ away from peopleBeginning __84__as soon as possibleUsing _85_, second-line drugs to treat MDR-TB
第五部分:書面表達
假設你是李華強。時下,你校不少學生帶手機上學。為此,你班組織了一次班會,討論中學生上學是否有必要帶手機。請你給英語筆友Tom寫封信,根據下表提供的信息,客觀地介紹討論的情況。可結合你校實際進行適當發揮,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些同學認為 一些同學認為 你的觀點
方便;時尚。 中學生自控能力差;玩手機浪費時間。 (請你實話實說)
注意:
正確使用英文書信的基本格式。
詞數:120左右。
六安市2011-12 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英語試題答案
六書面表達第Ⅰ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5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不等式(1-)(3+)>0的解集是( )
A. (-3,1) B (-∞,-3)∪(1,+∞)
C. (-1,3) D. (-∞,-1)∪(3,+∞)
2. 把89化為五進制數是 ( )
A. B. C. D.
3. 如果實數,則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4. 在△ABC中,已知,則B等于(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120°
5.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的度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 應充分利用所得的數據,以便提供更確切的信息;
可以用多個數值來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對于不同的數據集,其離散程度大時,該數值應越小。
A .(1)和(3) B.(2)和(3) C. (1)和(2) D.都正確
6. 若如圖的程序框圖輸出的S是126,則①應為 (  )
A.n≤5 B.n≤6 C.n≤7 D.n≤8
7. 已知實數,則的最小值是
A. 18 B. 6 C. 2 D.2
8.在線性約束條件下,目標函數的最小值是.
A. 9 B. 2 C. 3 D. 4
9.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為,若成等差數列,則的值是
A. B. C . D.
10. 從一批產品中取出三件產品,設A=“三件產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產品全是次品”,C=“三
件產品至少有一件是次品”,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A與C互斥 B. 任何兩個均互斥 C. B與C互斥 D. 任何兩個均不互斥
11. 已知等比數列中,則前3項的和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
12.不等式的解集是       
13.在三角形ABC中,若,則的最大值是  .
14. 擲兩枚骰子,出現點數之和為3的概率是____。
15.已知程序框圖如圖所示,該程序運行后,為使輸出的b值為16,則循環體的判斷框內①處應填________.
三.解答題:(注“重點班做”普通班不做,注“普通班做” 重點班不做,沒注都要做。)
16.(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數列是等比數列,首項.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若數列是等差數列,且求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前項和.
17.(本小題滿分12分)
為了調查甲、乙兩個網站受歡迎的程度,隨機選取了14天,統計上午8:00—10:00間各自的點擊量,得如下所示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
(1)甲、乙兩個網站點擊量的極差分別是多少?
(2)甲網站點擊量在[10,40]間的頻率是多少?
(3)甲、乙兩個網站哪個更受歡迎?并說明理由。
18.(本小題滿分12分)
(重點班做)
已知
(1)若關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1,3),求實數 的值。
(2)解關于的不等式
(普通班做)
已知不等式的解集為
(1)求和的值; (2)求不等式的解集.
19.(本小題滿分12分)
(重點班做)
在中,分別是角的對邊,,.
(Ⅰ)求的值;(Ⅱ)若,求的值.
(普通班做)
在△ABC中,角A,B,C 的對邊分別是,已知
(1)求角B的大小
(2)求三角形ABC的面積。
20. (本小題滿分13分)
某公司計劃2011年在甲、乙兩個電視臺做總時間不超過300分鐘的廣告,廣告費用不超過9萬元.甲、乙電視臺的廣告收費標準分別為500元/分鐘和200元/分鐘.假定甲、乙兩個電視臺為該公司每分鐘所做的廣告,能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分別為0.3 萬元和0.2萬元.問:該公司如何分配在甲、乙兩個電視臺的廣告時間,才能使公司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多少萬元?
21.(本小題滿分14分)
(重點班做)
等比數列的前項和,且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求數列的前項的和.
(普通班做)
已知等比數列分別是某等差數列的第5項、第3項、第2項,且
(Ⅰ)求;
(Ⅱ)設,求數列的前項和
高二數學參考答案
三.解答題
17解:
(1)甲網站的極差為:73-8=65; (2分)
乙網站的極差為:61-5=56 (4分)
(2)甲網站點擊量在[10,40]間的頻率為4/14=2/7=0.28571 (8分)
(3)甲網站的點擊量集中在莖葉圖的下方,而乙網站的點擊量集中在莖葉圖的上方。從數據的分布情況來看,甲網站更受歡迎。 (12分)
18(重點班做)解:(1) 由已知-1,3是方程的兩個根,
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 解得
(2)由,即
整理為
因為c>-6所以
方程的兩個根是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
(普通班做)
(1) (2)
20:解:設公司在甲電視臺和乙電視臺做廣告的時間分別為x分鐘和y分鐘,總收益為z元 由題意得
z=3000x+2000y………………6分
不等式組等價于: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所表示的平面區域,即可行域.
如圖:
作直線:3000x+2000y=0,
即3x+2y=0………………………………………………………8分
平移直線l,從圖中可知,當直線l過M點時,目標函數取得最大值.
聯立 ,解得x=100,y=200……………………10分
∴點M的坐標為(100,200),
∴ =3000x+2000y=700000 (元)………………11分
所以該公司在甲電視臺做100分鐘廣告,在乙電視臺做200分鐘廣告,公司的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70萬元………………………………12分
=
(普通班做)
解:①設該等差數列為,則,,
即:
②,
莖葉圖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通海县| 灵寿县| 上蔡县| 油尖旺区| 泰州市| 沂源县| 潜山县| 台北县| 吕梁市| 金昌市| 张家界市| 祥云县| 莱西市| 云阳县| 大悟县| 孟连| 汾阳市| 宿迁市| 新丰县| 大渡口区| 哈尔滨市| 灵寿县| 弋阳县| 虹口区| 泗阳县| 秦皇岛市| 阿拉善右旗| 九寨沟县| 稻城县| 苍南县| 肃南| 阳春市| 平顺县| 资源县| 道真| 高邑县| 松溪县| 涪陵区| 钟祥市|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