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說:“今天的中國,文盲不多了,美盲卻很多”你如何理解吳冠中先生的這句話?感知與判斷體驗美術鑒賞的過程與方法與同學分享一件讓你印象深刻的作品。學習目標1.研讀課本12-15頁,能夠結合對《雄視》這張作品的賞析說出美術鑒賞的主要過程。2.小組合作,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鑒賞傳世名畫《步輦圖》,并完成鑒賞表格。3.從自我發展角度談一談自己在美術鑒賞過程中成長了什么。描述:(陳述在作品中看到的畫面內容、色彩、材質、肌理、尺寸等)1.《步輦圖》唐朝畫家閻立本,3.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聯姻事件2..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分析: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這幅圖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作者采用的是絹本設色,根據我國的傳統習俗,喜慶的場面通常由紅色裝點基調。作者為了突出這一特點,特地將典禮官——位于畫面正中間的軸心人物畫成紅色。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圓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解釋: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評價:這張作品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聯姻事件,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作品不但藝術價值極高,更是漢藏民族友誼的歷史見證。四步法鑒賞標準《清明上河圖》掌握程度描述陳述在作品中看到的東西,包括畫面的內容、色彩、材質、肌理、尺寸等。分析探討形式關系,包括形狀間的相互關系、色調的處理、空間的營造等。解釋推測作品的意義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這種推測要建立在對作品的分析之上。評價在一定范圍內比較,判斷這一作品的優劣,包括與作者其他作品的比較、與同代其他作品的比較、與同類型作品比較等謝謝學習活動一自主研讀課本研讀課本12-15頁,梳理出美術鑒賞“四步法”,并用雙色筆進行勾畫批注。根據所給條件,嘗試說出《步輦圖》的一般鑒賞過程。四步法標鑒賞準《清明上河圖》掌握程度描述陳述在作品中看到的東西,包括畫面的內容、色彩、材質、肌理、尺寸等。分析探討形式關系,包括形狀間的相互關系、色調的處理、空間的營造等。解釋推測作品的意義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這種推測要建立在對作品的分析之上。評價在一定范圍內比較,判斷這一作品的優劣,包括與作者其他作品的比較、與同代其他作品的比較、與同類型作品比較等條件:《步輦圖》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學習活動二:小組合作,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鑒賞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并完成鑒賞表格。《感知與判斷—體驗美術鑒賞的過程與方法》課堂設計學校:年級班 教師姓名:_ 日期:課題感知與判斷—體驗美術鑒賞的過程與方法教學對象高一年級課業類型新授課單元課題問題引領本課設計思路本課是美術鑒賞模塊中鑒賞的過程與方法掌握的重要一課,本課思路首先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本內容了解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再通過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進行作品鑒賞,在體驗鑒賞過程,理解內化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與方法,理解美術鑒賞的意義,并且在體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理解意識。學習目標1.研讀課本12-15頁,能夠結合對《雄視》這張作品的賞析說出美術鑒賞的主要過程。2.小組合作,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鑒賞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并完成鑒賞表格。3.從自我發展角度談一談自己在美術鑒賞過程中成長了什么。教學重難點掌握和理解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與方法。工具材料教學過程學習內容學習過程設計意圖真實情境導入新課朱耷作品展示導入,提出問題: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說:“今天的中國,文盲不多了,美盲卻很多”你如何理解吳冠中先生的這句話?引出課題。欣賞作品,并認真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基于學生的認知,通過作品欣賞和問題引領發現鑒賞的重要性,并通過朱耷作品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讀認定學習目標解讀學習目標,勾畫重點,明確學生學習任務。確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和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要完成的核心任務,要達成的標準。活動過程問題引領有沒有在某一件作品面前駐足過?與同學分享一件讓你印象深刻的作品。學習活動一自主研讀課本課本12-15頁,梳理出美術鑒賞“四步法”,并用雙色筆進行勾畫批注。根據所給條件,嘗試說出《步輦圖》的一般鑒賞過程。條件:《步輦圖》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三:學習活動二完成鑒賞表格思考回答問題:有沒有在某一件作品面前駐足過?與同學分享一件讓你印象深刻的作品。二、學習活動一自主研讀課本課本12-15頁,梳理出美術鑒賞“四步法”,并用雙色筆進行勾畫批注。賞析《步輦圖》學習老師展示的四步法鑒賞《步輦圖》三、學習活動二1.小組合作,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鑒賞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并完成鑒賞表格。2.展示鑒賞結果,小組之間互相點評。3.認真閱讀《清明上河圖》鑒賞報告,梳理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研讀課本內容了解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再通過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進行作品鑒賞,在體驗鑒賞過程,理解內化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與方法總結提升點評學生的學習成果并組織學生回答問題:從自我發展角度談一談自己在美術鑒賞過程中成長了什么四、反思總結從自我發展角度談一談自己在美術鑒賞過程中成長了什么讓學生明確美術鑒賞的價值意義。教學反思任務單詳情及附件3《清明上河圖》鑒賞內容節選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item/清明上河圖/102?fr=aladdin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采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里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一、畫面內容內容豐富,描繪東西繁多。《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的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https:?/??/?baike.?/?item?/?%E5%9F%8E%E6%A5%BC"\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關于《清明上河圖》中畫有的人數,說法不一,常見的有500余人說(白壽彝《中國通史》)、815人說(湯友常數米法)、1695人說(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此外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https:?/??/?baike.?/?item?/?%E6%A5%BC%E9%98%81"\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各種說法較為一致。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二、結構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從內容看,此畫屬于風俗畫,也具有風俗畫的特點。三、技法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于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征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筑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https:?/??/?baike.?/?item?/?%E9%9D%A2%E9%9D%A2%E4%BF%B1%E5%88%B0"\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https:?/??/?baike.?/?item?/?%E5%8F%B9%E4%B8%BA%E8%A7%82%E6%AD%A2?/?2469"\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四、藝術價值(后世評價)作者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https:?/??/?baike.?/?item?/?%E6%95%A3%E7%82%B9%E9%80%8F%E8%A7%86"\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后,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致,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4]《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https:?/??/?baike.?/?item?/?%E7%8E%B0%E5%AE%9E%E4%B8%BB%E4%B9%89"\t"https:?/??/?baike.?/?item?/?%E6%B8%85%E6%98%8E%E4%B8%8A%E6%B2%B3%E5%9B%BE?/?_blank?)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感知與判斷學習單.docx 感知與判斷課件.pptx 清明上河圖.doc 高一感知與判斷備課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