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22、23、24比較兩次世界大戰、了解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聯系前知法復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經濟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等。請回答:(1)經濟競爭: 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 時間 國率先實現工業化并成為當時世界唯一的 。 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 國家后來居上,工業發展勢頭超過了 。(2)爭奪殖民地: 世紀末開始的 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與此同時,歐洲殖民者開始在 很多地方建立殖民地,其中, 號稱日不落帝國。(3)(課外補充)聯盟體系:殖民地競爭促成了相互沖突的聯盟形成,自1879——1907年, 等組成了協約國, 等組成了同盟國。……列表法復習: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實質)時間結果以及影響啟示:3.對比分析法復習:(1)兩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性質各有什么不同?(2)為了應對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的措施是什么?法西斯國家的措施是什么?各有什么影響?(3) 哪個國家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聯系法復習:(1)用史實說明一戰對中國的影響?(2)舉例說明二戰對中國的影響。(3)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是怎樣的?當今國際社會基本特征有哪些?(4)請列舉2012年影響世界和平的重大國際事件至少2項。你有什么建議?朝代更替1、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朝代:2、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主要朝代:3、分裂時期:參考資料:中國古代的王朝更替王朝更替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軌跡,把握這一軌跡是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應該掌握的基本線索和方法。因此,我們應該掌握以下王朝更替的基本情況。一、了解掌握中國古代王朝更替概況社會形態 歷史階段 主要王朝 興衰時間 都城位置封建社會 形成時期 戰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大一統時期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西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長安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陽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三國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西晉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十六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長安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長安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 五代十國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東京遼朝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上京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興慶金朝 公元1114年-公元1234年 會寧-燕京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臨安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而衰時期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北京清朝 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北京除了以上王朝更替的基本順序以外,還要求掌握每個王朝著名的帝王將相、王朝發展的簡況、重要事件等內容,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歷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中國古代主要王朝的發展簡況如下: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王 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滅掉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 的國家。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以 為都城,實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于秦朝實行暴政,導致發生 大起義。公元前207年, 起義軍逼近咸陽,秦朝滅亡。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秦亡后,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 建立西漢,定都 。漢初統治者建立西漢后,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西漢政局穩定;漢初文帝、景帝在位期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 ”。到 時國力達到頂峰,實現了封建社會的 。西漢后期,重用外戚和宦官,政局混亂,國家權力削弱。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建立東漢,定都 。劉秀采取安撫的統治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使社會安定下來,經濟得到恢復,稱“ ”。東漢末年,土地兼并嚴重,統治腐朽,最終導致 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但地方割據勢力興起,東漢名存實亡。220年,曹丕廢漢獻帝,東漢滅亡。8、 三國(220年----280年)東漢末年,群雄割據。200年的 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208年曹操在 之戰中被 打敗,這一戰促成了 局面的形成。263年魏滅 ,266年 廢魏稱帝,建立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9、西晉(266年----316年)266年, 廢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316年, 貴族攻破長安,西晉滅亡。10、東晉(317年--420年)317年,西晉皇室 以 為都城,在相對安寧的江南建立晉朝,史稱東晉 。420年,掌握實權的東晉大將 廢晉帝自立,東晉滅亡。11、南朝(420年--589年)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先后經歷了 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 定都,史稱“南朝”。12、十六國(317年----420年)東晉統治南方的時候,我國的北方和西南地區先后出現過十幾個民族割據政權,史稱“ ”。13、北朝(439年----581年)與南朝同時,我國北方先后出現少數民族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政權,史稱為“ ”。北朝與南朝長期對峙,合稱南北朝。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統一 ,與南朝對峙。 。14、隋朝(581年---618年)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定都 ,楊堅即 。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強盛。時期推行暴政,開鑿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15、唐朝(618年----907年)618年,在隋末農民起義中發展起來的 稱帝,建立唐朝,定都 。經過幾年戰爭基本統一全國。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 。他吸取隋亡教訓,勵精圖治。他在位時,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恢復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 ”。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用人,注重發展科舉制度。這一時期叫 ,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上升。唐玄宗統治前期,力圖改革,政治清明,國家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 ”。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后的第二個盛世局面:唐玄宗統治后期,不理政事,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黑暗,另外,軍事上舉措失當,外重內輕,軍備廢弛。755年----763年發生了 ,唐朝從此 。唐朝后期,政治上出現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的局面,這些都削弱了唐朝統治力量,促使唐朝衰落。加之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殘暴壓榨百姓,戰亂不斷,終于導致唐末農民大起義,它使唐朝從此分崩離析。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16、五代十國(907年----960年)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唐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后梁。此后的五十多年,黃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史稱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陽外,其余都定都開封。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后出現了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山西的北漢,史稱 。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戰亂不斷,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17、北宋、遼和西夏(1)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后周禁軍將領 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 。他就是 。宋太宗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北宋末年,金軍兩度南下攻宋。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俘獲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 ”。(2)遼(916年----1125年)遼是 族建立的政權,原居住于遼河上游一帶。遼不斷南下攻宋。1005年初,遼宋雙方訂立 ,從此形成宋遼對峙局面。雙方貿易往來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1125年,遼朝被 滅亡。(3)西夏(1038年----1227年)西夏是 族建立的政權。黨項是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來居住于寧夏、甘肅、陜西西北一帶,過著游牧生活。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并仿照漢文楷書字體,創制了西夏等文字。西夏建立以后,與宋不斷交兵,雙方損失都很嚴重。1044年訂立和議,從此宋夏之間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1227年, 滅西夏。17、南宋和金(1)南宋(1127年---1276年)1127年, 稱帝,年號建炎,后定都 ,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南宋初年, 軍不斷南下,南宋抗金將領 聯合義軍,給予金軍以重大打擊。1140年,岳家軍取得 大捷,金軍遭致命打擊,準備撤退。而以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的壯大對他們的統治不利,合謀向金求和,命岳飛撤兵并害死岳飛。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議。南宋與金對峙局面確定下來。后來,宋金幾次交戰,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基本上處于均衡狀態。1276年, 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2)金(1115年-----1234年)金由 族建立,女真族的前身是唐朝的黑水靺鞨。他們長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一帶。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顏部強盛起來,逐漸統一各部。為解除遼的民族壓迫,1114年,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取得初步勝利。1115年,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遼天祚帝為金軍所俘,遼朝滅亡。遼亡以后,金軍南下攻宋。1141年,金與南宋達成和議,南宋與金對峙局面確定下來。1234年, 滅金。19、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由 族建立的政權。蒙古族生活于蒙古高原地區,12世紀中后期,蒙古各部爭戰不斷,鐵木真通過戰爭,打敗了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高原。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他為大汗,尊稱 。蒙古汗國建立。成吉思汗發動對周圍地區的長期戰爭:向西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達到印度河流域,同時不斷進攻西夏和金。1234年,蒙古滅金。后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 ,1272年定都燕京,稱為 。元朝的統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轉移。忽必烈就是 。元軍繼續進攻南宋。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元朝中后期,政治腐敗、徭役沉重和經濟掠奪,使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加上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大起義的發生。1368年,朱元璋的軍隊攻占大都,滅亡元朝。20、明朝(1368年-----1644年)1368年 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調整了中央和地方官制;制定了《大明律》;建立了 、 、 等特務機構;實行 。朱元璋死后,其孫建文帝繼位。他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師,稱帝,即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改稱京師。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自明武宗開始,屢出昏君。而自明朝中期以來,又出現了宦官專權局面,加之土地兼并十分嚴重,社會矛盾加劇。1627年,陜北農民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1644年, 起義軍攻占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21、清朝(1636年-----1912年)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據點,經營三十多年,用武力統一女真各部。他還筑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從而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后金為反抗明朝的民族壓迫,不斷攻打明朝。后來,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加強對明朝的攻勢。努爾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極繼位,他繼續向明朝發動攻勢,并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1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1644年, 起義軍攻占北京后,清軍南下,打敗農民軍。不久,清順治帝遷都北京,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清軍陸續消滅農民軍和南明殘余勢力,統一了全國。清朝建立后,實行了一系列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清朝國力日趨鼎盛。二、歷代封建王朝(或時期)的特點或地位和影響(1)春秋戰國:① 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度確立;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② 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質的飛躍,社會經濟發展;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國有制轉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發展;③ 民族關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④ 思想文化上,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在天文、醫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秦朝:① 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② 秦朝開創的一系列鞏固統一中央集權的制度和措施,為后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如皇帝制度、郡縣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修筑長城等;③ 秦朝因暴政而亡國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④ 留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對后世影響深遠。(3)兩漢:① 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②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兩漢疆域進一步擴大,西域、西南夷、百越開始納入漢朝版圖);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外交流的頻繁);③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王國問題的解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④ 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就,為后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⑤ 儒家思想最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文化具有多樣化有機結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氣勢恢宏等特點。(4)隋朝① 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分裂,實現了南北統一;② 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③ 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 創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后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影響。(6)唐朝:① 政治穩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② 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上有很多建樹(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③ 邊疆少數民族有了較大發展,同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實行寬容的民族政策、靈活處理同周邊少數民族關系);④ 對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⑤ 文化具有全面繁榮、兼收并蓄、世界領先、影響深遠的特點。(5)兩宋:① 政治上,多民族政權并立,國家不統一;② 經濟上,北宋時,農業有較大發展,南北作物交流頻繁,農產品商品化明顯增強;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③ 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④ 科技文化上,為戰爭需要,火藥、火器的研制與生產得到發展;大量文學作品反映戰爭與分裂的社會現實(如北宋廣泛使用火藥和火藥武器;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的詩詞)(10)元朝:① 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實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對西藏、臺灣、云南等邊疆地區的管轄;② 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泉州對外貿易發達;③ 中外交流頻繁。來大都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還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火藥和火藥武器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④ 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漢族人民對開發邊疆作出了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原先進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漢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11)明清:① 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朝戚繼光抗倭,鞏固東南邊疆。清朝平定準葛爾部落叛亂;確立由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設臺灣府起到了開發臺灣和加強祖國海防的作用;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訂立《尼布楚條約》,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② 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沖擊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經濟;大興文字獄,增設軍機處,皇權空前加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進步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提倡學以致用,啟迪人們思想,預示著新制度的出現;③ 經濟上: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適應 農產品商品化趨勢,農業生產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手工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空前繁榮,但商品流通還不足以動搖封建社會的根基;中外關系出現一些新特點: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貿易,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國的發展;④ 文化承古萌新:科學技術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西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水平已超過自己的外來文化三、深入探究王朝的更替,歸納總結其中的內在規律歷史上王朝更替的原因:分散性的自然經濟結構是深層次的根源;專制統治的腐敗、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官僚派系的斗爭是內在原因;社會矛盾尖銳、少數民族政權的強大是外在因素歷史上王朝更替所產生的影響:歷史進程被打斷,極大的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使新建王朝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政策,推動了社會發展歸納分析王朝的建立和滅亡的具體方式王朝建立的方式 王朝滅亡的方式建立方式 主要王朝 滅亡方式 主要王朝農民起義領袖建立 明朝 農民起義所推翻 秦、隋、元、明權臣篡位建立 隋朝 農民起義所瓦解 東漢、唐朝武將專權建立 五代、北宋 被少數民族滅亡 西周、北宋、南宋由少數民族建立 遼、金、元、清 被權臣所取代 北周、曹魏考點19知道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國古代史包括了包括了漫長的100多萬年的 社會,一千多年的 社會,和兩千多年的 社會。其中,奴隸社會朝代更替情況:夏朝——商朝—— —— 。公元前1046年, 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有:。西周的政治制度之分封制1.分封制概況目的 。內容 一方面: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 ,讓他們建立 ,受封的諸侯要履行的義務有: ;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 ”的等級序列。影響 積極作用: 。消極影響: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 。分封制的發展 分封制形成于夏商時期, 時得到進一步發展;西周后期,破壞;春秋時期,瓦解; 戰國時期至秦朝,廢除,被 制取代。2.在下面的《西周分封圖》中圈出后來稱霸春秋的五個諸侯國。圈出西周的都城;標出戰國時期東周都城所在地、秦都城所在地。口頭說說這些地點分別位于今天的哪一些地區。西周的政治制度之宗法制1.宗法制有什么內容? 有什么作用?答:(1)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即核心)是 。第二,規定了相對的大宗、小宗之別( 可以命令和約束 , 必須服從 )。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 。(2)宗法制保證了 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2.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個兒女:大兒子(二夫人所生);二兒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兒;小兒子(大夫人之子)。幾個子女都想爭王位。王位該傳給 。3. 填圖并分析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之禮樂制1. 西周時規定了貴族飲宴列鼎的數量和鼎內的肉食種類:王九鼎、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原因是 。2. 相傳,周禮是 制定的。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是為了維護 制度。大思想家 非常推崇西周的禮樂制度。3.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制 制具有共同的本質是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爭霸填寫下面的關系線:勞動效率提高 諸侯國日益強大大量荒地被開墾 出現土地私有制和新興的 階級根據上面的填寫,你認識到:春秋戰國時期之變革1.請舉出戰國時期的變法,至少3個。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哪一個變法活動?2.商鞅變法概況領域 變法前 變法后 商鞅變法的意義土地國有,不得買賣 土地 ,允許買賣自給自足,交租服役 獎勵 ,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軍事 奴隸主貴族爵位世襲 獎勵 ,按軍功授爵實行 制,村落散居 建立 制,原有居民聚落合并為 ,由國家直接派官吏管理。簡答: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春秋戰國時期之爭霸1.請寫出春秋五霸。其中,誰率先稱霸,他是如何確立霸主地位的?2.請寫出戰國七雄。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是哪一國?什么事件為促進該國強大的奠定基礎?3.綜合上面的兩題,你獲得的啟發有哪些?三、了解百家爭鳴選擇:“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A 頻繁的兼并戰爭 B 生產力的發展 C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 D 私學的興起(一)百家爭鳴概況學派 人物 時代 主要思想 對今天的啟示家 孔子 春秋 政治主張:思想核心是:提倡 (即 );還主張 。教育思想有: , 。孟子 戰國 主張“仁政”,要求 ;提出“民貴君輕”思想;提出 的道德準則。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即 );家 墨子 戰國 主張“兼愛”,即 ;主張“非攻”,即 。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 的兩方面;主張“無為而治”,要求人們莊子 戰國 齊物;逍遙的人生態度;順從自然家 韓非 戰國 主張 ;主張練習1.根據材料分析問題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論語 》材料二: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擁護)而為天子,得乎天子而為諸候,得乎諸候為大夫。……” ——《孟子 盡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 ——《荀子 王制》請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體現了哪一學派重要思想?該學派何時創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何?(2)根據材料分別分析孔子、孟子的政治主張有哪些?(3)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統治者以此為鑒,舉出一個典型事例。2.請根據名言填寫思想家的名字。(1) 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2) 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5)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7)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8)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材料二:為治者用眾(大多數人都能遵從的方法)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君主執柄以處勢(權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裁決的力量)也。勢者,勝眾之資(憑借)也。——《韓非子》材料三:文化就像一張名片,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會被蒸發掉,或者湮沒于世界之中。什么是中國的文化名片?誰是最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形象?《中國焦點2006》為您揭曉了答案,十大最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形象符號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法兩個學派針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分別提出了怎樣的治國策略?在當時被統治者欣賞和接納的思想是什么?(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列舉孔子位于第一位的依據。假如你是投票者,你還會選擇哪些人物作為中國文化形象符號的代表?(至少列出2位)自我檢測選擇: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中國歷史上一場( )A、政治運動 B、啟蒙運動 C、思想文化運動 D、思想解放運動2.“百家爭鳴”對中國文化產生的影響包括( )①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②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③確立了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3.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對后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4.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核心是( )A、“仁” B、“仁政” C、“理學” D、“心學”問答:西周眾多諸侯是通過什么制度產生的?春秋時期第一個當上霸主的是誰?商鞅變法中對當代行政管理制度產生重要影響的措施是什么?哪一思想家主張兼愛、非攻?誰主張要順應自然?誰提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最受秦國統治者青睞的思想學派是?孔子的哪一思想對今天倡導教育公平有借鑒意義?今天建設“和諧社會”應該要吸取中國古代哪些思想家中的哪些觀點?中國禮樂制度建立于那一時期?你來考考同學們: ,答:考點20思考:概述“秦一統”、“西漢實現新的大一統”、“貞觀之治”等歷史事件,需要從哪些因素入手呢?關于治理國家的措施有哪些角度呢?秦朝實現新的大一統秦始皇主要活動及其影響1.統一中國,建立秦朝。公元前 ,秦王 陸續滅掉六國,建立 ,定都 。影響是:秦的統一結束了 以來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為我國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朝是我國歷史上 的國家。2.鞏固政權,維護統一。秦能一統天下的原因有: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有:(1) 方面:建立了一套 的官僚制度:①皇帝制度:自稱 ,皇帝有 的地位,中央官員對皇帝直接負責;②郡縣制度:建立 (商鞅變法中設置的是 制),把全國劃分為 和 ,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③中央官制: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 任免。(2)經濟方面:統一 、 。(3) 方面:①統一文字,以 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來又演變為 。② ,雖利于統一,但摧殘了文化,禁錮了思想。(4)交通方面和邊疆治理:①修建 ,排除路障,統一 。②開鑿 ,連接 和 兩大水系,成為溝通 的重要通道。③修筑長城,西起 ,東到 。總之:以上措施共同的影響是: 。西漢實現新的大一統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 年, 建立漢朝,定都 ,史稱 。2.文景之治指: 。3.漢武帝的主要活動以及影響:主要活動 影響政治方面思想方面邊疆治理共同作用4.分析:“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漢武帝實現西漢鼎盛”之間有聯系嗎?有什么聯系?三、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什么是“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出現“貞觀之治”?四、區分: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分封制建立在 基礎上,官職是 ;郡縣制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郡長、縣長都是 任命的,秦統一后郡縣制遂遍行于全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2.郡縣制與三省六部制的區別:三省六部制于 朝正式確立, ( http: / / baike. / view / 6527.htm" \t "_blank ) 朝對其進一步完善,三省指 省、 省、 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積極作用是 ;郡縣制是中央集權體制的地方管理制度,積極作用是 。3.郡縣制與行省制的區別:郡縣制是中央直接派員到地方進行管理,中央控制地方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 朝地域空前遼闊,因直線行政有困難創設行省制度,行省制是三級行政區劃,中央控制州和省,再由州和省去控制郡縣。 為中國當前的省級行政區劃制度的基礎。四、練習1.中國第一個疆域遼闊,同意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是什么?皇帝是誰?何時統一中國?2.秦朝時的中央和地方分別采用了怎樣的官僚制度?3.誰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為什么采納這一建議?4.唐朝在國家政治體制上,實行了什么制度?在文化上采用了什么制度?5. 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么?6.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對歷史的共同影響是什么?7. 秦、漢、唐三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分別采用了哪些措施?8. 比較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你對哪位皇帝評分最高,為什么?(提示:如何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9.啟示題怎么做?建議:1.將史事分類:政治、經濟、文化(成功、失敗);2、將每一類措施(或原因、經驗、教訓)與現實聯系起來思考;3.開啟已學的知識寶庫,有針對性地一 一落實知識,使啟示到位、深刻、簡練。(1)出現漢唐盛世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對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啟示?原因: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民族關系:其他啟示: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民族關系:其他(2)從秦始皇統一全國和漢武帝實現大一統談談對我國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有何啟示?(3)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對你有什么啟示?五、巧記歷史(一)巧記歷史之秦一統 (二)巧記歷史之西漢新一統兩漢主要帝王的活動1、高祖政治措施劉邦起兵滅暴秦,約法三章民歡迎。漢王敗楚都長安,前朝為鑒舉措新。北伐匈奴遭圍困,國力弱小先和親。2、武帝措施①政治武帝雄才措施新,改革官制明治令。加強監察選賢能,王國“附益”“推恩令”。②文化儒家思想成正統,設立太學獨尊儒。歲首正月“太初歷”,重視文史多名人。③民族、外交北敗匈奴除邊患,“百越”“西南夷”設郡。張騫出使通西域,交往頻繁促強盛。(三)巧記歷史之貞觀之治(太宗措施)①政治:貞觀之治多原因,善于納諫用賢能。 三省分工互監督,官制完善影響深。②經濟:輕徭薄賦勸農桑,戒奢從簡節儉興。 租庸調制均田制,賦役減輕國安穩。③文化教育:以儒為師重教育,完善科舉覓賢能。④民族:吐蕃和親嫁文成,中華夷狄一家人。⑤外交:日本天竺頻遣使,帝命玄奘譯經文。考點28一、西方列強發動侵華戰爭西方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1)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實質上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武力打開并占領中國市場,攫取侵略權益,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爭奪世界霸權。(2)中國的落后和歷屆政府的腐敗,也是原因之一。2.列強侵華各階段帝國主義之目的 侵華戰爭 時間 結果 影響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擴大資本輸出*鎮壓中國革命、瓜分中國獨占中國、征服世界總結侵華勢力的變化:1.侵略國家經歷了由一國(即 國)到多國,再由多國到一國(即 國);2.由以老牌的歐洲列強(例如 國)為主到以后期的資本主義強國(例如 國)為主,反映了近代國際關系由以歐洲為中心向它的兩側轉移的變化趨勢。歷次反侵略戰爭都以中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勝利。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有: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我獲得的啟示有:條約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戰爭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其他特權3.了解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理解其影響關于不平等條約①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賠款最多的是( );涉及香港問題的條約有( );( )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于( )回歸祖國。②《南京條約》中,最能體現英國侵華目的的條約內容是( );《馬關條約》中,( )這一條約內容對中國危害最大;《辛丑條約》中,( )這一條約內容說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2)侵華戰爭的雙重影響——既有破壞性,又有建設性表現在:破壞性 建設性政治 中國逐步淪為 社會 統治階層也產生頑固派與 派的分化經濟 中國逐漸成為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場所……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經濟朝著半封建和近代化的方向發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思想 實施文化侵略 出現學習西方的新思潮, 運動中產生了不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的新式學堂 , 運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 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外交 列強享有開埠通商、公使住京和自由傳教等特權,破壞國家主權…… 清政府逐步放棄閉關自守政策。 的設立,是中國外交開始近代化的標志…………總結:相對于它們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消極作用來看,其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無疑處于次要和從屬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國家才能走上富強的道路。二、同桌互背檢測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時間和事件各是什么 我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是?起止時間?(1644——1912)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是哪年 是由哪個國家發動的?發動的目的是什么?結果怎樣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名稱、內容、影響各是什么 《南京條約》開放了哪五處通商口岸?各位于哪個省以及它們的簡稱是什么?開放口岸最多的是哪個省? 哪個口岸后來被化為經濟特區?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是什么?它是在什么事件后強大起來的?甲午中日戰爭的起止時間是?結果怎樣?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馬關條約》什么時候簽訂的?該條約中割讓了哪些領土給日本?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侵略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戰爭是指? 起止時間是?抗戰中國取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地圖參考:考點18填空什么叫工業革命從 開始, 的 中出現了一系列的重要發明, 逐步取代 ,后來擴展到其他行業,這一演變過程就叫做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是 ,開始的標志是 ,主要標志是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是 ,主要標志(突出的特點是) 。(二)近代兩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性成就1.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 發明者 特點及影響 國家哈格里夫斯 工業革命中發明的第一臺機器,標志著 開始。 從 國擴展到 國 國等瓦特 效率高,不受季節和地理位置限制。將人類帶入 ,是人類利用自然力的巨大進步。史蒂芬孫 推進交通運輸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 的發展。2.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 國家 人物 成就 備注1870年 比利時 格拉姆 該時期的機器運用的的動力系統主要是: 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特點: ,人類邁進了1831 英國 法拉第 完成磁鐵產生電的實驗1870 德國 西門子1879 美國 愛迪生19世紀80年代 法國巴黎 / 出現電力鐵路1882 美國 愛迪生 建立小發電廠20世紀初 美國 亨利 福特 汽車生產流水線 交通工具的更新/ 美國 萊特兄弟/ 美國 貝爾 通訊工具等更新3.看圖:各圖分別是第幾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什么發明? 交通工具 紡織工具 信息傳遞技術 照明工具清朝 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百姓步行 手搖紡車 郵驛、烽火通信 清油燈歐美等國 已經有 等交通工具出現 有 為動力的紡紗機 試制成功了 在工廠、家庭普遍應用4.填表并對比清朝時期與歐美的科技成就,表格中的現象說明了什么?有什么啟示?二、綜合練習:1.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什么時候?什么國家?什么行業?2.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的發明是什么?世界上第一臺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是誰制造的?3.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什么影響?4.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影響?5.1851年倫敦博覽會是英國展示最新工業成果的盛會,陳列的展品中應該包括( )A鐵路設備、柴油內燃機 B電燈、蒸汽織布機C鐵路設備、蒸汽機 D電話機、水力紡紗機6.飛機是工業革命新階段的重要成果。為早期飛機提供動力的機器是()A蒸汽機 B發電機 C電動機 D內燃機7、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史上,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15 分)材料一圖1 1851年倫敦世博會英國館 圖2 1900年舉行的巴黎博覽會大量使用了人類發明不久的電燈來照明材料二 我們發覺自己處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這世界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經濟統治——工業文明的統治一一的一部分;它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問答:(1)據材料一,請你設想圖1中英國館會展出哪些先進科技產品?(至少寫出三個)( 3 分)并寫出圖2 中為電燈照明做出貢獻的發明家。(2 分)(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發展的作用。(4 分)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兩百多年前,曾經發生過一場完全不同的革命。這場革命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而是通過和平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材料二 他是舉世聞名的美國大發明家,一生共獲得1000多項發明專利權,被稱為“發明大王”。他的名言是:“天才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材料三 觀察下列圖片汽船 蒸汽機車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的“發明大王”是誰?(1分)請列舉這一時期出現的新通訊工具兩例(2分)(3)材料三中的發明直接促進了哪個行業的飛速發展?(1分)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1分)(4)材料一所指革命的最基本(或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1分)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考點14、15了解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一)張騫出使西域1.背景:在漢代,人們把 、 以西,包括今天 以及更遠的地區成為 。2.事件經過: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是 ,目的是:受 委派去聯絡 共同夾擊 ,結果 。3.張騫出使西域的積極影響:(1)張騫出使西域,增進了 與西域各國的了解,此后,西域的 、 、 等植物以及樂器和歌舞開始傳入中原,漢族的 、 、 等技術和 、 、 、等工具也傳到西域,為 的開辟和西漢政府管理 奠定了基礎。(2)對西域的管理: 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了 ,管轄 的西域事務。從此這一地區(今天的 地區)正式歸入西漢版圖,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絲綢之路的概況1.絲綢之路的開辟: 出使西域后,各國商人、使者東往西來,通過 ,開通了一條從 向西,往 、 ,直往 的交通大道。中國的絲綢等物品最遠可以運到 。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著名的 。2.絲綢之路的路線:絲綢之路的起點是 ,最遠到達 。3.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是河西走廊最西段的城市,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4.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二、京杭大運河1.開鑿: 用了6年時間( 年---- 年),征發了百萬民工,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而成。2.組成:“一個中心、兩個端點、四個河段、五大水系”一個中心—— ;兩個端點——北端為 (今天的 )、南端為 (今天的 );四個河段、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一次為: (連接 )、 (連接 )、 (連接 )、 (連接 )。3.京杭大運河開鑿的意義: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1.1405年-1433年, 派遣鄭和率領船隊 遠航西洋,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路線:從 出發,最遠到達了 。比新航路的開辟早了 年。2. 世紀末到 世紀初,為了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一些航海家,在 往事的支持下,開辟了一條從 到 的航線。3. 完成簡要的知識框架經濟根源:資本主義萌芽要求擴大市場原因 社會根源:歐洲人對 的追求新航路開 宗教動力;基督教號召進行圣戰和擴張辟的背景 造船、航海技術取得巨大的進步新 條件 政治保證:歐洲君主強化王權,全力支持海上探險航 1487年迪亞士抵達路 新航路開 葡萄牙(向東) 1497—1498年達伽馬到達的 辟的過程 1492年哥倫布抵達開 西班牙(向西) 1519—1522年 環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辟歐洲:引起商業革命,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美洲: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新航路開 非洲:黑奴貿易帶來深重災難辟的影響 亞洲: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世界 形成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4.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目的與作用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目的影響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三)相關練習1、北京奧運會圣火沿絲綢之路全球傳遞,與絲綢之路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B、張騫通西域C、玄奘西行 D、馬可波羅東游2、張騫出使西域帶來的直接結果是( )A、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 B、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C、開辟了東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設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機構3、西域(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始于( )A、秦朝的統一 B、絲綢之路的開辟C、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 D、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后4、下列詩句中與絲綢止路沒有關系的是( )A、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B、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C、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2008奧運會火炬境外傳遞路線以古絲綢之路為主線,在歷史上,古絲綢之路是( )①東西方貿易交往的重要通道②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③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④橫跨亞歐的洲際鐵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從而( )①溝通了東西方之間的的陸路交通 ②將西域歸入西漢版圖,維護了邊疆穩定③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④增進了東西方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新航路開辟過程中,下列哪些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橫渡了大西洋( ) (1)迪亞士 (2)、達·伽馬 (3)、哥倫布 (4)麥哲倫 A、(1)(3) B、(2)(4) C、(1)(2) D、(3)(4) 2.某電視臺舉行《探險者的夢想》知識競賽,要求從下列四個選項中選出不符合哥倫布探險航行的有關論述,你應該選擇哪一項( ) A、主要目的是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B、探險航行的范圍局限在大西洋 C、發現了新大陸─美洲D、在探險航行中,哥倫布有指南針、并有長期儲存食物的技術 3、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打破了世界各地區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和新大陸聯系在一起,邁出了從分散到整體的關鍵性的一步是(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的開辟 C、宗教改革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4.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擴大外部市場B、《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C、歐洲人狂熱的追求貨幣和黃金D、航海及造船技術的發展5.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實踐證明了地圓學說的航海家是() A、鄭和 B、迪亞士 C、麥哲倫 D、達·伽馬 D、《圣經》6.從15世紀開始,歐洲人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海外探險運動,史稱“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的最重要意義是( ) A、加強了各地的聯系,使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 B、張揚了人的個性C.哥倫布到達美洲D.證明了歐洲人敢于冒險7. 《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說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地理大發現”是通過下列什么活動實現的?( ) A.張騫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天竺 C.鄭和下西洋 D.新航路開辟 8.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實際上是( )A.美洲 B.亞洲 C.歐洲 D.非洲 9.【探究歷史事件】以下是15-16世紀世界上兩次著名航海活動的示意圖。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中所示的人類航行史上的兩大壯舉是什么?(2分)這兩次航海活動的開始時間大約相差了多少年 (2分) (2)兩次航海活動的主要目的分別是什么 (4分) (3)請你簡要敘述圖一中航海活動的意義。(3分) 參考答案 中考演練B\C\C\D\A\C\D\D\B\A\C\A\D\A 9、(1)新航路的開辟、中國的鄭和遠航(或“鄭和七下西洋);82年(或80多年,或半個多世紀)。 (2)圖一:宣揚明朝國威;發展官方貿易。圖二:到東方去尋找黃金;實現黃金夢;掠奪財富。 (說明:考生只要分別答出圖一、圖二答案的任意1點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3)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擴大了中國在海外的影響;中國和西洋各國的貿易發展起來;促進了南洋的開發。(答出其中的任意3點即可得分)考點29一、口頭理清事件之間的關系時間 事件 主張 結果年~ 年 年~ 年 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年~ 年 甲午戰爭1895年1898年 要求拒和、遷都、變法 拉開了 序幕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1905年1911年10月10日 成立中國同盟會 極大推動中國革命1914~1918年1919年 一戰巴黎和會1915年起1919年5月4日~~6月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總結:1.近代中國既是 史,也是 史。2.各階級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從 運動學習 到 運動學習西方的 再到 運動在精神層面的學習,一步步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3. 。 二、圖說中國近代史(一)人物篇(1)上面的人物,前四位是 運動的代表,政治派別為 。(2)后四位分別是 、 、 、 ,分別是 、 、 運動的代表人物。(二)圖說之歷史遺跡篇為各圖寫簡要的說明輪船招商局: 總理衙門:同文館: 京師大學堂:(三)圖說之文字篇1.孫文即 ,圖中文字是 的革命綱領,該組織性質是 ;2.與第二幅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中華民國元年”即 。3.辛亥革命的貢獻:首先,推翻了 封建腐朽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 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是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其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政府,制定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再次,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法令,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對推動亞洲各國民族解放斗爭有重大影響。但辛亥革命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政治上四分五裂,軍閥混戰。總之,辛亥革命最大的貢獻是 ,是20世紀中國的第 次歷史性巨變。(四)讀圖析五四1.五四運動的參與者:2.爆發地點:3.爆發原因:4.運動的性質:5.運動意義:三、背誦洋務運動的起至時間是?目的是?口號是?是哪個階級發動的?這些人被稱為什么派別?主要措施(內容)有哪四方面?結果是?影響是?在洋務運動進行期間,亞洲還有哪個國家也進行改革?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是哪個?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誰?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人是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是什么?它是在什么事件后強大起來的?甲午中日戰爭的起止時間是?結果怎樣?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日本的侵略使中國的民族危機加重,為了挽救民族危機,中國的維新派進行了什么運動?拉開這場運動的序幕事件是?這場運動開始的時間是?有哪些領導人?他們的主張是什么?結果怎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名稱是什么?它在哪年成立的?領導人是誰?他屬于資產階級的什么派別?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它爆發的時間是哪年?武昌起義爆發的省及簡稱各是什么?辛亥革命和維新變法的目的都是為了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所要建立的政治體制有哪些不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么?中華民國成立于哪年?成立的地點是哪里?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歷史進入什么時期?北洋軍閥的統治是誰建立的?中國近代有哪些改革?(中國近代有哪些思想解放運動?)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的是什么運動?這場運動開始的時間是?口號是?代表人物是什么?新文化運動的的陣地是哪個刊物?誰創辦的?中國的啟蒙運動指什么運動?對儒家學說進行了猛烈批判的是什么運動?拉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爆發的時間和原因各是什么?口號有哪些?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事件是?五四運動的性質什么?歷史意義是什么?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在國內,只有少數學生和商人受到他(孫中山)的思想的影響,而廣大民眾仍無知、冷漠。當1911年革命到來時,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些省份的地主紳士和商業界的事。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繼當權。列強勾結諸軍閥,掠奪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雜詠》(1)材料一中的“1911年革命”是指哪一歷史事件?作者認為它有何不足之處?(2)辛亥革命的最主要貢獻是什么?辛亥革命后,“清朝余孽”為什么仍能“繼當權”?23. 材料一 鳳凰網:“你認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問卷調查統計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深刻的變化。 -------—胡錦濤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問:材料一中,廣州、武漢、南京得票率位居問卷前三甲。請用史實說明理由。(2)辛亥革命被譽為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一“歷史性巨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材料二,用具體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人對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與發展。(4分)林則徐奕?曾國藩李鴻章考點27對比分析領域 鴉片戰爭之前歐美國家之史實 史論PK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之史實從 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⑴ 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最終確立了 政體。⑵ 國資產階級戰爭開始于1775年,最終確立了 政體。⑶ 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789年,最終確立了 政體。 西方:中國: 明朝:⑴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⑵設立 特務機構。清朝:設立 。從 開始,一場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 革命從 國開始,19世紀初擴展到 國、 國等國。 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 西方:中國: 湖廣熟,天下足;( )地區棉紡織業發達;明清兩朝統治者禁止海外貿易。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 西方:中國: 清朝統治者大興 “文字獄”,科舉考試推行“ 文”。⑴傳教士捷足先登(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⑵1553年, 人攫取了澳門的居住權⑶17世紀初, 人在臺灣建立殖民統治⑷1793年,英國使臣 來華,提出遣使駐京、開放通商口岸、減少關稅、將舟山附近一海島讓給英國人居住和存貨、自由傳教等要求。 西方:中國: ( )時期開始,只開放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限制貿易。總結 西方:中國:我來跟帖(學會:1.全面分析;2.角度清晰;3.史論精要。)材料題1.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事無巨細,朕必躬自斷制。”材料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材料反映了清朝統治者怎樣的統治思想?這些統治思想對近代中國的發展有何影響?(2)為了改變材料二中①的現狀,近代中國的一些先進的階級或階層進行了哪些社會變革?2.材料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他們不僅是社會某一階級舊政治制度的勝利,他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的政治制度材料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 ——嘉慶帝的上諭材料三:鴉片戰爭后,英、法、日等國迫使清政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著輝煌文明歷史的中國,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分別說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開始的標志。(2)材料中所指的新舊制度分別指的是什么?新制度在英法分別表現為什么形式?(3)材料二與材料三有什么聯系?(4)結合上述三則材料,分析鴉片戰爭清政府失敗的必然性。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到了明末清初,我國科技開始徘徊并趨于落后。而在西方,進入18世紀中期以后,一場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并逐漸向歐美各國擴散,人類生活的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相繼到來。材料二:李約瑟之問:(1)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頂峰是在什么時期(朝代)?(2)請指出人類生活進入“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標志各是什么?(2分)(3)試分析“到了明末清初,我國的科技開始徘徊并趨于落后”的原因。(3分)考點30——34目前,史學界一般采用“兩階段分期法”,把中共黨史劃分為兩個大的歷史階段、9個歷史時期。“兩階段分期法”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為分界線,把一部中共黨史劃分為前后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又劃分為5個歷史時期,即黨的創立時期(1921—1923年)、第一次大革命時期(1923—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又劃分為4個歷史時期,即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6以來)。下面,根據該劃分法列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年歷史分段時期簡表》,與同學們探討并理清歷史線索。分段時期 年限時間 分段期內容表述 主要經歷 備注第一時期 1919年5月——1923年5月 黨的創立時期 1.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2.“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創立準備了條件;3.相繼召開“一大”和“二大”; 一大最大貢獻:二大最重要貢獻:第二時期 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戰爭的勝利發展,由于國共合作的破裂,發生“四一二”反革政變,加上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使第一次大革命遭致失敗。 北伐戰爭的結果與教訓:第三時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又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走農村包圍城市之路;王明左傾錯誤致使第 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 ;黨為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妥善處理 ,初步形成了 ; 遵義會議主要內容、意義:第四時期 1937年7月——1945年8月 抗日戰爭時期 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全面抗戰的開展;國民黨以 戰場為主,共產黨在 戰場開展游擊戰術,皖南事變蔣挑起反共; 年,日無條件投降。 全民族抗日的時間:抗日勝利的根本原因:抗戰勝利的意義:第五時期 1945.8——1949.9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又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1.“重慶談判”中國面臨二種前途,二個命運,采取偉大戰略決策,對付反革命兩手;2.經過“三大戰役”發起 戰役,推翻蔣家王朝; 渡江戰役的結果:第六時期 1949.10——1956.9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開國大典后,著手恢復國民經濟,清除匪特,解放西藏,入朝參戰保衛勝利果實;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一化三改完成;大躍進冒進生產; 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一化三改的意義:第七時期 1956.9——1966.4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黨的“八大”路線對中國國情的探索,全黨整風反右,在糾左中的典折,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左傾錯誤發展; 運動消滅私有制。 人民公社化運動教訓:第八時期 1966.5——1976.10 文化大革命時期 十年內亂,被 反革命集體操縱,使黨和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但最終戰勝了“四人幫”的顛覆陰謀; 十年文革的教訓:第九時期 1976.10——至今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的轉折,全黨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拉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爆發的時間和原因各是什么?口號有哪些?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事件是?五四運動的性質什么?歷史意義是什么?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和地點各是什么?選舉的中央局書記是誰?黨成立后的重點工作是什么? 參加一大的的黨代表有哪些(毛澤東 董必武)?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什么黨?它的成立有什么歷史意義?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起止時間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是什么?國共第一次合作過程中有哪些大事?北伐戰爭是第幾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它開始的時間、目的、意義各是什么?北伐戰爭中有“鐵軍”稱號的部隊是誰領導的?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的標志是什么?此后蔣介石建立的政府是?南昌起義爆發的時間是?領導人有哪些?有什么意義?南昌位于哪個省?簡稱是什么?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支軍隊是在什么時候誕生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是什么?位于哪兩省的交界處?毛澤東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是什么?性質是什么? 長征從那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勝利會師之地在哪個省的什么地方?長征途中“生死攸關”的時刻召開的會議是?該會議召開的時間是?內容和意義各是什么?長征從我國地勢的第幾階梯走到第幾階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背景和時間是什么?當時蔣介石采取什么政策?結果?西安事變爆發的時間是?發動者是?中共有什么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什么意義? 此時,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了嗎?西安事變能和平解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戰爭的起止時間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目的是什么?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于哪年的什么事件?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在什么事件后?正式形成是在什么事件后?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于什么時期?主要目的是什么?八路軍和新四軍與什么戰爭有關?中國軍隊取得的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是什么戰役?抗戰中國取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戰爭中國取得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國內、國際)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侵略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戰爭是?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進行了什么談判?雙方簽訂了什么?全面內戰表明國共第幾次合作破裂?這次合作的起止時間是?全面內戰的起止時間是?我們把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也稱為什么戰爭?三大戰役發生在什么時期?指哪三大戰役?國共兩黨的主力決戰指什么?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覆滅的標志事件以及時間各是什么?渡江戰役指渡過什么江?38. 解放戰爭勝利的意義?海峽兩岸的分離狀態是怎么造成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是什么?41.當前的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你有哪些建議?參考資料:一、穿越90年·圖說黨史:黨的創立時期(立黨、立綱)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最后一天會議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 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石庫門樓房,樓下一間18平方米的客廳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 這座普通樓房內召開的中共一大改變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命運。這次會議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作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鴉片戰爭失敗后,為了反抗外敵和改革現狀,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勢力進行了艱苦卓絕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中國的先進分子歷經千辛萬苦,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無數志士仁人發出同樣的呼喊:中國的出路在哪里?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圖為油畫作品 東方欲曉——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1920年) 作者 戴士和。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圖為中共一大舊址。圖片來源:蔣建華拍攝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來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號,準備召開代表大會成立中國共產黨。 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籠罩著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這個晚上,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夏夜,但對中國歷史來說卻有著深遠意義。當晚,中共一大正式開幕了。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他們身份各異、口音不同,卻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自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首先致詞,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示祝賀,代表們隨后具體商討了大會的任務和議程。 從7月24日到29日,會議一直順利進行,代表們對黨的綱領和決議作了較為詳盡的討論。30日晚上,情況突然發生變化。 當時,馬林正在用英語講話。一個穿灰色長衫的陌生男子闖入會場,朝屋里環視一周,說是要找人,然后離去。秘密工作經驗豐富的馬林立即警惕起來,斷定此人是暗探,要求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頭離開。代表們離場不到一刻鐘,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車就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最后一天會議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圖為當時開會用的南湖游船。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由于會場受到外國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安排代表們陸續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 跌宕起伏中召開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討論了實際工作計劃,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點燃了。從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毛澤東后來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經過長期艱苦的上下求索,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飛躍。 從此,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大地深深扎下根來,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開始了漫長的征程,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一、穿越90年·圖說黨史: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曾把領導工人運動作為主要工作。1923年2月,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2月7日舉行大罷工,遭到北洋軍閥鎮壓,造成二七慘案。圖為該總工會成立時的合影,右上為林祥謙,他在大罷工中被殺害。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卷全國,規模之大,發動群眾之廣,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舉行。圖為中共三大會址。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廣州市越秀區東山恤孤路上,一個小型廣場掩映在紅磚墻的古建筑群中,安靜肅穆。廣場中間大理石墻上“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的大字簡約莊重,訴說著一段激蕩人心的歷史。 88年前,這里曾經是一幢兩層磚木結構金字瓦頂的房子,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遺憾的是,會址在抗戰期間被日機炸毀。如今,人們只能走進廣場旁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里,感受當時的風起云涌。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圖為反映1922年八九月間,孫中山在上海莫里哀路寓所會見李大釗,商討國民黨改組等問題的油畫:孫中山與李大釗會晤。作者 楊順泰。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中國油畫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圖為大會會場。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中共三大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針。很快,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國大地上發動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 1924年5月,國共合作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圖為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宋慶齡與蔣介石(左二)等在典禮上。圖片來源:宋慶齡故居1924年5月,國共合作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圖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圖片來源:人民網1924年7月-1926年9月,彭湃、毛澤東先后主持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干。圖為廣州中央農講所大門。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24年7月-1926年9月,彭湃、毛澤東先后主持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干。圖為武漢中央農講所舊址。圖片來源:蔣建華拍攝 在國共合作的推動下,自1923年海陸豐“七五”農潮失敗后歸于沉寂的廣東農民運動很快恢復。共產黨利用國共合作的條件主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六屆近800名學生從這里畢業,很快在全國各地發動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舉行。圖為出席四大的部分代表合影。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舉行。圖為中共四大會址內詳細介紹了會議召開前的時局。圖片來源:新華圖片 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國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并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比較完整的規定。1925年5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了五卅運動。圖為五卅運動期間上海工人集會。圖片來源: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 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以1925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的五卅運動為標志拉開大幕。全國各地約有1700萬人以罷工、罷課、罷市的方式參加了這場運動。從都市到鄉鎮,到處響起“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怒吼。1925年6月,廣州和香港爆發持續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圖為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組織的工人糾察隊在珠江巡邏。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華南地區,形成了25萬人參加、堅持16個月之久的省港大罷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奮斗精神,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為中華民族直接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卅運動,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即大革命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目的的北伐戰爭開始。圖為北伐軍在行軍途中。圖片來源: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目的的北伐戰爭開始。圖為北伐軍攻克武漢。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目的的北伐戰爭開始,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北伐戰爭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圖為部分政治工作人員在南昌合影。前右一為李富春,前右二為朱克靖,前右三為郭沫若,后左三為林伯渠,后左二為李一氓。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 正是在大革命掀起高潮的有利形勢下,1926年夏,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在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勢如破竹,在半年多時間里,就占領了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消滅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的勢力。1926年9月-1927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圖為上海三次武裝起義時特別委員會的記錄。圖片來源:安徽陳獨秀研究網 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以空前的規模迅速高漲起來。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廣大農村,到處燃起革命的烈火。農民建立自己的組織和武裝,其勢如暴風驟雨,把統治幾千年的封建特權和土豪劣紳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在城市,工人在黨的領導和工會的組織下,建立了武裝糾察隊。一些城市相繼舉行罷工。上海工人在黨的領導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最后取得勝利。 這場以工農民眾為主體的人民革命運動,是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發生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事件,既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空前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壯大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力量;也鼓舞和推動了東方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促進了亞洲人民的覺醒,阻滯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擴張步伐。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展,千百萬工農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同時開始掌握和影響一部分軍隊,成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的新起點。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確立的革命統一戰線方針,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反復實踐與發展,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戰勝強敵、奪取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圖為軍閥在街上逮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情形。圖片來源: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1927年4月12日,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個革命群眾。其中李大釗等人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并殺害。圖為4月29日《晨報》的報道。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圖為革命志士的頭顱被掛在街頭。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部分國內革命軍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領余部上了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圖為油畫《秋收起義》。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圖為日軍轟炸東北軍兵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等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下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斗爭,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圖為東北抗日聯軍。1932年底至1933年3月,中央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圖為紅一方面軍陣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陜甘革命根據地會合的戰略轉移的行動。圖為反映紅軍長征走過的荒蕪人煙水草地的油畫《紅軍過草地》;作者:張文源。圖片來源:軍事博物館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圖為遵義會議油畫 1935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圖為紅軍到達陜北后,誓師抗日。圖片來源:新華圖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圖為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學生與鎮壓的警察進行搏斗的情形。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圖為瓦窯堡會議舊址。圖片來源:新華圖片 1936年5月,宋慶齡等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圖為救國會部分成員在上海參加示威游行。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1938年6月,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動員全世界和平民主人士支援中國抗日。圖為保衛中國同盟部分成員在香港合影。左起:愛潑斯坦、鄧文釗、廖夢醒、宋慶齡、克拉克、法朗斯、廖承志。圖片來源:宋慶齡故居 1936年10月,中央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圖為部分會師紅軍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1936年12月12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圖為事變次日刊登在《西北文化日報》等報紙上的消息。圖片來源:西安事變紀念館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為結束內戰,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去西安參加談判。圖為談判代表:右起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博古)。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得到各界人民的擁護。圖為游行一角。當前位置:圖片新聞 >> 建黨90周年穿越90年·圖說黨史: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發布人:楚風 發布時間:2011-6-26 新聞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次數:430穿越90年·圖說黨史: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圖為守衛盧溝橋的戰士在掩體后面準備戰斗。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日本侵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路線,實行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建立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后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等數萬次對敵作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八一三事件爆發。國民政府先后調集70余個師組織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斃傷日軍4萬余人。圖為前線官兵向日軍射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圖為洛川會議紀念館。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一帶伏擊日本第5師團21旅團輜重隊,殲滅千余人。圖為115師師長林彪(左一),副師長聶榮臻(左二)在作戰指揮部。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1937年9月,國共合作后改編成立的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圖為準備東渡黃河的(左起):左權、任弼時、朱德、鄧小平。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延安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成為無數革命青年和愛國志士向往之地。圖為延安寶塔山。圖片來源:蔣建華拍攝1938年2-6月,國民黨軍隊約60萬人進行了徐州會戰。圖為激戰中的國民黨軍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8年6-10月,國民黨投入近百萬兵力組織武漢會戰,斃傷日軍近4萬人。圖為武漢保衛戰前線官兵向日軍射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8年秋,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舉行。圖為全會主席團成員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項英、王明;后排左起:陳云、秦邦憲、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等著作。圖為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寫作。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八路軍與日軍在我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即百團大戰。圖為激戰場景。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八路軍與日軍在我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即百團大戰。圖為八路軍在破壞敵人的正太鐵路。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1年1月4日-1月14日,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圖為周恩來為皖南事變挽詩手跡。圖片來源:河南省文化廳《百家講壇》1941年1月4日-1月14日,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圖為1938年1月,葉挺(中)、項英(右二)、張云逸(右四)、曾山(右一)、傅秋濤(右五)在漢口新四軍軍部合影。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1年1月4日-1月14日,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圖為轉戰大江南北,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為戰勝嚴重的經濟困難,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圖為八路軍359旅在南泥灣墾荒。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為戰勝嚴重的經濟困難,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圖為延安機關干部在紡線。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2年5月5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同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合影。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圖為這是戰士們在進行整風學習。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2年,中共中央在陜甘寧邊區創辦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等20多所干部學校。圖為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2年春,毛澤東在軍事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報告。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4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和到陜甘寧、晉綏邊區考察參觀的中外記者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舉行。圖為大會會場。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5年,抗日戰爭走向全面勝利,日軍走向徹底失敗已成定局。圖為八路軍解放山海關。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3月29日,董必武被派往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圖為特派狀。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蘇、美、英三國在波茨坦舉行會議。7月28日,會議以美英中名義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圖為大會會場。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在東京美艦密蘇里號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圖為簽字儀式。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圖為日軍小林淺三郎代表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呈投降書。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9月,北平各界民眾慶祝抗戰勝利。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9月,南京各界民眾慶祝抗戰勝利。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9月,臺灣各界民眾慶祝抗戰勝利,歡呼臺灣回歸祖國。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平漢鐵路工人組織交通破壞大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馬本齋率領的回民支隊在訓練。右下為馬本齋像。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為保存經濟實力,沿海沿江戰區的廠礦紛紛遷往內地并加緊生產,支持抗戰。圖為胡厥文(前左六)和大中機器廠遷渝職工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無數青年學生在街頭進行抗日宣傳。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港澳臺和海外僑胞先后組織900多個抗日團體,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戰。圖為香港同胞捐給八路軍的救護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在浙江金華成立。圖為活躍在浙江金華的臺灣義勇軍。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港澳臺和海外僑胞先后組織900多個抗日團體,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戰。1940年3月,華僑領袖陳嘉庚率領回國慰勞視察團奔赴各戰區。圖為陳嘉庚與歡迎者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宗教界愛國人士行動起來,組織僧人救護隊趕赴抗日前線。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一些國際組織和友好人士對中國人民的奮勇抗日給予了極大關注。1938年5-7月,世界學生聯合會代表團對中國武漢、重慶、西安、延安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訪問。圖為毛澤東與代表團成員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37-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一些國際組織和友好人士對中國人民的奮勇抗日給予了極大關注和實際支援。1941年6月,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虎隊”來華參加對日作戰。圖為“飛虎隊”準備出發迎敵。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9月,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穿越90年·圖說黨史: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政府邊進行和平談判邊加緊進行內戰準備。圖為美國軍艦運送國民黨軍搶占戰略要地。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 抗戰勝利后,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休養生息,重建家園。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這一根本愿望出發,主張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把中國建設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國家。這是一個光明的前途。與此相反,國民黨統治集團則企圖依靠美國政府的支持,在中國繼續維持國民黨獨裁的統治,于1946年6月,發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這是一個使中國繼續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的前途。為了爭取中國走向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經過3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進行了規模空前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消滅了國民黨幾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了除臺灣等島嶼外的全國領土。中國革命由此進入一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決戰的新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以接收名義大肆掠奪,官僚資本急劇膨脹,農村經濟急劇衰退,民不聊生。圖為國統區的饑民在等待救濟。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圖為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5年,由于蔣介石拒絕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提出的召開黨派會議,成立聯合政府的建議,國共關系十分緊張。為謀求國共兩黨共建國內和平,7月1日黃炎培、左舜生、章伯鈞、冷遹等民主人士赴延安考察。圖為考察團成員在延安機場受到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歡迎。右起:毛澤東、黃炎培、褚輔成、章伯鈞、冷遹、傅斯年、左舜生、朱德、周恩來、王若飛。圖片來源:人民網1945年12月1日,昆明國民黨軍警特務武裝鎮壓反對內戰、要求民主的愛國師生,造成“一二一慘案”。圖為昆明各界為在慘案中犧牲的烈士出殯。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5年,毛澤東和朱德在戰略大反攻前研究戰略計劃。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1月10-31日,根據《雙十協定》規定,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通過的政協協議實質上否定了國民黨的獨裁專政及其內戰政策。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審判東條英機等甲級日本戰犯,判處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死刑。圖為在法庭上受審的日本戰犯。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6月,國民黨軍企圖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全國內戰。可是卻遭到了頑強抵抗。圖為中原部隊到達延安后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7-8月,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殲敵5萬余人。圖為殲滅宣家堡之后勝利歸來的戰士們。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7月,國民黨特務在昆明暗殺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圖為設在上海靜安寺的追悼會靈堂。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12月,北平發生美國士兵強奸北大女生的暴行。各大城市的學生相繼罷課游行,抗議美軍暴行。圖為北平學生的抗暴游行。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6年,全國各解放區進行土改運動,使得農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身,大批青壯年踴躍參軍。圖為山東廣饒新戰士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7年1月12日,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婦救會秘書劉胡蘭被國民黨閻錫山軍和地主武裝殺害。圖為毛澤東為劉胡蘭題詞手跡。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主動撤離延安,開始轉戰陜北。圖為毛澤東在轉戰陜北途中。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7年5月,全國很多地方的學生掀起反饑餓、反內戰運動。圖為5月20日,各地學生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舉行示威,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造成“五二零血案”。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7年7月,中共在河北平山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并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圖為土地制度的改革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使廣大農民在經濟上翻了身。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毛澤東起草的《宣言》,第一次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8年,中共中央決定進行解放全中國的淮海戰役。圖為戰役總前委成員合影。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8-1949年,淮海戰役中的人民解放軍威武雄壯、凱歌行進,大批國民黨軍隊俘虜被押下戰場。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8-1949年,遼沈戰役中,在強大炮火掩護下解放軍突擊部隊沖向錦州城。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8年,中共中央決定進行平津戰役。圖為戰役總前委。左起:聶榮臻、林彪、羅榮桓在研究作戰方案。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8-1949年,平津戰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軍炮兵部隊通過前門大街。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圖為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情形。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并由毛澤東寫信給在香港的民主黨派領導人,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建立新中國。圖為《人民日報》刊登的各民主黨派與無黨派人士聯名擁護中共“五一”號召的通電和給毛澤東的復電。圖片來源:人民網1948年9月起,在香港的民主黨派負責人陸續北上,進入解放區,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圖為1949年1月到達解放區的沈鈞儒(左一)、李濟深(左二)、郭沫若(左四)等在沈陽。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9年2月,從香港前往解放區的部分民主人士在輪船上合影。柳亞子(中左二)、陳叔通(中左三)、馬寅初(中右一)、鄭振鐸(后右三)、葉圣陶(后右二)等。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圖為《人民日報》刊登會議新聞的版面。圖片來源:中央檔案館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等重要機關由西柏坡遷到北平。圖為毛澤東等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部隊。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9年6月,毛澤東誠邀宋慶齡參加新中國籌建工作。圖為1949年8月28日,宋慶齡從上海抵達北平,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親往車站迎接。圖為宋慶齡由鄧穎超陪同安抵北平時的情形。圖片來源:宋慶齡故居1949年6月15-19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圖為常務委員合影。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1949年9月21-30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9月30日,會議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圖為主席毛澤東(左三)和副主席朱德(左二)、劉少奇(左一)、宋慶齡(左四)、李濟深(左五)、張瀾(左六)、高崗(左七)在會議主席臺上。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1949年9月21-30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9月30日閉幕。圖為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閉幕會議的版面。圖片來源:宋慶齡故居1949年9月21-30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會議決定在北平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圖為奠基典禮上,毛澤東、朱德為紀念碑奠基。圖片來源:新華圖片1949年9月21-30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會議決定在北平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圖為毛澤東為紀念碑題字手跡。圖片來源:國考點21資產階級革命:是以 方式推翻 制度,確立 制度的一種方式,其主要任務是推翻封建主義制度和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首先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是:2、揭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序幕的是什么事件?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過程?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是誰?5、《權利法案》的頒布有什么意義?什么是君主立憲制?6.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和導火線?革命第一階段?革命第二階段?革命第三階段?歷史意義?7、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事件9、揭開美國獨立戰爭序幕的是什么事件?10、美國誕生的時間、標志是什么?11、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是誰?12、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13、三權分立有什么作用?同桌評價:基礎背誦 還要努力 良好 優秀14.當今世界,實施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有 ;實施共和政體的國家 ;有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15.填表:名稱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大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1688年 ~1815年 ~1783年根本原因 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 的發展。 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阻礙了 的發展。 英國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 經濟發展。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領導人領導機構 議會 大陸會議革命任務 推翻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推翻封建等級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推翻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開始標志結束標志 宮廷政變 英國承認美國對立重要文獻結果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建立資產階級聯邦制共和國性質歷史意義 對世界的影響對本國的影響14.連連看并寫出君主立憲制的含義:國王(實權) 封建君主制議會(虛設)國王(虛設) 君主立憲制議會(實權)15.右圖表示的是哪一種政治體制?填寫橫線并補充括號中的內容。16.嘗試列表分析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提示:先搭好框架,在框架中寫出各小標題,再填空)17.練習(1)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動力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封建制度的阻礙C.人民群眾的推動 D.資產階級革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2)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同之處在于( )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導致革命爆發 ②資產階級在革命中起了領導作用③革命都以暴力斗爭方式進行 ④革命后最終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當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國國家的象征,但國家的最高權力卻掌握在國會而不是女王手中,這種政治制度源于英國歷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A《宅地法》B《人權宣言》C《權利法案》D《民法典》(4)英法兩國的發展道路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②同時開始了工業革命③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勝利 ④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考點16、考點17了解漢唐盛世文化1.史學: 是我國第一部 ,作者為 史學家司馬遷。內容記載了從傳說中的 到 時期大約三千年的主要史事。魯迅稱贊它為: 。2.文學:唐朝是中國古代 發展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的三大詩人是: 。3.宗教:唐代高僧: 到達天竺(今天的 )求取真經,并撰寫了 ; 還有 五次東渡日本。道教尊 為教主,經典為 。唐代對道教特別推崇。4.藝術:著名書法家 ,代表作 。著名畫家 ,代表作 。宋元農牧文化交融的事例1、代表宋元時期游牧文化的民族有哪些?代表宋元時期農耕文化的是什么民族?2、圖中的蒙古族最終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哪一個朝代?定都在哪里?3、材料分析材料一:西夏仿效中原王朝設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樞密院、三司等。地方行政編制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材料二:西夏建國后,李元昊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工程。遼的部分地區的民戶,遷置州縣墾殖,從事農耕。遼代賦稅征收的依據,一是“計畝出粟以賦公上”,即以土地多少出賦稅。私田征稅,官田收租,土地越多,征稅越多。對西京、上京、南京等地區的賦稅全面加以重新改訂,輕者增之,重者減之。之后,遼代稅法基本上穩定下來。材料三:右圖中為契丹、西夏文字。問題:(1)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 共同說明了什么?(2)農牧文明的交融有什么好處?(3)當前,我們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4、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有哪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并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邊疆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2)中原和江南蒙古族同漢族雜居相處;(3)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認同漢族沒什么差別;(4) 族開始形成。5、農牧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的方式有戰爭、貿易、和親、改革、雜居等。請各舉例:改革:戰爭:貿易:和親: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發明1、看圖寫出下面各圖分別反映了那一時期的哪一科技成就2、填表: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發明商朝 技術春秋 開始使用 技術戰國 發明指南儀器(司南)東漢 蔡倫改進唐朝 雕版印刷術;農業上:發明了宋元時期(高峰期) 火藥 宋元時期,廣泛運用于軍事,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印刷術 隋唐時發明 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 ,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王楨發明指南針 戰國時期發明司南;宋朝制成 ,運用于航海;南宋開始制成羅盤針;宋元時期,中國航船普遍采用指南針導航棉紡織技術 宋元時期, 取代絲綢和麻布成為主要衣料元代 改進棉紡織技術,發明棉紡車,使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3、我國古代科技的鼎盛時期在什么時候?4、唐代農耕技術有什么突破性的發明?5、我國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開始于什么朝代?活字印刷術是那一時期誰發明的 6、宋元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航海事業發展的重要貢獻是什么?7、元朝時期重大的科技成果是什么?四、選擇題1.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峰在 ( )A. 秦漢時期 B. 隋唐時期 C. 宋元時期 D. 明清時期2.“賣不盡的松江布,紡不完的魏塘紗”,對此作出重大貢獻的古代婦女是 ( ) A. 武則天 B. 黃道婆 C. 李清照 D. 文成公主3.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有膠泥制成活字, 經過火燒使其變硬。將松香、蠟及紙灰等混合在一起放在鐵板上……。這一技術的發明者是 ( )A. 畢升 B. 王禎 C. 徐光啟 D. 諸葛亮4.在世界開始從相對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的中國重大發明是 ( )A. 火藥 B. 蒸汽機 C. 造船技術 D. 指南針5.據《萍洲可談》載,北宋時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材料最能說明 ( )A.指南針用于風水觀測 B.廣州出現了專職氣候觀測師C.北宋時就發明了指南針 D.航海使用多種觀測技術6. “(爆炸)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是對某次戰爭場面的描寫。這種場面最早可能出現于A.商周 B.春秋戰國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7.發明于11世紀的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傳播作出巨大貢獻的重要發明是A.指南針用于航海 B.雕版印刷術的成熟 C.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 D.火藥的廣泛利用考點25、26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之北魏篇1.根據材料思考:材料一:……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材料二:問:(1)材料一的“詔令”是那一時期哪一人物頒布的?該人物是什么民族?該民族建立了什么政權?(2)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什么目的?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2.( )時期的中國處于多民族政權并立的狀態,( )文化與( )文化在相互征戰與議和中碰撞。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之元朝篇(1)該圖反映的是( )朝代的疆域圖,當時實施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該制度在中央設置( ),地方設置( )。我國的省級行政制度設立于( )朝代。(2)元朝在圖中的A處設置( ),意義是( )。(3)元朝時期,如今的浙江屬于( )行省。(4)下圖中的泉州在元朝時屬于( )行省,在今天隸屬( )省。元朝時期,該地在的作用是( )。(5) “海上絲綢之路”是在( )朝代開始盛行。如今的泉州港攜手臺灣的高雄港對接近四百條國際航線,是當今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一現象有哪些意義?三、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之清朝篇1.( )朝的疆域為我們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2.看圖他填寫并背誦清朝維護國家統一的史實。3. 清朝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策略是:( )。上述措施的意義——對當時的影響:這些措施( ),促進了( );對后世的影響:( )。四、以古鑒今(掌握“例舉史實”,史實必須1.正確;2.言簡意賅3.最基本要求:要講清什么時期發生過什么事情)1、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國內外有些民族分裂分子野心不死,如新疆有“疆獨”,西藏有“藏獨”,請你例舉歷史依據證明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一部分。2、西藏、新疆分別在哪一朝代開始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們共同締造的,我們青少年要履行什么義務?3、例舉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處理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原則是什么?4、“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名與中國政府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有關?該制度倡導新型的民族關系具有什么特點?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5.選擇題(1)清朝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設立的一個重要機構是( )A、宣政院 B、西藏藏族自治區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2)蒙古土爾扈特部歷盡千辛萬苦,回歸祖國,受到了下列哪位帝王的親自接見( )A、明成祖 B、康熙皇帝C、乾隆皇帝 D、雍正皇帝(3)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 ②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抗擊匈奴 ③出兵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④西藏的宗教領袖由皇帝賜予 “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奠定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疆域版圖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 元朝 D.清朝(5)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島一半的領土重歸中國。回顧歷史,1689年,中俄曾簽訂《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了其所在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的領土,當時在位的帝王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6)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杜會發展,主要表現在( )A .打擊了隋朝的殘暴統治 B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 .奠定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 D .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配套地圖:(在東北):(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臺灣):(與西南少數民族):(與藏族)(在西北的新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考點14、15.doc 考點16、17.doc 考點18.doc 考點19.doc 考點20.doc 考點21.doc 考點22、23、24.doc 考點25、26.doc 考點27.doc 考點28.doc 考點29.doc 考點30-34.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