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張PPT)什么是聲音龍泉六中 何彥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要想讓發聲物體停止發聲,你是怎樣做的?對于振動不明顯的現象,如音叉發音,如何觀察它的振動現象?討論:聲音的傳播示意圖演示實驗思考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時,讓士兵頭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覺,可以及時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為什么?小結:1、聲音的產生: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固體、液體、氣體均能發聲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聲波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可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3、聲速:聲速與介質和溫度有關 (v固>v液>v氣)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340m/s4、人耳的聽聲能力:20Hz—20000Hz的聲音頻率:物體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次聲,頻率小于20Hz的聲;超聲,頻率大于20000Hz的聲謝謝大家!00聲源傳播過程人耳優酷5xpaj.cn●xxjxsj.cn昵圖網/zkj982II23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1年初中物理賽課教案參賽者:龍泉六中 何彥課 題:什么是聲音(新授課)三維目標:知道幾個重要概念;初步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了解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體驗化細微為顯著的轉化方法。通過師生雙邊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樂于從自然、生活中探索物理學原理,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難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波實驗器材:教師演示實驗器材:音叉、水、燒杯學生探究實驗器材:紙、尺等隨堂物品學法指導:創設情景→導入目標→自主探索→實驗論證→表達交流→總結歸納課堂設計: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由關于自然界聲音的視頻切入;生活中我們時時都在與各種各樣的聲音打交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又是怎樣被聽到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什么是聲音”。二、實驗探究,講解新課1、探究聲音的產生①實驗:怎樣利用身邊的物體使它們發出聲音?觀察或感受物體發聲時有什么特點。半分鐘,看哪個組找得又快又多。(找幾個組匯報)②體驗:用手摸著自己的喉頭,發“啊”音,體會手上的感覺。幻燈展示“討論:要想讓發聲物體停止發聲,你是怎樣做的?對于振動不明顯的現象,如音叉發音,如何觀察它的振動現象?”③閱讀教材36頁,完成相關填空。讓學生指出例子中是哪個部位在發聲,引出聲源的概念。④哪些物體可以做聲源,舉例。“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做提示。2、聲音的傳播①學生誦讀教材37頁本段;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空氣中就形成了密疏相間的波動,向四周傳播”。②突破難點:多媒體展示聲波是怎樣傳播的(了解聲具有能量;與高中知識銜接:波比較復雜,高二專門有一個章節學習,它將挑戰你的空間想象能力)。③看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聲音。在太空中,針對兩宇航員之間交談,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宇航員之間是通過什么進行交談的、他們為什么不能直接進行交談、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等等)?啟發學生提問、猜測、設計驗證方法(聲源在與不在真空中比較)。④觀察多媒體演示實驗。完成學案7。⑤體驗:用指關節輕輕敲擊桌面,體會耳朵緊貼桌面與不貼桌面的感覺。⑥完成學案9。⑦幻燈展示思考題(承上啟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時,讓士兵頭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覺,可以及時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為什么?3、聲速①閱讀教材39頁,討論交流“聲的傳播有多快”。猜測聲速與哪些有關。②指導學生看聲速表,從表中還可以看出什么規律(聲音的傳播速度:固體>液體>氣體)?完成學案11。4、人耳的聽聲能力指導閱讀。認識頻率,知道人耳對聲的感覺有上下限(20Hz—20000Hz),在此基礎上,對超聲和次聲下定義,通過閱讀了解人耳構造,教育學生保護聽力。三、回顧總結,重溫要點四、課堂練習,及時反饋五、作業布置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物理優質課展示《什么是聲音》教科版_何老師 00_00_00-00_58_00~1.flv 配套教學設計.doc 111.wmv 《什么是聲音》PPT.ppt 開關閥門.wmv 彩云追月 民樂合奏 folk 中國民族十大金曲.mp3 改22.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