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綜合(理科)考試大綱說明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綜合(理科)考試大綱說明

資源簡介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綜合 考試大綱說明 ( 廣東卷 )
Ⅰ.命題指導思想
符合選拔性考試的規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學、生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試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時,注重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考查。
命題以教育部考試中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和本說明為依據。試題適用于使用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考生。
Ⅱ.考試能力要求和考試范圍內容
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及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粵教研[2005]7號)要求,確定理科綜合考試內容。
物 理
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能夠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2. 推理能力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3. 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4.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
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
  5.實驗能力 能獨立地完成知識內容表1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同時,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試內容與要求
物理考試范圍包含了力學、電磁學、熱學、原子物理內容, 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Ⅰ、Ⅱ標出。Ⅰ、Ⅱ的含義如下:
Ⅰ. 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與課程標準中的“了解”和“認識” 相當。
Ⅱ. 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與課程標準中的“理解”和“應用” 相當。
表1 物理知識內容及要求
主題 內 容 要求 說明
質點的直線運動 參考系、質點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 ⅠⅡⅡ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 滑動摩擦、靜摩擦、動摩擦因數形變、彈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標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牛頓定律的應用超重和失重 ⅠⅠⅠⅡⅡⅡⅠ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離心現象 ⅡⅡⅠⅡⅠ 斜拋運動只作定性要求
機械能 功和功率動能和動能定理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 功能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ⅡⅡⅡⅡ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環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 ⅡⅡⅠⅠ
碰撞與動量守恒 動量、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ⅡⅠ 只限于一維
電場 物質的電結構、電荷守恒靜電現象的解釋點電荷庫侖定律靜電場電場強度、 點電荷的場強電場線電勢能、電勢電勢差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示波管常見電容器電容器的電壓、電荷量和電容的關系 ⅠⅠⅠⅡⅠⅡⅠⅠⅡⅠⅡⅠⅠⅠ
電路 歐姆定律電阻定律電阻的串聯、并聯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功率、焦耳定律 ⅡⅠⅠⅡⅡⅠ
磁場 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勻強磁場中的安培力 洛倫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 洛倫茲力公式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 ⅠⅠⅠⅡⅠⅡⅡⅠ 1.安培力的計算只限于電流與磁感應強度垂直的情形2.洛倫茲力的計算只限于速度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情形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現象磁通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 自感、渦流 ⅠⅠⅡⅡⅠ
交變電流 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的圖像正弦交變電流的函數表達式、峰值和有效值理想變壓器遠距離輸電 ⅠⅠⅠⅠ
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能級公式 ⅠⅠ
原子核 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應方程結合能、質量虧損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裂變反應堆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ⅠⅠⅠⅠⅠⅠ
波粒二象性 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ⅠⅠ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阿伏加德羅常數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ⅠⅠⅠⅠ 定性了解
固體、液體與氣體 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液晶的微觀結構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氣體實驗定律理想氣體 飽和蒸氣、未飽和蒸氣和蒸氣壓相對濕度 ⅠⅠⅠⅠⅠⅠⅠ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 III
單位制和實驗
主題 內 容 要求 說明
單位制 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小時、分、升、電子伏特(eV)、包括攝氏度(oC)、標準大氣壓、毫米汞柱 Ⅰ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實驗八: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十:練習使用多用電表實驗十一:傳感器的簡單使用實驗十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十三: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1、 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2、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性,了解誤差的概念,知道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3、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數字運算不作要求
化 學
一、化學科要考查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能夠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3)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1)能夠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2)能夠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化學考試內容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考試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有機化學基礎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
為了便于考查,將高考化學命題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所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一)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理解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可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5.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如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系等)。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l.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5)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7)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8)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3.溶液與膠體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2)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5)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6)以IA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7)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
(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4)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
(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3)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5)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鹽類水解的應用。
(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2)掌握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其應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1)掌握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其應用。
(2)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四)有機化學基礎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2)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3)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4)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上述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的類型,如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3.糖類、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油脂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3)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了解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4)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
5.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五)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生 物
一、生物科要考查的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3)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3.獲取信息的能力
(1)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綜合運用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二、生物考試內容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生物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生物考試內容包括: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實踐、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五個模塊內容。考試內容以“生物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中用Ⅰ和Ⅱ標出,實驗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文字表示,即“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要求程度。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景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表2 生物知識內容表
知識內容 要求
1—1 細胞的分子組成
(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3)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ⅡⅡⅠ
1—2 細胞的結構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2)多種多樣的細胞(3)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4)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5)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ⅠⅡⅡⅡⅡ
1—3 細胞的代謝
(1)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2)酶在代謝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5)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6)細胞呼吸 ⅡⅡⅡⅡⅡⅡ
1—4 細胞的增殖
(1)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2)細胞的無絲分裂(3)細胞的有絲分裂 ⅠⅠⅡ
1—5 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細胞的分化(2)細胞的全能性(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4)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ⅡⅡⅡ
2—1 遺傳的細胞基礎
(1)細胞的減數分裂(2)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3)動物的受精過程 ⅡⅡⅡ
2—2 遺傳的分子基礎
(1)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2)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3)基因的概念(4)DNA分子的復制(5)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ⅡⅡⅡⅡⅡ
2—3 遺傳的基本規律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2)基因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3)基因與性狀的關系(4)伴性遺傳 ⅡⅡⅡⅡ
2—4 生物的變異
(1)基因重組及其意義(2)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4)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5)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ⅡⅡⅠⅡⅠ
2—5 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的類型(2)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3)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 ⅠⅠⅠ
2—6 生物的進化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ⅡⅡ
3—1 植物的激素調節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應用 ⅡⅡⅡ
3—2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2)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3)人腦的高級功能(4)脊椎動物激素的調節(5)脊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ⅡⅡⅠⅡⅡ
3—3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穩態的生理意義(2)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3)體溫調節、水鹽調節和血糖調節(4)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ⅡⅡⅡⅡⅠ
3—4 種群和群落
(1)種群的特征(2)種群的數量變化(3)群落的結構特征(4)群落的演替 ⅠⅡⅠⅠ
3—5 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3)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ⅠⅡⅡⅡ
3—6 生態環境的保護
(1)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2)全球性的環境問題(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ⅡⅠⅠ
4—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誕生(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3)基因工程的應用(4)蛋白質工程 ⅠⅡⅡⅠ
4—2 克隆技術
(1)植物的組織培養(2)動物的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3)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 ⅡⅠⅡ
4—3 胚胎工程
(1)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與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2)胚胎干細胞的移植(3)胚胎工程的應用 ⅠⅠⅡ
4—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3)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 ⅠⅠⅠ
4-5生態工程
(1)簡述生態工程的原理(2)生態工程的實例 ⅡⅠ
實 驗 要求
5—1 分子與細胞 見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中的“2.實驗與探究能力”要求
(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2)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1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5—2 遺傳與進化
(1)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2)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3)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5—3 穩態與環境
實驗 要求
(1)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2)模擬尿糖的檢測(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4)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5)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6—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7—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2)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3)培養基對微生物的選擇作用(4)利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7—2 酶的應用
(1)酶活力測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滌等方面的應用
7—3 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應用
(1)植物的組織培養(2)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3)PCR技術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Ⅲ.考試形式
閉卷,筆答。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300分(物理、化學、生物各100分)。
Ⅳ. 試卷結構和題型
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雙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全卷共36題,其中單項選擇題16題,雙項選擇題9題,非選擇題11題。試卷結構及題型分布見下表:
題型 題號 考查內容 題量 分值 備注
單項選擇題 1-6題 生物 6題 24分 64分 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共16題,每題4分
7-12題 化學 6題 24分
13-16題 物理 4題 16分
題型 題號 考查內容 題量 分值 備注
雙項選擇題 17-21題 物理 5題 30分 54分 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共9題,每題6分,全選對得6分,只選1個且正確得3分,錯選、不選得0分
22-23題 化學 2題 12分
24-25題 生物 2題 12分
非選擇題 26-29題 生物 4題 64分 182分 共11題,包括填空、問答、計算等題型
30-33題 化學 4題 64分
34-36題 物理 3題 54分
Ⅴ.內容比例
學科 考試內容 分值比例
物理 力學 約42%
電磁學 約42%
原子物理 約8%
熱學 約8%
實驗(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內容中) 約18%
化學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約40%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約18%
有機化學基礎 約20%
化學實驗基礎 約22%
生物 分子與細胞 約24%
遺傳與進化 約22%
穩態與環境 約24%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約8%
實驗 約22%
Ⅵ.試題難度
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試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荥经县| 荆州市| 靖远县| 阿坝县| 屯门区| 左权县| 定州市| 碌曲县| 宁陵县| 濮阳市| 郑州市| 河间市| 宣恩县| 涞水县| 虞城县| 白沙| 张掖市| 偏关县| 靖江市| 蒲江县| 手游| 垣曲县| 沛县| 浦城县| 德庆县| 十堰市| 涡阳县| 汾西县| 平凉市| 南漳县| 鄂托克旗| 高邑县| 那曲县| 台前县| 千阳县| 贵南县| 娄烦县| 通辽市| 星座|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