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西省安福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8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西省安福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8份)

資源簡介

命題:甘晶晶 審題:王秋秀
第Ⅰ卷(共115分)
第一部分:聽力理解(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將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A. There will be a snowstorm in a few days .
B. Som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protect local people .
C. The terrible weather will happen in Jiangxi Province .
2. In which direction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the north . B. To the south . C. To the east .
3. What is the baby doing now
A. Perhaps the baby is playing . B. Perhaps the baby is sleeping .
C. Perhaps the baby i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
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Wife and husband . B. Waitress and customer . C. Secretary and boss .
5. When is the meeting going to the held
A. Wednesday . B. Thursday . C. Friday .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題。
6. What speed can a tornado reach
A. More than 600 miles per hour . B. More than 600 kilometres per hour .
C. More than 600 metres per hour .
7. How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that American man
A. Interesting . B. Dangerous . C. Forgettable .
8. What causes the force of a the tornado to come into being
A. Very low pressure . B. Big wind . C. Heavy rain .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題。
9. What might the man be
A. A firefighter . B. A bodyguard . C. A teacher .
10.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had been burnt . B. He had been hurt . C. He had breathed in a little smoke .
11. What is the probabl3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 Strangers . B. Wife and husband . C. Teacher and student .
聽第8段對話,回答第12至14題
12.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 his job
A. He likes his job very much . B. He doesn’t like his present job .
C. He dislikes his job but he has to do it .
13. What’s the man’s future plan
A. To be a main actor . B. To be a director . C. To be a worker .
1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A director and an actor . B. A director and an old professor .
C. A reporter and an actor .
請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題。
1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n exam . B. Their favourite lessons . C. A football star .
16. How was the exam
A. It was as easy as the last one but shorter .
B. It was more difficult but shorter than the last one .
C. It was more difficult and longer than the last one .
17. 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lk about later .
A. Another exam . B. A football game . C. A movie .
請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題。
18. What happened to the snakes before the 1975’s earthquake
A. They were frozen to death . B. They escaped from the earthquake .
C. They slept in their home .
19. When did scientists begin to understand animals react to earthquake
A. Recently . B. Thousands of years ago . C. Hundreds of years ago .
20. Before the day of 1975 Chinese earthquake , chicken .
A. lay eggs as usual B. find worms on the grass C. refused to enter their coops
第二部分: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21. ----Thank you for your wonderful meal .
---- ______.
A. No, it was just so-so B. The same to you
C. No, that’s all right D. It’s my pleasure
22. This book tells _____ life story of John Smith,who left _____ school and worked for a newspaper at the age of 16.
A.the;the B.a;the C.the;/ D.a;/
23. ----Do you think the weather is good enough for a picnic
---- Yes . You can’t hope for day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
A. a nicer B. a nice C. the nicer D. the nicest
24. What time do you think ______
A. will Betty come here B. Betty will come here
C. is Betty coming here D. can Betty get here
25.She looks forward every spring to________ the flower-lined garden.
A. visit B. paying a visit C. walk in D. walking in
26. Can you tell us what _____ the train’s delay
A. accounted for B. took into account C. on account of D. on all accounts
27. Being a teacher for many years, he has learned a ______ to remember students’ names.
A. idea B. thought C. trick D. mean
28. Her eyes were red . She   .                   
A. must cry B. must be cried C. must have been crying D. may cry
29. Choosing the right dictionary depends on _____ you want to use it for.
A. what B. why C. how D. whether
30. In the end I lost my ______ and shouted at her.
A. character B. manner C. benefit D. patience
31. Joe , ____ the music. Why _____ you dance like crazy at 2o’clock in the morning
A. turn up, could B. turn to , should C. turn down , must D. turn off , would
32. ----Daddy, can you buy me a new MP3 when you go to Beijing
----You ______ get one if you are admitted to a key middle school .
A. could B. shall C. may D. can
33. The weakness of the diet in Yong Hui’s restaurant lay in ___ it did not offer enough energy giving foods.
A. whether B. what C. where D. that
34. The chairman asked me to ______my speech to 20 minutes .
A. make B. give C. limit D. explain
35. --- I prefer shutting myself in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ll day on Sundays .
--- That’s _____ I don’t agree . You should have a more active life .
A . where B. how C. when D. What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36—55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Jack Baines is a self-made millionaire, but his beginnings were very lowly. He was the youngest of eight children. His father had a 36 in a cotton mill (紗廠), but he was often 37 to work because of poor health. The family couldn’t 38 to pay the rent or bills, and the children often went 39 . After leaving school at the age of 14, Jack was 40 what to do when Mr Walker, his old teacher, offered to lend him £100 to start his own 41 .
It was just after the war. Raw materials were not enough, and Jack saw a 42 in scrap metal(廢棄金屬). He bought bits of metal and stored it in an old garage. When he had built up a large amount, he sold it and 43 plenty of money.
Jack 44 working hard. After one year he succeeded in 45 the £100.
By the time Jack was 30 years old he had 46 his first million, and he wanted to 47 this achievement by doing something “ 48 ”. With all his money it was 49 to build a beautiful home for himself and his parents. In 1959, “Baines Castle” was built in the 50 of the Lancashire countryside. It was one of the finest buildings in the country.
Jack has recently sold “Baines Castle” for £500 million, 51 Jack still can’t get used to 52 the good life. He can 53 be found drinking with the locals at the local pub(酒吧).
“I remember being very 54 as a child, but never 55 as a child,” says Jack,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where I came from and who I am.”
36. A. job B. work C. company D. house
37. A. able B. glad C. unable D. eager
38. A. offer B. like C. expect D. afford
39. A. wrong B. hungry C. ill D. bad
40. A. seeing B. wondering C. doubting D. preparing
41. A. school B. farm C. business D. store
42. A. problem B. purpose C. future D. principle
43. A. spent B. borrowed C. wasted D. earned
44. A. enjoyed B. preferred C. promised D. hated
45. A. developing B. saving C. repaying D. paying
46. A. given B. made C. taken D. lost
47. A. remember B. honor C. celebrate D. recognize
48. A. common B. simple C. interesting D. grand
49. A. impossible B. possible C. obvious D. basic
50. A. ground B. front C. spot D. heart
51. A. so B. and C. or D. but
52. A. using B. sparing C. living D. keeping
53. A. often B. never C. sometimes D. seldom
54. A. rich B. poor C. healthy D. well
55. A. proud B. satisfied C. unhappy D. happy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閱讀下面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Alan worked in an office in the city . He worked very hard and really wanted to take a holiday .
He usually went to the seaside , but one day he saw an ad in a newspaper . “ Enjoy country life . Spend a few weeks at Willow Farm . Good food , fresh air , horse riding , walking , fishing . Good prices .”
“ This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 ” he thought . “ I’ll spend a month a Willow Farm . I’ll enjoy horse riding , walking and fishing . They’ll make a change from sitting by the seaside .”
Four days later he returned home .
“ What’s wrong with Willow Farm ” His friend Jack asked him , “ Didn’t you enjoy country life ”
“ Country life was fine ,” Alan said , “ but there was another problem .”
“ Oh , what ”
“ Well , the first day I was there a sheep died , and we had roasted mutton for dinner .”
“ Fresh meat is the best .”
“ I know , but on the second day a cow died , and we had roasted beef for dinner .”
“ Lucky you !”
“ You don’t understand , ” Alan said , “ On the third day a pig died and we had roasted pork for dinner .”
“ A different roast day .” Jack said .
“ Let me finish , ” Alan said , “ on the fourth day the farmer died and I didn’t dare to stay for dinner !”
56. Alan worked .
A. on a farm B. at a school C. in a restaurant D. in an office in a city
57. Alan usually spent his holiday .
A. by the seaside B. in the country C. in the mountains D. on an island
58. Alan decided to spend his holiday at Willow Farm because .
A. he lived near there
B. he had a good friend there
C. he thought it would make a change from sitting by the seaside
D. he wanted to enjoy the fresh air in the country
59. How many days did he stay on the farm
A. A few days . B. A week . C. Three days . D. Four days .
60. What made Alan return so soon
A. He fell ill .
B. The air there was not fresh .
C. The prices were too high .
D. He was afraid that they would have the dead man for dinner .
B
Passport Control(護照檢查處)
If you are arriving at London Heathrow Airport and are not transferring to another flight outside Britain or Northern Ireland,you must pass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 and the Customs(海關) immediately after leaving your plane . If you are not from Britain or a citize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歐共體),you must fill out a special form before your passport is examined . This form is called a landing card and should be given to you during the flight to London.
After landing,follow the ARRIVALS signs . Make sure you are in the right channel when you reach the Passport Control . There is one channel for holders of European Community Passports,and a second channel marked “Other Passports”.
Baggage Reclaim Area (取行李處)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follow the signs to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If you have luggage which is carried in the aircraft hold,it will be delivered to you in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Look for the sign with your flight number . If you have only hand luggage,go directly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to the Customs.
Customs(海關)
All passengers must pass the Customs after the Passport Control . There is a choice of two channels: Green and Red . If you have nothing to declare,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 If you are not sure about your Duty Free Allowance(免稅限額) or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declare,go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 Information about Duty Free Allowance can be found on special notice boards in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 You should study this information carefully whether you are going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or not . Please note that if you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you may be stopped and asked to open your luggage for inspection.
61.All passengers arriving at Heathrow Airport that are not transferring to another flight outside Britain or Northern Ireland ________.
A.must go through either the Passport Control or the Customs
B.must go through the Customs,but not the Passport Control
C.must go through the Passport Control and the Customs
D.don’t have to be examined
62.The underlined word “transferring” means ________.
A.exchanging B.changing
C.replacing D.turning
63.At London Heathrow Airport when reaching the Passport Control,________.
A.all passengers go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
B.passenger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 go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C.British people and passeng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go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D.all European passengers go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
64.If you have only hand luggage,________.
A.you may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to the Customs
B.you should only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C.it isn’t necessary for you to go through the Baggage Reclaim Area
D.it isn’t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anything
65.If you have Duty Free goods,________.
A.you don’t have to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B.you may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C.you must go through the Red Channel
D.you should go through both Green and Red Channels
C
A huge cloud of dust rose and an overpass disappeared . This was the scene in Zhuzhou ,Hunan Province on May 17.Nine people were killed and 16 injured.
Things were similar last year i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buried in the ruins and lost their lives . What if we could have warned them
People are always racking their brains to find a way of preventing buildings’ collapse . Bette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help,but they are not a solution.
Just like humans,a building has its own life cycle from “birth” to “death”.If we know when a building is going to collapse,we can repair it in advance or get out of it before it falls.
Now,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ave developed a material that turns red before it breaks . The invention could be used in things like climbing ropes or bridge supports.
The research was led by Nancy Sotto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s Beckman Institute,and Douglas Davis,a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The secret behind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is a type of molecule (分子).A molecule is a group of atoms held together by chemical bonds . Imagine you and your friends standing in a circle,holding hands . Each person stands for one atom,your hands represent the bonds,and the entire circle represents a molecule . If one person lets go of his or her hands,the molecule changes color.
The research team put the molecule into a soft material . When the researchers stretched the material,it turned bright red for a few seconds before it broke into two pieces . When they repeatedly stretched and relaxed the material,without breaking it,it only turned a little red.
The major problem is that light can get rid of the red color . When the team shone bright light on the molecule,the broken bond was fixed,and the color disappeared.
If the bright light keeps the red color from appearing,the material’s warning system will be useless . Scientists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before the color changing molecules can be used outside the lab.
66.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introduce
A.The collapse of an overpass in Zhuzhou,Hunan Province.
B.The Sichuan earthquake last year.
C.A material that turns red before it breaks.
D.A way of preventing building from collapsing.
67.The underlined words “racking their brains”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 ________.
A.suffering a lot
B.collecting beyond imagination
C.losing a lot
D.thinking very hard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WRONG statement
A.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from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i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because they hadn’t been warned.
B.There is no building that will never collapse.
C.A new material has been applied to buildings to warn people of collapse.
D.A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can turn red before it breaks.
69.What is the major problem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A.Bright light can get rid of the red color.
B.When the material is relaxed,the color disappears.
C.The material’s warning system is useless.
D.The molecules only change color in the lab.
70.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The color changing molecules are certain to be used outside the lab.
B.There will be no collaps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lor changing material.
C.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 material can be applied.
D.The problem caused by bright light will be solved by scientists.
D
A serious problem for today’s society is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ld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es . It is not only a financial problem but also a question of the system we want for our society .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First,employer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retired employees . To make this possible,a percentage of profits should be set aside for this purpose . But when a company must take lifelong responsibility for its employees,it may suffer from a commercial disadvantage due to higher employee costs.
Another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o return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individual . This means each person must save during his working years to pay for his years of retirement . This does not seem a very fair model since some people have enough trouble paying for their daily life without trying to earn extra to cover their retirement years . This means the government might have to step in to care for the poor.
In addition,the government c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re of the old . This could be financed through government taxe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pensions(養老金). Furthermore,some institutions should be created for senior citizens,which can help provide a comfortable life for them . Unfortunately,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hows,this is not a truly viable answer . The government can seldom afford to care for the old,particularly when it is busy trying to care for the young.
One further solu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or soci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some workplaces especially for the old where they are independent.
To sum up,all these option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Therefore,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options may be needed to provide the care we hope to give to the old generations.
71.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The problem faced by the old in society.
B.Why w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ld.
C.How we can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old.
D.Where the old can go to get their pensions.
7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how can the government help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retired people
A.Set aside some profits to help people with problems after they retire.
B.Increase saving levels of people during their working years.
C.Increase the discounts for food and transport for the old.
D.Make available pensions for those who have retired.
73.The underlined word “viabl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impossible B.practical C.useful D.successful
74.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A.Taking care of the old is mainly an issue of money.
B.Employers should allow their workers to retire at a later age.
C.Becoming independent should be the goal of most old people.
D.There is no sing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old.
75.What is 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A.To point out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supporting for old people.
B.To make general readers awar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retired people.
C.To discuss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D.To instruct the retired people on how they can have a happier life.
2011—2012學年度高一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英語答題卷
第Ⅱ卷(共35分)
第一節:根據句意及首字母或漢語提示,寫出各句中所缺單詞的正確形式。(每空一詞,共10分)
76.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 , we finally gained i on Oct.1,1949.
77. I hope you will always be (充滿精力的)when having classes .
78. He a to the teacher for being late for class .
79. We must keep the b of nature to make the world going .
80. Both of the two restaurants have their s and weaknesses .
81. She ________(撒謊) to them about her age to get the job.
82.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b_____________(商人) go to and from Yiwu(義烏).
83. The traffic is heavy . Better walk on the p to make sure you are safe .
84.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 farmers usually have lots of a work to do .
85. Without the teacher’s p , you can’t play with the computer in our classroom .
第二節: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詞,每空0.5分,共10分)
86. The film (使他回想起)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
87. (如果時間允許),she will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meeting .
88. Generally speaking , children are (充滿了好奇心).
89. He (將受益于)the new ways of doing business .
90. I think than him .(沒人比他更仔細了)
91. It was that she left last night.(昨晚直到我返回來她才離開。)
第三節:書面表達(滿分15分)
請就下面居伊·德·莫泊桑的資料,寫一篇人物簡介,以便刊登在《英語輔導報》上。
1.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大師;
2.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諾曼底一個普通家庭;
3.從童年時代起,他就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文學的母親培養他寫詩,母親是他走上文學道路的啟蒙老師;
4.1871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開始從事寫作,作品深受人們喜愛。《項鏈》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5.他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并以驚人的故事結局而著稱。
【注意】1、可適當增加細節;2、不要逐條翻譯;3、100詞左右;4、專有名詞: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Normandy諾曼底,The Necklace《項鏈》。
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英語答案命題:王澤波 審題:王順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關系。以下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材料是 ( )
A.孔子說:“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B.《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
C.《左傳》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D.《左傳》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按唐制,中男(男丁16歲以上至21歲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歲以上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議,得到太宗許可。但是,魏征不肯簽署文件,并指出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最終此提議沒有通過。據此,你認為魏征供職于 (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兵部 D.門下省
3.君主專制在從秦到清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 )
A.戰國時期秦國以王為首,統一后秦王稱皇帝
B.漢武帝以身邊近臣組成中朝執掌決策權,隋代實行內史、門下、尚書三省制
C.唐代決策、審議、執行權分離,宋代中央機構形成全面的權力牽制體系
D.清初“軍國政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
4.1856年天京變亂,使太平天國由強盛走向衰落。但有的史學家認為“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近代化減少了阻力”,持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 ( )
A.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B.提出了《資政新篇》
C.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D.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
5.“中國的革命,當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國從俄國的羈軛下解放出來,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這條“相反的道路”的起點是 ( )
A.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B.南昌起義
C.創建井岡山根據地 D.八七會議
6.英國和美國都是近代較早確立代議制的國家,兩國國家最高行政首腦的相同點是( )
A.都由選舉產生 B.都有召開議會的權力
C.都對議會負責 D.都是議會的最高領袖
7.下列用圖示法表示二戰后美國對外政策關系的表現,正確的是 ( )
①冷戰 ②杜魯門主義 ③對西歐國家經濟援助 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⑤朝鮮戰爭
8.古代的中國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史載三國時曹操每日帶人登觀稼臺,觀看各處的莊稼長勢,察看天氣,測定晴雨,及時告知田間耕作的百姓。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古代中國 ( )
A.以農立國 B.抑制商業 C.封建迷信 D.以民為本
9.中國古代每一個歷史時期手工業發展的水平,常以某種手工業品為代表,下列搭配準確的是( )
A.商周—鐵器 B.秦漢—青花瓷 C.唐宋—青銅器 D.明清—棉布
10.江寧會館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商方便于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上集資改建而成的,它具有祭祀神靈、交流信息、方便起居和娛樂休閑等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會館是清代管理商業貿易的政府機構 ②會館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
③清代工商業會館具有濃厚的地域觀念 ④會館是孕育資本主義萌芽的場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古代中國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諺語,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國家推行土地輪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C.農民經營無方土地拋荒 D.社會動蕩朝代更迭頻繁
12.下列是從古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中讀出的信息,其中錯誤的是(   )
A.農民生活艱辛 B.土地兼并嚴重
C.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 D.小農業和小手工業緊密結合
13.清代前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這些記載反映出當時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海禁
C.富國強兵 D.保護森林和漁業資源
14.有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 ②向海外傳播基督教 ③開發土地資源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國人說:“我在這里聽到一個諺語:本地除白銀外,所有東西都價格高昂。”之所以出現這一諺語,主要是因為西班牙(   )
A.貴族階層生活奢靡 B.工商業的發展迅速
C.對殖民地瘋狂掠奪 D.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16.18世紀,西方人所謂的“烏木”買賣成為英國工業革命重要的資本積累方式。“烏木”是(  )
A.在亞洲掠奪的檀香木 B.對非洲黑人的蔑稱
C.在殖民地掠奪的煤炭 D.對美洲棉花的反稱
17.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車的發明”、“大清帝國的衰落”、“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逐漸縮小的世界”等章節。此著作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
C.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
18.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在18世紀80年代初只有棉紡廠兩家,短短的時間內棉紡廠發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紡紗機推動工業發展 B.蒸汽動力的普遍推廣
C.鐵路交通大規模興建 D.英國棉紡品大量涌入中國
19.1909年出版的《一個女工的青春》記錄了當時一位英國女工的陳述:“當我星期天去教堂時,我不愿人們看出我是女工,因為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我還當學徒時,就總聽說女工們輕浮、墮落。人們總是以蔑視的口吻談論她們。我暫時不再貧窮了。我們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會……當我漲了工資以后,每頓飯我還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這段材料表明(   )
A.婦女已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B.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較大提高
C.陳述者積極改變自身社會形象 D.陳述者仍未擺脫社會偏見束縛
20.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可以作為該觀點直接證據的是(   )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報告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夫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21.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撫放寬民間設置工廠的限制。促成這一政策出臺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張謇創辦的民族工業發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C.近代中國社會矛盾錯綜復雜 D.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
2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廣州開辦自來水公司,地方紳士以“有傷風水”為由極力阻撓,何只好作罷。這一事件說明(   )
A.開辦企業必須符合當地民間風俗 B.民族工業產生的條件還沒有成熟
C.外商企業懼怕民資企業與之爭利 D.封建束縛是民族企業發展的障礙
24.位于河北唐山的啟新洋灰公司,是舊中國最大的民營水泥工業。1934年前最高產量曾達27萬噸,此后產量顯著下降。1947年恢復到16萬噸,1948年又跌至13萬噸,并被征軍用。1934年后該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資金少、技術弱、產品競爭激烈 ②官僚資本的壓制和國民政府的內戰政策 
③日本的經濟掠奪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5.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大公報》載:“顧客清晨等候店鋪開門……百貨營業額較平時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貨物種類已殘缺不全。……麗華公司紐扣柜臺高懸‘每人限購一只’的字樣。外灘中央銀行門前天天擁滿擠兌黃金的人群。……清晨五時,中央銀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計有十萬人。”這表明(   )
①上海經濟發達,社會購買力強 ②貨幣貶值,出現搶購和擠兌風潮 
③經濟前景暗淡,人心浮動 ④物價下跌,人們紛紛搶購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1—2012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
歷 史 答 題 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26.伴隨著 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 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那時的農民,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 和 。
27.19世紀中后期,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基本形成。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已經成為 ,也是世界貿易中心。
28.鴉片戰爭后,洋紗首先涌入中國東南沿海的市場。因其質優價廉,取代土紗,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 與 分離。隨后,洋布輸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國農家的 與 分離。
三.非選擇題(29題16分,30題12分,31題12分,共40分)
29. (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宋朝時期的中國正朝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國)《全球通史》
材料二 該時期內(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發展。這一發展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尤其是商業的飛躍,我們不妨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外貿的發展也反映了當時商業的繁榮,而且它也是推動當時商業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們尚輕視商業并試圖限制其發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時這種束縛就被打破了。……中國首次出現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業大都市,與以前不同的是這些都市是商業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費正清(美國)《中國:傳統與變遷》
材料三 (16世紀)這些私人的商業貿易壟斷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區的貿易,進行殖民掠奪活動,也起到了為本國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作用,如英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等。這些商業經營上的巨大變化導致了所謂“商業革命”的發生。商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西歐商業資本的發展,成為“促使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一個主要因素”。
——馬世力《世界史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宋朝時期“商業革命”的表現。(4分)
(2)材料一、二中“商業革命”與材料三中“商業革命”所產生的最終結果有何不同 (6分)
(3)簡析宋朝的“商業革命”為什么未能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 (6分)
30.(12分)
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逐漸被打破,世界日益連為一體,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不斷擴大、日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倫布
材料2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材料3 有人在描述20世紀初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時指出,倫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邊喝下午茶,一邊打電話訂購世界上任何產品,想訂購多少悉聽尊便,并放心地等著這些東西運到自家門口;同時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立即動身去任何國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適的旅館……
請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15世紀末的哪一重大事件?該事件對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何影響?(4分)
(2)結合材料3和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推動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材料3中提到的“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在19世紀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現了哪些?而導致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動力發明各是什么?(4分)
3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禾豐造紙廠是我國最早的民族造紙企業之一。
1923年,褚輔成與友人籌資36萬元,在嘉興南湖畔創辦,主要生產黃紙板卷筒,這是嘉興市區最早的機器工業。但是,日商憑借免稅權利壓價傾銷,黃紙板價格暴跌。禾豐廠大量積壓,到1927年底,負債達60萬元,不得已宣告破產停業。
材料2 后來,褚輔成將禾豐廠賣給了上海商界人士竺梅先、金潤庠。在此基礎上,籌設民豐造紙股份有限公司,褚輔成被推選為理事。1932年,民豐聯合當時國內5家紙板廠,組成中國紙板同業聯合會,共同抵制日貨。1937年11月民豐被日本侵華部隊占領,而后又被日本“三島制紙株式會社”強占。
材料3 抗戰勝利后,民豐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過來,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豐賬面資金一度膨脹到480億元,卻到了崩潰與破產的邊緣。同年3月,褚輔成在上海病逝。他在遺囑中說道:“余早讀儒書,忘存報國,50年來,無敢間息,所憾國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實施憲法,無以救國。所期愛國之士,至誠團結,共圖國事,永奠邦基……”褚輔成帶著未竟的心愿,抱憾而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1年《浙江日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2概括禾豐、民豐廠發展陷于困境的相同原因。(2分)
(2)材料3中民豐賬面資金膨脹,但瀕于破產的原因是什么?(4分)
(3)通過以上材料中褚輔成一生的實業經歷,你對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命運有何認識?(6分)命題:朱少華 審題:王志剛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0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在下列通項公式中,一定不是數列2,4,8,…的通項公式的是( )
A. B.
C. D.
2.在中,,則A為( )
A.60°或120°    B.60° C.30°或150 ° D.30°
3.數列{}的通項公式是=(),那么 與 的大小關系是( )
A.> B.< C. = D.不能確定
4.( )
A. B. C. D.
5.設等差數列的前n項之和為,已知,則( )
A.12 B.20 C.40 D.100
6.在△ABC中,若,則角A=( )
A.30° B.60° C.120° D.150°
7.在等差數列中,前四項之和為40,最后四項之和為80,所有項之和是210,則項數 為( )
A.12 B.13 C.14 D.15
8.已知中,a=5,b = 3,C = 120°,則sinA的值為( )
A. B. C. D.
9.在△ABC中,,那么△ABC一定是(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0.等比數列的首項=1,公比為q,前n項和是,則數列的前n項和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1.在等差數列中,已知,那么等于 .
12.已知△ABC的周長為10,且,則cosC= .
13.觀察下列的圖形中小正方形的個數,則第n個圖中有 個小正方形。
14.在△ABC中,B=135°,C=15°,a=5,則此三角形的最大邊長為 .
15.在等比數列中,,則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12+12+12+12+13+14=75分.解答須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和演算步驟.
16.(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圓內接四邊形ABCD的邊長分別為AB=2,BC=6,CD=DA=4,
(Ⅰ)設,BD=y,用表示y;
(Ⅱ)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17.(本小題滿分12分)
數列是遞增的等比數列,,,
(Ⅰ)求通項公式;
(Ⅱ)設等差數列各項為正,其前n項和為Tn,且T3=15,又成等比數列,求Tn。
18.(本小題滿分12分)
某航模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在湖面上航模航行的速度,采用如下辦法,在岸邊設置兩個觀察點A、B,且AB=80m,當航模在C處時,測得,,經過20秒后,航模直線航行到D處,測得,,求出航模的速度。
19.(本小題滿分12分)
設數列前n項和為,且,,
(Ⅰ)求通項;
(Ⅱ)設,求數列前n項和。
20.(本小題滿分13分)
已知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
(Ⅰ)求角A;
(Ⅱ)若,,試判斷的形狀。
21.(本小題滿分14分)
設二次函數,當時,的所有整數值的個數為g(n),
(Ⅰ)求g(n)表達式;
(Ⅱ)設,,求;
(Ⅲ)設,,求。命題:肖興洪 審題:周小平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某高中生的下列行為中,屬于參與政治生活的有
①幫助居委會管理社區衛生 ②在互聯網上參與交通管理問題討論
③向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腦質量問題 ④為班級患病同學捐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自全國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各級公安機關成功打掉涉黑組織1300多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萬多名,遏制了罪惡犯罪發展蔓延勢頭,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此回答2---3題
2.國家通過“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打擊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從國家性質上看,這表明( )
A.國家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B.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C.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D.在我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3.“裸官”已經成為當前官場亞文化——一些官員自己在國內當官腐敗、將家屬移居海外,為自己外逃做準備。“裸官”的存在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 ②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③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④ 充分發揚民主,調動人民群眾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臺灣一科技有限公司在東南大學一場招聘會上,宣傳臺灣為“本國”,遭到學生抗議,一位同學指出其錯誤后,該企業負責人依然不改,在場300余名大學生集體憤然退場。大學生的做法( )
A.自覺履行了公民的義務 B.說明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是一致的
C.不利于團結臺灣人民,維護國家統一 D.履行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權利
5.太原市首次嘗試“海選”社區干部,剪子灣社區居民投票率達到90.9%。對“海選”(不確定候選人的選舉)區干部與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海選”充分保障了社區居民的民主權利 ②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有利于選民意愿的集中 ③“海選”有利于調動選民積極性,應取代其他選舉方式 ④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有利于節約成本,減少選舉人之間的競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有的農民自發在村務公開欄上寫對聯“財清帳清村務清,風順水順民心順”,橫批為“村務公開好”。村務公開“好”在()
A.尊重和維護了村民的民主權利 B.使村民擁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C.確保了公民的國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強了基層政府依法行政的觀念
為學習政治生活“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這節課,小東在網上搜集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學通過網站向本地政府的環保工作提出建議 ②一些村民積極向公安機關提供線索,為順利抓獲通緝的犯罪嫌疑人創造了條件 ③某選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換屆選舉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運動員經過奮力拼搏,在亞運會上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據此回答7-8題
7.若分別按權利和義務對以上素材進行分類,正確的是( )
A.①②為一類,③④為一類 B.①③為一類,②④為一類
C.①④為一類,②③為一類 D.①②③為一類,④為一類
8.通過以上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A.有的公民享有權利,有的公民履行義務
B.權利和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D.所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都是相同的
9.下列行為中,屬于公民民主監督的有( )
A.通過“政風行風熱線”,反映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問題
B.參加“網上調查”,為北京市“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
C.通過“辦事服務”,反映小區停車位緊張,向有關部門求助
D.通過“市長信箱”,發表對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的反對意見
10.在我國,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是( )
A.基層政權組織 B.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C.國家行政機關 D.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11.國務院某參事在基層調研時發現,當地部門的個別工作人員上班期間不能遵守制度,在網試上“種菜”“偷菜”,工作態度不端正,于是打電話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并提出建議。該參事是通過何種方式行使監督權
A.輿論監督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信訪舉報制度 D.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12.“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
A.加強輿論監督 B.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C.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 D.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
13.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具體表現在 ( )
①可以罷免不稱職的人大代表
②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監督權
③要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被譽為“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簡稱“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四年多以來,網站的訪問量穩步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逐步提高。這一網站的建成與運行表明了 ( )
A.我國科技發展的新成果
B.公民能更好地監督權力機關的工作
C.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信心和決心
D.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
15.漫畫是在強調我國各級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要 ( )
A.依法行政
B.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C.增強服務意識
D.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2011年12月,吉安市某村進行了選舉村民委員
會主任的活動。28歲的王某不僅自己參加了投票選
舉,而且還把自己89歲的奶奶也背來參加投票選舉。
參加競選村委會主任的三位候選人都進行了競選演說,并當面回答了村民提出的問題。之后,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委會成員。據此回答16~17題。
16.上述選舉方式是 ( )
①直接選舉 ②差額選舉 ③間接選舉 ④等額選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村民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村民自治組織 ( )
①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質和政治參與能力
③有利于加強基層政權機關的建設
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途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井岡山市的40名中小學生參加了由市兒童活動中心舉行的“小人大代表知識培訓班”。他們中有5人列席旁聽了2010年3月13日開幕的井岡山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中小學生列席旁聽人民代表大會 ( )
A.是公民參與行使民主權利的有效形式
B.是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方式
C.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D.有利于增強人大和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19.某地有一懶漢打電話要求“110”代買早點,當地民警接到“求助”電話后感到左右為難。但想到“110”的“有警必接,有求必應,有險必救”的承諾,還是買好早點送到求助者家中。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 )
A.給懶漢送早點是警察的職責
B.求助“110”送早點是群眾的合法權利
C.哪些事情該找政府,哪些事情不該找政府,體現出公民政治素養的高低
D.公民要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以改進政府的工作
20.某市政府規定,“凡是市政府發布或經市政府同意以部門名義印發的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進行解讀”。并強調解讀文件“要使用人民群眾讀得懂、聽得明的語言”。這一措施 ( )
A.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管理權和監督權
B.體現了政府審慎用權、民主決策的工作原則
C.有利于人民群眾了解和監督政府工作
D.能使人民群眾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21.某城管執法人員發現幾名小販占道經營,影響附近商店的正常營業,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執法人員勸其離開無效,遂依照《城市綜合治理管理條例》,沒收了這些小販的商品。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 )
A.是合理合法的,因為是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B.是合理行政,但欠合法,應當先對小販講清道理
C.體現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誠實守信
D.城管執法人員侵害了小販的合法權益
2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依據憲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請選擇適當的選項完成下圖 ( )
① 監察機關監督 ②人大監督 ③ 政協監督 ④審計部門監督
A.① 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于2011年3月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去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與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等。回答23~25題。
23.上述材料表明
A.全國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
B.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
C.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國人大和其他國家機關相互監督
24.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等活動說明了全國人大行使
①立法權 ②決定權 ③監督權 ④任免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行
A.民主選舉制 B.民主決策制
C.民主監督制 D.民主集中制
2011—2012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
政 治 答 題 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個小題,共50分)
26.(10分)
危難時刻,祖國接你回家。2011年2月下旬以來,利比亞局勢急劇動蕩,武裝分子襲擊我駐利比亞機構和人員的事件時有發生。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立即采取派船、派飛機等措施展開撤僑行動。在希臘、埃及、馬耳他等國的幫助下,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從利比亞撤回中國公民達到35860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最大規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撤離行動無論是速度、效率還是成果,都令世界驚嘆不已。
(1)我國政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擔負著什么職能 (4分)
(2)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明,我們的政府為什么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分)
27.(20分)
2012年2月21日為了促進糧食生產,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了《糧食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為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將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見,可在2012年3月31日前,向相關部門提出。
(1)《糧食法(征求意見稿)》在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公民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參與決策?(8分)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糧食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意義。(12分)
28.(20分)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在2 987名代表中,各方面人士均有一定比例,其中工人農民555名,知識分子631名,干部968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480名,人民解放軍268名,香港特別行政區36名,澳門特別行政區12名,歸國華僑38名。他們將肩負人民重托,履行神圣職責,共同謀劃共和國發展的大計。廣大人民群眾屆時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話、短信互聯網絡、博客等途徑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會議將審議和表決”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
(1)以上材料體現了哪些政治現象? (10分)
材料二 2011年11月12上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的2011年第五期全國人大代表學習班在廈門舉辦,來自天津、河北、山西、香港、澳門、解放軍等27個選舉單位的近200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這期班的學習。這期學習班圍繞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質與法律素養,安排了關于憲法與代表法的專題報告、馬克思主義法理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專題報告;同時,安排了中央政法委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的專題報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我國審判制度的專題報告,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我國檢察制度的專題報告。
  (2)結合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對全國人大代表進行培訓的意義。(10分)
安福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2)①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3分)
②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他們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3分)
③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們的素質、能力、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否真正代表民意,直接決定著國家決策的質量和效能。通過對人大代表的培訓,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議政能力,進一步提高代表依法履職的能力,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有利于使他們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國家權力。(4分)
行政機關
新聞輿論與公眾監督
司法監督
w.w.w.k.s.5.u.c.o.m
w.w.w.k.s.5.u.c.o.m
群眾監督
政府系統內部監督命題:朱侃杰 審題:劉偉山
一、選擇題(每小題 4分,共 40分,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全對得4分。)
1.關于質點做曲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 B.變速運動一定是曲線運動
C.質點做曲線運動,運動速度一定發生變化 D.曲線運動一定不可能是勻變速
2.如圖所示,某人游珠江,他以一定速度面部始終垂直河岸向對岸游去.江中各處水流速度相等,他游過的路程、過河所用的時間與水速的關系是
A.水速大時,路程長,時間長
B.水速大時,路程長,時間短
C.水速大時,路程長,時間不變
D.路程、時間與水速無關
3、對于萬有引力定律的表達式,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公式中G為引力常量,它是由實驗測得的,而不是人為規定的
B.當r趨近于零時,萬有引力趨近于無窮大
C.m1與m2受到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的,而與m1,m2是否相等無關
D.m1與m2受到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對平衡力
4.如圖所示是一個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個點.當陀螺繞垂直于地面的軸線以角速度ω穩定旋轉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a、b和c三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點的角速度相等
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D.c的線速度比a、b的大
5.用一根細線一端系一小球(可視為質點),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圓錐頂上,
如圖4所示.設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為ω,線的
張力為FT,則FT隨ω2變化的圖象是圖4中的
6.地球半徑為R,在離地面h高度處與離地面H高度處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為
A. B. C. D.
7.甲、乙兩名滑冰運動員,m甲=80 kg,m乙=40 kg,面對面拉著彈簧秤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滑冰表演,如圖5所示,兩人相距0.9 m,彈簧秤的示數為9.2 N,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兩人的線速度相同,約為40 m/s
B.兩人的角速度相同,為6 rad/s
C.兩人的運動半徑相同,都是0.45 m
D.兩人的運動半徑不同,甲為0.3 m,乙為0.6 m
8.據媒體報道,嫦娥一號衛星環月工作軌道為圓軌道,軌道高
度200 km,運行周期127分鐘.若還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徑,僅利用以上條件不能求
出的是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對衛星的吸引力
C.衛星繞月運行的速度 D.衛星繞月運行的加速度
9.如圖二所示,一階梯高寬都為0.4m,一球以水平速度v飛出,欲打在第四級臺階上,則v的取值范圍是
A.m/sB.2 m/s C. m/s D.2 m/s 10.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經過21小時的太空飛行,返回艙于次日安全著陸。已知飛船在太空中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橢圓的一個焦點是地球的球心,如圖4所示,飛船在飛行中是無動力飛行,只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作用,在飛船從軌道的A點沿箭頭方向運行到B點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飛船的速度逐漸增大
B.飛船的速度逐漸減小
C.飛船的向心力逐漸增大
D.飛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漸減少
2011—2012學年度高一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物 理 答 題 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 4分,共 40分,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全對得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16分)
11.一個同學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中,只畫出了如圖所示的一部分曲線,于是他在曲線上取水平距離Δs相等的三點A、B、C,量得Δs = 0.2m。又量出它們之間的豎直距離分別為h1 = 0.1m,h2 = 0.2m,利用這些數據,可求得:
(1)物體拋出時的初速度為 m/s;
(2)物體經過B時豎直分速度為 m/s,
速度為 m/s;
(3)拋出點在A點上方高度為 m處。
12.平拋一物體,當拋出1s后它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成45 角,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成60 角,
則落地速度v= m/s,水平射程s= m。
13.如圖六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沿半徑為R的半球形金屬殼滑到最低點的
速度大小為v,若物體與球殼間的動摩擦因數為,則物體在最低點時
對球殼的壓力為 ,物體受到摩擦力為 。
三、計算題(共42分)
14.(10分)A、B兩小球同時從距地面高為h = 15m處的同一點拋出,初速度大小均為V0 =10m/s。A球豎直向下拋出,B球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請求出:
(1)A球經多長時間落地?
(2)A球落地時,A、B兩球間的距離是多少?
15.(10分)某星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9倍,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若從地球上高h處平拋一物體,射程為60 m,則在該星球上,從同樣高度,以同樣的初速度平拋同一物體,射程應為多少m?
16.(12分)如圖七所示,相對的兩個斜面,傾角分別為30 和60 ,在頂點兩個小球A、B以同樣大小的初速度分別向左、右兩方水平拋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計空氣阻力,則A、B兩小球運動時間之比為多少?
17.(12分)如圖所示,長度為L的細繩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點,下端拴著質量為m的小球。當把細繩拉直時,細繩與豎直線的夾角為θ=60°,此時小球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1) 當球以角速度做圓錐擺運動時,細繩的張力T為多大?水平面受到的壓力FN是多大?
(2) 當球以角速度做圓錐擺運動時,細繩的張力T′及水平面受到的壓力FN′各是多大?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 卷(選擇題,共36分)
一、(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嗚咽yè 絳蟲tāo 便宜biàn 逡巡qūn
B.笑靨yè 儼然yǎn 躊躇chóu 蹙縮cù
C.黏液nián 木榫sǔn 脊梁jí 帷幄wò
D.疲憊bèi 鏨銀zàn 草窠kē 搭訕shà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紈绔 桅桿 蘗根禍胎 東施效顰
B.膏梁 儼然 拂反盈天 餓殍滿地
C.廝混 煙靄 鍥而不舍 十惡不敕
D.盥洗 瞋視 再接再厲 皮開肉綻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日前,省文聯組織“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活動,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紛紛舞文弄墨,組委會收到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
B.王武慶稱:“我們的拍賣行這幾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賣工作,一般說來,流失文物會通過外交途徑或競拍收回。但有限的經費對于上不封頂的文物拍賣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C.關于“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壓力現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我國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相結合的考試招生制度。
D.為能聽到這場盼望已久的講座,下車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禮堂趕,舍不得浪費一分鐘。
4.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記者問:“劉永行先生,去年美國《福布斯》雜志把你排名為中國第二首富,稱劉氏家庭的資產為8億美元,這個評估準確嗎?”
B.一個半世紀的積淀,世博會歷久而彌新,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僅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
C.氣候變化問題日益成為北京市民關注的話題。調查顯示,北京公眾對北京市氣象局日常發布的災害天氣預警信號關注度很高,大風、沙塵暴以及高溫預警排在關注度前三位。
D.為了總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王老師近幾年來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有關“研究性學習”的材料,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5.下面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期間,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位于海淀區北四環西路68號)舉辦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閱讀》為主題的系列圖書展示活動。
B.有家長擔心,“校長實名推薦制”會引發高校招生大戰更加慘烈,一旦名校都通過這種方式攬才,這項制度不知還能走多遠?
C.結凍的植物油到底是不是好油?商家沒有回答好與壞,外標簽上通常這么解釋:“本產品在低溫條件下,出現凝固、析出屬產品正常的物理現象,請放心食用。”
D.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產品的包裝、商標、說明書的文字、圖片等講究精美,是完全必要的。
6.下面對有關名著名篇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抄檢大觀園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說晴雯的壞話。晴雯被王夫人叫來,因像個“病西施”,而被斷定是“狐媚子”。抄檢怡紅院時,晴雯把箱子一倒,任憑抄檢,還打了王保善家的一個耳光。抄檢過后,晴雯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園,抱屈而死。(《紅樓夢》)
B.地藏庵的兩個姑子來到賈府,受到寶釵的冷遇,便到了惜春的住處。她們說到修善果等,見能引起惜春的共鳴,便巧言激惜春出家。最后,惜春不顧大家的勸阻把頭發剪了,執意要出家。(《紅樓夢》)
C.“絞刑架讓我厭惡的程度還遠遠不如你呢。”當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絞刑架前讓愛斯美拉達選擇時,雖然愛斯美拉達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對克洛德的求愛,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
D.《家》中覺慧決定離開封建大家庭時,覺新想:“我們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這充分反映了他的“雙重性格”特征。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7~9題。
浩瀚無垠的海洋似乎是永遠也不會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來的呢?
有學者認為,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氣的形式存在于熾熱的地心中,或者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巖石中。那時,地表的溫度較高,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較多。地球在最初的5億年,火山眾多且活動頻繁,大量的水蒸氣通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后便漸漸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謂的“初生水”。
為了探尋地球水的淵源,人們還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學家托維利提出假說: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杰作。太陽風即太陽刮起的風,但它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帶電質子流。根據托維利的計算,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了17億億噸的氫,若把這些氫和地球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億億噸水。
科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也提出了一個新理論: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迄今為止還未觀測到的由冰組成的小慧星。他在分析衛星圖片時發現了一些黑色小斑點,而這些黑斑是高層大氣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氣體水云。他認為,小黑斑現象是許多小彗星不斷地把水從高層注入大氣,形成彗星云團,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發現了帶狀發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這一高度恰好是此類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1990年,一塊冰體從天而降,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我國專家潛心研究后認為,此冰塊就是來自彗星。弗蘭克理論還為一些未解之謎提供了解釋,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造成地球氣候劇變,才使恐龍及其他一些物種滅絕。1998年美國科學家打開了一塊來自彗星的隕石,結果竟在里面發現了少量的鹽水水泡!不久又發現另一塊隕石里布滿了奇怪的紫色晶體,這些晶體里竟然有水!
對于小彗星是否為地球帶來過大量降水,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試驗。
7.下列對“所謂的‘初生水’”表述準確的一項是
A.存在于熾熱的地心中的水蒸氣
B.存在地下巖石中的結構水、結晶水
C.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噴發的水蒸氣冷卻后形成的水
8.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弗蘭克理論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由冰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發現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經我國專家研究,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的冰塊來自彗星
D.有的隕石里含有鹽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體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托維利假說,人類有可能利用太陽風獲取更多的水
B.根據弗蘭克理論,人類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團進行人工降雨
C.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預見地球氣候將發生的劇變
D.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三、(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題。
唐震字景實,會稽人。少居鄉,介然不茍交,有言其過者輒喜。既登第為小官,有權貴以牒薦之者,震內牒篋中,已而干政,震取牒還之,封題未啟,其人大愧。后為他官,所至以公廉稱。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臨安府。時潛說友尹京,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所顧讓。會府有具被將置辟,震力辨其非,說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議。六年。江東大旱,擢知信州。震奏減綱運米,蠲其租賦,令坊置一吏,籍其戶,勸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給之。吏有勞者,輒為具奏復其身。吏感其誠,事為盡力,所活無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訟庸者殺其子投火中,民不勝掠,自誣服。震視牘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詰其父,對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獄遂直。擢浙西提刑。趙氏有守阡僧甚暴橫,震遣吏捕治;似道以書營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陳堅劾去之。
成淳十年,起震知饒州。時興國、南康、江州諸郡皆已歸附,大兵略饒。饒兵止千八百人,震發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書求援,不報。大兵使人入饒取降款,通判萬道同陰使于所部斂白金、牛酒備降禮,饒寓士皆從之。道同風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負國邪 ”城中少年感震言,殺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去。震盡出府中金錢,書官資揭于城。募有能出戰者賞之。眾懼不能戰,北兵登陴,眾遂潰。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請日:“事急矣,番江門兵未舍。亟出猶可免。”震罵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從爾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復敢言,皆出。有頃,兵入,執牘鋪案上,使震署降,震擲筆于地,不屈,遂死之。 (節選自《宋史·唐震傳》)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民不勝掠,自誣服 掠:掠奪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戶 籍:登記 D.道同風震降 風:勸說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有權貴以牒薦之者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B.吏有勞者,輒為具奏復其身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童逸而牧舍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通判萬道同陰使于所部斂白金、牛酒備降禮
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12.下面一則短文,斷句恰當的一項
今 商 君 吳 起 大 夫 種 之 為 人 臣 是 也 其 君 非 也 故 世 稱 三 子 致 功 而 不 見 德 豈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豈不期于成全邪!
A.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
B.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
C.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
D.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吏感其誠,事為盡力,所活無算。(4分)
譯文:
(2)以詰其父,對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獄遂直。(4分)
譯文:
(3)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從爾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4分)
譯文:
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①驚殘:驚醒。 ②故山:即家鄉。
(1)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兩句,采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4分)
(2)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思想感情?(4分)
15. 詩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斧斤以時入山林,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3)試使山東之國, ,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賈誼《過秦論》)
(4) ,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5) ,魚鱉不可勝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6)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賈誼《過秦論》)
(7)明明如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8)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士皆垂淚涕泣。(《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6—19題(21分)
木 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式、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后,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頭,他看見空蒙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
大師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仿佛羅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并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臺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
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里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么?”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
大師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么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么,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涌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雪片又超越雪片,開始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朱丹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競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臥狀,像天壇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墻。石墻斑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仿佛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于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
朱丹問:“為什么?”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16.閱讀全文,結合朱丹的言行,在橫線處把小說情節補充完整。(每處不得超過6個字)(4分)
請求更換曲目→____________→佇立紀念碑前→____________→終被樂團錄取
17.①文章中多次描寫“雪”,對“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4分)
②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4分)
18.請你說說這篇小說在藝術構思上的特色。(請分點回答)(5分)
19.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文章寫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錦衣衫”的用意是為了說明他富有個性,與眾不同。
B.文中兩次寫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說明他對木笛的珍愛,而木笛是一種中國民族樂器,表現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C.“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數,孩子們的背后暗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愛國主義的教育,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從而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D.朱丹流著淚離開終試教室后,大師明白了當天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于是決定正式錄取朱丹,并來到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前找到了朱丹,把正式錄取的消息告訴了朱丹。
E.這篇小說告誡我們要不忘民族的恥辱,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為時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衛士。
F.“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一句,揭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題。
六、語言綜合運用(15分)
20.托物寄意是《囚綠記》的一大特點。“物”即綠色的“常春藤”,“情”或“意”即通過“綠”展現出的生命希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如,“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朝氣蓬勃的“綠影”在作者眼里是生命、希望的化身;“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即使被當作“綠友”一樣被幽禁,但仍改變不了常春藤向陽的決心,這種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不正與作者不謀而合嗎?由此作者發出“植物是多固執啊”的由衷感嘆,其實也是對它堅貞不屈的抗爭精神的贊嘆。
請從松、竹、清風、明月中選擇一例,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作文(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作文 。(50分)
《莊子·徐無鬼》云:“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請從不同角度理解這句話,然后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寫議論文。(2)題目自擬。(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2011—2012學年度高一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答題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一、二、三(3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28分)
13.(1)(4分)
(2)(4分)
(3)(4分)
14.(1)(4分)
(2)(4分)
15.(8分)(1)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_ (6) _____________ _
(7) _____________ _ (8) _____________ _
五、(21分)
16.(4分)
17.(1)(4分)
(2)(4分)
18.(5分)
19.(4分)( )( )
六、(15分)
20.
200
七、(50分) 作文題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命題:劉山柏 審題:劉文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一、選擇題(每小題均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8分)
1.分別處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于第m族;B處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分別為
A.m、n B.3、7 C.m-2、10n D.m+2、n+10
2.目前人類已發現的非金屬元素除稀有氣體外 , 共有 16 種 ,下列對這16種非金屬元素的相關判斷
①都是主族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都大于4
②單質在反應中都只能作氧化劑
③氧化物常溫下都是氣態 , 所以又叫都氣態氫化物
④氧化物常溫下都可以與水反應生成酸
A.有①②正確 B. 只有①③正確
C.只有③④正確 D. ①②③④均不正確
3.下列電子式或結構示意圖表示合理的是
A.CO2 B.MgCl2 C.HCl D.S2ˉ
4.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徑為:
原子 N S O Si
半徑r/ 0.751732 1.021833 0.741934 1.172035
根據以上數據,磷原子的半徑可能是
A.0.80× B.1.10× C.1.20×  D.0.70×
5.四種主族元素的離子aXm+、bYn+、cZn-和dRm-(a、b、c、d為元素的原子序數),它們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若m>n,對下列敘述的判斷正確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數a>b>c>d
③元素非金屬性Z>R ④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堿性X>Y
A.只有③正確 B.①②③④正確 C.①②③正確 D.②③正確
6.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①微粒半徑:S2->Cl>S>F ②氫化物穩定性:HF>HCl>H2S>H2Se
③離子還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非金屬性:F>Cl>S>Se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只有① D. 只有⑥
7. 簡單原子的原子結構可用下圖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質子或電子,O表示中子,則下列有關①②③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互為同位素 B.①②③為同素異形體
C.①②③是三種化學性質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質量數
8.下列物質中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的一組是
A.NaOH、H2O、NH4Cl B.KOH、Na2O2、(NH4)2S
C.MgO、CaBr2、NaCl D.Al2O3、HCl、MgCl2
9.在下列化學反應中,既有離子鍵.共價鍵斷裂,又有離子鍵.共價鍵形成的是
A.2Na +2H2O = 2NaOH + H2↑
B.SO2+2H2S = 3S+2H2O
C.Cl2 + H2O = HCl + HClO
D.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6H2O
10.電子表所用的某種紐扣電池的電極材料為Zn和Ag2O,電解質溶液是KOH溶液。
電池總反應式為:Zn+Ag2O=ZnO+2Ag,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電池的正極是Zn,負極是Ag2O
B.該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Zn+2OH——2e—=ZnO+H2O
C.理論上該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溶液中KOH的濃度不變
D.該電池工作時,電解質中的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11.對于A2+3B2 2C的反應來說,以下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中,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v(B2)=0.8 mol·L-1·s-1 B.v(A2)=0.4 mol·L-1·s-1
C.v(C)=0.5 mol·L-1·s-1 D.v(B2)=42 mol·L-1·min-1
12.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3A(g) + 2B(g)xC(g) + 2D(g),在2 L密閉容器中,
把4 mol A和2 mol B混合,2 min后達到平衡時生成1.6 mol C,又測得反應速率
vB = 0.2 mol · L – 1 · min – 1,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 = 3
B.B的轉化率為20%
C.達到平衡時A的濃度為1.4 mol · L – 1
D.平衡時氣體壓強是原來的0.94倍
13.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可逆反應,A與B反應生成C,其反應速率分別用v(A)、v(B)、v(C)(mol·L-1·s-1)表示且v(A)、v(B)、v(C)之間有以下關系:v(B)=3v(A),3v(C)=2v(B)。則此反應可表示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D.A+B C
14.下列敘述不是可逆反應:A(g) + 3B(g)2C(g) 在恒溫恒容下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標志的是
①C生成的速率與C分解的速率相等 ②單位時間內生成a mol A,同時生成3a molB
③A、B、C的濃度不再變化 ④A、B、C的質量分數不再變化
⑤混合氣體的總壓強不再變化 ⑥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⑧A、B、C的分子數之比為1 : 3 : 2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②⑥⑧ D.③⑦⑧
15.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A.鈉原子與氯氣反應生成食鹽后,其結構的穩定性增強,體系的能量降低
B.物質燃燒可看做“儲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
C.氮分子內部存在著很強的共價鍵,故通常狀況下氮氣化學性質很活潑
D.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應
16.在25℃,101 kpa下,1 mol的白磷(化學式為P4)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比4 mol的紅磷(化學式為P)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多。反應方程式分別為:
P4(s) + 5O2(g) = P4O10(s) ; 4P(s) + 5O2(g) = P4O10(s),由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紅磷轉化為白磷是吸熱反應,等質量的紅磷能量比白磷高
B.由紅磷轉化為白磷是放熱反應,等質量的紅磷能量比白磷低
C.由紅磷轉化為白磷是放熱反應,等質量的紅磷能量比白磷高
D.由紅磷轉化為白磷是吸熱反應,等質量的紅磷能量比白磷低
二.綜合題(共52分)
17.(9分)
已知2 mol 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 572 kJ的熱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成物能量總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應物能量總和。
(2)若2 mol 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水蒸氣,則放出的熱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kJ。
(3)與化石燃料相比,利用氫能源很多優點,請說出其中一點 。
18. (10分)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主族元素。試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元素符號____________;D的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電子式表示感謝B2C的形成過程
(4)CA2與D元素的單質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
A、B、C、D、E、F六種物質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反應條件未標出),其中反應①是置換反應。
(1)若A、D、F都是非金屬單質,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則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若A是常見的金屬單質,D、F是氣態單質,反應①在水溶液中進行,則反應②(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離子方程式是 ;
(3)若B、C、F都是氣態單質,且B有毒,③和④兩個反應中都有水生成,反應②需要放電才能發生,A、D相遇有白煙生成,則C的電子式是 ,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 。
(4)若A、D為短周期元素單質,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數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D是A的2倍,③和④兩個反應中都有紅棕色氣體生成,則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是 。
20.(14分)
X、Y、Z、W為按原子序數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種短周期的元素。其申Y、W位 于同一主族,Z、W位于同一周期;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3倍;Z是同一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X的最外層電子數與Z相同,但X為非金屬元素。請回答下列司題:
(1)W的元素名稱是_____。
(2)X2Y2的電子式是_______。
(3)Z2Y2與X2Y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4)Z2WY3與X2WY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如圖所示的裝置,燒杯中盛放的溶液為X2WY4,接通電流表G后,指針發生偏轉,此時,負極材料是:__________正極反應式是________。
(6)若把銅片放入X2WY4溶液中,溶液無明顯的變化,若在X2WY4溶液中加入X2Y2后,觀察到銅片附近的溶液變藍色,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1.(9分)
在一定溫度下將2 mol A和2 mol B兩種氣體混合于2 L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3A(g)+B(g) 2C(g)+2D(g),2min末反應達到限度,生成了0.8mol D。請填空:
(1)達到化學反應限度時B的濃度為 。
(2)A的轉化率為 。
(3)用D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2011—2012學年度高一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化 學 答 題 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均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8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綜合題(共52分)
17、(9分)
(1) (2) (3)
18、(10分)
(1) , (2)
(3)
(4)
19、(10分)
(1)
(2)
(3) ,
(4)
20、(14分)
(1) (2)
(3)
(4)
(5)
(6)
21、(9分)
(1)
(2)
(3)命題:楊 堅 審題:曾海蓮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右圖反映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據此判斷1~3題。
1.四國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③國最可能的是
A.尼日利亞 B.德國 C.日本 D.美國
3.在圖中四個國家,最可能的大規模人口遷移方向是
A.由①到④ B.由④到①
C.由③到① D.由②到③
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數字首次突破10億大關。而到了2008年,印度已經擁有11億人口,在8年時間里印度人口凈增一個億。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超過16億,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結合下圖,完成4~6題。
4.關于印度人口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期間人口增長了3倍多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長類型屬于過渡型
C.每年凈增人口有下降趨勢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長率低于1%
5.影響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較低
③醫療衛生水平較低 ④人們的生育意愿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印度由于人口增長較快,帶來的壓力主要有
①人均收入增長緩慢 ②勞動力短缺
③失業問題十分嚴重 ④糧食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圖”,完成7題。
7.某一封閉區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礦產測得的各自所能供養的人口
數量分別為8 000、6 000、4 500、10 000,則該地的人口容量取決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礦產
讀2008年廣東省人口數及構成圖表,回答8~9題。
8.2008年廣東省的城市化水平約為
A.72.4% B.63.4% C.44.0% D.36.6%
9.在三角坐標圖中,能正確表示2008年廣東省人口年齡構成的是
A.A B.b C.c D.d
讀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和城市化進程曲線的兩幅圖,完成10~11題。
10.該國人口數量達到頂峰的時間為
A.① B.② C.③ D.④
11.當前該國城市化進程所處的階段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12.從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角度考慮,若在下圖中分別布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城郊農業區、港口碼頭四個功能區,則①、②、③、④對應的功能區是
A.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住宅區、中心商務區
B.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
C.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
D.中心商務區、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
下圖為樓層高度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關系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在O區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區是
A.工業區 B.住宅區
C.中心商務區 D.高科技區
14.決定圖中曲線形態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水平 B.地租高低
C.環境質量 D.發展歷史
15.下表為某地農民平均年收入構成情況,該地的農業地域類
型最可能是
收入來源 乳產品 牛肉 花卉 小麥 其他
比例(%) 20 15 35 20 10
A.水稻種植業 B.商品谷物農業 C.混合農業 D:大牧場放牧業
下表為“四聚落服務職能情況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務職能。據此完成第16題。
類 型 甲聚落 乙聚落 丙聚落 丁聚落
零 售 日用品 √ √ √ √
中級消費品 √ √ √
高檔消費品 √ √
特殊定做商品 √
學 校 小學 √ √ √ √
中學 √ √ √
地方性大學 √ √
重點大學 √
16.關于各聚落等級、數目和服務范圍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聚落等級較高,數目少,服務范圍小
B.乙聚落等級最高,數目多,服務范圍廣
C.丙聚落等級較低,數目少,服務范圍廣
D.丁聚落等級最低,數目多,服務范圍小
下圖為四國城市人口比重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7~18題。
17.本世紀以來,城市化水平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分別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18.最早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讀城市區域景觀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19~20題
19.城市區域與郊區相比,易出現的環境問題是
A.逆溫現象 B.水土流失 C.熱島效應 D.酸雨
20.為避免該問題對城市大氣環境帶來的污染,應該
A.將衛星城布局在城市熱力環流范圍之外
B.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將工業區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下風向地帶
C.控制城市發展,縮小城市規模
D.減少城市高層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間
近年來我國“溫室無土栽培生產”在華北地區得以迅速推廣,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據此完成21~23題。
21.該事實說明
A.沒有土地也能進行農業生產
B.溫室生產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唯一手段
C.科技興農是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手段
D.“溫室無土栽培”是解決華北地區農業缺水的重要途徑
22.溫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長的哪種因素
A.熱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3.當前我國華北的許多縣、鄉出現了專門生產蔬菜的農業基地,其產品供應范圍相當廣泛,這種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條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長季節的調整
C.國家政策和政府干預 D.交通運輸條件和冷藏技術的發展
24.下列關于各國建筑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層摩天大樓,而美國城市的中心及四周的建筑物高度相差不大
B.歐洲建筑更為傳統,美國建筑更具現代風格
C.美國與中國建筑的共同點是都有圍墻
D.近代產業革命后,歐洲人口和工業向城市大量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區也建起了高層建筑
25.下列不屬于世界大城市帶的是
A.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帶 B.北美五大湖區城市帶
C.歐洲西部城市帶 D.北美西部城市帶
2011—2012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
地 理 答 題 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選擇題。
26.下圖為某城市地形交通線路圖,利用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從圖中交通網判斷: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務區的是 ,原因是 。(3分)
(2)從城市工業區移動的趨勢看,B地與C地比較, 地更適于新建稍具規模的工廠,原因是 。(3分)
(3)A地與D地的住宅區中, 地為高級住宅區,原因是 ; 地是低級住宅區,原因是 。(6分)
27.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1 美國東北部地區為歐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腳點,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煤礦,五大湖西部的鐵礦,大西洋沿岸的優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運系統,內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條件。這個地區的面積約占全國的1/4,但人口占全國的近一半,全國大部分的汽車制造、鋼鐵、化學以及一些重要的軍事工業都分布在這里。
材料2: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我國務工經商流動人口示意圖。
(1)材料1中美國人口向東北部地區集聚,其主要原因是
  。(2分)(2)美國退休的老年人,沿著箭頭方向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2分)(3)我國目前跨省流動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樣的?(2分)
 
(4)從材料2圖中看出,人口遷入數量較多的省級是   、    、    ,這三個地區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8、讀下列圖表,回答問題。(9分)
(1)圖甲中虛線代表 國家,實線代表 國家。目前,兩類國家的城市人口數量增長的情況是 。(3分)
(2)圖乙說明了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數量變化的特點是 。發展中國家城市數量變化的特點是
。(2分)
(3)表中說明了發達國家城市化特點是
。(2分)
(4)根據表中的資料,在圖2-17中畫出兩類國家城市人口比例變化的曲線圖(自己設計圖例)。(2分)
29.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該圖中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按生產對象分)是 ;這是因為 。
(2)從農業區位的角度,分析農場在P地農田種植花卉的有利條件:
① ;② 。
(3)該農業地域類型在世界上比較典型的國家是 。該農業地域類型有哪些優點?
① ;② ;
③ 。
(4)我國南方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發展的 生產也屬于這種農業地域類型。
30.讀右圖“我國北方某城鎮周圍農業布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在A、B、C、D四處發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產,則各農業區的區位選擇,比較合理的是:
(1)A處宜發展 ,理由是 。
(2)B處宜發展 生產,其自然條件是 。社會經濟條件是接近 。
(3)C處宜發展 ,理由是既靠 ,交通便捷,又靠近 ,能為市民提供新鮮農產品。
地理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凭祥市| 会昌县| 木兰县| 南康市| 秀山| 章丘市| 嘉义县| 嘉义县| 五常市| 瑞安市| 安庆市| 崇阳县| 长丰县| 大田县| 普兰店市| 额尔古纳市| 桐城市| 盱眙县| 饶阳县| 肃南| 宝兴县| 抚顺市| 时尚| 荆门市| 思南县| 徐水县| 龙游县| 黑水县| 山西省| 崇义县| 高密市| 双桥区| 丽江市| 铜川市| 宁远县| 诏安县| 任丘市| 綦江县| 平度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