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探究問題: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呢?導入新課把握適度原則!過猶不及第二框把握適度原則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主要內容什么是度?什么是適度?促成質變的目的和求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適度原則的目的、含義單擊此處可編輯內容1245適度原則的要求1.以“水”存在的條件,探析對“度”的理解議題2.猴子種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啟示?——把握適度原則3.”華為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以“水”存在的條件,探析對“度”的理解1議題閱讀材料《“水”存在的條件》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度?2、什么是適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0-100"C這個幅度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C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C或100C)水就變成冰或水蒸氣了。探究與分享“水”存在的條件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度”的理解。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者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一、適度的含義(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3)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4)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100度0度關節點或臨界點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有那么一個人餓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餅子,覺得沒飽,又吃了一個,一連吃了六個,還是沒飽。于是拿起第七個餅子吃,吃到一半,飽了。這個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聰明地說:“我今天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子。前面吃的六個餅子,都是白白的浪費。如果早知道這半個餅子就能吃飽,我應該只吃這半個就行了。”探究與分享“笨人吃餅”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什么?什么是適度?吃餅前吃完餅事物數量和程度的變化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漸進、不顯著顯著饑質變量變餓漢吃餅的過程飽引起質變的節點度的范圍:0—6.5個餅超出這個范圍事物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饑飽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2.什么是適度?一、適度的含義(1)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2)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3)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2議題結合下材料和教材內容回答問題:適度原則的目的、含義和要求猴子種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啟示?——把握適度原則猴子很聰明,而且善于模仿人類的動作。猴子想學種葡萄,便走到葡萄園里。它見園丁正給葡萄苗澆水,就說:“原來種葡萄需要水,這還不容易!我要給葡萄苗澆更多的水,讓它結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一棵葡萄苗直接插進了河里,結果葡萄苗被淹死了。猴子又來到葡萄園里,它看見園丁在給葡萄苗施肥料,就說:“哦,原來種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給葡萄苗施更多的肥料,讓它結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苗直接栽在了糞堆上,結果葡萄苗被燒死了。猴子一臉困惑,不知問題出在了哪里。探究與分享猴子種葡萄探究問題:請你幫猴子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里?過猶不及!1.適度原則目的:二、掌握適度原則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2.適度原則含義:材料一:《圣子》一書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盜賊不得已時,可以采取靈活的應變策略,斷指保命,舍財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禍。材料二: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其特征是不分主次,混淆是非,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原則,模棱兩可,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適度原則的理解。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這里的“得中”,不等同于折中主義,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3.適度原則的要求二、掌握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高三學生高考備考進入沖刺階段,常用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兩句詩中的哲理激勵自己。下列成語相同規律的有①造頂之石,不惜肩扛②九層之臺,起于壘土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④鑄鼎將成,必足薪炭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小試牛刀同學們!量變是質變的準備,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堅持下去,完成質變!抓住時機,促成質變與飛躍!愿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促成質的飛躍!抓住時機,促成質變與飛躍3議題觀看下面視頻結合教材回答問題:促成質變的目的和要求”華為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探究問題:“華為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導入新課促成質變!華為,永不止步!4.促成質變二、掌握適度原則(1)目的: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2)要求: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本課小結把握適度原則適度的含義遵循質量互變規律度的含義適度原則的含義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把握好分寸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狀態積極地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狀態練一練1.基層黨員干部要樹立“紀律意識”“底線意識”,切不可有“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是大事”的思維慣性。這要求基層黨員干部( )①重視量的積累,要防止小節變大事 ②堅持適度原則,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管 ③要看到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防微杜漸 ④要看到量變必然導致質變,限制條件避免轉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練一練2.喜好是一把“雙刃劍”。沒有興趣愛好的人生,必定蒼白無味。但如果對喜好縱情沉溺,盲目“陶陶然樂在其中”,則可能誤入歧途、走向極端,甚至因之恣意妄為、吞下苦果。材料啟示我們要( )①堅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善于抓住時機,積極促成質變 ③在矛盾的對立之中把握同一性 ④堅持適度原則,防止不利質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練一練3.解放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中,以古鑒今,寫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著名詩句。這啟示我們( )A.要把握適度原則,保持事物性質穩定B.要做好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C.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質變D.要堅持統籌兼顧,注意把握全局C練一練4.沉迷于成績往往會自滿,過多地糾結于不足會導致悲觀;總在挫折中徘徊會喪失斗志,盲目樂觀可能會高傲自大。認識事物需要( )①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②從實際出發,堅持兩點和兩分法 ③既要把握整體,又要關注部分 ④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堅持適度原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D練一練5.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既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同呼吸共命運,又要敢破敢立,不能讓結構性風險進一步集聚,成為未來各國發展的“軟肋”。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堅持聯系的觀點,掌握系統優化方法 ②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③重視部分作用,使整體服從部分 ④深化合作實現全球治理的共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2把握適度原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預測與選擇: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以及適度原則要求。2.辨析與評價: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核心素養】1.科學精神: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以及適度原則要求。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2.公共參與: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教學重點】適度的含義,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教學難點】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觀看視頻《過猶不及》思考: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解決問題要把握適度原則!新課講授議題:1.以“水”存在的條件,探析對“度”的理解2.猴子種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啟示?--把握適度原則3."華為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議題一:以“水”存在的條件,探析對“度”的理解探究活動一:閱讀材料《“水”存在的條件》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0-100"C這個幅度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C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C或100C)水就變成冰或水蒸氣了。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度”的理解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者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1.適度的含義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3)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4)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探究活動二:閱讀材料《笨人吃餅》有那么一個人餓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餅子,覺得沒飽,又吃了一個,一連吃了六個,還是沒飽。于是拿起第七個餅子吃.吃到一半,飽了。這個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聰明地說:“我今天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子。前面吃的六個餅子,都是白白的浪費。如果早知道這半個餅子就能吃飽,我應該只吃這半個就行了。”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什么?什么是適度?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2.什么是適度?(1)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2)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3)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2.掌握適度原則(1)思維適度原則: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2)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議題二:猴子種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啟示?——把握適度原則探究活動二:觀看視頻《猴子種葡萄》猴子很聰明,而且善于模仿人類的動作。猴子想學種葡萄,便走到葡萄園里。它見園丁正給葡萄苗澆水,就說:“原來種葡萄需要水,這還不容易!我要給葡萄苗澆更多的水,讓它結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一棵葡萄苗直接插進了河里,結果葡萄苗被淹死了。猴子又來到葡萄園里,它看見園丁在給葡萄苗施肥料,就說:“哦,原來種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給葡萄苗施更多的肥料,讓它結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苗直接栽在了糞堆上,結果葡萄苗被燒死了。猴子一臉困惑,不知問題出在了哪里。探究問題:請你幫猴子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里?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過猶不及!二.掌握適度原則1適度的目的: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適度原則的含義: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3.適度原則的要求:議題三:“華為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探究活動二:觀看視頻《猴子種葡萄》探究問題:請你幫猴子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里?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華為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積累知識,永不停步,把握時機促成質變!4.促成質變(1)目的: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2)要求: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2把握適度原則 教學設計.doc 9.2把握適度原則 課件.pptx 華為永不止步.mp4 過猶不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