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近、現代史(1840年至今)政治史:專題五近代的侵略與反抗(一)近代早期列強的四次侵略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間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1901年原因根本:英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直接:林則徐虎門銷煙。根本: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直接:亞羅號事(英)、馬神甫事件(法)。根本: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妄圖稱霸世界;直接:朝鮮東學黨起義。根本:帝國主義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直接:為鎮壓義和團運動。侵略國英國主謀:英、法幫兇:美、俄日本英、俄、德、法美、日、意、奧重要事件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戰爭爆發;1842年8月,英艦到達南京江面,清廷被迫向英軍求和,戰爭結束。①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②沙俄趁機割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黃海海戰:鄧世昌率致遠艦沖向敵艦壯烈犧牲;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900年6月,八國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先后攻陷天津、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必須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捍衛國家主權。(二)近代早期三個重要不平等條約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時間、國家1842年,中英1895年,中日1901年,中國與11國內容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擔保割地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割遼東半島(后贖回)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標志清政府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開通商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其他英商在華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協定關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點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開通商口岸和協定關稅反映英國發動戰爭的意圖,即打開市場、商品輸出。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反映列強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對外資本輸出的特點。賠款最多;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反抗階級時期內容和影響地主階級鴉片戰爭1839年,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1841年,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虎門犧牲、江南提督陳化成在上海犧牲。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重創日艦,壯烈殉國;1894年,回族將領左寶貴在平壤戰役中犧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直隸提督聶士成在天津保衛戰中犧牲。農民階級鴉片戰爭1941年,廣州人民發起三元里抗英斗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851-1864年,洪秀全率太平軍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臺灣人民發起了反割臺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98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1900年英勇抗擊八國聯軍,取得廊坊大捷,表現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學生和工人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1919年五四運動,迫使北洋軍閥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取得初步勝利。這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日本策劃“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1935年,愛國學生發起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全國人民抗日戰爭1937年,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取得勝利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取得的重大勝利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湖南抗戰:三次長沙會戰均取得勝利;常德會戰、芷江洽降為日本受降作了必要準備。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投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列強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認識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才能取得反抗外來侵略的徹底勝利,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