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巖石圈表面;不是整個地球。生物圈微生物生存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影響是那生物的環境因素包括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等②生物因素:生于生物之間: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如水稻、雜草)合作關系(如蜜蜂、螞蟻)。“大樹底下好乘涼”(與蒸騰作用有關);“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稻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和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等)。生態系統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一般來說有機物總量最大的是生產者,數量最多的也是生產者。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蘑菇,蚯蚓,蟬蛻為分解者)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有毒物質不易分解,可沿食物鏈不斷積累(富集),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含量越高(如DDT積累最多的是級別最高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生物種類越多、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較穩定、不容易破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以要組成生態系統需要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甲 乙 丙丁只有一條食物鏈:甲→乙→丙;丁為分解者;甲為生產者;乙丙為消費者;丙的數量如果減少:短期內乙數量增加。海洋中植物分布受光影響。(人類所需能量最終來自光)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離玻片越近;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放大倍數大,體積大;看到細胞少;視野暗(大、少、暗);放大倍數小,細胞體積小,看到的細胞多(小、多、亮)光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光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顯微鏡下成的是倒像;玻片移動方向與視野中方向相反;使某一物像到中央的方法(像偏在那一方;玻片就往那方移)對光步驟;①轉動轉換器;選擇低倍物鏡②轉動遮光器;選擇大光圈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④看到白亮的園型視野幾個同學看一臺顯微鏡;視野變暗;因為遮住了光線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觀察植物細胞:①擦②滴清水(目的維持細胞正常形態)③撕④展(目的防止細胞重疊)⑤蓋(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方下,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氣泡是(帶黑白的圈)⑥滴(滴碘液)⑦吸 。 觀察動物細胞:①擦②滴(0.9%生理鹽水。目的;維持細胞正常形態)③刮④涂(目的防止細胞重疊)⑤蓋⑥染滴(滴碘液⑦吸。看口腔上皮細胞內部結構,為更清晰用小光圈、平面鏡;把視野調暗一些。洋蔥辣味、西瓜甜味均來自液泡中的細胞液。染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四部分:細胞壁支持和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液泡內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不同點:動物細胞無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清的是細胞膜。菠菜被燙,細胞膜被破壞,所以水會變綠。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將光能轉變成儲存在有機物 中的能量。是植物細胞特有的能量轉換器。線粒體,是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物生命活動所利用。是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細胞核中遺傳信息的載體是DNA;基因是 DNA上的一個個決定生物性狀的小片段。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染色體數量保持恒定。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染色體進行復制,細胞核分成相同點兩個,細胞質分成兩份,在原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的分裂:在原細胞中央,縊裂成兩個細胞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組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或人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或人體。與植物相比多了系統。動物和人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有保護分泌等功能是構成各種腺體的主要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舉例:骨組織和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是分布最廣的組織。軟骨、肌腱為結締組織心臟、甲狀腺、唾液腺為器官;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一塊骨、一塊骨骼肌均為器官植物的四種基本組織:分生組織(莖中的形成層、根尖的分生區均為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導管、篩管);營養組織番茄果實是器官;番茄表皮是保護組織;番茄果肉是營養組織;番茄的筋絡是輸導組織。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衣藻是單細胞藻類。草履蟲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纖毛-----運動,表膜------呼吸,食物泡----消化,收集管----收集多余的水分和廢物,伸縮泡--------排除廢物,胞肛-----排除食物殘渣。觀察履蟲時取表層培養液:(原因:草履蟲需要氧氣);放幾絲棉花纖維(限制草履蟲活動的范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它是生物(因為能繁殖)毒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病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寄生在動物細胞內的病毒稱為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中的稱為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寄生在細菌細胞內的病毒稱為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如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特點:無根莖葉。苔蘚植物(如葫蘆蘚、墻蘚)特點:有假根和莖葉,無輸導組織,假根只起固定作用,不能吸收水和無機鹽。苔蘚植物可以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蕨類植物特點: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松、杉、柏樹、蘇鐵、銀杏等)特點:種子外無果皮。因此無果實。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玉米、小麥|水稻等)特點: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被子植物包括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一片,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雙子葉植物(無胚乳,子葉兩片,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組成;子葉連接在胚軸上。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將來發育成新的植物體;面粉來自小麥的胚乳;花生油來自子葉;我們吃的大米來自水稻的胚乳(含淀粉,遇碘變藍)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俗稱“玉米”種子實際是玉米果實;吃豆芽白嫩細長的部分是胚軸發育來的。單子葉植物:葉脈為平行脈(如玉米、小麥、水稻、竹子);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脈(如大豆、花生)種子萌發的條件:①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地膜覆蓋可以提高溫度,有利于萌發。②自身條件:種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種子不在休眠期。有光無光種子均萌發;土壤肥沃和貧瘠兩組種子同時萌發。種子播種前應測發芽率。播種時應選粒大而飽滿的種子。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單子葉植物營養來自胚乳,雙子葉植物營養來自子葉,胚芽發育成莖和葉。根生長靠分生區和伸長區;根生長最快的是伸長區。分生區細胞的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伸長區細胞的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植物所需營養有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水和無機鹽來自土壤,靠根吸收;有機物靠光合作用制造;原料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體內的水。枝條是芽發育的,“萬條垂下綠絲絳”綠絲絳是枝條。無土栽培需給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絲和花藥,花藥內有黃色的花粉。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綠色開花植物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2個過程。花粉從花藥里出來落到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的過程為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花中只剩下子房;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葵花子是果實;西瓜子是種子;花生的麻屋子是果皮;紅帳子是種皮;白胖子是胚。玉米缺粒是傳粉不足;解決方法是人工輔助授粉;癟粒是由于營養不足;綠色植物參與水循環根吸收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內出現導管,外有根毛,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導管在內,篩管在外。導管位于木質部;運輸水和無機鹽。方向自下而上;篩管位于韌皮部,運輸有機物;方向自上如下 。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為形成層;形成層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向內分裂形成木質部,向外分裂形成的是韌皮部。使莖長粗。玉米、竹子無形成層,所以不能長粗。樹怕傷皮,是因為破壞了韌皮部的篩管,根部得不到有機物而死亡。植物莖橫斷后從上斷面流出的是有機物;下斷面流出的是水和無機鹽。植物吸收的水不管哪個時期均主要用于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減少枝葉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成活率。6、葉片結構;表皮(無葉綠體);表皮上有氣孔,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多。氣孔由一對保衛細胞(含葉綠體)組成;葉肉(細胞含葉綠體);葉脈有支持和輸導作用。7、氣孔作用:①蒸騰失水的“門戶”②氣體交換的“窗口”進出的氣體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中午光照強,部分氣孔會關閉,所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均減弱。8、蒸騰作用意義:對植物自身:①促進水和無機鹽吸收和向上運輸②降低植物溫度。對自然界促進水循環,增加降水。(所以大樹底下好乘涼與蒸騰作用有關)。植物吸水的主要動力是蒸騰作用。第四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條件光、場所是葉綠體。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氧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為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產生的氧氣,維持碳—氧平衡2、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實驗:①暗處理(目的:讓葉片內淀粉運走耗盡)②把葉片一部分遮光處理(作對照實驗)③把植物放在光下照射。④隔水加熱,用酒精脫去葉綠素⑤滴加碘液,現象:遮光處不變藍,未遮光處變藍。結論: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3、蒜苗葉子上端是綠色的,是因為葉綠素在光下生成。葉片內進行光合作用細胞: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含葉綠體)4、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實驗:①暗處理。②選擇相同的條件,一個加入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一個加入清水(作對照)③隔水加熱④滴加碘液。現象:有氫氧化鈉一組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產生有機物——淀粉;遇碘不變藍。結論: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所有生物,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小麥剛收獲,堆在一起發熱熱量來自呼吸作用。 蘿卜空心原因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提高產量方法:①延長光照時間。②增加CO2濃度 增強光合作用③降低溫度(抑制呼吸作用)6、保存食物;低溫,隔絕空氣(目的;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