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認識地球面貌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直覺到推測、證明和親眼目睹的漫長的探索過程。2、地球的形狀:球體。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個數據: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圓周長約4萬千米。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地球儀上的點主要是南北兩極點;地球儀上的線主要是經線和緯線。5、經線與緯線的特點: 經線 緯線 形 狀 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圓,每一條緯線都自成緯線圈 長 度 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 緯線長度不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 越向兩極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一點 指 示 方 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6、緯度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緯,用符號“N”來表示; 以南為南緯,用符號“S”來表示。(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南增大則為南緯;相鄰度數向北增大,則為北緯)7、經度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界,以東為東經,用符號“E”來表示; 以西為西經,用符號“W”來表示。(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東增大則為東經;相鄰度數向西增大,則為西經)注意:東經180°與西經180°是同一條經線。8、特殊的緯線:(在地球儀上一般用虛線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北回歸線(23.5°N)●南回歸線(23.5°S)●北極圈(66.5°N)●南極圈(66.5°S)9、特殊的經線:●本初子午線(0°經線):是計算經度的起始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180°經線:東經180°線與西經180°線重合。●20°W、160°E:是東西半球的界線: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東半球的經度范圍:20°W向東到160°E之間或160°E向西到20°W之間;西半球的經度范圍:20°W向西到160°E之間或160°E向東到20°W之間。)10、緯度是以赤道為0°,分別向南北兩極方向遞增;經度是以本初子午線為0°,分別向兩側的東西方向遞增。11、人們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12、為了避免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割在兩個半球(劃分原因),國際上統一使用西經20°經線和東經160°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劃分方法和界線),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13、經緯網廣泛應用于軍事、交通、氣象等部門,服務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