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1.綜合我國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2.各區域的界線及其確定的主導因素: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大致是以其秦嶺——淮河為界,該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和降水)。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大致是以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為界線(400毫米等降水線)為界,其主導因素是季風。青藏地區與其他區域的界線大致以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為界線,其主導因素是地勢。3.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比較主要差異北方地區南方地區主要地形類型平原、高原為主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錯分布年降水量400---800毫米800毫米以上1月份均溫0℃以下0℃以上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流特點數量少、水量小、汛期短、有結冰期數量多、水量大、汛期大、無結冰期4.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差異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耕地類型旱地水田熟制東北:一年一熟,華北: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一年二熟到三熟糧食作物小麥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傳統民居特點屋頂坡度小,墻體厚屋頂坡度大,墻體高傳統交通以陸運為主,(馬車)以水運為主,(船舶)傳統體育活動溜冰、滑雪游泳、龍舟競賽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一節:自然特征與農業北方地區的位置和范圍?位置: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范圍: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區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和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和安徽的北部。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即黑土地和黃土地。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大部分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C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為400~800毫米,屬于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北方地區特別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是我國重要的旱作農業區。發展有利條件: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發展不利條件:水資源短缺。主要農作物: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和谷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花生。發展方向:節水農業。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東北三省為黑、吉、遼,素有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之稱。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有重要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呈馬蹄形,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東北三省氣候冷濕,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原因:緯度較高。從“北大荒”到“北大倉”。東北平原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不利條件: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春秋季節經常受到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這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東北平原在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東北三省農業開發過快,造成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東北三省-----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場資源在全國有重要地位。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導的重工業體系。東北三省工業集中分布哈大鐵路沿線,主要工業中心有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第三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位置: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主要包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黃土風情: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高原的地表景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的成因:風成說,成為廣泛的認同,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來的。風成說的證據有哪些?(教材P27頁)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襲;地表缺少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為原因:人們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人們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使生態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有?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大量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具體有: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當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數量等。第四節:祖國的首都——北京首都北京位置:位于東北平原北部邊緣,背靠群山,東南面向渤海,出海最近港口是天津。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城市職能:1)全國的政治中心2)全國的文化中心3)國際交往中心。歷史悠久的古城和古都之一,金,元,明,清,先后在這里建都,名勝古跡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店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是我國最大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40°N,116°E海陸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溫度帶暖溫帶。干濕地區半濕潤地區。鄰省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自然環境地形平原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主要城市職能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歷史古城“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名勝古跡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第七章:南方地區第一節: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南方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黃海。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方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主要有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主要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氣候特點:南方地區緯度較低,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氣候,主要特征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在濕熱環境下發展了紅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重要的水田農業區,南方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1)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好。2)平原地區,地勢地平,河流密布,灌溉條件很好。3)水田集中成片。南方地區農業特點:南方地區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還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點水果。第二節:“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圍: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主要由長江沖擊而成,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長江三角洲的自然環境特征:這里大部分地區的地勢地平,河網密布,胡泊星羅,盛產淡水魚很稻米,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的地位,上海市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6.城市群不同城市間的“同城效應”(1)依據條件:交通的發展,主要指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2)生活方式: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樣。第三節: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毗鄰,澳門位于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省珠海市毗鄰。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香港很澳門人多地狹,由于山地多,平原少,人口密集大,所以“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香港市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有“購物者的天堂”和“東方明珠”之稱。澳門博彩旅游業發達,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港澳與內地的經濟聯系: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內地的優勢是自然資源、勞動力豐富且低廉;香港擁有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香港澳門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位于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位于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組成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面積和人口666.5萬人,1098km243.8萬人,25.4km2人口密度地狹人稠。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陸)歷史回顧英國侵占160多年葡萄牙侵占400多年回歸時間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經濟特征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業發達。第四節: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臺灣的位置: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南海域,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亞熱帶。臺灣的范圍: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臺灣的地形:多山地,山地面積約占2/3,中東部是臺灣山脈,平原只要分布在西部,臺灣最高峰玉山。臺灣島,森林,礦產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森林資源豐富,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紅檜是臺灣特有的樹種,臺灣盛產甘蔗—“東方甜島”,盛產稻米—“海上米倉”。臺灣還有“水果之鄉”,“蘭花之鄉”之稱。臺灣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臺灣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有利條件:1)海島多港口,交通運輸便利。2)有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3)大量吸收外國資本。4)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7.外向型經濟(1)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屬于初級產品。(2)20世紀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屬于普通工業制成品。(3)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薪技術產業,主要出口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屬于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制成品。第八章:西北地區第一節: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位置:西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其中新疆是三山夾兩盆。氣候:西北地區干旱,降水稀少原因?西北地區距海較遠,并且被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區降水400mm以下。景觀差異:西北地區東西跨經度較大,由于距海遠近不同,所以降水不同,從而導致景觀的不同,從東往西分別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西北地區的畜牧業:以賀蘭山為界,東部是溫帶草原牧場,西部是高山牧場。主要畜牧業品種有:內蒙古牧區的三河牛、三河馬,新疆牧區的細毛羊,伊犁馬。西北地區的灌溉農業: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形成了灌溉農業區,這里有著名的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西北地區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形成糧棉瓜果之鄉。這里瓜果,棉花—長絨棉聞名國內外。(主要原因:這里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西北地區古老的飲水工程——坎兒井。8.灌溉農業(1)西北地區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形成灌溉農業區。(2)由于縣級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尤以瓜果聞名國內外。(3)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第二節: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位于我國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呈點狀分布。綠洲水源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油氣資源的開發: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地天然氣總儲量的1/4左右。西氣東輸工程1)一線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2)二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東至廣州。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的開發,不僅為新疆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發揮了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而且也緩解了我國東部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優化了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第九章:青藏地區第一節:青藏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祁連山脈以南以南,南至國界。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和西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區約占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占全國1%左右,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區。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其顯著特征是雪山連綿,冰光廣布(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之稱。氣候特點:青藏地勢高,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特點是冬寒夏涼,氣溫差小,日溫差大,太陽輻射強。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發源地,少數民族—藏族為主,傳統服飾—藏袍日光城—拉薩,高原之舟—牦牛。青藏高原是我國的高寒牧區,主要牧畜品種:牦牛、藏綿羊、藏山羊。河谷農業的代表:1)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2)東部的湟水谷地。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青藏地區居民日常主食是—糌粑。第二節: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三江源中“三江”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為譽為“中華水塔”。三江源最初的水源是雪山和冰川,三江源地區的湖泊和沼澤—河流的天然調蓄器。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原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地地區。4、三江源地區的保護(1)生態意義: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2)生態環境問題:A,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干涸。B,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3)保護措施:A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B采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中國在世界中一、中國發展成就1.發展歷史:(1)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山鋼鐵公司、第一輛郭晨汽車、第一批噴氣式飛機、武漢長江大橋);(2)1978年改革開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經濟特區),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3)21世紀,經濟發展迅速2.我國經濟結構1978年以前的中國經濟,農業基礎薄弱,輕工業和重工業比例失衡。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優先發展輕工業,擴大高檔消費品進口,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國的經濟結構趨于協調,并向優化和升級的方向發展。中國各產業之間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第一、第二產業帶動,轉為主要由第二、第三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的增長構成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3.我國經濟地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國際組織及國際合作1.聯合國: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2.亞太經合組織宗旨: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3.世界貿易組織目標: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內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使之可以包括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的成果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果。4.歐盟宗旨: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5.世界紅十字會根據《日內瓦公約》以及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章程所賦予的使命和權力,在國際性或非國際性的武裝沖突和內亂中,以中立者的身份,開展保護和救助戰爭和沖突受害者的人道主義活動。6.世界衛生組織宗旨: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完美狀態”。7.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政府間-非政府間;全球性國際組織-區域性國際組織)主要任務:國際奧委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權力機構。國際奧委會按照《奧林匹克憲章》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其具體任務是:負責體育運動和運動競賽的協調、組織和發展;與官方的或民間的主管組織和當局合作,努力使體育運動為人類服務;保證奧運會正常舉行。反對危害奧林匹克運動的任何歧視支持,促進體育道德的發揚;努力在運動中普遍貫徹公平競賽的精神,清除暴力行為,領導開展反對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的斗爭;采取旨在防止危及運動員健康的措施;反對將體育運動和運動員濫用于任何政治的和商業的目的,努力使奧運會在確保環境的條件下舉行,支持其他致力于奧林匹克教育的機構。8.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南合作是發展中國家自力更生、謀求進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確保發展中國家有效融入和參與世界經濟的有效手段。南南合作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基于共同的歷史遭遇和獨立后面臨的共同任務而開展的相互之間的合作。南南合作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傳播人類活動所有領域內的知識或經驗,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推動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并致力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環境、中小企業發展、人才資源開發、健康教育等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9.南北對話南:指的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北:指的是發達國家。因發展中國家多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發達國家多在北半球的北部,故以"南北"分別指代之。意指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技術等領域內的廣泛合作。三、面臨挑戰及措施1.人均GDP低2.人地矛盾突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3.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4.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維護我國海洋合法權益四、做責任大國1.國際影響力及地位提高2.聯合國常任理事國3.維和任務4.中非合作論壇5.救援支援6.“和諧世界”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