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學校(2011)至(2012)學年度 (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三年級 學 科 音樂 科任教師 學生人數 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學 定量 應考 實考 ≧80分 占% ≧60分 占% ≦30分 占% 均 分生 分析 基 從整體的水平看,班級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學期學生音樂水平明顯好轉,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總的來說,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 定情 性況 分分 析析 工 教研 教學 學科輔導 教 學 效 果作 論文 常規 培優 轉差 80分 占 60分 占 30分 占 平 均目 發表 人數 人數 以上 % 以上 % 以下 % 分標 (一)感受與鑒賞1.音樂表現要素(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2.音樂情緒與情感(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3.音樂體裁與形式(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4.音樂風格與流派(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二)表現1.演唱(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2.演奏(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3.綜合性藝術表演(1)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2)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3)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4.識讀樂譜(1)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2)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3)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三)創造1.探索音響與音樂(1) 能夠自制簡易樂器。(2)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2.即興創造(1)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2)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3.創作實踐(1) 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2) 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3)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四)音樂與相關文化1.音樂與社會生活(1)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2)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3)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4) 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2.音樂與姊妹藝術(1)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2)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1) 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2) 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課程標準對本冊教學的要求 (教學進度安排)周 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時 備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