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賽馬二胡獨奏黃懷海黃懷海從5歲開始便喜愛戲劇,尤其癡迷音樂,常常跑到劇場看戲、聽音樂、學胡琴。在街上遇見拉二胡的算命先生必尾隨其后,為聽曲子常迷途而不知返,是當地有名的"癡琴伢子"。1952年,17歲的黃懷海考入萍鄉中學,同時兼任萍鄉正大街業余劇團副團長和教習。進入高中后,他更是刻苦習琴,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為不影響別人休息,他做完功課后總是帶著二胡到曬樓上去,每每練到深夜。此時,他的音樂特長得以充分施展,尤其是二胡演奏得到長足進步。1955年,黃懷海以優異的音樂成績考入中南音樂專科學校(現武漢音樂學院),師從周華林先生學習二胡演奏,此后著重對蔣鳳之、張銳的演奏風格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其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都已步入成熟境界,為后來的音樂創作和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校期間,他常應邀去湖北省廣播電臺為聽眾演奏二胡。演奏的有名人名曲,也有自己創作的曲子,每次演出都博得聽眾的熱情贊譽。1958年,黃懷海因成績優異而被留校任教。他的二胡作品在發展傳統演奏技巧的同時,敢于大膽借鑒西洋音樂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陳出新。其代表作品《賽馬》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64年創作的。樂曲表現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在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賽馬》的旋律簡單,主題是蒙古族民歌《紅旗歌》。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作靈感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的民歌,升華為一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賽馬》是一首描繪內蒙古大草原人民在節日中賽馬情景的二胡獨奏曲。它以二胡這種簡單的民族樂器,使用多種演奏技巧,表現了賽馬時那種萬馬奔騰、蹄聲"得得"的壯觀場面。聽來使人仿佛置身于千軍萬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隨著跳蕩的節奏而心潮起伏,對遼闊神秘的內蒙古草原無限神住。在此曲中,黃海懷將一個整段的樂曲用撥弦技巧奏出,使該曲風格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成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聽音樂,感受樂曲情感賞析:樂曲開始時描寫了奔騰激越縱橫馳騁的駿馬,來刻畫蒙古族人民節日賽馬的熱烈場面,接著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過對民歌錦上添花地變奏,創造性地運用大段落的撥弦技巧,使樂曲別開生面,獨樹一幟,隨后自然地引出了華彩樂段,這是模仿馬頭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獨白”式的音樂。它把草原的遼闊美麗和牧民們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酣暢淋漓,同時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難度水平。樂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變化再現結束全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純音樂-賽馬(二胡版).mp3 賽馬.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