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張PPT)黃楊扁擔秀山花燈秀山花燈秀山花燈,流行于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秀山花燈主要分布在秀山的蘭橋、溶溪、峨溶一帶,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于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秀山花燈起源于唐宋,元代借鑒"跳團團"的載歌載舞、連說帶唱的形式,明代又融入采茶戲的一些歌舞。它歷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的演出,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主要包括:設燈堂、啟燈(請燈)、跳燈、辭燈。2006年5月20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秀山花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51。簡介《黃楊扁擔》是重慶民歌,起源于重慶市秀山縣白粉墻村(黃楊扁擔村),是土家族寶貴的文化資源,《黃楊扁擔》是重慶三千萬人民的驕傲。1958年歌唱家朱寶勇首次演唱《黃楊扁擔》,從此,優美抒情的秀山花燈歌曲《黃楊扁擔》被冠以四川民歌在全國流傳。"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酉州,人說酉州的姑娘好,酉州的姑娘會梳頭……"這首蜚聲海內外的重慶民歌,先后被李雙江、蔣大為等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過,幾乎每一本關于中國民歌的書,都會將其收入。今天所學就是蔣大為版。20世紀50年代初,有歌舞團在秀山采訪花燈音樂和舞蹈,走訪了上百位花燈老藝人,聽到《黃楊扁擔》時,據說一位同志興奮得從坡上滾了下去。作曲家林祖炎當場將詞曲原原本本記錄下來,今天唱遍神州的《黃楊扁擔》仍是原汁原味,沒作任何加工修改。《黃楊扁擔》是重慶民歌的代表作品。蔣大為蔣大為,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區,中國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80年,蔣大為憑一曲《紅牡丹》成名。1985年,蔣大為曾擔任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被觀眾熟視。1989年,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2006年,擔任原全國文聯第八屆常委,2009年,獲得"中非藝術家"稱號,被授與民委突出貢獻專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說中國》《和諧家園》兩首歌入選中宣部100首愛國歌曲大家唱曲目,2015年,獲"中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稱號。蔣大為這個名字代表著中國民歌藝術如花似錦的繁榮景象,《牡丹之歌》《駿馬奔馳保邊疆》《敢問路在何方》等這些經典之作,已經寫入了中國民歌的史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蔣大為-黃楊扁擔.mp3 黃楊扁擔.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