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游擊隊歌歌曲背景:《游擊隊歌》作于1937年年底。當時,作者在救亡演劇一隊工作。寫此歌時,住在山西臨汾八路軍辦事處。首次演出時,受到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的熱烈歡迎。1938年春天,賀綠汀參加抗日救亡演劇隊,在山西省洪洞縣八路軍高級干部會議的晚會上首次演出了《游擊隊歌》。簡介作曲家賀綠汀。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獨唱曲:《嘉陵江上》,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等賀綠汀1903—1999創作背景:《游擊隊歌》是賀綠汀在1938年抗戰時期創作的一首抗戰歌曲。“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做抗日宣傳工作,通過與指戰員接觸,他對我軍游擊戰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他住在一個冰冷的煤倉里,但是他不畏嚴寒,在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抗戰歌曲《游擊隊歌》,歌曲隨即傳遍了全國各地。唱歌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二次欣賞分析歌曲拍號:節奏:旋律:風格:四四拍子密集、活躍、富于變化輕快、流暢、充滿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再次欣賞劃分結構兩個樂段請仔細看歌譜。A段采用了什么節奏形式?每個樂句都是弱起開始請同學們擊拍跟著老師分句學唱歌譜。隨伴奏錄音,請同學們演唱歌曲。隨伴奏錄音,完整演唱歌曲。作品分析1:《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作品分析2:A段(第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及小鼓軍號角式的明亮音調。它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游象。作品分析3B段的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其旋律線先抑后揚,并在句尾出現離調。這一切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堅定、勇敢、豪邁、樂觀的精神面貌。作品分析4:B段的第二樂句再現了A段的第二樂句,從而與第一樂段形成統一。在這里,無比清晰地表達了游擊戰士抗戰到底的決心。拓展練習:請聆聽混聲四部合唱歌曲《游擊隊歌》。對比不同演唱形式所帶來的不同藝術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游擊隊歌.pptx 解放軍合唱團-游擊隊歌.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