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必備知識 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理解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特征之一,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懂得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 2、關鍵能力: 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3、核心素養: 增強政治認同,認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自覺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教學重點】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教學難點】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 文化生活的整體結構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主要內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紹文化的含義、特點、作用(文化對社會,對人的作用)。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主要內容是文化為什么,介紹文化自身發展的一般過程,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創新。 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主要內容是怎么看,介紹中華文化的特點,增強文化認同,中華民族精神。 第四單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內容是怎么辦,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當代文化生活。 導入新課 了解了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發展,我們接著來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及民族精神。 講授新課 6.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1.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 2.理解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特征之一,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3.懂得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P62--66,思考下列問題: (認真閱讀、勾畫答案,標記疑難、提出問題。) 1.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表現? 2.通過中華文化發展歷程,感受到中華文化基本特征?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含義、見證(表現)、原因是什么? 4.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表現及原因這種衰微與國家衰落是什么關系 5.現代如何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什么?今日是否存在? 四大文明古國的發展比較 古巴比倫:公元前3500年產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倫王國滅亡 。 古印度 : 公元前3000年產生;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產生; 先后希臘化、羅馬化、伊斯蘭化。 中國: 公元前2100年產生;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結論: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都曾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但都因歷史的中斷沒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上的遺憾!中華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 古代輝煌的歷程 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上的遺憾:它們都曾創造了自己獨特而源遠的文化,但都因外族的侵略致使歷史中斷沒能流長。 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 《中華世紀壇序》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惟我無雙; 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 信步三百米甬道,閱歷五千年滄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世, 幾多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亡。 圣賢典籍,浩如煙海; 四大發明,寰球共享。 緬懷漫漫歲月,凝聚縷縷遐想。 思考: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世界的東方走過了怎樣獨具特色的歷程?(各個歷史發展時期文化及影響) 殷周:“天命神權”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對早期中華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 春秋戰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逐漸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 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漢:儒家學說確立至尊地位 隋唐: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廣泛吸收外域文化,進入了氣度恢弘的全盛時代。 宋元明延續著隋唐的輝煌,中華文化在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時產生影響后期封建社會發展的宋明理學 明清:隨著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傳入,中國傳統文化開始面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 思考: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歷程,證明了中華文化有何基本特征? 教師給出材料:材料一: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方言眾多,但從古至今,使用漢語的各方言區都使用漢字,即使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后世的。 材料二:漢字的字體不斷演變。 材料三:英文充其量只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 結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之一? (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1、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1)漢字 ①文字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②漢字發明和使用的意義: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注意!不能把漢字等同于文字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 文字指人類所有的文字,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二者是包含關系。 教師給出材料: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散文作品——《論語》 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關漢卿的《竇娥冤》?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思考:你都知道這些史書典籍嗎?它們在我國歷史上有何意義? (2)史書典籍 ①地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留存原因:中華民族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夏商時期就有史官 ③特點: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易誤警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并非完全得益于漢字和史書典籍 漢字為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但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僅僅歸結為漢字和史書典籍,它們是重要見證,但不是唯一見證。 回望古代 燦爛輝煌 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屈辱的近代史,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 教師給出材料:材料一:中國歷史上曾有不勝引以為自豪的四大發明,但正如魯迅指出:“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法蘭西作家雨果尤其辛辣地評說“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明,中國人都比我們早。可是有一個區別,在歐洲,有一種發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而在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無聲無嗅。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 材料二:17、18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而中國卻依然處在封建專制的統治下,作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結合上述材料,思考: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的文化會怎么樣? (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內因) 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外因)。 教師給出材料:材料一: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證明農民階級不能救中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得到發展。 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強,文化產品市場在繁榮,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 材料三:(1)1988年1月,世界各地75位諾貝爾獎得者在巴黎集會通過的《巴黎宣言》開宗明義地呼吁: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思想。(2)據說日本企業成功靠的是《論語》加算盤。(3)新加坡的繁榮得益于重視儒學教育,那里的中小學普遍設有儒學課,講授“四書、五經”。 結合上述材料,我們如何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2、如何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實踐已經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課堂小結】 6.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一)、古代輝煌的歷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重要見證(1)漢字 ①文字的作用: ②漢字發明和使用的意義: (2)史書典籍 ①地位: ②留存原因: ③特點: (三)、近代中華文化衰微 1、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 2、如何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辨析對錯 :(1)隋唐時期,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 代的意義。(×) 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隋唐時期,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進入了氣度恢弘的全盛時代。 (2)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3)漢字和史書典籍決定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 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4)只要全面弘揚傳統文化就能實現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 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同時,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鞏固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