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8.4壓力的作用效果說課稿各位老師好,我是,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本次說課主要從教材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以及教學程序的設計三個方面展開。本節課涉及兩個概念壓力和壓強,壓力在前面學習彈力時點到過,而壓強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概念,這一部分內容在高中階段不再做深入的學習,因此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來說,這一部分內容是初中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學生角度,生活中有關壓強的現象很熟悉很常見,但都難以上升到壓強的層面來理解,或者說,壓強這一概念很是陌生,所以學生一開始可能會難以理解,這就要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現象到本質的學習探究過程,據此,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通過對壓力壓強概念的學習,體驗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學會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用對比法來學習新知識,塑造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教學目標確定的學習方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壓力作用效果的探究以及壓強的概念與實際應用,難點是壓強概念的建立過程。通過上述分析,本節課大約安排兩個課時來講解,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下面是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難點是壓強概念的建立,這個要從壓力及壓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首先,讓學生理解壓力的概念。通過前面彈力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過壓力這個名詞,但是并不明確壓力的概念,我們通過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根據已有力的概念,分析引起氣球形變的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方向,從而給出壓力的概念。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總結規律,明確壓力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幫助學生復習回顧前面學到的力的三要素,作用效果等知識,又用舊知識來分析新問題,學習新知識,做到了循序漸進。同時結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舉例分析并總結出共性,深化認識。在壓力的概念中,重點強調兩個字垂直,上學期學過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在學生的認知觀念中,他們很容易將兩個方向劃等號,我們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水平、豎直、斜面上的物體受力情況,向學生說明壓力與重力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很好的解決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問題。這樣,我們結合力的產生,及力的三要素,來掌握了壓力的概念,教師適時做好總結,理清思路,加深記憶。要突破難點,還需要明確壓力的作用效果。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只有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更好的上升為理性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來感受和體驗。例如以上兩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的提出合理猜想,在感受的差異對比中來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了猜想,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分組合作,從課前教師要求準備的實驗器材中進行選擇,自主探究,教師巡回指導。考慮到初二學生的多動性及邏輯性不強,教師可先做課本演示實驗,展示思路。此部分注重兩點:一是轉換法。這一點其實是個難點,前期引入,學生往往看個熱鬧,討論的也比較膚淺,設計的實驗雖然能考慮控制變量法,但卻恰恰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實驗中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為解決這個問題,前面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那么學生在選擇實驗器材時,就能選出海綿或者沙子來充當壓力載體了。一是控制變量法的教學。控制變量法是課程標準中唯一明確提出教學要求的科學探究方法,但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被廣泛運用的一種科學探究方法,前面學習摩擦力也已用過,學生有所了解,但肯定存在認識不足或者迷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強調,可結合圖表對比加深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的認識。實驗結束,讓學生上臺展示本組的實驗過程,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現象分析從而得到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實驗得到相同受力面積不用壓力以及相同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下壓力的作用效果,那不同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下壓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樣的?通過這一啟發性的發問,轉入壓強概念的引入。物理學中的很多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來定義的,掌握了這種方法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物理量的含義。壓強也不例外。壓強為什么等于壓力除以受力面積,如何讓學生主動去找這個比值,而不是老師教給他?還是從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這個方法在學習速度,密度時都已經知道,結合速度密度概念的提出,學生就會去求比值,那么,壓強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了,通過對比學習,學生還能參考速度的定義來描述壓強的定義,參考速度的公式,單位,物理含義來說出壓強的公式,單位,物理含義。通過這樣子的學習,學生既能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又明白了一個新的物理量,體現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系統性。通過這樣子的教學本節課的難點就解決了。再結合課本中的例題教學,教師板書示范,注意強調面積S在生活中的活學活用,例如大象有四條腿等,以及單位換算等易錯問題,就達到知識鞏固的目的。壓強與前面學過的摩擦力有類似的問題,存在著增大減小,即日常生活中壓強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壓強公式進行分析和歸納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再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實例,提高應用靈活性,與知識形成呼應。到此,本節的重難點已經完成,為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記憶,教師要適時做好知識梳理,并安排隨堂練習,巡回指導,講解出錯較多的地方及解題注意事項,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