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故事里的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是“開端”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由來 紀念屈原,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端午節由來 迎濤神,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 吃 粽 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習俗 賽 龍 舟 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 廣東省 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臺灣省 家門口掛艾草、貼鐘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避邪保平安。 …… 端午節各地風俗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詩詞 謝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