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下冊 重五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下冊 來歷 習俗 知識競賽 包粽子 賽龍舟 佩飾 掛艾草 端午的來歷(一) 源于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的來歷(二)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的來歷(二)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端午的別稱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習俗:包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當年屈原因遭受讒言,郁憤不得志,投汩羅江自殺身亡。人們每年在屈原投江這天,往江里投粽子喂魚,據說粘米可以粘住魚嘴,使魚不吃屈原的尸體,久而久之,形成了風俗。這種說法比較流行。 由此看來,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是形成端午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表達了廣大人民對于愛國愛民的屈原的愛戴。是民心之所向,民意之表現! 我國最早出現的粽子是 “角黍”。 端午習俗: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端午習俗: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習俗:佩飾 端午知識競賽 1、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說法影響甚廣,屈原于五月初五寫了絕筆作,投入汨羅江。請問屈原的絕筆作是什么?( ) A.《離騷》 B.《懷沙》 C.《天問》 A 端午知識競賽 2、.以下不屬于端午節來源的是哪個? ( ) A.紀念屈原 B.紀念伍子胥 C.紀念楚莊王 C 端午知識競賽 3、.我國最早出現的粽子是( ) A.筒粽 B.角黍 C.香黍 B 端午知識競賽 4、宋朝大詩人陸游曾在《重五》一詩中寫道:“粽包分兩髻”,下一句是什么? ( )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盤 B 端午知識競賽 5、踏青的習俗不僅僅是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也是下面哪個節日的習俗? ( ) A.中秋 B.清明 C.重陽 B 端午知識競賽 6、賽龍舟是哪一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 A.1979 B.1980 C.1982 B 端午知識競賽 7、端午節有為小孩佩香囊的習慣,大人在香囊內放朱砂、雄黃、香藥等代表的意義是? ( ) A.避邪驅瘟 B.一種裝飾 C.吉祥如意 A 端午知識競賽 8、“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維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出自誰寫的哪首詩? ( ) A.邊貢的《午日觀競渡》 B.張耒的《和端午》 C.殷堯藩的《端午日》 C 端午節講述著動人的故事,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今年的端午節你想怎么過?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