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力 力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符號是F。 2單位: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牛頓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 3力的性質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彼此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變化包括速度大小的變化和運動方向的變化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的三要素 1定義: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圖 1定義:人們常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有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所受的力,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第二節 彈力 彈性和塑性 1形變: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2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彈性。如壓縮彈簧,松手后,彈簧能自己恢復原狀。 3塑性: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叫做塑性。例如用力捏橡皮泥后,他不能自動恢復原狀。 4彈性限度:當彈性物體的形變達到某一數值時,即使撤去外力,物體也不能恢復原狀,這個值叫做彈性限度。 二彈力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的力叫做彈力。 2彈力產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經常提到的拉力,壓力,支持力等都屬于彈力。 3彈力的大小 3199130355600 在彈性限度內,他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彈性形變消失,彈力也就消失。 4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反。 三彈簧測力計 1用途: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構造:吊環,外殼,彈簧,指針,刻度,掛鉤。 3原理:在彈簧對的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彈簧的伸長量與收到的拉力成正比) 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1)沿彈簧的軸線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放手后觀察指針能否回到原來指示的位置,以檢查指針,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 (2)認清量程,待測力的大小要在量程之內,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 (3)認清零點(調零):指針與零刻度線對齊。 (4)認清分度值:明確每一小格是多少牛。 使用時 (5)測量:拉力的方向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 (6)讀數: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 (7)記錄:記錄數據要帶有單位 第三節重力 一重力 1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收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物體的質量越大,收到的重力越大。物體所受的重力跟他的質量成正比。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寫成:G=mg 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用g表示,一般來說g=9.8N/kg 2重力與質量的區別和聯系 物理量 質量 重力 區別 概念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符號 m G 量性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標量 ) 有大小,也有方向, 且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矢量) 單位 kg g N 大小與地理位置的關系 同一物體在任何位置質量大小均不變 物體的重力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計算公式 m=ρV G=mg 測量工具 天平 彈簧測力計 聯系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為G=mg,g取9.8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 5重心的確定方法 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他的幾何中心上。 質量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利用懸掛法確定重心 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