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媽媽格桑拉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媽媽格桑拉》,啟發學生懷著對母親的贊賞之情,用親切的情緒,飽滿而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從中感受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深情,得到愛的教育。2、積極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從中獲得快樂。教學重點:1、學生聽《世上只有媽媽好》排隊進教室,課前渲染母愛的氛圍。2、欣賞親情圖片《深深的母子情》導入新課,讓學生體驗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激發學生興趣,使音樂課堂沉浸在濃烈的情感之中。教學難點:學生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緒。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進教室。2、欣賞課件:《深深的母子情》。3、欣賞《媽媽格桑拉》的音樂視頻,通過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的優美與深情及歌曲中滲透的濃濃的母愛,為接下來的歌曲學唱作了情感上的鋪墊。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用聽唱法和視唱法進行歌譜教學。5、師生合作,用一段舞蹈表現與媽媽的情,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摯愛,培育美好的人性。師生交流,說說母愛。二、感受與學唱歌曲《媽媽格桑拉》。(一)、感受歌曲:1、欣賞視頻,感受歌曲的優美與深情。2、聽錄音范唱,體會歌曲中深深的母愛,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師帶學生用“la”音哼唱。(二)、學唱歌曲: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2、用視唱法、聽唱法學唱歌曲。3、歌曲接龍,檢查學唱情況。(三)、表現歌曲:1、學生齊唱,用歌聲唱出對媽媽的愛。2、師生合作,用舞蹈跳出與媽媽的情。(四)、歌曲處理:一要唱慢些,二要注意旋律的強弱。歌曲的前部分是敘事,唱弱一些,后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強些,這樣就能更好地唱出我們心中對媽媽無盡的愛。三、教學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好聽的《媽媽格桑拉》,同學們回去要多加練習,在家的時候要幫助媽媽做一些家務,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共11張PPT)同學們還記得這首歌嗎?《世上只有媽媽好》歌名:媽媽格桑拉你們知道“媽媽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嗎?“格桑拉”是一句藏語,“格桑”表示幸福,“拉”表示對人的尊敬,“媽媽格桑拉”就是祝媽媽幸福。歌曲分析:《媽媽格桑拉》1、是一首藏族風格特點的創作兒童歌曲。2、2/4拍。3、歌曲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唱出了對媽媽的愛。歌曲的速度是快速 中速 稍慢想一想 歌曲的情緒是歡快地 深情地 回答:稍慢深情地三、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歌詞:趴在你的肩上,能說悄悄話。依在你的懷里,就到了家。牽著你的手,風雨不害怕。聽著您的歌,夢里開鮮花。媽媽格桑拉,媽媽格桑拉,我在您的眼里,永遠長不大。媽媽格桑拉,媽媽格桑拉,您在我的心里,永遠是童話。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是敘述濃濃的母子情深。第二樂段是抒情——心頭愛媽媽的激情在起伏涌動。.241=F××××××.×××××節奏與視唱給媽媽送上真誠的祝福發自內心的寫哦給媽媽送上真誠的祝福媽媽您歇會兒吧!我來幫您干活!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世上只有媽媽好,謝謝您給我帶來的一切。祝媽媽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敖昌群簡介敖昌群,中共黨員,四川樂山人,1950年2月生,教授,四川音樂學院院長。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1969年9月參加工作,2002年8月任四川音樂學院院長。全面主持行政工作,負責院辦、人事、外事、監審、招生、財務工作、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學報編輯部,協管分管政治思想工作。旋律的音樂意義人們習慣上所說的旋律其實指的是曲調。而旋律則可以指任何有音高與節奏的樂音序列。旋律是構成聲部的基礎,只有先構成旋律,才能產生聲部(此處的聲部指某旋律在音樂中的位置),從而產生(復合)音響。比如四部和聲中的四個聲部在進行中分別有各自的旋律進行,而某一具有曲調感的旋律將作為主要旋律聲部(一般為高聲部)出現。主調音樂的聲部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只有一個聲部的旋律有曲調感,所以我們習慣的稱其為“主旋律”。復調音樂是相互具有獨立意義的旋律(曲調)相互結合構成的音樂,所有聲部都具有曲調感。在音與音的關系上,又與“和聲”(一種同時發響概念,并不是指“和聲學”與“和聲”作曲知識)相對應,和聲是縱向的,旋律是橫向的。例如和聲音程是兩個音同時發響,研究的是兩個音同時發響時所產生的聽感。旋律音程則指的是兩個音分別發響,研究的是兩個分別發響時所產生的聽感。同樣的音程距離,和聲音程與旋律音程聽感上卻有很大的差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媽媽格桑拉》教案.doc 《媽媽格桑拉》課件.ppt 作曲者敖昌群簡介.doc 兒童歌曲-媽媽格桑拉.mp3 嘎達梅林(蒙古族民歌).mp3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蒙古族).mp3 旋律的音樂意義.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