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東方中學教案年 月 日星期 第 1 課時 課型 新課課題 第二單元第二節 流程的設計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流程設計應考慮的基本因素。2.能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3.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事項進行流程設計。重點 能夠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流程設計,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難點 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教學方法 結合學生和生活實際,以大量學生熟悉或易接受的事例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然后讓學生分組親歷一次簡單流程設計的全過程,并進行相互學習、討論、交流和評價,從而逐步體會和掌握簡單流程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學法指導 案例引導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課: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知道,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的一系列有規律的生產、生活活動的過程叫做流程。生產活動中的流程,是進行指導、組織生產的科學依據,科學合理地設計生產流程,是提高效率、提高質量的保證。技術活動中的流程思想和方法,也可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更加有序,提高我們的學習和辦事效率。(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設計情境:小黃在修理被扎破的自行車后輪胎時,由于工具不全,就沒有研磨周圍的胎皮,用膠直接就把補丁貼上去。這樣做可以嗎? 學生思考后,提出改進意見,并嘗試畫出流程圖。 教師總結:自行車補胎的流程中,用銼子將洞口四周的胎皮銼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使補丁與胎皮的附著力更強。 完整的補胎流程框圖是: 問:這個流程是不是自然就存在的呢?不是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研究和設計出來的,人們發現,在自行車補胎過程中,按照這個流程做事,不但節省時間,而且補出的輪胎質量更好。不但補胎需要流程,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流程。因此,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和生產的質量,我們有必要進行流程設計。(板演課題) 那么流程設計應該考慮什么因素呢?) 二、引入新課: 那么流程設計應考慮什么基本因素呢? 1.流程設計應考慮的基本因素 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各式各樣的流程,而這些流程的設計,要對該活動、事件本身進行深人分析,研究其內在的屬性與規律,考慮事件的發生、演變的規律和其他外界條件的相關因素。在此基礎上構思、優化流程設計具體的環節與時序,做出流程的科學設計。 例如:生產活動的流程設計就要考慮主要有材料、工藝、設備、人員、資金和環境等因素。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處理方法。 工藝:不同產品的工藝要求各異,流程設計也不同。 設備:生產設備的水平往往決定了流程的自動化水平。 人員和資金: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必要的資金影響生產的過程、質量和周期,是進行流程設計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 環境: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以及環境對生產的反作用,是流程設計時應關注的重要因素。 不同行業的流程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異。例如,農業生產的流程設計還應考慮氣候、季節、自然災害、生態平衡等因素。 2.流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① 流程設計的科學性 流程設計作為重要的技術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的客觀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指導流程的設計。任何違背科學原理設計必定導致設計的失敗。 ② 流程設計的連續性 對于流程設計中的時序,在開始和結束的步驟過程要有連續性,而且這一系列的過程、步驟都是按照一定的前后順序進行的,不連續的、顛倒的時序必定導致事物內在的機理變化。 ③ 流程設計的完整性 對于流程設計中的每個環節,必須完整無缺,科學合理地安排環節。環節的缺少、遺漏、零亂不齊的流程必定導致設計的失敗。 ④ 流程設計的簡明性 流程設計不同于技術方案設計,流程設計必須簡潔明了。能比較反映事物的發展規律,突出生產、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特征。 3.流程設計的步驟 流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如下: ①分析技術活動過程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發展變化規律; ②了解相關的生產或活動的條件、環境、資源等因素; ③初步列出過程所需環節和時序; ④科學地調整和分配活動環節和時序。 ⑤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畫出流程圖。 三、流程設計舉例: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藝流程 1.選料 選用新鮮黃豆,用干選法過篩或用水選法篩除雜物、劣質豆、草木和砂土等雜質。 2.浸豆 把黃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雜質,水量以浸沒黃豆為準。在浸泡的過程中,防止泡豆水質變酸變餿,而影響豆漿質量,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換水1次,浸泡時間根據氣溫不同而異,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時;冬天可延長至9一12小時。 3.磨漿 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漿機中,邊加黃豆邊加水,磨成豆漿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漿時,加豆加水要均勻,與磨速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磨出細膩而嫩滑的豆漿。 4、過濾 豆漿過濾一般用過濾網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漿糊5千克(約相當于1千克干黃豆)加入約20℃的溫水2 .5千克,拌和均勻后裝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搖動,待漿液流出,反復操作3—4次,直至漿液瀝干為止。 5.煮漿 取過濾后的生豆漿放入鍋內,猛火加熱煮沸 (或用水蒸氣加熱)煮至鍋面豆漿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漿。 6.點漿 點漿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劑,10克干黃豆需配用石膏約1千克。 點漿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漿舀出鍋后稍冷,待溫度降至 80℃時即可點漿。點漿時用小勺將豆漿向前不斷攪動,慢慢加入石膏水,當豆漿粘勺后,攪動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應放慢,直到豆漿出現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時,停止攪動,蓋上鍋蓋,保持約半小時就可以進行包漿工序。 7.包漿 包漿就是把豆腐腦倒在鋪有棉布的木格內,包好,用重物擠壓,把水擠出,一般不能壓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則可以壓至無水滴出為止。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藝流程圖: (1)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設計 學生練習一:請設計出一個去海南省人民醫院看病的流程圖,為第一次去看病的同學提供方便。 學生練習二:有某一化妝品公司要生產一種面膜,給某一年齡層的女性使用,現在請你為該公司設計一個以這一產品為中心的企業業務流程圖: (2)生產活動中的流程設計 案例分析:“小鐵錘的加工流程設計”(見蘇教版第52頁) 學生閱讀案例,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小鐵錘加工的流程設計的步驟,并比較手工制作和批量生產的流程各用什么方式表達。 手工制作小鐵錘的加工流程用框圖表達,而批量生產的流程則用表格法表達。 教師說明:表格法是說明零件加工或機器裝配步驟的常用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過程嚴謹明確。 思考: 問題1.案例中設計的兩種加工流程各有什么特點? 問題2.在設計批量加工流程時,你認為批量加工流程可以劃分為哪些環節? 回答:批量加工流程的特點:一是機械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工序由機床完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時間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批量加工流程中,可分為錘頭加工、錘柄加工兩大環節,各環節還可分為若干道工序。修改簡記板書設計作業布置 請你將日常生活中某個活動的工作流程設計出來。 拓展延伸 1.要求學生課后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的自己感興趣的流程設計案例,利用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其環節和時序,畫出流程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在下節課交付老師。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去參觀幾家印染廠,親自感受流程的設計過程及其重要性。3.何謂“郵件自動分撿” 設備? 郵件分撿指的是根據投送地、郵件種類(平信、掛號信、特快專遞)等信息對郵件進行分類,以滿足存儲、捆扎、分轉、運輸、投遞等方面的要求。郵件自動分撿設備就是運用機械、光電、計算機軟件等技術,實現這一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主要原理是光學符號閱讀機能,能識別信函上的郵政編碼,并按郵區對信函進行自動化分撿。 機械、電子、光學以及計算機(自動識別)相關技術為郵件自動分撿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它們將取代傳統的人工分撿和機械分撿。 歷史變革記錄 波蘭郵政的技術改革走在了東歐國家的前列,其現在的郵政技術水平基本已經達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水平,成為世界各國學習的典范。 波蘭郵政的技術改造是從分撿中心的自動化開始的,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1992~1993年)建成了3個郵件分撿中心; 第二階段(1995~1996年)建成了2個分撿中心; 第三階段(1999~2001年)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郵件分撿中心―華沙郵件分撿中心。 在我國,1998年,國家對郵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施了郵、電分營,成立了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開始獨立運營。之后的幾年間,各地郵局開始了郵政分撿的機械化自動化和綜合計算機管理系統。 2001年,由國家郵政局科學研究規劃院負責研制的我國首臺扁平郵件自動分撿系統通過了技術鑒定。扁平郵件高速自動分撿機填補了我國扁平郵件分撿設備的空白,我國物流分撿設備的研制工作又登上了一個新臺階。2003年,各郵政營業廳禁止銷售舊信封,以降低分撿難度。課后反思 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的口頭描述,一般沒有問題,但若要求學生用框圖來表達,學生就感覺困難重重。找出流程的環節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可能語文基礎的原因,從文字中提煉出環節的能力比較差。在生產流程的設計中,學生感覺困難比較大的是一些專業術語難以理解,如工藝、攻絲、套絲、電鍍、淬火、銑床等等,教師花了一部分時間來作解釋,因此,造成本節內容課時較緊。感覺內容偏多,沒有很好的突出重點與難點。備課組長簽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