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中國地理總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中國地理總復習

資源簡介

初中-中國地理總復習
中國的疆域和政區(23省,4直轄市)
中國的四至
東:135°E 西:73°E 南:4°N 北:53°N
二.鄰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渤海海峽
 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島嶼:臺灣島、海南島
三.中國的政區
黑龍江—哈爾濱—黑 吉林—長春—吉 遼寧—沈陽—遼 河北—石家莊—冀     河南—鄭州—豫 山東—濟南—魯 山西—太原—晉 江蘇—南京—蘇 江西—南昌—贛湖北—武漢—鄂 湖南—長沙—湘 福建—福州—閩 浙江—杭州—浙 安徽—合肥—皖
海南—海口—瓊 重慶————渝 北京————京 上?!獪√旖颉蚯嗪!鲗帯唷⌒陆獮豸斈君R—新 西藏—拉薩—藏 內蒙古—呼和浩特—內蒙古 陜西—西安—陜/秦 寧夏—銀川—寧 甘肅—蘭州—甘/隴 廣東—廣州—粵     廣西—南寧—桂 貴州—貴陽—黔 云南—昆明—云/滇 四川—成都—川/蜀
香港————港 澳門————澳 臺灣—臺北—臺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一、山脈:大興安嶺、長白山、陰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嶺、大巴山、橫斷山脈、祁連山、阿爾泰山、昆侖山、天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巴顏喀拉山、阿爾金山、唐古拉山。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2.內蒙古高原(平坦開闊)
3.黃土高原(支離破碎) 4.云貴高原(多山、地表崎嶇)
三、四大盆地:
1.準噶爾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3.柴達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 3.遼河平原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 2.鄱陽湖平原 3.江漢平原
五、東南丘陵 1.浙閩丘陵 2.兩廣丘陵 3.江南丘陵
六、三大階梯
第一階梯:青藏高原 >4000m
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二、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000m-2000m
第三階梯:平原、丘陵 <500m
中國的氣候
一、光照
1.影響光照的因素
1)太陽高度角 2)地勢(海拔) 3)天氣狀況
2.分布
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
次多:西北內陸—深處內陸、氣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
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擴散、陰雨天多、大大氣反射作用強
二、熱量
1.冬季:特點—南北方溫差大,越往北氣溫越低。
原因:1)北方太陽高度角比南方小
   2)北方日照時間比南方短
   3)北方局冬季風源地近
2.夏季:特點—南北方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原因:1)北方日照時間比南方長
   2)南方雨日多
3.溫度帶
寒溫帶:一年一熟  中溫帶:一年一熟  暖溫帶: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
亞熱帶: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  熱帶: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三、降水
1.四種降雨類型 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臺風雨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 界限: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彥喀拉山—岡底斯山
3.雨帶的推移
3月下旬登陸
4、5月——華南————————華北春旱
6、7月——江淮梅雨——————華北春旱
7、8月——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伏旱)
9月——雨帶南移
10月——退出
我國多旱澇災害的原因:夏季風的進退強弱
4.降水的時空特點
時間: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間:地區分布不均,東南多,西北少。
5.干濕地區的劃分
濕潤區>888mm——南方(秦嶺淮河以南)——水田
半濕潤區400mm-800mm——北方(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旱田
半干旱區200mm-400mm——內蒙古、青海、甘肅、西藏——草原、畜牧業——灌溉農業
干旱區<200mm新疆——荒漠、畜牧業——綠洲農業
四、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高山高原氣候
中國的河流、湖泊
一、內流河及內流區
1.內外流區的劃分: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200mm等降水量線
2.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流程短,流量小,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為主,流量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冬季斷流,為季節河。
二、外流河及外流區
1.三大流域:
1)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2)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
3)太平洋:黑、松、烏、嫩、遼、海、黃、淮、長、閩、珠、瀾(江/河)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東北:水量大,以季節性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為主,有春夏兩汛,(只有東北有春汛)含沙量小,結冰期長。
華北:水量小,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為夏汛,含沙量大,結冰期短。
南方:水量大,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為夏汛,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答題技巧】回答河流水文特征的題
水量(流程、流量) 補給及汛期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從以上四點答)
3.凌汛
凌汛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河流有結冰期 由低緯流向高緯
三、長江
1.源頭→注入:青?!鷸|海
2.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3.流經省區:青、川、藏、云、滬、渝、鄂、湘、贛、皖、蘇
4.流經省會: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5.主要支流:嘉陵江、湘江、漢江、贛江
6.開發利用:上游開發水能(二灘、三峽、葛洲壩)、中下游發展航運
7.河流治理:上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中游退田還湖。下游疏通河道。
四、黃河
1.源頭→注入:青?!澈?br/>2.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3.流經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
4.流經省會:蘭州、銀川、鄭州、濟南
5.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6.開發利用:上游開發水能灌溉
7.河流治理:中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下游除沙調沙,加固大堤。
五、中國的湖泊
1.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
2.淡水湖: 洞庭湖(湘) 鄱陽湖(贛) 太湖(蘇) 洪澤湖(蘇) 巢湖(皖)
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水資源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藿ㄋ畮?br/>空間:東南多,西北少,地區分布不均?!缌饔蛘{水
浪費嚴重—發展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約用水。
二、水能資源 地區:西南最多 河流:長江最多 條件:水量大,落差大
三、太陽能 豐富區:青藏高原、西北內陸  貧乏區:四川盆地
四、風能 西北內陸:冬春豐富  東南沿海:夏秋豐富
五、地熱能 羊八井水電站(藏)
六、核能
1.核電站堅實的條件: ·常規能源缺乏 ·科技發達 ·資金充足 ·市場需求量大
2.我國已建成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珠江三角洲) ·浙江——秦山(長江三角洲)
七、漁場
1.條件 ·寒暖流交匯處 ·大河入??凇 \海大陸架 ·溫帶海區
2.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八、鹽場
1.條件:光照強、地勢平坦
2.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津)
九、土地資源
1.耕地:東部季風區、東北、華北、東南
2.草地:西部非季風區
3.林地:東北(最大)、西南、東南(人工林)
十、礦產資源
1.煤:三北地區(華北、西北、東北)、山西、內蒙古、貴州
2.油氣:三北地區 3.鐵礦:遼寧、河北、四川 4.有色金屬:南多北少
中國的交通
一、五種主要運輸方式: 鐵路、公路、空運、水運、管道
二、主要鐵路線
·京廣線: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 ·京九線:北京—商丘—南昌—香港
·京滬線: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
·隴海蘭新線:連云港—徐州—商丘—鄭州—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
中國的農業
一、種植業
1.糧食作物(商品糧基地):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商品棉基地:南疆綠洲區、華北平原、江漢平原
3.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
二、我國各地的農業狀況
【圖表注解】
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灌溉水源?、冢汗庹粘渥?、晝夜溫差大、有灌溉水源
③:四川:光照不足;云貴高原/東南丘陵:地、土
光:光照充足(光照不足) 熱:熱量充足(熱量不足) 水:水源充足(水源不足)
地:地形平坦(地表崎嶇) 土:土壤肥沃(土壤貧瘠)
中國的工業
一、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1.原料充足 2.資源/能源豐富 3.市場廣闊 4.科技先進 5.政策支持
6.工業基礎好/工業基礎悠久 7.交通便利 8.地理位置優越
9.勞動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 10.水資源豐富
二、我國主要鋼鐵工業中心
·接近原料產地——鞍山、攀枝花、武漢 ·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寶山鋼鐵
三、我國主要石化工業中心
·接近原料產地——大慶、天津、烏魯木齊 ·接近消費市場——南京、上海、廣州
四、四大工業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上虞市| 小金县| 三门县| 富平县| 高平市| 清丰县| 鸡东县| 平舆县| 奇台县| 南漳县| 体育| 平乐县| 宣城市| 天水市| 霞浦县| 察隅县| 马关县| 阿拉善左旗| 犍为县| 依兰县| 嘉兴市| 云霄县| 武宣县| 安阳县| 庐江县| 绍兴市| 北辰区| 麦盖提县| 曲周县| 子长县| 太仓市| 报价| 邻水| 泗洪县| 恩平市| 北辰区| 呼图壁县| 呼玛县| 柳林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