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姑蘇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進一步了解中國民族器樂和典型的器樂曲。2、正確認識部分樂器并識別其音色。二、教學重點:《姑蘇行》的音樂特點。三、教學難點:正確分辨不同的樂器演奏的特點和音色的區分。四、教學過程:1、古詩導課(寒山寺)——詩《楓橋夜泊》2、導出《姑蘇行》,聆聽音樂,圖片誘導情感。3、給出問題再次聆聽,然后解決問題。《姑蘇行》采用昆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戲,情溢于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征,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4、作者介紹: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謂先生。江先謂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2歲起即跟哥哥學藝,民族樂器中的吹拉彈打他都能演奏。14歲隨全家赴大連賣藝維持生活。1949年參加革命,并考入解放軍前線歌舞團獨奏演員。他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專業主要是靠自學,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調為素材,創作并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譽笛壇。江先謂曾在1959和1965年兩次隨中國藝術團先后到過奧地利、蘇聯、波蘭、印尼等國演出。5、演奏技巧《姑蘇行》這首樂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樂,曲式為“慢(A)——快(B)——慢(A1)”加引子組成的三段體結構。樂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手指要靈活并具有彈性。同時,要求氣息飽滿、流暢;音色上要追求“潤、厚、松”與甜美。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升,描寫出了江南春早、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A段,優雅的行板。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要注意換氣位置的準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鋒要精細,發音要純,并顯得玲瓏剔透。B段,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里的“舞”有舞榭歌臺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蕩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仿佛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A1段,稍慢的行板。音樂中表現的是一個“歸”字,如同夕陽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歸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顫、疊、贈、打”的技法,但氣息應柔和一些并逐漸減弱,直至曲終。五、課堂小結,情感升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9張PPT)姑蘇行古詩導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唐]張繼音樂欣賞作品介紹《姑蘇行》是一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竹笛經典名曲,亦是每一個吹笛者的必修曲目?!肮锰K”為蘇州的舊稱,故曲名為游覽蘇州之意。這首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松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樂曲如同一幅描繪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蠱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藝術特色《姑蘇行》采用昆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戲,情溢于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征,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作者簡介江先謂(1924~)出生山東威海。中國近現代作曲家,演奏家。他在民族樂器方面是位多面手,專業竹笛,主要靠自學,自學習江南絲竹音樂的演奏風格,六十年代他采用了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調為素材,創作并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豐收》而初露笛壇。樂曲賞析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曲笛管身粗而長,音色渾厚而柔和,清新而圓潤,廣泛流行在我國南方各地。梆笛管身較曲笛細而短,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種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采用樂器——笛子樂曲賞析此曲的整體結構為:引子+A段+B段+C段(A1段),是典型的三段曲式。其整體速度為:慢(A)——快(B)——慢(C)。樂曲賞析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升,描寫出了江南早春、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引子講解樂曲賞析引子樂曲賞析優雅的行板。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要注意換氣位置的準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鋒要精細,發音要純,并顯得玲瓏剔透。行板講解樂曲賞析行板樂曲賞析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里的“舞”有舞榭歌臺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蕩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仿佛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快板講解樂曲賞析快板樂曲賞析稍慢的行板。音樂中表現的是一個“歸”字,如同夕陽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歸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顫、疊、贈、打”的技法,但氣息應柔和一些并逐漸減弱,直至曲終。尾聲講解樂曲賞析尾聲課堂小結《姑蘇行》作為一首江南風格笛子獨奏曲,以其優美、婉轉的旋律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同時,這首作品也充分地展現了笛子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姑蘇行教案.doc 姑蘇行課件.pptx 純音樂-姑蘇行(笛子).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