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4節宇宙航行第七章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2020-2021學年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阿波羅11號登月到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人類一直在為“飛天”夢想努力著。導入新課實際上,早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就設想:把物體從高山上水平拋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遠;拋出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不會落回地面,成為人造地球衛星。Av導入新課一、宇宙速度思考:以多大的速度拋出這個物體,它才會繞地球表面運動,不會落下來?(已知G=6.67×10-11Nm2/kg2,地球質M=6×1024kg,地球半徑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這就是物體在地球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環繞速度)。講授新課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可近似認為向心力是由重力提供的,有:一、宇宙速度發射衛星的軌道越高,需要克服萬有引力的阻礙作用越多,所以發射速度需要增加。1.是航天器成為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2.是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一、宇宙速度理論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發射飛行器,如果速度大于7.9km/s,又小于11.2km/s,它繞地球運行的軌跡就不是圓,而是橢圓。當飛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時,它就會克服地球的引力,永遠離開地球。我們把11.2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一、宇宙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飛行器還無法脫離太陽對它的引力。在地面附近發射飛行器,如果要使其掙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到太陽系外,必須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這個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脫離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一、宇宙速度三個宇宙速度一、宇宙速度嫦娥5號天問一號二、人造衛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二、人造衛星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0年錢學森回國受阻,并受美國方面監禁,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中國航天之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由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因此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必與地心重合,其軌道可分為三類:1.赤道軌道:衛星的軌道與赤道共面,衛星始終處于赤道正上方。3.任意軌道:衛星的軌道與赤道平面成某一角度。2.極地軌道:衛星的軌道與赤道平面垂直,衛星經過兩極上空。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參量1、近地衛星:指衛星軌道半徑近似等于地球半徑,即貼近地表。人造地球衛星的分類2、同步衛星:指相對于地面靜止的人造衛星,它跟著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T=24h(1)所有的同步衛星只能分布在赤道正上方的一個確定軌道,即同步衛星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重合。人造地球衛星的分類(2)同步衛星的“六個一定”①軌道平面一定:赤道平面②周期與角速度一定:T=24h⑤運轉方向一定:自西向東③軌道半徑一定:r=6.6R④速度大小一定:v=3.08km/s⑥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一定:人造地球衛星的分類(3)同步衛星的用途:主要用于通信,故也稱通信衛星。3顆同步衛星可實現全球覆蓋,為了使同步衛星之間不相互干擾,大約3°左右才能放置一顆同步衛星,也就是說,地球上空只能放下120顆同步衛星。截止2012年,已發射10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分類h=3.6××107mr=4.2××107mv=3.08km/sT=24hh=3.8××108mr≈3.8××108mv=1km/sT=27.3天h≈0r=6.4××106mv=7.9km/sT=84分鐘同步衛星近地衛星月球人造衛星與月球參數近地衛星、同步衛星與赤道上物體的比較近地衛星、同步衛星與赤道上物體的比較1.發射和回收階段發射加速上升超重回收減速下降超重2.沿圓軌道正常運行只受重力a=g完全失重與重力有關的現象全部消失天平彈簧秤測重力液體壓強計人造衛星的超重和失重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進入了東方一號載人飛船。火箭點火起飛,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歷時108min,然后重返大氣層,安全降落在地面,鑄就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豐碑。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運載阿波羅11號飛船的土星5號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拉開人類登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帷幕。7月20日下午10時56分,指揮長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面,并說出了那句載入史冊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不過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而言,卻是巨大的飛躍。”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2003年10月15日9時,我國神舟五號宇宙飛船把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后安全降落。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載人航天方面,繼神舟五號之后,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經將11名(14人次)航天員送入太空,包括兩名女航天員。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點擊畫面播放視頻視頻學習: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點擊畫面播放視頻視頻學習:天問一號任務全過程宇宙航行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環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2=11.2km/sv1=7.9km/sv3=16.7km/s同步衛星第一宇宙速度最小發射速度最大運行速度定義:相對于地面靜止的,跟地球自轉同步的衛星,同步衛星也叫通訊衛星。特點:六個一定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課堂小結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