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張PPT)靜物寫生步驟定構圖位置,透視、比例結構關系,用赭褐或者群青色。用定稿之色薄薄略示冷暖(明暗)關系,為下一步著色作鋪墊。(1)起稿定稿之后,迅速觀察大色調關系,做到胸有成竹,快速而整體地薄涂。根據新鮮的色彩印象大膽揮灑,形成整體的畫面色彩氣氛。(2)大色調在大關系明確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入手,逐個完成。對一件物體的干濕變化,受光與背光部分的色彩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眼睛要隨時環顧畫面和物體之間所比較的整體關系。從局部入手又要不斷返回整體,注意物體與背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聯、呼應關系。(3)具體塑造要有敏銳的藝術感知能力,要學會大膽的省略甚至刪除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但是,對于能夠生動而形象地表現出物體質地的重要細節則應更深入的刻畫,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細節要融合于整體之中,整體中又有動人的精細和精彩才可顯現出繪畫真正的愉悅。(4)細節刻畫圍繞畫面的主題構想,色調關系、物體質感、色彩氣氛等進行最后的調整,使畫面既符合色彩寫生的基本原則又遵從內心審美的精神需要。(5)調整完成作業F只(③高更簡介保羅?高更(P.Gauguin,1848-1903年)與塞尚、梵高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Bretagne),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他也到過法國南部的阿爾,與梵高共同生活兩個月,但卻導致梵高割耳的悲劇。這位充滿傳奇性的畫家,最令我們感動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厭倦巴黎文明社會,憧憬原始與野性未開化的自然世界,向往異鄉南太平洋的熱帶情調,為追求心中理想的藝術王國,舍棄高收入職業與世俗幸福生活,遠離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Tahiti夏威夷與新西蘭之間的法屬小島),與島上土人生活共處,并與土人之女同居。在這陽光灼熱、自然芬芳的島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繪當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話與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強烈表現自我的個性,創作出他最優異的油畫,同時寫出《諾亞?諾亞》名著,記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體驗。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國,1895年再度到大溪地,但因殖民地政府腐敗,南海生活變調,高更夢寐以求的天堂不復存在,他在1905年8月移居馬貴斯島。當時法國美術界對他的畫風并不理解,高更孤獨病困,加上愛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擊而厭世自殺,幸而得救未死。晚年他畫了重要代表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反映了他極端苦悶的思想。后來他在悲憤苦惱中死在馬貴斯島。英國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傳記為題,寫了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藝術的創造(月亮)與世俗的物質文明(六便士=金錢)為對比,象征書中主角的境遇。高更作品(共12張PPT)樸素藝術的旗手--亨利盧梭HenriRousseau??(1844~1910)亨利盧梭HenriRousseau?? (1844~1940)盧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1871年進入巴黎市政府海關處擔任收稅員,而終其一生,就是擔任這個安份的公務員;他的閑暇嗜好,就是創作繪畫,曾經獲準在羅浮宮美術館臨摹。曾經參加官方的沙龍展,卻未曾入選;但他仍自得其樂的不斷創作。 盧梭于1855年從巴黎一所收費站中退休后,始全力作畫,因此博得“關稅員”的稱號。別人常把他歸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畫家”之列,他卻光明正大地認為自己是不折不古的專業畫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園觀賞溫室里的熱帶景物,創作了許多充滿幻想式的作品,如“睡眠中的吉普賽女郎”、“夢”等,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卻全心投入繪畫創作;他充滿想象的作品,卻獲得了詩人的贊賞及畢加索等前衛畫家所推崇。 盧梭畫的主題包羅萬象,除了巴黎市郊,還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麗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異國情調的大幅幻想式作品,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所激發出來的。 盧梭創作熱衷于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他的藝術很難歸到哪一派,但他的畫法屬超現實主義。他似乎總是生活在一個夢幻的世界,這種與生俱來的愛幻想的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滿天真爛漫,他的畫具有原始童話般的魅力。樸素派(原始主義)Primitivism1890背景︰樸素派畫家一詞的由來可追溯到19世紀晚期出現的所謂「星期日畫家」(SundayPainters),另一別名即為「素人畫家」。由于19世紀晚期社會生活形態的變遷,畫家個性的主張與社會性往往分裂為二,不能互相適應,于是「樸素派」畫家便在這種情形下產生,他們的出現有如一種自然產生的緩沖作用。此一流派事實上不能冠以派別的名稱,因為他們并無特定的組織或共通的主張,完全是個自獨立作畫。特色︰樸素派的作品有相同的傾向:單純、樸素。樸素主義的畫家們所作的畫,大都描寫細密;而此派畫家的寫實則是基于內心要求的寫實,將夢與現實揉而為一。《狂歡節之夜》《足球運動員》《赤道下的叢林》﹝TheEquatorialJungle﹞《戰爭》《戰爭》石版畫《入睡的吉普賽女郎》﹝LaZingaraAddormentata﹞詩人和他的繆斯《夢》總結盧梭常被人稱為“原始主義”畫家。因為他筆下那浸潤著幻想色彩的熱帶叢林風光,人與野獸間充溢著溫情的對視,和一種似夢非夢的神秘情調,很容易將人引向對一個遙遠的古老時代的“回憶”。濾去原始時代血與火的殘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寧靜與生命的單純。這位都市里的“土著”(他一生未離巴黎)就生活在這個只屬于他的想象的世界里。正如他自己所說,夢的單純的力量,支配著我的景物。盧梭只是忠實地記錄了一個有一個奇妙的神秘的永遠的夢。是否活著的世界是虛幻的,惟有幻想中的世界才是真實的?盧梭的作品“純凈”得讓你一眼就能看“懂”,卻又總疑心放過了隱藏其中的某種深刻的奧秘。(共17張PPT)后印象主義大師MASTEROFPOST-IMPRESSIONISM塞尚一.后印象派(可調節的現實)后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1890-1900):也稱“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后的美術現象。后印象主義一詞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用來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羅·塞尚等為代表的一群畫家以及畫風的。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并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Fry,1866-1934)提出的。幾十年來,法國人并沒有將這三個人和印象主義加以區別,只是近期才用這一術語把他們和那些主要名家區分開來。雖然保羅·塞尚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和那群畫家一起展出作品,但“后印象主義”仍是一個方便的術語用來突出這三位后來的畫家,而且他們也確實與該群體十分不同。發展過程后印象主義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創造。他們三個人最初都是學印象主義。塞尚和高更還參加過印象主義畫展,凡·高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展覽,但他一直自稱是印象主義.他們三人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他們雖有共同的創作傾向又有各自鮮明的藝術個性:塞尚一生的創作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后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他成為后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高更主張不要面對實物,而憑記憶作畫,提倡綜合的和象征的美學原則。凡·高的新畫風,可以說是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日本的浮世繪版畫融合在他個人氣質中的產物,是東西方繪畫合流的結果。這三位畫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產生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從嚴格意義講后印象主義不是一個畫派,他們之間不是團體,也沒有聯合開過畫展,更沒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脫胎于印象主義又有著共同創作傾向而已。后來的美術史家們發現他們既有與印象主義聯系又不同于印象主義,便稱他們為“后印象主義者”。代表人物和風格代表人物有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等塞尚注重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對立體主義、構成主義形成等有較大促進作用。凡高追求線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以及畫面的裝飾性,這直接啟發了野獸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高更則專注于藝術表現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給予象征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以重要影響。保羅.塞尚生活經歷保羅.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不僅是后印象派的主將,而且是19世紀出現的對現代藝術影響最大的畫家。他出生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埃克斯的一個小村鎮里,父親是一個制帽廠主,后來躍登成銀行家的地位。塞尚童年就喜歡繪畫,十歲時寄宿學校,受神父的啟示開始學習繪畫。1858年,他在埃克斯大學里攻讀法律。1861年,塞尚獲得父親的允許,放棄了學習法律前往巴黎從事繪畫藝術,1862年,潛心于繪畫,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繪畫風格概述1 塞尚早期曾參加法國印象主義的畫展,與印象主義畫家過從甚密。在尊重印象主義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他專注于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他認為自然中的每件東西都與球體,圓錐體,圓柱體極其相似。畫家必須學會描繪這些簡單的形象。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塞尚采用色的團塊表現法來描繪物象的體積,深度,用色彩的冷暖來造型。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集中在肖像畫,風景和靜物畫.其中以靜物畫最為突出。雖然他的繪畫給人以壓抑和沉重的感覺,但充滿著結構,色彩的美和力量。2 如果說文藝復興的畫家總是把一幅畫中各個實體表現為單獨的整體,因而總是逐個部分單獨完成,仿佛它本身就是完整的,那么塞尚的不同之處就是探索各個部分之間的和諧關系。例如,他的《玩紙牌的人》(1890-1892)中并不關心人物的解剖結構,手和臂膀之間的聯系,而是著眼于色調和體積的關系和以色光構圖為基礎的統一風格,他是借助冷暖色交替推移的方式來構成對象。3 塞尚的構圖設計注重形式。除了通過強調平面性深入的層次實現各部分的相互聯系,從而統一構圖以外,他還夸張各個棱角,各種曲線以及自然中形式給人的各種錯覺。這是因為當各種形體相互靠近時,看起來常常是歪曲變形的.這種變形方法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手段,他能傳達對事物的感情。塞尚的創作歷程,從客觀的色彩感覺開始,經歷了主觀的感情,最后才達到自然的幾何結構。1904年他在致貝爾納的信中表示,他相信一切自然物體在藝術中都可以簡化為某種基本的形狀:如立方體,錐體,圓柱體等。這就預示了立體主義的原則。繪畫作品解讀塞尚的《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是為他夫人畫的肖像。在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慮西方傳統肖像畫所要表現的人物性格、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地位等等。在表現手法上,也不是用傳統的以光影表現質感的方法來描繪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達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與形體的結合。色彩與形體的表現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質”。他的這種重在藝術形式的追求的創作傾向,對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故被人稱為“西方現代繪畫之父”。《一籃蘋果》法國塞尚布上油畫縱65×橫81厘米芝加哥藝術學院藏一張粗陋的木桌,放上一塊桌布,上面陳設一些蘋果、酒瓶、籃子、盤子……塞尚非常認真地尋求每一只蘋果的體和面的結構,色彩嚴謹,筆觸渾厚濃重。當畫筆不能體現色彩的強烈質感時,他就用調色刀厚厚地直接抹上去。為追求物體立體感,他幾乎是在激情洋溢地分劃它們的體積與面積關系,著眼于物體的厚度與立體的深度。畫面通過白色的桌布與鮮艷水果的強烈對比,反襯出冷暖的色彩對比。圓形、半圓形、方形和棱形互相襯托,弧線、豎線、斜線互為交錯,這些色和線的交響,構成了統一和諧的布局,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刺激,也給觀者留下了難忘的藝術效應。靜物的色彩是那樣的單純,那樣富有活力。著名的風景畫《圣維克圖瓦山》(約1904-1906)中,山體呈錐形,房屋呈圓柱形。他把繁茂的樹葉簇化成平面性的,而不是單獨個別的樹枝和樹葉。在處理畫面時,他力圖使造型,素描,色彩,調子,構圖渾然一體。對形式概括化的追求,單純的設色,富有個性的變形,這一切使人覺得他的風景畫更接近中國山水畫的意趣。其他一些作品欣賞《持調色板的塞尚》畫布油彩 92厘米×73厘米(法國)保羅.塞尚 1885-1887私人收藏《埃斯泰克的海灣》畫布油彩80厘米×65厘米(法國)保羅.塞尚 1886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瓶花》畫風對平面設計產生的影響(1)后印象主義畫家們曾一度受印象主義畫風的影響,但又不滿足于印象主義的法則,試圖另辟鼷徑,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討藝術表現的本質。完全拋棄了自然主義的態度,動搖了西方繪畫中以模仿為職能的根基,將繪畫引向一個更新奇、更加滲透著強烈情感的主觀世界中,為20世紀西方現代諸美術流派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范式。(2)塞尚反對印象主義因迷戀光色而破壞物象的實體結構和持久感,因此他在繪畫中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現與自然相似的有真實感和動態感的圖象。(3)塞尚利用色彩塑造形體,把通過色彩表現的物體的真正形體看成高寸;一切,他尋求的是顯示世界的繪畫描寫,“畫面不以為著機械的模擬對象,而是以為著捕捉無數關系中的協調,是意味著把這些關系表現到個人的色階中。”現代藝術家把塞尚強調主觀感受,抽象的理論,看成是新藝術的起點。(4)塞尚等后印象派的畫家們吸收了東方藝術某些根本性的東西,如對主觀感受的強調,對客觀事物的大膽取舍,以致使畫面出現生動的力量和顯得更為含蓄而意味深長。(5)與印象主義者注重描繪轉瞬即逝的視覺感受的意向相反,他試圖實現一種新的堅實結構,并力求對所見事物進行高度理性的綜合。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20世紀的藝術通常被認為“從塞尚開始”。他成為立體主義的先驅和20世紀各種理性化抽象藝術的開拓者。不過塞尚的繪畫仍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觀念,因此,嚴格地說,他只是一把打開現代藝術的鑰匙。但無論結論如何,塞尚都當之無愧的被美術史學家們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王肇民個人資料:據悉,王肇民教授擅長水彩,尤擅靜物。除水彩外,在素描、速寫、水墨、風景、肖像和人體方面,也有很高水準。在畫論及詩詞方面,王肇民教授同樣成就斐然。王肇民(1908-2003),安徽蕭縣人。王肇民為當代水彩畫大家,一生坎坷。先在杭州藝專與李可染一同求學,后因參加“一八藝社”被開除,赴北京進入北平藝專。抗戰初期曾參加新四軍,后奔父喪進入四川靠當中學教員維持生計。抗戰后到武漢入武昌藝專任教,解放后隨并校入中南美專,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授,直到逝世。人生旅途和榮譽:1929年考入國立杭州藝專,由張眺、李可染介紹,參加左聯所領導的“一八藝社”。1932年因參加“一八藝社”被“斥令退學”,由林風眠、王青芳介紹,轉學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1933年9月至南京,經潘玉良介紹入國立中央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旁聽。1951年2月至武漢,為中南文藝學院教員。1958年隨學校遷廣州,改為廣州美術學院。1979年被選為廣東美協理事及文聯代表,出席北京第四次全國文聯大會。1981年評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1987年離休后被廣州美術學院聘為終身教授。1991年-2001年分別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及廣東省美術館舉辦個展,并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先后出版《王肇民素描選集》、《王肇民水彩畫》、《王肇民詩稿》。200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德藝雙馨”榮譽稱號。作品評價:王肇民的作品,是一百多年來西方寫實主義繪畫進入中國后達到成熟的真正標志之一。王肇民的水彩畫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他的作品告訴我們,一切關于繪畫的爭執都是徒勞無謂的,舉世杰出的繪畫作品定與畫種及題材無關。他的作品對當下紛紛揚揚的美術界是一種警醒:繪畫還是要回到繪畫本身。我們在他的作品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到:繪畫是人類活動中的一項偉大事業。林風眠我出生于廣東梅江邊上的一個山村里,當我六歲開始學畫后,就有熱烈的愿望,想將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后來在歐洲留學的年代里,在四處奔波的戰亂中,仍不時回憶起家鄉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遠遠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萬物在生長,在顫動。當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單單是童年的夢想,不單單是青年時代理想的實現。記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說我對藝術的追求有如當年我祖父雕刻石頭的精神。現在,我已活到我祖父的年歲了,雖不敢說是像他一樣的勤勞,但也從未無故放下畫筆,永遠描寫出我的感受。——林風眠自述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并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受到學界泰斗蔡元培的賞識與提攜,成為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首任院長。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張“兼容并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趙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藝術名家。林風眠是最早進行國畫改革的畫家之一,探索著將油畫與國畫的優點和美感結合起來。他的畫多用正方構圖,圖為題款。他愛戀著自然、生命、憧憬著和平與寧靜,以仕女和風景畫居多。作品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具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孤寂之美。而正是這種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審美情趣的悲劇美。這與畫家本人顛簸曲折的一生有關。林風眠是廣東梅縣人,原名鳳鳴,出生于1900年。(1900-1991)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在第戎美術學院,后又來到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繪畫。20年代,年僅25歲的林風眠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1928年又在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出任校長。抗戰期間,林風眠輾轉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畫,極力試圖打破傳統繪畫程式。1950年林風眠辭去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之職,遷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國式的二層樓房里,專門從事繪畫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攜女離國,他孑然一身,過起略似重慶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協組織他到農村、山區、漁場深人生活外,他就閉門作畫,每天子時已過,鄰居五能看到林鳳眠畫室里的亮光。十幾個春秋過去,藝壇幾乎忘記了林風眠,然而這正是他的藝術黃金時代,“林風眠格體”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爐火純青。50年代,他的藝術更受到貶抑,生活拮據,每月只得上交兩幅畫以換取一點兒生活費。10年動亂期間,面對一次次抄家,無奈之中的林鳳眠將其數十年的心血千余張精心之作浸入浴缸,從抽水馬桶中沖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過著隱居般的生活。老人的頭發幾乎全部脫落了,人老了但藝術卻不老,他的畫色彩更熱烈、筆墨更放縱、韻味更醇厚。到了晚年,1989年林風眠在臺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門》、《火燒赤壁》、《惡夢》、《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優美而為激烈慘淡的畫面,墨線強勁而多斜勢,多折落,多擊撞,充滿不安和張力。情感如狂風暴雨,激蕩、沖撞著胸中暴裂的火花。(共52張PPT)向畫家學構圖請大家欣賞幾張圖片并比較其構圖特點這些圖片給你什么樣的視覺感受桃與酒杯(日)中村清詒王肇民水果靜物凡高向日葵這兩張圖片有何區別看了上面這幾張圖片,你們的感受和啟發是:在構圖上:在視覺效果上:向畫家學構圖構圖小構圖練習三角形構圖其它形式構圖黃金分割法構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構圖分析構圖——“造型藝術”術語。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靜物構圖——是把對象的形體、大小、空間位置等造型因素,按一定的形式法則合理地安排在畫面上,從而構成一個具有美感的整體。黃金分割律——用0.618乘以畫面空間的總長度,可以找到黃金分割點。黃金分割規律既可以用意繪畫的高度,也可以用于繪畫的寬度。當兩個部分交叉時,就形成了黃金分割點,這一點被認為是放置繪畫中主體形象的理想位置。構圖分析過于集中聚散合理、有主次之分缺少興趣中心三角形構圖:是靜物寫生中最常見的構圖形式之一,具有穩定均衡之感!塞尚.靜物其他構圖形式分析與欣賞十字架構圖弧形構圖水平線構圖垂直線構圖S形構圖對角線構圖V形構圖不同的構圖形式,給我們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討論:請大家將這幾個水果進行小構圖練習學生構圖展示構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構圖常用以下幾種形式:1,均衡式2,水平式3,垂直式4,S形,三角形,滿構圖等。風景畫的構圖均衡式水平式垂直式S形式三角形式滿構圖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變化是依附于整體的統一之上的。構圖的形式法則動與靜大與小聚與散虛與實對稱與非對稱構圖中的意境黃金分割S形構圖圖形構圖對角線構圖水平線構圖垂直構圖放射構圖與聚點構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7《向畫家學構圖》.ppt 保羅_塞尚.ppt 后印象主義大師.ppt 山水畫構圖法.rmvb 林風眠簡介.doc 王肇民簡介.doc 靜物寫生步驟.ppt 高更簡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