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與哲學》7.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運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剖析生活實例;并能夠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設計方案,培養綜合性思維能力。同時,學會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佳目標。2.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難點: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上節課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聯系,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們先觀看一個視頻,并思考問題。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片段,視頻中哪些細節體現了整體和部分的聯系?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經歷一次大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們的祖國也還沒有完全交卷。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全盤布局,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在這里,從靜態看,湖北是部分,全國是整體。從動態看,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個發現、傳播、爆發、控制、清零的過程。整體是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發展全過程的各個階段。我們先從含義上來看,整體和部分的區別。(1)含義不同整體指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舉例:101中學作為一個整體由各個班級和部門構成;101中學的發展是由初創、發展、壯大等各個階段構成。師: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我們身邊的整體和部分的例子來。如:(1)人體與其組成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2)學校與其職能部門(如: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辦公室、團委、各年級、各班)(3)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氧原子(4)金牌的獲得與教練員、其他運動員、陪練員的勞動(5)人的一生與嬰兒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師:大家思考一下,整體與部分除了含義不同,兩者還有什么區別?1、整體與部分的區別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兩個圖片鐘表是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計時的功能,說明什么?(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體:主導地位,統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在疫情防控阻擊戰面前,中國的醫務工作者第一時間沖鋒在前,人民解放軍挺身而出,16個省對口支援湖北。截至昨天,全國各地累計調派11921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一方有難、八方馳援!鐘南山說,武漢是能過關的!讓我們一起堅守共贏勝利!【探究】運用聯系的觀點,思考全國16省市支援湖北的意義。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1)兩者密不可分整體由部分組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讓學生分析,“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從而得出結論:(2)二者相互影響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影響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作用。以上我們分析了整體和部分的聯系,下面我們來實戰演練一下:以下這些成語、俗語體現了什么哲理。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互依存(整體離不開部分)、相互影響(部分對整體的影響)。2.滴水不能行舟,獨木不能成林。(部分離不開整體)3.“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部分離不開整體)4.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部分對整體的影響)5.牽一發而動全身。(部分對整體的影響)6.木桶理論:一個木桶由許多木板組成,木桶的容積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部分對整體的影響)學生分析、回答,教師簡評。師:我們回顧一下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展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我們學習原理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那么這個原理給我們提供了怎樣的方法論?學習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對你有何啟發?出示:原理、方法論(1)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第二部分系統優化的方法這次疫情暴露出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如防護服等)儲備嚴重不足,在其他儲備方面還可能存在類似問題,要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要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在關鍵物資保障方面要注重優化產能的區域布局,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習近平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師: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作為一對古老的范疇在哲學上稱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作為現代系統論的新概念,又叫系統與要素的關系。整體與系統的關系:“一定意義上”強調二者具有共同點即二者都強調整體性,但又有區別,系統和要素更加強調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播放視頻:《武漢保衛戰,全國一盤棋》全國一盤棋,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著眼整體性一省包一市,物資、人員、設備合理配置。遵循有序性通過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注重結構優化趨向得出結論:著眼于整體性原則、遵循有序性原則、注重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師:當然,以上我們談到的優化趨向在現實生活中就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個這樣的故事(展示圖片)。三個和尚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學生歸納、分析:原因在于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內耗了,出現了1+1+1=0即<3的效應。結構要素互不合作,處于無序狀態。設置活動:為三個和尚設計管理組織方案,使他們協調統一始終有水喝。比比誰的方案最有創意!學生四人一組,分組討論,并說出自己的方案,教師簡單評價。教師總結:同學們設計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創意,無論哪種方案,同學們都考慮了從整體著眼,優化組合,達到整體最優的目標。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就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設計了一些方案,我們看他是怎么設計的:第一座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個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滿了。第二座廟:老和尚立了新廟規,三個小和尚,誰水挑得多,晚上吃飯加道菜;誰水挑得少,沒菜,吃干飯。這一來,小和尚們爭著挑水,一會兒廟里的水缸就滿了。第三座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們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連成一個輸水管,河邊裝一個轱轆。第一個和尚搖轱轆,水桶上去了;第二個和尚站在高處,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個和尚在廟里接水,把水缸裝滿。三個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輪換。教師歸納總結:第一座廟的和尚發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協作、團結的精神,搞了“機制創新”。第二座廟的和尚訂了新的廟規,這就是“管理創新”。第三座廟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輸水管道,三個和尚靠技術創新解決了吃水問題。我們今天主要內容就學到這,請同學們(可以選一位或幾位同學)把今天所學的內容歸納一下。學生自主歸納體系:一對關系──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一個方法──系統優化的方法(系統含義、基本特征、要求)。最后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由成龍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劉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國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樣,這首歌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卻字字珠璣,深入人心(幻燈片)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從歌詞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國與家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其實何止國與家,我們所處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正因為如此,要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師問:大家想想看:國與家誰是整體,誰是部分?(生答:國是整體,家是部分)新冠肺炎疫情當前,作為個體,我要承諾:戴口罩、講衛生、勤消毒、要力爭。測體溫、勤洗手、常通風、健康有。群防控、人心齊、同努力、贏戰“疫”!教師歸納總結、升華。人生是一個整體,規劃好人生,可以讓我們人生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實,可以讓社會因我們的存在更加美好。沒有計劃就是在計劃失敗,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本課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做一份高考前規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