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濱州市沾化區第一實驗學校“新冠疫情”主題校本課程“疫”起學物理物理教研組前言親愛的同學們:2020年春節之際我們經歷了巨大的考驗,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改變了原有的模式。封城、限行、全國各地各處各個地方設立了疫情專用值班人員,面臨著疫情的蔓延,我們的學業也變為線上學習,居家學習。突如到來的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疫情防控期間和復工復學時都有和物理相關的知識。本課程從疫情防控的基礎措施測體溫的工具上開展課程的學習,本著從實際和理論出發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物理的重要和科技的變化。課程目標讓學生了解測溫槍的原理、結構與使用,聯系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中的溫度一節,感受科技帶來的生活上的便利。讓學生明確測溫槍和水銀溫度計的區別與優缺點,了解一些常用測量體溫儀器的種類。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包含物理知識,物理知識應用于、服務于生活。同時通過學習能正確認識新冠肺炎,培養珍愛生命和愛護環境的意識。課程內容人體體溫測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不管是居家隔離、返程車站、出入商場等公共場所,還是復工復學,體溫測量是必須的一步。體溫是人體一項基本生理指標,是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尤其是對于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禽流感以及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大規模流行病的防治和控制,體溫的快速準確測定成為必要手段。市面上的體溫計很多,測體溫的方法也很多,有測耳朵、腋窩、口腔、額頭、手腕等,但這些部位要怎么測呢?到底體溫多少攝氏度,才算是發熱呢?體溫測量部位通常測量體溫的主要部位有:額頭、耳蝸、口腔、腋窩以及肛門等部位。這些部位的溫度接近人體的實際溫度,但不同部位的實測溫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測溫準確度來說,口腔、肛門測溫優于腋窩、耳蝸測溫,最后才是額頭測溫。一般來說,人類的體溫會恒定在37℃左右,但37℃只是體溫的一個大概數字,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體溫測量設備分類體溫測量設備可分為兩大類:接觸式測溫計和非接觸式測溫計(又稱為人體紅外測溫儀)。接觸式測溫計主要有水銀(液體)體溫計和醫用電子體溫計、紅外耳溫計,非接觸式測溫計包括紅外額溫計及紅外熱成像式體溫篩檢儀等。水銀體溫計醫用電子體溫計紅外額溫計耳溫計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各類體溫計的最大允許誤差為:水銀/液體溫度計:-0.15℃,+0.10℃醫用電子體溫計:±(0.1~0.2)℃紅外耳溫計:±0.2℃紅外額溫計:±0.3℃紅外篩檢儀:±0.4℃從測溫準確度來說,接觸式測溫計要優于非接觸式測溫計,但非接觸式測溫計具有以下明顯優點:一是與被測對象不接觸,在測體溫時不會造成不必要感染;二是測溫快速,通常測量時間小于一秒,一般不會超過兩秒,因此十分適合應用于疫情防控期體溫測量。紅外體溫計只能作為體溫異常的初步篩選,當發現體溫異常時,應該用水銀體溫計或電子體溫計的腋下測量值為診斷的最終依據。紅外測溫計凡是溫度高于絕對零度(0K或-273.15℃)的物體,隨時隨地都會向外輻射能量,且該輻射與物體的固有溫度成比例。在這種輻射中,包含用于實現測溫的紅外輻射。能夠探測并接收輻射從而測出物體溫度的儀器稱為紅外測溫計。便攜式測溫儀又稱手持式紅外測溫計,它體積較小,重量較輕,電池供電,使用方便,是疫情期間常用常見的測溫儀。構成紅外測溫計可分為兩大部分,光路部分和電子傳感變換部分。光路部分包含鏡頭和濾波片,電子傳感變換部分包括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原理紅外測溫計通過吸收被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測定其溫度。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貫穿大氣后,借助專用鏡頭便能將其聚集在探測器上。隨后,探測器會生成與該輻射成比例的電信號。該信號得到放大,并通過接受連續的數字信號處理而轉化為與物體溫度成比例的輸出信號。如此一來,在顯示器上便會顯示出溫度的測量值,或為信號形式輸出。適合對人員依次、快速測溫篩查。使用測量部位可以是人體額頭、耳后或者頸脖處。使用時,將溫度計正對測量部位,測量距離建議在3厘米至5厘米之間為佳。紅外測溫計有“體溫“和“表面溫度”兩種模式,測量體溫時務必要設置在“體溫”模式。此外,紅外測溫計測量的是人體表面溫度,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更大,建議紅外額溫計應在18~28℃恒溫無風的室內使用,被測人進入室內后需停留5~10分鐘,待與室內溫度一致后再進行體溫測量。課程實施主題時間課時主要內容疫情主題班會9月份2課時1.觀看疫情防控新聞視頻,了解疫情防控最新動態;觀看疫情期間涌現的感人事跡。2.在班級內分享自己對“新冠疫情下”的感想與思考,抒發愛國情懷。第1節人體體溫測量10月份2課時學習人體體溫測量的相關知識2.對水銀體溫計和紅外體溫計的原理、結構及優缺點進行討論。第2節紅外測溫儀11月份2課時學習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構成和使用學校課程結束后深入小區或門店了解測量體溫的相關知識,并對新冠肺炎疫情有深入的了解,提交推選優質報告。課程評價1.讓學生對水銀體溫計和紅外體溫計的原理、結構及優缺點進行討論。2.課程結束后深入小區或門店了解測量體溫的相關知識,并對新冠肺炎疫情有深入的了解,提交推選優質報告。主編:王朋朋編委:賈金榜范春曉李寶東郭學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