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 年級 政治 教案 教學年級: 高一 年級 1、2、5、6 班.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共 2 節. 課 題 1.2 中國共產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課時 2 課型 新授課 主備 教師 二次備課教師 教學目標 1.知道建立新中國的政治意義及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取得的成就 2.實行改革開放的地位、目的及意義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教學 重點 1.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取得的成就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教法與學法簡述 自主學習發、講授法、小組合作、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 難點 改革開放的目的及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教材、優佳學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 二次備課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視頻百年恰是風華,回顧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學生回答)引出課題。 站起來:建國建設 1、歷史回顧:從近代開端到社會主義 提問:“新中國的成立有什么政治意義?”(學生回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學生自主看教材第9頁的專家點評部分,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過渡時期的建設和探索 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經濟恢復時期,完成民主遺留問題時期。(1949-1952年底)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3-1956)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重大事件梳理 提問“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意義”(學生回答)引出意義:①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②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從而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3、社會主義的艱苦探索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答案,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學生回答)意義(為改革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結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的相關知識。(PPT展示) 富起來:改革開放 1、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 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學生自主閱讀12頁相關鏈接) 2、改革開放的目的(實質) ①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③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開放的意義(可聯系必修一4個面貌、3個飛躍、2個關鍵一招、1個必由之路,1個重要法寶) 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 ②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③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PPT展示習主席講話) 總結: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的相關知識(PPT展示) 強起來:進入新時代 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作出的。 主要標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3.新時代的內涵(教材13頁相關鏈接,學生自主閱讀) 3.新時代的意義(三個意味著) 總結: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相關知識。 課堂小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快速回顧本框題的知識。 ? 課堂小結 在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踐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課外作 業布置 基礎練習 優佳學案隨堂訓練 拓展練習 完成優佳學案配套練習冊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站起來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階段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 初步探索時期 富起來 目的(實質) (改革開放) 意義 強起來 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 標準 新時代的意義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