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 【課標條目】 2-3-8 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鴉片戰爭前,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2-3-9 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和專制統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一) 【課標解讀】 1.近代前夜的危機 (1)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 ①經濟危機:清朝前期,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仍占主導地位,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工商業發展。 ②外交危機:清初實行閉關自守。 ③社會危機嚴重,土地兼并嚴重,人多地少,社會矛盾嚴重,政治腐敗黑暗,皇室鋪張浪費,官場腐化奢靡。清朝中期發生了大大小小數十次起義。 (2)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1972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使團訪華。乾隆帝對他們提出的各項要求逐條加以駁斥完全拒絕,英國使團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3)從中西對比看盛世危機 對比 近代前夜的中國 近代西方列強 政治 實行封建君主專政制度,封建專制皇權高度強化,人民沒有民主和自由 經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經濟 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仍占主導地位,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工商業發展 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工商業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 思想文化 實行文化專制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 進行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對外政策 實行閉關自守 進行新航路開辟,積極對外殖民擴張 (4)從中西對比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一味守護農耕藩籬的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逐漸發生逆轉。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遠離世界發展潮流的中國終于陷入深刻的危機。 2.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戰爭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以后,經濟迅速發展,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②導火線、借口:虎門銷煙。 (2)時間:1840~1842年。 (3)侵略國:英國。 (4)經過 ①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戰爭正式爆發。 ②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 (5)結果:1842年8月,英軍艦船闖入南京長江江面,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至此,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南京條約》是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項目 《南京條約》內容 危害 割地 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賠款 賠款2100萬元。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開放 通商口岸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海關主權受到損害,為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協定關稅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等。 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為列強打開中國市場,進行經濟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6)影響:①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②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③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④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 (2)時間:1856~1860年。 (3)侵略國:英國、法國。 (4)經過: ①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故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②1858年5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③《天津條約》簽訂后,英、法兩國借口來中國換約受到阻礙,于1860年再次出兵,接連攻陷天津、北京。咸豐帝逃亡承德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與英、法議和。 ④1860年,英法聯軍野蠻洗劫了北京城,縱火燒毀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5)結果:1860年10月,英、法兩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戰爭結束。 項目 《天津條約》內容 《北京條約》內容 割地 /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開放 通商口岸 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增開天津為商埠。 賠款 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 增加大量賠款。 其他 外國公使可進駐北京; 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6)影響:①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開始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②《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4.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后強大起來,開始圖謀侵略中國。 (2)時間:1894~1895年。 (3)經過: ①黃海海戰:1894年9月,日本艦隊與中國北洋艦隊在黃海上激戰,重創日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犧牲。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遭受損失,但主力尚存。李鴻章命令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將制海權拱手讓敵。 ②旅順大屠殺:戰火很快燒到中國境內,日軍接連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日軍對當地居民實行大屠殺,死難者有18000余人。 ③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求和。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項目 《馬關條約》內容 危害 割地 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賠款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等。 加重了人民負擔。 開放 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侵略勢力深入內地,進一步便利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設廠 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經濟侵略方式從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5)影響: ①《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②甲午戰爭后,列強加緊了對華經濟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5.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①背景:甲午中日戰爭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從此,中國被列強視為可以任人宰割的獵物。 ②經過:1897年冬,德國借口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強占膠州灣,第二年清政府被迫將膠州灣租給德國,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其他列強競相效仿,紛紛強租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國家 租借地 勢力范圍 德國 膠州灣 山東 俄國 旅順、大連 長城以北 英國 新界、威海衛 長江流域 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日本 福建 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 ③影響: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背景:列強劃分勢力范圍后,外國傳教士在各地胡作非為,引起人民大眾的激烈反抗。19世紀末,爆發了義和團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列強對此極為不安,決定聯合鎮壓。 (2)時間:1900~1901年。 (3)侵略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 (4)經過: ①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租界出發向北京進攻,但沿路遭到義和團頑強阻擊,被迫退回。(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 ②八國聯軍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親信大臣,倉皇逃亡西安。 ③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城以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5)結果: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內容 危害 賠償白銀4.5億兩。 賠款最多的條約,加重了人民負擔。 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1901年之后的很長時間內,中國人是不可能居住在東交民巷的。 拆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個炮臺。 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 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 清政府保證永遠禁止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 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考點拓展】 1.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意圖的條約內容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 2.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3.廈門:既是近代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開放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 4.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先后割占了我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 5.19世紀末,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的方式: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 6.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法等提出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同其他列強一樣在中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7.近代史上,允許列強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規定最早出自《馬關條約》,列強是:日本。影響: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8.近代前期列強四次侵華戰爭的共同點: (1)發動目的:都是為掠奪中國而發起。 (2)失敗原因:①中國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敗無能,長期閉關自守,經濟、科技、軍事落后(根本原因)。②列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科技發達,在軍事上占有優勢。 (3)結果方面:都是中國戰敗,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4)影響方面:都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 (5)共同啟示: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是硬道理。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國防建設,增強綜合國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視科技創新。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等。 【活動建議】 1.制作表格,分類整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有關內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線索。 2.觀看《林則徐》等影片,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引導學生講述近代史初期悲壯的抗爭故事,同時結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