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 【課標條目】 2-3-5 列舉近代歐洲著名的工人運動,說明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和時代意義。 【課標解讀】 一、工人運動的發展 1.背景:工業革命就像一把雙刃劍,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工業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逐漸成為西方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他們之間的矛盾空前激化。 2.工人運動 (1)特點:起初,這些斗爭局限于要求增加工資等經濟方面的權利,后來逐漸轉向爭取政治上的權利。 (2)運動及意義: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歐洲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如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1831~1834年,明確提出推翻富人政權的口號)、英國的憲章運動(1836~1848年,以《人民憲章》為政治綱領)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它們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誕生的條件 (1)社會經濟條件:工業革命的發展造成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兩極分化嚴重。 (2)階級條件: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的解放,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3)思想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 2.誕生的標志 (1)誕生的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2)《共產黨宣言》的內容: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規定了共產黨的性質和綱領,指出了黨的最終目標是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道路,號召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3.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4.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 從此,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隨著工人運動的擴展,馬克思主義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馬克思主義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 5.巴黎公社——馬克思主義的實踐 (1)背景: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 (2)經過: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于3月28日建立了工人政權——巴黎公社。 (3)結果:1871年5月,資產階級政府不甘心失敗,卷土重來,對公社發動了進攻,巴黎公社失敗。 (4)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5)國際歌的誕生:巴黎公社失敗后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的歌詞。后來,經作曲家狄蓋特譜曲后,《國際歌》在全世界廣泛傳唱開來。 【課標條目】 2-3-6 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課標解讀】 1.德國統一 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嚴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強大的是南部的奧地利和北部的普魯士。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為宰相,他運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三次“王朝戰爭”,均取得勝利。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自己是統一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德國統一完成。 2.美國南北戰爭 (1)原因:美國獨立后,南方繼續發展大種植園經濟,北方工業迅速發展,以工業為主。南北不同的發展模式,造成了南北矛盾。到了19世紀中期,這一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地步。 (2)導火線:1860年 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3)經過 爆發 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歷史上稱為“南北戰爭” 初期 北方軍隊連連敗退,人民群眾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 轉折 頒布《宅地法》:凡是美國公民,只要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連續耕種5年后,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的私有財產 影響:這一法令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土地的要求,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1862年9月,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影響:宣言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 結果 1865年,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 (4)影響: ①積極方面:經過內戰,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②局限性: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并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力。 3.俄國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16世紀中期,俄國盛行農奴制,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7世紀開始出現手工工場,但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1689年,羨慕西歐先進科技文化的彼得一世掌握實權,實行改革,推進社會進步,增強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 (2)俄國1861年改革 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原因是克里米亞戰爭把俄國的強國形象打得粉碎,充分暴露農奴制的弊端。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新氣象,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地發展。 4.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19世紀中期,日本閉關鎖國、封建落后。歐美列強入侵,激化了國內矛盾。面對危機局面,一些中下級武士逐步放棄了排斥西方的做法,轉而接受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1868年,討伐幕府的武裝在京都附近戰勝幕府軍隊,推翻了幕府統治。1869年,明治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挽救民族危亡,明治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向西方學習的改革措施。 (2)措施 ①政治方面,廢除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擇業。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④軍事方面,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軍隊。 (3)性質:明治維新是一場資產性質的改革。 (4)影響: 積極方面:①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漸深入人心,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漸改變了落后的面貌,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消極方面:日本強大之后,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考點拓展】 1.為什么說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的目的是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兩大障礙,一是英國殖民統治,二是種植園奴隸制。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是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但獨立后的美國存在兩種經濟制度:南方種植園的奴隸制度和北方工業經濟的自由勞動制度。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這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終于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北方的勝利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二是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三是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全部政權。這就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它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日本國內資源匱乏,生存環境險惡。日本能成為世界強國之一,影響其發展的最重要的舉措是什么?對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何啟示? (1)重視改革、引進技術、發展教育、增強國防力量。 (2)和平崛起,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等。 3.在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中,最能推動日本邁入近代化(經濟上的工業化)的是哪一點?哪一點對日本以后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2)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4.了解日本的對外擴張之路 (1)1872年入侵琉球、1874年入侵臺灣、1879年吞并琉球 (2)1876年,侵略朝鮮,簽訂《江華條約》 (3)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戰爭 (4)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5)1915年,提出“二十一條” (6)20世紀三四十年代,侵華戰爭 5.大化改新 ①背景:七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世襲大貴族經濟實力強大,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者,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利,豪強貴族權傾朝野,致使皇權旁落。 中國唐朝高度繁榮,朝鮮半島上的一些國家也蒸蒸日上,這一現實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他們渴望實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②經過:645年,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③內容: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 ④影響: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6.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比較:略 【活動建議】 1.以專題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較為深入的探究。如:美國內戰的原因,及其對美國的發展的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為什么能夠成功,及其對日本的崛起的意義等。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列出中國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異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