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標條目】3-1-4 講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列舉事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人怎樣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課標解讀】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1)國際條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共產國際的幫助。(2)國內條件:①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站在宣傳馬克思主義陣地前列的是李大釗。1919年,李大釗在《新紀元》中指出,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系較完整的介紹。之后,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的勝利。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這是20世紀20年代在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②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1919年五四運動中,上海的工人舉行罷工,很快席卷全國20多個省。此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開始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③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隨后,北京、長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3)綜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4)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新”體現在:①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②新的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③新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④新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⑤新的革命結果: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5)中共一大的概況①時間:1921年7月23日。②地點:上海,后改在浙江嘉興南湖。③人物: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④內容: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⑤意義: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6)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開展革命斗爭迫切需要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到20世紀20年代初,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正是這種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同時具備,才構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所以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7)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8)八七會議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9)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遭受挫折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此后,各地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先后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10)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決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問題——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1)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①原因: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推行“左”傾錯誤主張,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②長征開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棄根據地,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③遵義會議:時間1935年1月地點遵義(貴州)內容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后,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意義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④長征過程:湘江戰役(最壯烈的一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踏過草地。(12)革命圣地延安【考點拓展】1.兩條中國特色道路的比較:比較項目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1978—)根本依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代表人物毛澤東鄧小平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奮斗目標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果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特點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改革開放共同啟示①立足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理論和實踐結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③有開拓創新精神。2.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事件時間背景內容八七會議1927年8月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決定開展土地革命,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3.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三次重大轉折(1)八七會議: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影響:①指明了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②滋長了“左”傾情緒。(2)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遵義會議的召開和會議作出的決定,體現了毛澤東在這次糾正黨內重大錯誤的問題上,起著重要的核心作用。(3)十一屆三中全會:①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②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③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也是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④這次會議還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4.井岡山精神主要內涵是:堅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奮戰,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其中堅定的革命信念是這一精神的主題。5.長征精神主要內涵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6.舊、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尺【活動建議】1.觀看《開天辟地》《建黨大業》等影片,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2.指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觀看影視作品、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閱讀老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傳記、回憶錄。3.利用有關資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