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課標條目】 1-4-4 區分歷史敘述和文學作品的差別,知道獲取歷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徑及其功用。 1-4-5 區分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解釋它們各自的意義和功用,運用不同的資料有理有據地論述問題。 2-4-6 評述重要歷史人物的功過,恰當說明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3-4-5總結歷史與社會探究的收獲,把握新的起點,思考自己成長之路的選擇。 【課標解讀】 1.歷史資料的類型 根據史料的表現形式來分,可以分為: (1)文獻資料:包括史書、檔案、日記、報刊、圖片及其他文字和音像資料。 (2)實物資料:指歷史上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遺存,如遺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3)口述資料:指人們口頭講述并被記錄下來的資料,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回憶錄、采訪記錄等,是對文獻資料的一種補充。 根據史料的價值來分,可以分為: (1)第一手資料:來自親身實踐、經歷或直接觀察所獲得的資料。 (包括原始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跡等) (2)第二手資料:從當事人或目擊者那里轉述得來的資料。 一般來說,第一手資料比第二手資料更可靠。 2.獲取歷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徑 查閱文獻檔案、考察遺址遺跡、參觀博物館、訪問專家學者、觀看歷史紀錄片;等等。 3.評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性:評價時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又要認識其消極的一面(局限性)。全面地一分為二地去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例1】對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評價。 從積極方面看,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從消極方面看,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2)主流性:應抓住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例2】以下對秦始皇的幾種評價,哪種觀點比較接近歷史真相? ①秦始皇是個暴君; ②秦始皇過大于功; ③秦始皇功過各半; ④秦始皇功大于過; ⑤認為秦始皇沒有什么過,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的功:首先,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其次,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再次,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產生了深遠影響;最后,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秦始皇的過:焚書坑儒;大規模征發徭役和兵役;統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對比其功與過,我們應該認為觀點④比較接近歷史真相。 (3)歷史性: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時一定要把該歷史事件和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決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 【例3】如何正確認識清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但是最初實行是有原因的,一是清初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仍占主導地位——中國不需從國外進口商品,二是為了防范和抵御侵略者在中國沿海地區的種種不法行為和侵略行徑。雖然閉關鎖國政策的消極作用很大,但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中,我們不難看出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侵略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了一定的自衛作用,故應給予一定的肯定。 (4)階段性:由于歷史階段的不同,同一歷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結果就會不同,評價也就會有差異甚至相反。 【例4】回顧科舉制度從隋唐的產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歷史,談談你對其作用的評價。 科舉制度在起初不斷得到完善,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并為繁榮古代文化做出了貢獻,因此當以肯定為主。 而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度得到嚴密控制,考試內容限制在“四書”、“五經”范圍之內,八股取士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并且還嚴重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因此當以否定為主。 (5)史論結合: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必須以史實為依據,脫離史實的空洞的評價只能是空泛之談。史論結合是評析歷史事件、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例5】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試以五四運動的史實說明五四精神的具體表現。 觀點: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史實:反對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侵占的權益轉給日本;學生游行,高呼“還我青島”等口號;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免親日派官員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等。 4.人類社會的歷程 人類社會歷程的根本觀點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推動了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前進,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依次更替。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各不相同,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發展是一模一樣的。 5.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①社會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總處在不斷進步的變化中,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發展了,社會生產關系就要相應的發生變化,整個社會的面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改變。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社會變革能否成功的基礎。 ③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中,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推動人類歷史的進程。 6.共同關注我們所處的時代: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面對成績,我們要有憂患意識。我們要增強信心,運用自身的智慧,將困難和挑戰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和契機,開創新的局面。 【考點拓展】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同時應當注意:應將歷史人物置于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歷史性);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主流性);另外,還需要注意全面性、階段性等方面的要求。 【活動建議】 1.推薦歷史文獻與文學名著、組織學生討論它們的異同。如比較《三國演義》《大唐西域記》與《西游記》的描述,進而討論它們在反映歷史信息方面的作用和獨特價值。 2.通過有關現實事件的報道或歷史事件的解釋,幫助學生識別哪些信息來自第一手資料、哪些信息來自第二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從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兩方面,指導學生感悟使用這兩種資料的不同意義。 3.根據教學進程,選擇中外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組織學生講述其生平業績,討論他們對歷史進程的作用,評價其是非功過。 【課標條目】 1-4-6 歸納獲取生活信息的基本途徑與方法;評估具體條件和需要,選用適當的社會調查方法。 【課標解讀】 1.社會調查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 2.社會調查的一般步驟 (1)確定主題;(2)擬定提綱;(3)實施調查;(4)撰寫調查報告。 3.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 (1)實地調查法:指調查者深入現場或一定情境,直接觀察調查對象,并有目的的搜集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2)文獻調查法:指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獲得有用信息的方法,是一種間接調查的方法。 (3)訪問調查法:指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有目的的談話,以尋求研究問題的方法。 (4)問卷調查法: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要根據實際需要,學會選用適當的調查方法。 4.設計調查問卷 組成 部分 內容 作用 問卷 前言 包括問卷標題、調查說明及填表要求 對調查目的、意義及填表要求的說明 問卷 主體 是社會調查所要搜集的主要信息。一般由一個個問題及選擇項目組成(問題也可以是簡答題或其他題型) 通過問題設計和被調查者回答,可以對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對某一特定事物的態度、意見傾向以及行為有較充分的了解 問卷結 束語 還可以含調查人員姓名、調查時間、調查地點等 主要表示對被調查者合作的感謝 【考點拓展】 1.中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有利于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幫助我們認識社會,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今后走向社會積累經驗等。 2.社會調查的目的:(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為了了解×××的狀況/現象/現狀/問題/歷史/知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求知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增強人口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生命意識/道德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平等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社會調查的主題: 格式:《關于××××××××××××地區 ××××××××××××單位或人物(可省略) ××××××××××××現象或問題的調查》 如:《關于杭州市外來務工人員生活狀況的調查》《關于金華市環境污染問題的調查》 【活動建議】 選擇本地熱點問題或公共政策,要求學生分組擬定調查的提綱。包括:為了什么目的、具備什么條件、按照什么步驟、采取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務,并共同對其可操作性進行評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