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課標條目】 1-4-2 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課標解讀】 1.根據地圖確定區域的位置與范圍 區域的位置和范圍,決定著區域的基本特征。利用地圖能夠確定區域的位置與范圍。 描述位置的方法: 一個地方的位置可以從經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兩個方面來描述。 ①經緯度位置:可以通過地圖上的經緯網來確定。 ②相對位置:可以通過周邊其他區域或事物來確定。例如,相對于某個大洲或大洋、某個山脈或某條河流的位置。 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條件 區域的自然條件包括這一區域的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 可利用文字、地圖、照片和圖表等資料,認識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 3.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人文特色 區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區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生產活動、風俗習慣等方面。 4.感受區域的發展 (1)一個區域的發展一般可以通過該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等幾個方面來認識。 (2)區域依靠自然條件的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例如,西亞地區充分利用其石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石油工業;利用石油財富在沙漠中修建摩天大樓,發展旅游業和商業。 【考點拓展】 1.經線與緯線 經線(又名子午線) 緯線 定義 連接南、北兩極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表一周的圓圈 長度 每條經線長度相等 赤道最長,越往兩極長度越短 形狀 每條經線呈半圓狀 每條緯線呈整圓狀(極點除外)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位置關系 每條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 緯線之間相互平行 2.經度與緯度 經度 緯度 度數起始線 0°經線(本初子午線) 0°緯線(赤道) 劃分方法 以0°經線為界,向東(東經)、向西(西經)各劃分180°,共360° 以0°緯線為界,向北(北緯)、向南(南緯)各劃分90°,共180° 代號 東經(E)、西經(W) 北緯(N)、南緯(S) 分布規律 東經度數越向東越大 西經度數越向西越大 北緯度數越往北越大 南緯度數越往南越大 3.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五帶(熱量帶)的劃分 4.常見經濟指標的涵義: ①國內生產總值(GDP)——一般多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狀況; 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一般多指生產力水平、生活水平; 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衡量農民的生活水平。 5.常見人口統計數據的涵義: ①0~14歲人口比重——一般可反映人口增長的速度; ②增長率——一般也可反映人口增長的速度; ③每10萬人中大學生人數——一般可指人口文化素質; ④60(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表示老齡化程度。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7%以上的地區,為老齡化地區。 6.分析區域的人文環境:分析區域的人文環境可從區域的人口、民族、生產特色與社會生活(物質生活、文化習俗)等方面要素入手。 【活動建議】 1.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解釋劃分經度與緯度的意義,了解特殊的緯線和經線,以及緯度帶的劃分;在學習有關內容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生活實踐中,反復練習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2.運用政區圖描述某大洲、某國家或地區的位置和范圍;運用地形圖或地形剖面圖,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勢和河流的特點;運用降水量柱狀圖、氣溫曲線圖或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某地的氣候特點;運用人口增長柱狀圖或人口密度分布圖,分析某地的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分布特點等等。 【課標條目】 1-4-3 熟知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匯或習慣用法,恰當運用它們表述、說明歷史事件。 【課標解讀】 1.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匯或習慣用法 公元: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采用公元紀年,就是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此往前推算為公元前某年,向后推算,是公元某年。 世紀:每一百年稱為一個世紀。世紀的計算方法和年代的計算方法一樣,也是以公元元年為界。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100年為公元前1世紀。 年代:是以10年為一個單位,每10年為一個“年代”,比如1940—1949年,稱為20世紀40年代。 時代:通常人們還把一個較長的時段稱為時代,其劃分標準為這個時段的某一重要特征。 年號:漢武帝首創以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年號為“建元”,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2.計算時間長度。注意:在計算跨越公元前后的時間長度時,應減去1年。因為公元前1年和公元元年之間沒有零年。 3.運用時間和紀年識別歷史進程的演進順序,會制作年代尺并能利用年代尺計算時間長度。 【考點拓展】 1.表示時間的方法及專門詞匯。 詞匯 涵義 例子 時代 一個較長的時段,劃分有多種標準 青銅時代、戰國時代、工業時代、近代 年號 漢武帝首創,他定公元前140年年號為“建元”,這年就是“建元元年” 建元、貞觀、開元 干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 甲午戰爭、辛亥革命 公元 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此為界,向前為公元前某年,向后為公元某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公元后的年份,可以省略“公元”兩字) 世紀 每100年為一個世紀 1640年為17世紀;1949年為20世紀 年代 每10年為一個年代 1640~1649年為17世紀40年代 2.公元前202年,用世紀表示:公元前3世紀末。 公元202年,用世紀表示:公元3世紀初。 3.民國紀年換算成公元紀年的方法:如民國11年,1912+11-1=公元1922年。 公元紀年換算成民國紀年的方法:如公元1949年,1949-1912+1=民國38年。 4.計算公元后、公元前兩個年份之間歷時幾年,需要減1年。若兩個年份都為公元后(或都為公元前),直接相減即可。如: 公元25年與公元前202年,歷時:25-(-202)-1=226年。 公元907年與公元618年,歷時:907-618=289年。 【活動建議】 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專門解釋某些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或歷史人物的生卒年代。用公元紀年的方法,計算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年代,用干支紀年和民國紀年的方法,計算近代中國的年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