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一、消費及其類型(一)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1、 最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 ——促進生產的發展2、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1)收入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1)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當前的收入水平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當前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參考:統計局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體成員的收入扣除個人所得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障支出后余下的可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包括居民從工作單位得到的工資性收入(工資、獎金、津貼、離退休再就業收入、其他勞動收入等)、財產性收入(利息、紅利、租金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及退休金、失業救濟金、捐贈收入、出售財物收入等)以及從事個體經營活動所得的凈收入等。“十一五”時期,各級政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切實落實各項增收措施,有力地保證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201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長8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0%,年均實際增長9.7%。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經營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等各分項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長。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和擴大消費的主要措施)2)居民的未來收入預期;未來收入水平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對于未來收入,如果人們有非常樂觀的預期,那么預支將來收入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預期未來有減少收入或者失業的風險時,人們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以備不時之需。(社會保障體系)3)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會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2)物價變動也是影響消費選擇的主要因素: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價格對不同消費品的影響不同,一般說來,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于奢侈品。理論聯系實際:(舉例)A收入影響消費 →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B收入差距影響消費 → 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C價格影響消費 → 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就是穩定物價。D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影響要遠遠低于奢侈品 → 國家特別關注農產品價格變化“谷賤傷農”……還有嗎?3、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廣告,甚至購買方式、商店的位置、服務態度、售后服務與保養情況等都能影響人們的消費活動。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之一——消費心理國家分配制度稅收政策、利率政策、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對人們的消費傾向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口數量等(二)、消費類型消費(廣義):生產消費與生活消費(我們通常講的消費是生活消費)。1、按產品類型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2、按交易方式可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A錢貨兩清消費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交易方式。B貸款消費:①以信用為基礎。(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與否制約著貸款消費的發展。貸款消費還受到消費觀念的制約,中國傳統消費觀念是攢錢消費,這也制約著貸款消費的發展。) ②主要用于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和大額服務(因為這些消費超出消費者當前支付能力)。 ③其利弊因時因人而異。(在通貨緊縮之下,鼓勵有經濟能力的人貸款消費,則是利國利民之舉)。 ④是超前消費還是適度消費要看是否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進行。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進行貸款消費,并不是超前消費,而是一種適度消費。 ⑤商品使用權和所有權是隨著償還貸款逐漸發生轉移的。⑥助學貸款不是貸款消費,而是人力資源投資。C注意比較:錢貨兩清消費:商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買賣之后當即轉移(但責任并未完全轉移)(主要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貸款消費:商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逐漸發生轉移;租賃消費:所有權沒有轉移,轉移了一定時期內的使用權。租賃消費發生的原因是租比買便宜得多。3、按消費目的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注:生存資料消費重在解決溫飽,發展資料消費重在提高素質,享受資料消費重在身心愉悅。(由低級到高級)(三)、消費結構1、消費結構的含義與變化①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②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消費結構的完善和優化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反之,消費結構的劣化則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降低2、恩格爾系數 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們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一個系數。食品支出恩格爾系數 = ---------------— ⅹ100%家庭消費總支出一般說,這一系數越大,表明消費的層次結構越低,系數越小,說明消費的層次結構越高。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恩格爾系數 (四)、消費心理1、消費心理是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之一,消費心理指導消費行為。2、人們的消費心理的表現從眾心理:①表現為“人有我有”; ②往往引發流行趨勢;③商家常常利用;④要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如商家利用消費者追隨偶像推銷商品屬于從眾心理。求異心理:①表現為“標新立異”; ②意在展示個性;③可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發展;④要考慮社會認可,考慮代價。為顯示與眾不同而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①表現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②基于炫耀心理;③是不健康的。人們擁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實用價值和它所帶來的樂趣,而在于“向上看齊”“人無我有”的夸耀性心理。求實心理:①根據需要,講究實惠;②是一種理智的消費。總結:各種消費心理往往是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只不過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罷了。要注重引導消費心理,使之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五)怎樣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堅持的原則)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A堅持適度消費→既要反對超前消費;又要反對抑制消費;要求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內進行消費B超前消費,是指超出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或個人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C崇尚節儉并不意味著限制消費,與適度消費不矛盾。D預期消費(貸款消費、分期付款消費等)≠超前消費區分:超前消費與消費在前(“一是消費,二是生產”)(以銷定產)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理性消費的三個要求(“三個避免”)。 要盡量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的含義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持續性消費。為什么要倡導綠色消費?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綠色消費的要求:“5R”; A節約資源、減少污染;B、綠色生活、環保選購;C、重復利用、多次利用;D、分類回收、循環再生;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對個人發展和國家、民族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并不反對合理消費,而是說不浪費。家庭消費資料歸個人所有,如何進行消費決定權在個人,國家尊重個人生活消費的自主權;家庭消費是否合理、合法,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又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國家有責任對生活消費進行指導和調控。誤區點撥:1、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消費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但是如果物價持續下跌,出現過度的通貨緊縮現象,也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限制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從而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其實,消費水平根本上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而不是取決于物價水平。此外,家庭消費水平還與家庭人口數量有關。——般來說,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內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提高,則家庭消費水平降低;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則家庭消費水平提高。2、家庭收入越多,消費水平越高。①收入水平的高低對家庭消費有直接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費水平也會相應提高。提高家庭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收入。②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家庭人口數量,也是影響家庭消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價持續走高,家庭供養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費水平也不一定會提高。③從根本上說,家庭消費水平,受社會經濟水平的制約。要提高家庭消費水平,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3、辯證地認識貸款消費對于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明智的,不僅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因此,國家在政策上是予以鼓勵的。對于那些收入不穩定、對未來收入也不看好的個人或家庭,貸款消費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這不僅對銀行不利,使銀行貸款成為不良資產,而且會加重個人負擔,對個人生活不利,對經濟的影響也將是負面的。因此,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貸款消費的管理。4、滿足衣食住行的消費都是生存資料消費嗎 滿足衣食住行的消費是不是屬于生存資料消費應該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同樣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剛剛滿足溫飽的生存資料消費,也可以是高檔服裝、山珍海味、豪華別墅、高級轎車等享受資料消費。5、怎樣理解適度消費? ①所謂適度消費,包括不超前消費和不滯后消費兩層意思。②量人為出是要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合理進行消費,是適度消費的重要內容。量人為出不能理解為手里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量人為出是一種計劃消費行為,包括利用儲蓄有計劃地安排生活。③堅持適度消費的原則,還要提倡勤儉節約的精神。勤儉節約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有錢省著花,而是指自己的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相當的合理消費。④反對超前消費與堅持適度消費是一致的。判斷一種消費行為是否超前不能僅僅局限在現有收入上,還應考慮收入的動態因素(預期收入)。如果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無能力消費,卻硬與別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費。6、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就是限制消費。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普遍精神,并不是某一具體的消費方式,每個人不管處于何種消費層次與消費方式,收人多少,都不應該丟掉這一精神。不能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看作只對那些收入有限、生活困難的人提出來的要求。②隨著生產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艱苦奮斗與勤儉節約的精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③艱苦奮斗與勤儉節約與提倡適度消費是完全一致的。適度消費是反對超前消費而不抑制消費,勤儉節約是反對鋪張浪費但不限制消費。因此,不能把它理解為對消費的限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