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10講人的由來及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學習目標】1、人的生殖2、青春期3、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考點一】人的生殖1、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類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長臂猿森林古猿進化成人類的途徑①、森林的大量消失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是古猿與人的區別)②、前肢解放,臂和手變得靈巧(制造工具是人類和類人猿的區別)③、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能夠用火,大腦越來越發達(產生語言)最能夠證明“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與類人猿不同的事情是,古人類能夠()A、站立B、直立行走C、制造簡單工具D、吃各種食物C【鏈接中考】①、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②、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③、輸精管④、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輸送精子(1)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組成①、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性器官)②、輸卵管胚胎發育的場所③、子宮(受精的場所)輸送卵細胞(2)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④、陰道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卵巢卵巢排出卵細胞精子進入卵細胞,受精細胞分裂胚泡形成子宮子宮內膜胚泡植入子宮內膜3、受精作用胎兒到38周,266天左右發育成熟睪丸精子卵巢卵細胞輸卵管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兒新生兒性激素輸卵管結合細胞分裂子宮內膜子宮繼續發育陰道分娩4、營養供給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并通過胎盤把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B【鏈接中考】胎兒在母體內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A、子宮B、胎盤C、輸卵管D、臍帶下列關于生殖發育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里結合形成受精卵B、受精卵發育的場所是子宮C、胚胎在母體內發育時所需要的營養主要由母體提供D、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成熟大約需要266天左右B【鏈接中考】1、身體變化(1)顯著特點:身高突增(2)神經系統以及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進一步完善(3)性器官迅速發育,有遺精和月經【考點二】青春期2、心理變化(1)獨立意識增強(2)遇到挫折又有依賴性(3)性意識開始萌動1、影響人口過度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考點三】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2、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環境污染(1)酸雨具有較強酸性的雨水,PH小于5.6①成因: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②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③根本措施:通過凈化裝置,減少燃燒煤、石油等燃料時污染物的排放(2)重金屬污染污染物會隨食物鏈積累(3)水污染(4)大氣污染(5)固體廢棄物污染(6)溫室效應:二氧化碳過多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植樹造林(有效)第10講人的由來及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1、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建立者,他認為,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現代類人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3、人類和類人猿的主要區別:(1)運動方式不同:人是直立行走,類人猿是臂行。(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3)腦發育程度不同。4、人類和古猿的分界:直立行走人類和類人猿的區別:制造工具二、人的生殖1、男、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男性:睪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也是受精的場所。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月經流出和胎兒產出的通道2、生殖過程(266天,38周)精子和卵細胞 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兒 嬰兒(右圖1為胎盤,2為臍帶,3是胎兒)三、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1)身高突增,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3)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2、青春期的心理變化:(1)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緊致挫折又有依賴性,渴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懷;(2)內心世界逐漸復雜,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長交流(3)性意識開始萌動。四、人口增長及其對環境的影響1、影響: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2、計劃生育: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把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3、環境污染:(1)酸雨:指具有較強酸性的雨水,其PH小于5.6。①成因:主要是人為向大氣中排放酸性物質造成的。②危害:對生物危害極大,被稱為“空中死神”。③措施:通過凈化裝置,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溫室效應:指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臭氧層破壞:與氟利昂氣體的排放有關。輸卵管輸卵管植入子宮內膜(懷孕)細胞分裂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結合分娩八周左右胎盤和臍帶獲取營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講人的由來及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doc 第10講人的由來及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