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旅游活動與環境[考綱要求](1)旅游活動及其作用。旅游活動的特點。旅游活動的作用。(2)地理環境與旅游。旅游資源及其特性。旅游資源的價值。中國的旅游資源。旅游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3)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旅游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復習方法和學生任務: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結構,教師對重點知識點進行歸納,拓展再配以典型高考例題和針對訓練進行講練,落實考綱內容。課時:4課時知識結構:[知識精講]1.旅游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1)旅游活動的三要素概念:是以娛樂、享受為主要目的,離開常住地的一種綜合性的物質文化生活旅游者:旅游的主體三要素 旅游資源:旅游的客體旅游業:旅游媒介(2)旅游活動的發展古代旅游:個體需求,前產業化階段。少數人、無組織、短距離、事務性近代旅游:群體需求,初級產業化階段。普及程度、活動范圍、規模有限大眾需求,高度產業化階段發展原因: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旅游欲望增強,交通改善,距離“縮短”特點:旅游主體的大眾化;旅游空間的擴大化;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旅游目的娛樂性。娛樂、消遣性,既是現代旅游的一大特點,又是旅游發展的一大原動力(3)旅游活動的作用滿足人類需求:休息生息、彌補消耗、恢復體力、腦力;積累文化知識;豐富文化生活,鍛煉身體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外匯收入;回籠貨幣、穩定市場;擴大就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擴大交流(4)旅游業的特點: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具有資金需要量少,勞動力需要量大,以及技術限制較小,人員培訓期短等特點7.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青藏高原已成為世人矚目的旅游新熱區。例1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青藏高原已成為世人矚目的旅游新熱區。讀圖21,完成下列問題。(1)青藏地區主要的特色游資源是什么(2分)(2)旅游者進入青藏地區有多條線路,試比較青藏鐵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觀和旅游觀賞視角的主要差異,完成表5。(4分)表5線路項目 川藏線 青藏線地貌景觀 ① 起伏和緩的雪山、高原寒漠等水域景觀 以湍急的江水景觀為主 ②植被景觀 ③ 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景觀為主觀賞視角 以仰、俯視為主 ④(3)你認為青藏地區發展旅游業對本區地方文化有處促進作用?(4分)答案.(1)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藏傳佛教、民族風情)。(2)①高山深谷②湖泊、河源風光 ③以原始森林景觀為主(森林、草原 ④以平視為主。(3)有利于文化交流與發展;促進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2.旅游資源的分類、特性(1)旅游資源的分類(根據本質屬性分)自然景觀:地質地貌、氣象氣候、水文地理、生物;地貌景觀處于相對重要位置,對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旅游具有重要意義人文景觀:建筑、文化藝術、風土民情;建筑景觀是人文風景區構成的重要標志,教育性意義大(2)旅游資源的特性多樣性非凡性:與同類地理事物與現象比較可創造性:主要針對人文景觀長存性:本身存在的歷史,旅游資源使用的無消耗性自然景觀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觀具有可變異性、可移動性(3)旅游資源的價值美學價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動態美、聽覺美、形象美是核心科學價值:夏威夷火山、東非大裂谷、喀斯特地貌、泰山、廬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長江三峽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例2.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全票通過,成功地躋身于世界自然遺產之列。讀圖回答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通常將旅游資源分為 和 。圖示地區主要屬于 景觀,從資源的價值看,它主要體現了 。(4分)(2)該地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而區別于其他旅游資源,這反映旅游資源具有 性的特征;它形成于遙遠的地質年代,這反映旅游資源的具有 性特征。(2分) (3)試述該種景觀形成的自然條件。(2分)(4)如何正確評價旅游資源的質量?(5分)答案(1)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2)非凡 、長存(永續)。 (3)首先是大面積的石灰巖分布,其次是二氧化碳水溶液的溶解,然后是地殼的上升變動。(4)主要看其是否具備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高質量的旅游資源,才會對旅游者產生強烈的吸引力。①美學價值——自然風景名勝區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學價值;③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指人文景觀而言;④經濟價值:旅游資源的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旅游業已發展成為世界上3.旅游景觀的欣賞(1)選擇觀賞位置千峰萬壑——遠眺俯視(武陵源群峰)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一線天——置身其中近觀瀑布景觀——適當距離仰視江河湖海——較高的亭臺樓閣上遠望俯視湖沼池塘——低臨水面欣賞山水組合景觀——乘船觀兩岸風景(2)把握觀賞時機把握季節:北方地區的山水風景最宜夏季觀賞,越往南觀賞季節變長,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觀賞,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霧,景色豐富并具有變化;并兼有避暑之效把握天氣:較高的風景名山雨過天晴最佳,能觀賞到云海,雙能觀賞到日出日落把握時間:特定時間出現的景觀要確切把握觀賞時機,如農歷八月十八的錢塘湖和青海湖5月份觀候鳥等。(3)抓住景觀特點——了解園林景觀的特點主配:園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鮮明突出是園林整體效果成敗的關鍵,配景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層次:以有限空間,造無限風景。用障景法避免整個園景一覽無余;用隔景法,豐富景觀層次框景:用門框、窗框、洞框等作為取景的畫框,有意識、有目的地優化組合審美對象借景:借園外的風景來襯托本園的景色,以擴大園景(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中國自然風景區的最大特色之一自然風景區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相協調,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寺廟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間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區在山脊線或山麓湖邊修建寶塔等在人文景觀的建設中,要再現自然,與自然相協調。北方園林、規模宏大、建筑色彩濃重,以紅黃為主色調,與寬闊整齊多藍天白云的氣候相輝映;江南園林規模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為主色調,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一方山水一方情,風俗民情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并因此成為旅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5)以情觀景綜合感受: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綜合感受發揮想像:通過想象感悟自然景觀的形象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質求真(6)景觀欣賞的其他要求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游路線,了解景觀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觀的美學或者歷史文化價值欣賞過程中注意節律安排,保持飽滿情緒。風景區分為序幕、發展、高潮、結束等景區例3欣賞下列景觀時,怎樣才能達到最佳觀賞效果?(1)蓬萊閣“海市蜃樓” (2)錢塘江大潮 (3)廬山瀑布 (4)人在畫中游答案:蓬萊閣“海市蜃樓”、錢塘潮的觀賞需要把握觀賞時機;廬山瀑布和“人在畫中游”的佳境需要選擇觀賞位置,瀑布宜在適當距離仰視,“人在畫中游”的佳境必經乘船觀賞才能體會到。例4讀圖,某城鎮位于河邊,該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為工業區,當地盛行東北風。回答問題。 (1)該城鎮要建一個大型園林公園,A、B、C三處,你認為選址在哪處較好 ______處,理由是______。(2)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你認為在園林的布局上用什么構景手法能充分利用自然的優勢 (3)若大型園林由若干個景區組成,且有小路相通,它的構景手法屬于______。(4)建園林時在河邊修建亭、臺、樹等的目的是______。答案(1)A;近自然山水森林,遠離工業區,處于上風向,空地大。(2)借景 (3)隔景法 (4)供游人欣賞休憩4.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1)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不僅危害當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捕殺珍禽異獸、濫伐林木、亂挖草皮等對背景環境的破壞:修建旅游設施;旅游者的參觀游覽、生活娛樂對文物古跡的破壞:旅游者的踐踏、觸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會使文化古跡受到損壞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例5下列關于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旅游業是“無煙工業”,應大力發展B. 旅游活動規模越大,環境效益越好C. 旅游活動既產生“三廢”污染,還會導致其他環境問題D. 旅游活動是一種消遣娛樂活動,不會產生環境污染答案:C(2)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重點)開發條件從以下五方面評價:游覽價值:首先是資源的質量(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其次是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第三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市場距離:旅游經濟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與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價值要優于遠離發達區的旅游資源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其開發價值地區接待能力:除旅游資源本身的開發外,還要建設旅游活動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旅游的環境承載量:是指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旅游活動容納能力。超過環境承載量會對旅游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游環境惡化,如果達不到承載量,會造成資源浪費例6“五一黃金周”來武漢旅游的人主要來自周圍地區,這說明旅游資源具有有限的( )A. 環境承載量 B. 地區接待能力 C. 最優吸引半徑 D. 經濟容量答案:C例7 分析下表(某年蘇州外地游客統計資料)有關數據資料,回答問題。 (1)到蘇州旅游的主要來自周圍地區,這就說明旅游資源的______是有限的。(2)來自滬、江、浙的游客占絕大多數,這說明______是主要消費市場。(3)從時間和距離來看,赴蘇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______途和______期為主。(4)可見,旅游地的旅游經濟價值大小,有時不一定與其旅游價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與______的距離。答案:(1)最有吸引半徑(2)經濟發達地區(3)短;短(4)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例8紅色旅游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游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逐漸興起。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用實例評價A區域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2)進一步合理開發B地資源應采取哪些措施?在協調人地關系方面應注意什么問題?(3)某旅游團從天津出發參觀圖中景觀,最后抵達C省。請寫出北、東方向連接C省省會的兩條鐵路線名稱。答案(1)例如:天安門廣場是開國大典的革命紀念地,旅游資源質量高;京津翼匯集了英雄紀念碑、西柏坡、平津戰役紀念館等眾多各具特色的革命紀念地,集群性和地域組合好。(2)發展交通;適當提高地區接待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建設配套設施)。旅游活動的規模要與旅游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保護旅游區的資源和背景環境、防止環境污染)。(3)川黔線;湘黔線。5、我國的旅游資源自然風光: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黃山、日月潭、西湖、白頭山天池、“天涯海角”古代文化藝術寶藏: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明孝陵、避暑山莊、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布達拉宮革命紀念地:廣州、武漢、南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北京民族風情:漢族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舞龍燈、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苗族和侗族的蘆笙節、彝族的火把節十大風景名勝: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承德避暑山莊、秦陵兵馬俑、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蘇州園林、杭州西湖、臺灣日月潭小資料:中國的世界遺產截止2009年6月,中國已有38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5處,世界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文化景觀2處。【文化遺產】(25處)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2.長城 (北京,1987.12)3.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2004.7)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陜西,1987.12)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12)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12)8.武當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1994.12)10.麗江古城(云南,1997.12)11.平遙古城(山西,1997.12)12.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13.頤和園(北京,1998.11)14.天壇(北京,1998.11)15.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文化遺產)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18.龍門石窟(河南,2000.11)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20.云岡石窟(山西,2001.12)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2004.7.1)22.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23.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2007.6.28)25.福建土樓(福建,2008.7.7)【自然遺產】(7處)1.九寨溝(四川,1992.12)2.黃龍(四川,1992.12)3.武陵源(湖南,1992.12)4.三江并流(云南,2003.7)5.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7)6.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貴州)、武隆(重慶),2007.6.27 )7.三清山(江西,2008.6.26)【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1.泰山(山東,1987.12)2.黃山(安徽,1990.12)3.峨眉山—樂山(四川,1996.12)4.武夷山(福建,1999.12)【文化景觀】(2處)1.廬山(江西,1996.12 )2.五臺山(山西,2009.6.26 )二,中國其他形式的世界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4處)昆曲中國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記憶遺產】(4處)傳統音樂錄音檔案(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清朝內閣秘本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大金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納西東巴古籍文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例9 讀圖回答問題: (1)楊某從天津出發,沿京哈線一京包線一包蘭線一蘭新線做考察性質的旅游。她沿途乘火車的旅行中會看到自然景觀有何變化 ______。這種變化體現了陸地環境地域差異中哪一種尺度的差異 ______影響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旅行所經區域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2)旅行經過有“塞外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這兩個地區發展耕作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3)在“草原鋼城”包頭,楊某參觀了我國西北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______包鋼。按投入產出的主要因素劃分,鋼鐵工業屬______密集型工業,它所形成的地域面積______,發育程度______。(4)旅行途中,楊某游覽了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大同云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她發現去敦煌的游客相對較少,主要的原因有______,______。(5)進入新疆后,楊某發現當地民居的屋頂大多是平頂,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______。答案:(1)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條件;荒漠化;植樹種草(2)灌溉水源 (3)資金;大;高(4)交通不便,通達性差,距經濟發達地區遠(5)地處內陸,降水少,太陽輻射強,平頂可曬東西。新疆為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強,合成的養分多,夜晚氣溫低,不利于糖分分解,所以瓜果特別甜。體驗高考[典型例題精析]典例1、(09年江蘇地理第30題C)小王參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動。他們從湖北武當山出發,到云南麗江結束。圖18是考察路線示意圖及相關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考察路線所經過的名山中,有兩個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一個是黃山,另一個是 ,其重要價值是 、 。(3分)(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兩岸有大量的峰林、峰叢景觀。這些景觀屬于典型的 地貌。 經過調查與走訪得知,桂林旅游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很大,具體表現是 、 、 。(4分)、(3)小王在麗江感受到了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納西古樂、東巴文字等。麗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你認為麗江在旅游可持續發展中需注意哪些問題 (3分)答案:(1)武夷山 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2)喀斯特(巖溶)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收入,促進就業;促進文化交流(3)保護文化遺產;旅游設施建設要與景觀相協調;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典例2、(09年海南地理第24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寨溝位于岷山主峰雪寶頂北側(圖9)。第四紀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巖基礎上雕塑了現代地貌的雛形,其后在地殼抬升和流水侵蝕切割、溶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巖受到流水侵蝕、溶蝕和淀積等綜合作用,形成的獨特地形)景觀。景區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錯落其間。(1)描述九寨溝景區的深秋景觀。(2分)(2)說明九寨溝深秋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1)景觀:藍天白云,植被色彩豐富,山地湖泊景色各異,泉瀑水量豐盈等。(2分)(2)原因: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秋高氣爽;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山高谷深,植被垂直變化明顯;茂盛的植被蓄積夏季降水,為景區持續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區,湖水清澈。(8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評分)高考題組練習(2008年北京卷)讀圖5,回答1~2題。1.該地區成為著名旅游地的優勢在于A.地處熱帶,風景優美,環境承載量大B.景觀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銀的季節特點C.地質地貌景觀獨特,具有較高的游覽價值D.水陸交通通達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徑大2.與圖示地區農業地域類型相同的地區是A.西歐平原 B.湄公河三角洲 C.五大湖沿岸 D.墨累-達令盆地3.“五一”、“十一”假期已成為我國國內旅游的黃金周。某些景區面對急劇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人數的規定。其主要目的是A.保護景區環境 B.限制到達當地的游客數量C.控制當地在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質量二、綜合題4.(2008年山東)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圖11是羅布泊地區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指出該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及主要不利條件。(6分)(2)從自然環境特點考慮,到該地區旅游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問題?(4分)5.(2008年廣東)2008年國家新的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正式實施。調整內容包括:①、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節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③“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根據下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題。(共10分)資料一:見圖22資料二:見圖23圖23 北京某景點國內旅游者地區分布圖(2005年)(1)該景點旅游旺季為_______,淡季為___________(填圖22中的數字代碼)。(2分)(2)自1999年實施的黃金周制度給游客帶來的不利影響有______(填正確項字母)。(2分)A.景點人滿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擁堵,安全隱患增多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樣性 D.服務質量下降 E.增加了長線旅游機會(3)2005年該景點客源地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分析原因。(3分)(4)分析2008年國家新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的積極意義。(2分)6.(2008年江蘇卷)4.閱讀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圖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線圖”。出游比率至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該地出游市民總數的百分比。材料二:圖20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數年內變化圖”。(1)距離上海市500公里范圍內的世界遺產有 、 等。(2分)(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間分布的總體特點是 。(2分)(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達20%以上,高于距上海距離近的其它地區,這主要與北京地區人文旅游資源 和 兩方面的特征有關。(2分)(4)圖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選項字母) 。(2分)(5)圖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別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國調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兩假日,休假制度調整對該目的地游客接待數量年內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2分)高考題組答案1.C 2.B 3.AD4.(1)優勢:旅游資源特色鮮明(獨特性強)、科考價值高。(2)飲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風沙,防曬防暑,保暖;防迷路。5.(1)② ①③ (2)ABD(3)分布特點:距離北京近人數多,距離北京遠人數少(客源地人數隨距北京的遠近而變化。成因:距離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距離北京越近,旅游費用越低,時間花費越少。(4)積極意義:①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②減輕了節假日期間交通壓力;③減少了對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響;④平衡游客量的季節分布6(1)黃山、蘇州古典園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2)自上海向外逐漸降低(離上海越遠,出游市民越少)(3)品質高 多樣性 (4)D (5)國慶節 增加新的游客高峰【針對訓練】一. 選擇題:1.“留得殘荷聽雨聲”是描述自然景觀的( )A. 色彩美 B. 動態美 C. 聽覺美 D. 形象美2. 欣賞下列哪些景觀須把握好時機( )A. 路南石林 B. 吉林霧凇 C. 恒山懸空寺 D. 峨嵋“金項佛光”3. 欣賞下列景觀需要近觀的是( )A. 千山一線天 B. 本溪水洞 C. 武陵源群峰 D. 泰山日出4. 下列旅游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 )A. 在頤和園內建高等級的星級賓館B. 拆掉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改建現代化的摩天大樓C. 開發具有鄉土特色的陜西窯洞、福建客家圍龍屋等民間旅游資源D. 積極開發以欣賞京劇和地方曲藝等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文化旅游業5. 近十年到“人間天堂”蘇杭旅游的游客中,大部分是工薪階層和農民,這個現象主要反映了( )A. 旅游方式的多樣性B. 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C. 旅游主體的大眾化D. 旅游內容的豐富性6. 近幾年上海舉辦了許多國際會議,其主要的目的是( )A. 促進經濟發展 B. 擴大文化交流C. 對國民進行國情教育 D. 滿足上海市民的精神需求7. 有關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為了保持良好的環境,應限制發展旅游業B. 旅游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都是旅游者亂扔垃圾造成的C. 旅游活動中帶來的污染,對當地居民和游客都有危害D. 發展旅游業可能會對背景環境造成破壞,所以應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體現“天人合一”8. 下列旅游路線中具有觀海岸地貌、文化旅游、沙漠探險等旅游內容的線路是( )A. 成渝線——成昆線 B. 京哈線——京廣線C. 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 D. 隴海線——蘭新線——南疆線二. 綜合題9. 讀圖回答問題。 (1)黃果樹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區的地形特點是______,氣候特點是______。黃果樹瀑布是我國最大的瀑布。因河床跌落,形成多級大小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級落差有74米,如萬練倒懸,氣勢磅礴。欣賞“黃果樹瀑布”要把握哪幾個方面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黃果樹瀑布從成因上主要是哪種地質作用的產物______,從表現形式上看,已是______作用的結果。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觀,請舉2個例子______。圖中“桂林山水”位于______(省/區),它是______地貌的典型景觀。這里千峰插地,各峰形態相似,稱不上雄偉險峻,妙在組合。更妙的有漓江作帶,將千峰連成一個整體。唐韓愈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概括其特色。應如何欣賞“桂林山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10.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近年來,山西平遙古城吸引了眾多的旅游者。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時期的中國縣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墻和街巷、店鋪、廟宇、民居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國古建筑的薈萃和寶庫”之稱。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平遙古城內保存著3997處傳統的四合院民居。其中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建筑歷史,這些古老的民宅既是中國漢民族北方地區具有普遍意義的一種傳統建筑方式,又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是古代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文化、藝術乃至風土民情的一種折射和凝結。(1)平遙古城具有什么旅游價值?作為旅游資源它具有什么特點 (2)請你對平遙古城的旅游開發條件進行評價。(3)平遙古城的發展給我們什么啟示 11.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為世人所矚目,眾多的歐洲游客表示愿意到中國游覽觀光,他們希望參觀長城、秦始皇兵馬涌、大運河和唐都長安。(1)請為歐洲游客設計一條經濟合理的旅游路線。(2)眾多的歐洲游客到中國觀光將會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哪些影響?針對訓練答案1. C 2. BD 3. AB 4. CD 5. BC 6. AB 7. CD 8. D9. 地勢崎嶇(地無三尺平);多陰雨天(天無三日暗);適當距離仰視,感受其形、色、聲、動的美感;外力作用;流水的侵蝕;長白山瀑布;廬山三疊泉瀑布(或壺口瀑布);廣西;喀斯特;乘船沿水路觀兩岸風景“人在畫中游”10、(1)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長存性、非凡性、可創造性。(2)集群性和地域組合好,近太原晉祠、大同云岡石窟、恒山懸空寺、五臺山。有鐵路和公路,交通較為方便。接近京津唐經濟發達區。接待能力較強,環境承載量較大。(3)特色即一地的非凡和價值所在,保持自己的特色,保護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財”,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的可持續發展。11、(1)從歐洲乘飛機至西安游覽唐都長安和秦始皇兵馬俑,再從西安乘飛機或火車至北京游覽長城,然后沿京杭大運河南下至杭州,然后再轉乘飛機回歐洲。或從歐洲出發乘飛機至上海,沿京杭大運河北上至北京,參觀長城后乘飛機或火車至西安,游覽唐都長安和兵馬桶后,乘飛機回歐洲。(2)大景游客的光顧游玩一方面會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外匯,另一方面也會相互進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增強開放意識,更好走向世界。現代旅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