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平面鏡成像精選練習一、夯實基礎1.(2020湖北鄂州)以下描述中與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有關的是( )A.形影相隨B.海市蜃樓C.對鏡貼花黃D.水中撈月一場空【答案】A【解析】形影相隨指影子隨著物體移動,是光的直線傳播;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對鏡貼花黃指人對著鏡子梳妝打扮,水中撈月是平面鏡成像,均是光的反射現象,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0湖南省衡陽市)關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C.該實驗需要選擇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D.多次進行實驗,主要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答案】C【解析】A、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C、選擇相同的兩個蠟燭,這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故C正確;D、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要進行多次實驗。故D錯誤;故選:C。3.(2020大連市)舞蹈演員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則她在鏡中的像是()A.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B.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C.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D.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答案】D【解析】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故選D。4.(2020廣東省)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通過平面鏡檢視防護服的穿戴情況。醫護人員在平面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與像之間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虛像(2).變小(3).不變【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平面鏡成像正立、等大的虛像。[2][3]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故人與像之間的距離變小;像的大小不變。5.(2020長春市)小致站在平面鏡前0.5m處,鏡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_m;他遠離平面鏡時,鏡中像的大小______。【答案】(1).0.5;(2).不變。【解析】[1][2]小致站在距離平面鏡0.5m處,根據像和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也是0.5m。當他遠離平面鏡時,根據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他的像大小不變。6.(2020湖北鄂州)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當他以0.1m/s的速度緩慢向平面鏡走近時,他在鏡中像的高度將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虛”或“實”)像。【答案】(1).3.0m;(2).等于(3).虛像【解析】[1][2][3]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對稱的虛像;所以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運動,他在鏡中所成的像與他等大,像的高度也為170cm,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7.(2020阜新市)牙醫給病人檢查牙齒用的是______鏡。汽車的后視鏡是______鏡。【答案】(1).平面(2).凸面【解析】(1)牙醫將一個小鏡伸進患者口腔內檢查牙齒,平面鏡能成像,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這個小鏡是平面鏡。(2)汽車的后視鏡是凸面鏡,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可以擴大視野,使司機看到的景物范圍變大。8.(2020江蘇宿遷市)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答案】【解析】①作A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A′;(做對稱點留下的作圖痕跡是對應點的虛線連線和垂直符號)②作B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B′;③用虛線連接A′B′,A′B′就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9.(2020廣元市)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的反射光線。【答案】【解析】根據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通過像點和像點與發光點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反射光線并完成光路圖。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光點S的對稱點S′,連接S′A交平面鏡于點O,OA為反射光線,再連接S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10.(2020貴州安順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器材如下:方格紙、帶支架的玻璃板、光屏、兩個完全相同的物塊。方格紙鋪于水平桌面。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以方格紙的某條線段來確定 底邊所在的位置,再將其垂直于方格紙放置。當物塊放在玻璃板前,能觀察到物塊的像,這是光在玻璃表面 形成的;(2)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斷平面鏡成的是 像(選填:“虛”或“實”);(3)不斷改變物塊的位置,另一個相同的物塊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應位置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 ;(4)實驗中,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 關系。【答案】(1)玻璃板;反射;(2)虛;(3)相等;(4)距離。【解析】(1)以方格紙的某條線段來確定玻璃板底邊所在的位置,再將其垂直于方格紙放置。當物塊放在玻璃板前,能觀察到物塊的像,這是光在玻璃表面反射形成的;(2)因為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虛像。(3)不斷改變物塊的位置,另一個相同的物塊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應位置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4)實驗中,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關系。二、提升訓練1.(2020株洲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關于詩中描繪場景的物理解釋正確的是(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遠C.蜻蜓無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答案】D【解析】A.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荷花在水中的像和荷花大小一樣,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水深與像的遠近無關,與荷花到水面的距離有關,故B錯誤;C.倒影屬平面鏡成像現象,其原理是光反射,蜻蜓也會在水中成像,故C錯誤;D.水面是一種反射面,平靜的水面是平直的,所以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故D正確。故選D。2.(2020綏化市)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答案】C【解析】AC.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小明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穿衣鏡中小明的像不變,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C正確;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穿衣鏡的位置發生改變,小明是運動的,故B錯誤;D.2s后小明走的距離:s=vt=1m/s×2s=2m。故D錯誤。故選C。3.(2020青島市)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使蠟燭a的像更清晰B.使用相同的蠟燭a、b,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C.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夠承接到像D.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變大【答案】B【解析】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故A錯誤;B.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選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完成實驗,故B正確;C.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光屏承接不到,故C錯誤;D.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當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變,故D錯誤。故選B。4.(2020南充市)對光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B.人遠離平面鏡時,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小C.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用到了光的反射D.今年疫情期間使用的紅外測溫儀是利用人體輻射的紅外線,進行溫度測量【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可以是放大的、縮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人遠離平面鏡時,人的大小不變,像的大小不變,故B錯誤,符合題意;C.手機的人臉識別,是人臉反射的光進入手機攝像頭,手機進行識別,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紅外測溫儀能檢測到的人體輻射的紅外線,然后轉換成電信號,顯示溫度,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5.(2020浙江溫州)如圖所示,在中國象棋棋盤正中央豎立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是()A.由④到②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D.由①到③【答案】C【解析】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特點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棋子“象”在甲處時,像在位置②處;棋子“象”在乙處時,像在位置④處;棋子原來的像位于②處,移動后的像則位于④處,所以,其移動路徑②到④。選C。6.(2020黔南州)小麗站在平面鏡前1.5m處觀察自己在鏡中的像,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虛像”或“實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_____m,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答案】(1).虛像(2).1.5;(3).不變。【解析】[1]平面鏡成像的本質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2]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5m。[3]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大小相等,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7.(2020江蘇揚州市)唐代高駢的詩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蘊含著一些物理知識:看到“綠樹”是樹葉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綠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答案】反射;等大;虛。【解析】(1)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其顏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們看到樹葉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的緣故;(2)樓臺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虛像。8.(2020濱州市)如圖所示,S為發光點,請在圖中畫出發光點S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位置,并畫出由S點發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P點的光線。【答案】【解析】作出發光點S的對稱點,即為像點S′,連接S′P,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O,再連接SO,畫上箭頭,則SO為入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9.(2020河南省)檢查視力時,為節省空問,常讓被測者背對視力表觀察對面墻壁上平面鏡M中視力表的像,請在圖中作出被測者通過平面鏡M看到視力表上A點的光路圖。【答案】【解析】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律,作視力表上A點在平面鏡的對稱點,連接被測者的眼睛與點,交于平面鏡上,再連接視力表上A點與平面鏡的點,即可得到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并標上箭頭,如下圖所示。10.(2020黑龍江齊齊哈爾)小彤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時,會看到兩個不重合的像,分別是玻璃板前后兩個面反射形成的,為消除此影響可選用 (選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將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這樣做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所用的兩只蠟燭A、B,應選擇外形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將點燃的蠟燭A豎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將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蠟燭B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3)標記蠟燭A、B的位置,測得蠟燭B到鏡面的距離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4)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像會 (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像的大小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5)將光屏豎立在像的位置(與玻璃板平行),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虛”或“實”)像。【答案】:(1)薄;位置;相同;(2)不點燃;(3)等于;(4)遠離;不變;(5)虛。【解析】(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將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這樣能透過玻璃板觀察到像,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實驗中應選擇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2)如果點燃玻璃板后方的蠟燭B,平面鏡則因為光太亮而幾乎無法分清鏡中的燭焰是像的燭焰還是對面B的燭焰,難以確定像的位置,從而對實驗造成影響,所以實驗過程中蠟燭B不需要點燃;(3)標記蠟燭A、B的位置,通過測量可知,B到鏡面的距離等于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4)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則像將遠離玻璃板移動;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所以物體面鏡,像也面鏡,像的大小不變;(5)將光屏豎立在像的位置(與玻璃板平行),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由于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鏡成的是虛像。1第3節《平面鏡成像》【學習目標】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平面鏡成像作圖。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學習重點】1.平面鏡成像原理。2.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習難點】1.虛像是怎樣形成的。2.凹面鏡與凸面鏡的作用。【自主預習】1.平面鏡是指反射面是平面的鏡子,平面鏡能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成的是虛(填“虛”或“實”)像,物體大小與像的大小相等,物體到鏡面的距離與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物與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即物與像相對于鏡面對稱.3.球面鏡分為凹面鏡和凸面鏡,它們工作時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將一束平行光照在凸面鏡上,使平行光束發散;照在凹面鏡上,使平行光束會聚.【合作探究】探究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提出問題生活中我們經常照鏡子,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樣的關系?2.猜想假設結合自己照鏡子的經歷,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合理的猜想:(1)在平面鏡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相等。(2)你在平面鏡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你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薄玻璃板、白紙、兩根相同的蠟燭、火柴、刻度尺、支架。①實驗綜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因為:便于確定像的位置;②選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因為: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這種方法叫替代法。③刻度尺的作用是為了測量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④為什么要多次測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規律。(2)實驗步驟:①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沿著紙中間的直線上豎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②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鏡前,觀察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③將另一支沒有點燃的,與A同樣大小的蠟燭B豎立在平面鏡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好像被點燃一樣,說明B跟蠟燭A的像重合,蠟燭B此時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④改變玻璃前蠟燭的位置,把實驗再做兩次,每次都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⑤移去蠟燭B,取一張白紙放在蠟燭B的位置,觀察白紙上是否有蠟燭A的像出現。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出現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⑥移開玻璃板,將把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用直線連起來,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將相應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次數蠟燭到面鏡的離∕cm蠟燭的像到平面鏡距離∕cm蠟燭的像與蠟燭大小關系16.06.0大小相等29.59.5大小相等311.611.6大小相等…(3)實驗反思:①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豎直放置;若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觀察到的現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不能重合。②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③玻璃板選薄的還是厚的?為什么?選薄的,因為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表面都會成一個像(即重影),不易確定像的位置。4.分析與論證:(1)平面鏡所成像是正立(選填“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平面鏡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平面鏡所成的像和蠟燭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每次把光屏放在蠟燭A成像的位置觀察,結果發現:光屏上都沒有(選填“有”或“沒有”)蠟燭像的出現,實驗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5.實驗結論: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選填“實”或“虛”)探究二:平面鏡成虛像問題:在實驗中,玻璃板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我們為什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燃燒的燭焰?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用光的反射來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1)在蠟燭上任選一點S。(2)S點會發出無數條光線,其中一部分會經過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3)因為人眼總是感覺光沿直線傳播,所以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過去,就感到光線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發出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4)物體上的每個點在鏡子里都有一個虛像點,所有的像點就組成整個物體的虛像。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故為虛像。4.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光路圖請在圖中畫出物體AB經平面鏡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圖痕跡。探究三:平面鏡的應用1.利用平面鏡成像在一些狹小的商店內墻上多掛幾面鏡子,可以給人空間增大了的感覺。利用平面鏡可以通過成像來增大空間感。如利用平面鏡來梳妝打扮、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矯正動作、醫生檢查牙齒用的口鏡等。(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水艇上經常用到的潛望鏡,就是這種原理的應用。潛望鏡中安裝的相互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角的兩塊平面鏡。投影儀、顯微鏡的反光鏡(周圍光線較強時使用)等。探究四:凸面鏡凹面鏡1.球面鏡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鏡子叫球面鏡.(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鏡.①凸面鏡的性質:對光有發散作用。②凸面鏡的應用:汽車后視鏡是凸面鏡,(2)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鏡.①凹面鏡的性質:對光有會聚作用。②根據凹面鏡會聚光的性質,可以制作太陽灶,天文學家們用凹面鏡作大型反射式望遠鏡,還有耳鼻喉科醫生用凹面鏡會聚光觀察耳道情況等.根據光的反射的可逆性,利用凹面鏡還可以獲得平行光,而汽車頭燈是利用凹面鏡來反射光的。【精講點撥】1.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像連線與平面鏡的關系。研究這些問題,確定像的位置是關鍵,像的位置用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來確定,實驗中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2.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蠟燭A的大小用蠟燭B來代替。3.當實驗環境光線較暗時,實驗現象會更加明顯。4.當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所成的像在桌子的上方或下方,就不能使代替的蠟燭完全與像重合。5.對比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可知: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歸納整理】【當堂練習】1.(2020大連市)舞蹈演員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則她在鏡中的像是()A.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B.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C.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D.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答案】D【解析】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故選D。2.(2020株洲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關于詩中描繪場景的物理解釋正確的是(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遠C.蜻蜓無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答案】D【解析】A.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荷花在水中的像和荷花大小一樣,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水深與像的遠近無關,與荷花到水面的距離有關,故B錯誤;C.倒影屬平面鏡成像現象,其原理是光反射,蜻蜓也會在水中成像,故C錯誤;D.水面是一種反射面,平靜的水面是平直的,所以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故D正確。故選D。3.(2020湖南省衡陽市)關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C.該實驗需要選擇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D.多次進行實驗,主要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答案】C【解析】A、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C、選擇相同的兩個蠟燭,這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故C正確;D、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要進行多次實驗。故D錯誤;故選:C。4.(2020湖北鄂州)以下描述中與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有關的是( )A.形影相隨B.海市蜃樓C.對鏡貼花黃D.水中撈月一場空【答案】A【解析】形影相隨指影子隨著物體移動,是光的直線傳播;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對鏡貼花黃指人對著鏡子梳妝打扮,水中撈月是平面鏡成像,均是光的反射現象,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0綏化市)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答案】C【解析】AC.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小明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穿衣鏡中小明的像不變,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C正確;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穿衣鏡的位置發生改變,小明是運動的,故B錯誤;D.2s后小明走的距離:s=vt=1m/s×2s=2m。故D錯誤。故選C。6.(2020長春市)小致站在平面鏡前0.5m處,鏡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_m;他遠離平面鏡時,鏡中像的大小______。【答案】(1).0.5;(2).不變。【解析】[1][2]小致站在距離平面鏡0.5m處,根據像和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也是0.5m。當他遠離平面鏡時,根據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他的像大小不變。7.(2020江蘇揚州市)唐代高駢的詩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蘊含著一些物理知識:看到“綠樹”是樹葉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綠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答案】反射;等大;虛。【解析】(1)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其顏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們看到樹葉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的緣故;(2)樓臺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虛像。8.(2020湖北鄂州)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當他以0.1m/s的速度緩慢向平面鏡走近時,他在鏡中像的高度將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虛”或“實”)像。【答案】(1).3.0m;(2).等于(3).虛像【解析】[1][2][3]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對稱的虛像;所以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運動,他在鏡中所成的像與他等大,像的高度也為170cm,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9.(2020黔南州)小麗站在平面鏡前1.5m處觀察自己在鏡中的像,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虛像”或“實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_____m,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答案】(1).虛像(2).1.5;(3).不變。【解析】[1]平面鏡成像的本質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2]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5m。[3]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大小相等,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10.(2020廣東省)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通過平面鏡檢視防護服的穿戴情況。醫護人員在平面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與像之間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虛像(2).變小(3).不變【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平面鏡成像正立、等大的虛像。[2][3]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故人與像之間的距離變小;像的大小不變。11.(2020江蘇宿遷市)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答案】【解析】①作A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A′;(做對稱點留下的作圖痕跡是對應點的虛線連線和垂直符號)②作B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B′;③用虛線連接A′B′,A′B′就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12.(2020長沙市)如圖甲是小英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為了觀察到蠟燭清晰的,該實驗應在亮度較 的環境中進行;(2)小英在坐標紙上的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經過分析可知: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答案】(1)黑暗;(2)等于。【解析】(1)點燃蠟燭,燭焰在明亮的環境中,燭焰和明亮環境對比度較小,成像不太清晰;燭焰在黑暗環境中,燭焰和黑暗環境的對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可知,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小英在坐標紙上的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經過分析可知: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課后反思】本節課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體會。1(共19張PPT)中物理第4章第3節平面鏡成像(八年級上)1課堂導入有趣的影在平靜的水面,國家大劇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個巨大的蛋殼。這個倒影實際上就是大劇院在水中的像。這里面的三人,一個是李白自己,一個是月光下李白在地上的影子,第三個就是李白在酒杯中的像。2課堂活動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探究實驗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跟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可能與物的大小_____.(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相等相等設計實驗(1)怎樣比較像與物的大小?(2)怎樣測定像的位置?(3)怎樣判定是虛像還是實像?(4)怎樣才能使實驗結論更可靠?(5)實驗方法:③多次測量,避免偶然性,使結論具有普遍性.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成像,又能便于透過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②用未點燃的相同大小的蠟燭替代點燃蠟燭的像,可以比較物體和像的大小.(等效替代法)(6)實驗器材:薄玻璃板、支架、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刻度尺。(使用刻度尺為了比較確定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進行實驗(1)實驗步驟:①在一張紙的中間畫一條線,線上豎立一塊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移動玻璃板后的那支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直到看上去好像被點燃一樣,此時玻璃板后蠟燭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②移去鏡后的蠟燭,在此位置放張白紙,觀察白紙上是否有像?③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直線把兩支蠟燭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觀察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把測量結果填在表格中。④改變點燃的蠟燭位置,重做幾次實驗,多次測量。次數蠟燭到面鏡的離∕cm像到平面鏡距離∕cm像與蠟燭大小關系16.06.0大小相等29.59.5大小相等311.611.6大小相等(2)實驗數據:分析論證(1)未點燃的蠟燭和像完全重合,說明像和物體________________。大小相等(2)通過實驗觀察到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__________,通過刻度尺的測量發現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_相等(3)玻璃板后的光屏上看不到像,說明是_____________。垂直虛像(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①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③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實驗結論即: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2)平面鏡所成像的性質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實驗反思(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境中進行。(2)實驗中玻璃板放置要豎直放置;否則,玻璃板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不能重合。(3)為防止玻璃板前后兩個面各自反射成像,應選用薄的玻璃板。二、平面鏡成虛像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在實驗中,玻璃板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我們為什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燃燒的燭焰?想想議議2.用光的反射來分析平面鏡成像:如圖所示:(1)在蠟燭上任選一點S。(2)S點會發出無數條光線,其中一部分會經過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3)因為人眼總是感覺光沿直線傳播,所以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過去,就感到光線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發出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虛像。請在圖中畫出物體AB經平面鏡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圖痕跡。練習ABAB①第一步作垂線ABA′B′②第二步取等距離OO′ABA′B′③第三步畫虛像OO’1.利用平面鏡成像三、平面鏡的應用如:練功房、理發店、服裝店里安裝的平面鏡、家庭中所用的穿衣鏡、學校里的正衣鏡、牙醫使用的金屬平面鏡等。演員對著鏡子化臉譜舞蹈演員看練功效果超市用平面鏡增強效果牙醫用口鏡觀察口腔內情況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我國古代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曾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下,則見四鄰矣”的記載.在潛望鏡筒的上下拐角處各安裝一塊平面鏡,都跟水平面成45°,原理是利用平面鏡來改變光路。最古老的潛望鏡潛望鏡投影儀上的反光鏡塔式太陽能電站凸面鏡和凹面鏡1.凸面鏡: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球面鏡.(1)凸面鏡的性質:對光有發散作用。(2)應用:汽車上的觀后鏡、馬路拐彎處的鏡子,其目的是擴大視野。凸面鏡的發散作用凸面鏡可以擴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1)凹面鏡的性質:對光有會聚作用。2.凹面鏡: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的球面鏡.根據凹面鏡會聚光的性質,可以制作太陽灶、太陽爐,天文學家們用凹面鏡作大型反射式望遠鏡,還有耳鼻喉科醫生用凹面鏡會聚光觀察耳道情況等。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太陽灶(2)根據光的反射的可逆性,射向凹面鏡的光線,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質,手電筒、汽車頭燈、軍事上的探照燈等用凹鏡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點附近的燈泡發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離遠。凹面鏡得平行光汽車頭燈手電筒的反光鏡3課堂小結本堂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本堂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4典例分析考點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典型例題1】(2020廣東省)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通過平面鏡檢視防護服的穿戴情況。醫護人員在平面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與像之間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變虛像變小【遷移訓練1】(2020綏化市)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C考點二: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圖【典型例題2】(2020江蘇宿遷市)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答圖】(2020江蘇無錫市)請在圖中畫出木棒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答圖】【遷移訓練2】(2020濱州市)如圖所示,S為發光點,請在圖中畫出發光點S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位置,并畫出由S點發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P點的光線。【答圖】第3節平面鏡成像主備人學科物理時間課題第四章光現象第3節平面鏡成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理解平面鏡成的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知道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2.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和諧,獲得成功的喜悅。2.通過對平面鏡、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1.利用實驗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教學難點1.虛像的概念、物像等大的特點。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教具準備玻璃板、兩根相同的蠟燭、白紙、火柴、刻度尺、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不銹鋼飯勺。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講解法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師: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晚上,獨自一人在月下喝酒,寫下了一篇很有名的《月下獨酌》,其中有一句流傳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個人在月下喝酒,可是他的詩句里面卻說是三個人。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里面的三個人,一個是詩人自己,一個是月光下李白在地上的影子,第三個是誰呢?第三個就是李白在酒杯中的像。那么這個像有什么特點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新課學習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位置與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2.設計實驗(1)實驗器材:玻璃板、兩支等長的蠟燭、火柴、白紙一張、刻度尺。(2)方案:①如何確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②怎樣判斷后面的蠟燭與像已經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改變眼睛的位置,直到從不同位置看起來后面的蠟燭和像完全重合為止。③實驗時,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使用玻璃板成像時,可以看到后面的蠟燭是否與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這是“等效替代法”。④為什么準備兩支完全一樣的蠟燭?便于驗證像與物體是否大小相等3.進行實驗:(1)在一張紙的中間畫一條線,線上豎立一塊玻璃板(玻璃板與線重合)作為平面鏡,實驗時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移動玻璃板后的那支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直到看上去好像被點燃一樣,此時玻璃板后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然后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2)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直線把兩支蠟燭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再觀察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把測量結果填在表格中。(3)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幾次實驗,多次測量。(4)記錄實驗數據:次數蠟燭到面鏡的離∕c蠟燭的像到平面鏡距離∕cm蠟燭的像與蠟燭大小關系16.06.0大小相等29.59.5大小相等311.611.6大小相等…4.分析和論證:學生分析有關數據,討論觀察的實驗現象,歸納結論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5.得出結論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與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3)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讓學生思考與討論:平面鏡成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怎樣驗證?二、平面鏡成虛像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問題:平面鏡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卻能看到平面鏡后面好像有燭焰。像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通過作圖來看,平面鏡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具體步驟:(1)在黑板上畫出平面鏡,先給出一個發光點S。問:①S能發出多少條光線,方向如何?S能向四面八方發出無數條光線。②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線有多少條?射到平面鏡的光線有無數條。(2)畫出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再畫出另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3)問題:這兩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光線傳播的路徑上,會覺得這兩條光線是從哪里發出的?師生共同分析得:①這兩條反射光線不能相交。②當眼睛正處于反射光線的路徑上時,根據光線直進的經驗,眼睛會覺得反射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1發出的。邊講邊把這兩條反射光線用虛線向鏡后延長,得交點S′。③S′是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延長線的交點。但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出光線的點,所以S1叫虛像。④物體上的每個點在鏡子里都有一個像點,所有的像點就組成整個物體的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3.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光路圖利用平面鏡作圖的注意事項:(1)作圖時必須用刻度尺、鉛筆、圓規。(2)連線與鏡面垂直,量取長度時要準確,用刻度尺量取;實際光線用實線,虛像、法線、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以及輔助線都用虛線,實物和虛像都要標上箭頭或字母。(3)光線上要標注箭頭,且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能斷開。練習:請在圖中畫出物體AB經平面鏡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圖痕跡。作圖方法:從A點向鏡面作垂線,并延長截取相等的一段,找到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A的像點A′。同樣作出B的像點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上圖所示。三、平面鏡的應用(1)用來成像。如:練功房、理發店、服裝店里安裝的平面鏡、家庭中所用的穿衣鏡、學校里的正衣鏡、牙醫使用的金屬平面鏡等。演員對著鏡子化臉譜舞蹈演員看練功效果理發店里用鏡子看效果牙醫用口鏡觀察口腔內的情況2.改變光路。如:潛望鏡中安裝的相互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角的兩塊平面鏡、投影儀、顯微鏡的反光鏡(周圍光線較強時使用)等。我國古代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曾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下,則見四鄰矣”的記載.如圖,在筒的上下拐角處各安裝一塊平面鏡,兩塊平面鏡互相垂直,都跟水平面成45°,這樣就做成最簡單的潛望鏡,其原理是利用平面鏡來改變光路。最古老的潛望鏡潛水艇上的潛望鏡潛望鏡投影儀上的反光鏡凸面鏡和凹面鏡1.球面鏡: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鏡子叫球面鏡。2.球面鏡的分類:(1)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鏡。(2)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鏡。3.凸面鏡的性質及作用(1)性質:平行光線經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2)應用:汽車上的觀后鏡、馬路拐彎處的鏡子,其目的是擴大視野。4.凹面鏡的性質及作用(1)凹面鏡的性質: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根據光的反射的可逆性,光源發出的光經凹面鏡后可獲得平行光。 (2)凹面鏡的應用①根據凹面鏡會聚光的性質,可以制作太陽灶、太陽爐,天文學家們用凹面鏡作大型反射式望遠鏡,還有耳鼻喉科醫生用凹面鏡會聚光觀察耳道情況等。②根據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質,手電筒、汽車頭燈、軍事上的探照燈等用凹鏡作反射面,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離遠。利用太陽灶燒水汽車的前頭燈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2020大連市)舞蹈演員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則她在鏡中的像是()A.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B.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1mC.實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D.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答案】D【解析】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她到鏡面的距離是0.5m,像到鏡面的距離是0.5m。故選D。2.(2020株洲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關于詩中描繪場景的物理解釋正確的是(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遠C.蜻蜓無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答案】D【解析】A.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荷花在水中的像和荷花大小一樣,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水深與像的遠近無關,與荷花到水面的距離有關,故B錯誤;C.倒影屬平面鏡成像現象,其原理是光反射,蜻蜓也會在水中成像,故C錯誤;D.水面是一種反射面,平靜的水面是平直的,所以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故D正確。故選D。3.(2020湖南省衡陽市)關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C.該實驗需要選擇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D.多次進行實驗,主要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答案】C【解析】A、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C、選擇相同的兩個蠟燭,這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故C正確;D、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要進行多次實驗。故D錯誤;故選:C。4.(2020湖北鄂州)以下描述中與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有關的是( )A.形影相隨B.海市蜃樓C.對鏡貼花黃D.水中撈月一場空【答案】A【解析】形影相隨指影子隨著物體移動,是光的直線傳播;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對鏡貼花黃指人對著鏡子梳妝打扮,水中撈月是平面鏡成像,均是光的反射現象,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0綏化市)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答案】C【解析】AC.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小明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穿衣鏡中小明的像不變,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C正確;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穿衣鏡的位置發生改變,小明是運動的,故B錯誤;D.2s后小明走的距離:s=vt=1m/s×2s=2m。故D錯誤。故選C。6.(2020長春市)小致站在平面鏡前0.5m處,鏡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_m;他遠離平面鏡時,鏡中像的大小______。【答案】(1).0.5;(2).不變。【解析】[1][2]小致站在距離平面鏡0.5m處,根據像和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也是0.5m。當他遠離平面鏡時,根據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他的像大小不變。7.(2020江蘇揚州市)唐代高駢的詩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蘊含著一些物理知識:看到“綠樹”是樹葉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綠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答案】反射;等大;虛。【解析】(1)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其顏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們看到樹葉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的緣故;(2)樓臺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虛像。8.(2020湖北鄂州)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當他以0.1m/s的速度緩慢向平面鏡走近時,他在鏡中像的高度將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虛”或“實”)像。【答案】(1).3.0m;(2).等于(3).虛像【解析】[1][2][3]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對稱的虛像;所以小明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時,他與鏡中像的距離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運動,他在鏡中所成的像與他等大,像的高度也為170cm,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9.(2020黔南州)小麗站在平面鏡前1.5m處觀察自己在鏡中的像,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虛像”或“實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_____m,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答案】(1).虛像(2).1.5;(3).不變。【解析】[1]平面鏡成像的本質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2]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5m。[3]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大小相等,她向平面鏡靠近的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10.(2020廣東省)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通過平面鏡檢視防護服的穿戴情況。醫護人員在平面鏡中的像是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與像之間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虛像(2).變小(3).不變【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平面鏡成像正立、等大的虛像。[2][3]當醫護人員面鏡時,人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變小,故人與像之間的距離變小;像的大小不變。11.(2020江蘇宿遷市)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答案】【解析】①作A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A′;(做對稱點留下的作圖痕跡是對應點的虛線連線和垂直符號)②作B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B′;③用虛線連接A′B′,A′B′就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12.(2020長沙市)如圖甲是小英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為了觀察到蠟燭清晰的,該實驗應在亮度較 的環境中進行;(2)小英在坐標紙上的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經過分析可知: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答案】(1)黑暗;(2)等于。【解析】(1)點燃蠟燭,燭焰在明亮的環境中,燭焰和明亮環境對比度較小,成像不太清晰;燭焰在黑暗環境中,燭焰和黑暗環境的對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可知,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小英在坐標紙上的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經過分析可知: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板書設計第3節 平面鏡成像一、平面鏡成像1.特點:(1)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2.原理:光的反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像。二、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三、凸面鏡和凹面鏡1.凸面鏡的性質及應用(1)性質:凸面鏡能使平行光線發散.(2)應用:汽車上的觀后鏡等.2.凹面鏡的性質及應用(1)性質:凹面鏡能使平行光會聚在焦點.(2)應用:太陽灶、太陽爐、汽車頭燈等.布置作業【必做題】 教材第80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1、2、3、4題.【選做題】 教材第80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5題.課后反思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的應用,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是八年級學生遇到的比較完整的一次科學探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體驗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同時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差,需要老師更多的指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領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主動實踐、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通過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獨立去觀察、比較、歸納,在實踐活動中來感受、領悟、理解平面鏡成像特點,從而突破難點。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不回避,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的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_2021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4.3平面鏡成像導學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210116457.docx 2020_2021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4.3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20210116458.docx 2020_2021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4.3平面鏡成像精選練習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210116459.docx 4.3 平面鏡成像(課件).pptx 凸面鏡和凹面鏡.wmv 平面鏡應用.wmv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mp4 平面鏡成虛像.wmv 潛望鏡.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