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臨清二中11-12學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學案:7.1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新人教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臨清二中11-12學年高中政治必修2教學案:7.1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新人教必修2)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政治 編寫人:任增印 審稿人:杜友松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時內容做了如下規定:基本要求:知道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項基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懂得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性,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發展要求:聯系國內外的具體事例,加深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重要性。本框題有如下內容不作拓展: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形成;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我國能夠真正建立新型民族的原因。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內容,本課內容由三目構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第三目: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政治生活》第三單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通過對三項政治制度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發展程度,本課時內容《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是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學好本課時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區域自治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實踐中能夠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中。
本課內容學生在初中已有接觸過,但缺少系統地理論學習,本課時內容將在學生已有基礎上加強理論探究,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做為當代青年必須自覺貫徹執行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為鞏固和發展新型的民族關系而努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
2、理解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二)能力目標
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2、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四、學情分析
這屆高一的學生是第一批接受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的學生,他們有強烈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識,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社會中發生的重大問題比較敏感并且比較感興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塊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點遠,高一的學生政治生活的知識還比較欠缺,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有些理論問題較難解釋他們所接觸的實踐問題,很多學生往往產生困惑。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做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當前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來設計和展開課堂教學,將生活主題和學科知識較好地結合。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探究,采用探究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在講講議議中自主解惑。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創設情景,挖掘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本框教學從教學策略上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情景導入—-探究活動---形成理念---學生踐行,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引用了社會上發生的熱點問題及發生在高中生身邊的一些事情,在課堂上注重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教學氣氛,使課堂成為師生交流合作的平臺。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一些生動具體的例子,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六、課前準備
本框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中可能存在沒有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等情況,因此對課前預習做這樣設計:第一:在本校高一段學生中做調查,了解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習俗。第二:上網查閱其他國家因為民族問題而導致的流血事件。教師也在課前認真查閱相關知識,對各個教學環節做精心設計,充分考慮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總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情景引入,用事實說話:
3.14事件以后,達賴及其分裂集團借用種種手段包括編織大量謊言欲掩蓋其罪行,但不管他們如何變換手法,永遠無法掩蓋其反動本質。
(幻燈片展示)謊言一:我絕對沒有分裂西藏的圖謀。
謊言二:藏人正在成為無關重要的少數民族。
謊言三:我一開始就支持中國主辦奧運會。
謊言四:中國政府滅絕了西藏文化。
謊言五:西藏發展的好處都被漢族人拿走了。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1:你能用哪些事實戳穿達賴的謊言?
學生回答:東南部發達地區派遣援藏人員幫助支持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
達賴及其分裂集團想方設法阻撓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中央財政每年都給西藏大量的資金支持
……
教師:與達賴所講的相反,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一直很關心藏族人民,全力支持西藏各項事業建設,與舊西藏的落后相比,今天的西藏已經徹底告別了封閉的莊園制自然經濟,尤其是青藏鐵路通車以來已連續7年GDP增長在12%以上。雪域高原實現的歷史性跨越首先得益于我國正確處理了民族關系。
【設計說明】:設計以社會熱點為導入,很多學生有話可說,創設了課堂積極討論的氛圍,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同時通過合作探究1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自然引出對民族關系的分析。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我國民族概況和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板書)
在我們偉大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除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由于人口較少,被成為少數民族,中華民族是定居在中國土地上所有民族的總稱。
新中國成立后,鏟除了民族壓迫和剝削的階級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設計說明】:該內容簡單,讓學生閱讀教材掌握即可。
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板書)
(幻燈片展示):
材料一: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國人大代表總數的13.76%,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參政議政。在西藏,人口不足3000人的珞巴族也有自己的一名代表;在西藏,學校除開設漢語教學外,另還開設藏語言教學,包括藏族在內的各少數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材料2:全國人民對西藏人民的無私援助也從未停止過,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援藏工作的高潮。近些年來藏族人民與其他各族人民之間的交往不斷擴展,各個民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水乳交融、具有深厚血肉情感聯系的民族關系進一步得到鞏固。
材料3:隨著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央不斷加大對西藏投資建設的力度,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金額成倍增長。2007年國務院確定了總投資為770多億元的西藏“十一五”期間180個工程建設項目,2007年中央對西藏的各項補助達到950.12億元。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2:以上材料如何體現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設計說明】:本部分內容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我采用閱讀教材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理論和材料相結合,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的點撥來突出重點。
教師點撥: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第一、民族平等----含義、地位
第二、民族團結----含義、重要性
第三、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因、作用
(2)三大原則之間的關系
學生觀看視頻:車臣戰爭
學生思考:①車臣戰爭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②車臣戰爭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能否從中分析出三個原則之間的關系?④車臣戰爭的悲劇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團結→民族沖突→戰爭→社會動蕩國家分裂→經濟社會停滯甚至衰退
三項原則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板書畫出三者關系示意圖)
【設計說明】:這個問題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設計此探究的目的是引用其他國家由于民族關系的不當處理所引起的后果,讓學生通過畫面感性直觀地理解三大原則之間的關系及其重要性,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也能培養學生透過感性材料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留給學生思索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情景回歸、踐行活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3:這些問題是我們可能面對的,你會怎樣處理:①如何對待周圍少數民族同學的風俗習慣?
學生回答:不嘲笑同學,理解、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等,盡最大的可能性為維護和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做貢獻。
②如果你所在地區與某個民族自治地方有對口支援的關系,你能做些什么?
學生結合自己的職業預設暢所欲言,教師適時引導,不對學生的觀點做統一評價,尊重學生的發言。
【設計說明】:本目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分析,體會到現實生活中仍存在一些違反民族原則的事實,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新型的民族關系付諸行動。
★聯系熱點、情感升華:
播放視頻:3.14暴力事件造成的損失。
教師總結:3.14暴力事件使西藏經濟的大好勢頭受到暫時阻礙,但我們相信這阻擋不了西藏經濟繼續發展的步伐。這些年來黨和政府以極大地耐心保持著與達賴方面的接觸,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和誠心。
學生探討交流:請你勸說達賴停止進行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設計說明】:設計此探究的目的是與情景引入相呼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能較好地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用歌聲結束本堂課內容,能再次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感,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我國堅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來處理民族關系。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把鞏固和發展新型民族關系付諸行動。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民族和則國家興,民族不和會禍國殃民。請收集歷史和現實中的國內外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
【設計說明】:通過該題的設計,提高學生的動手收集資料的能力,將本課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教師不對學生收集的資料作統一評價,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九、板書設計
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
處理民族
關系的原則 民族平等 ----首要原則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民族團結----重要原則
各民族共同繁榮----根本原則
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要付諸行動
十、教學反思
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關注過程。本節課在學習方式上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問題都是學生自己分析、自己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現,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本節課較好地把握了重點知識: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抓住了本課的核心知識,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本節課所設案例有的來自社會中的熱點問題,有的來自高中學生的實際,極易引起學生共鳴。本課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基本得以落實,課堂氛圍較為輕松。面對洋溢著時代氣息的新課程,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教學設計時,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注意涵蓋三個維度。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進一步思索知識教學運作的體系化,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3、政治課堂要注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本節課也暴露出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知識目標淡化的“度”該如何操作,心中無數。探究無限,時間有限;本節課雖然在多處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調動學生學習情趣、營造互動式課堂氛圍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僅停留在表面上,且學生的參與面不是很廣。如何處理探究與實效、預設與生成等問題將是我在今后的新課程教學中不斷探索的問題。
【導學案】
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政治 編寫人:任增印 審稿人:杜友松
第一框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掌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知識體系,把握基本概念及其內在聯系。
二、預習內容
(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任何國家都是由一定的 組成的。除漢族外,有 個少數民族。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
2、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我國鏟除了 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民族平等
①含義: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
,依法平等地 。
②原因:
A、我國憲法規定 。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與發展程度之別,絕無 ;
C、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2)民族團結
①含義:在 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 、友好往來、互相合作、 ,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意義: 、 ,是衡量一個國家
的重要標志之一,是 的前提, 是 的保證,是 的基礎。
(3)各民族共同繁榮
原因:這是由 決定的,是國家實現 和中華民族 的必然要求。
4、三項原則之間的關系
(1)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 、 的。
(2)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 。
(二)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當前應當如何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我國已經形成了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應該十分珍惜、不斷 這種民族關系。
2、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 的義務,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
的責任付諸行動。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識記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2)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3)分析聯系當前黨和國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區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說明處理好民族關系的重要性
二、學習過程
【探究1】材料一 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口特少的少數民族至少都有一名代表。在西藏,世代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三千人,也擁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
材料二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1994-2001年,15個對口支援省和中央各部委無償援建西部地區716個項目,資金投入31、6億元人民幣,除中央政府投資外,“十五”時期,全國各地支援西藏建設項目71個,無償投入資金10、62億元人民幣。
材料三 為加快西部地區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中國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以及120個自治縣(旗)中的83個自治縣(旗)被納入西部大開發的范圍;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6年來,西部地區陸續新開工60個重大建設工程,投資總規模約8500億元人民幣。
(1)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怎樣體現的?





(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基本原則內在聯系的認識。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1. (B級)中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取得了顯著成就。如:內蒙古全區出版各類蒙古文圖書近千種約200萬冊,蒙古語言文字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格薩爾王史詩”、“藏醫藥”等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工作的文化成就表明我國堅持了民族:
①平等原則 ②友好原則 ③互助原則 ④共同繁榮原則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B級)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歌詞的寓意是
①我國的民族差別已不存在②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③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日益鞏固④我國各民族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C級)2008年5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下列關于民族問題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
②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是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主要手段
③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保證
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區高度自治的前提條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A級)近年來,在國家的財政支持和東部地區的幫助下西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使得西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全國各民族團結的局面空前鞏固。這說明
A.沒有國家的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就不會有任何發展
B.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C.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必須依賴國家的援助
D.加強民族團結,就能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5.(B級)200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回顧50年的歷史,在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東部地區的幫助支持下,寧夏經濟、社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說明
①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民族團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根本前提
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課后練習與提高
一、單項選擇題: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規定: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將不超過3000人,其中少數民族代表將有360名。55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占代表總名額的12%;保證全國每個少數民族至少有一個代表,人口特少的33個民族有1個代表名額。據此回答1~2題。
1.55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的8%,而其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是總名額的12%,這說明( )
A.少數民族在我國享有特殊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B.我國實行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C.加強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D.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2.人口特少的33個少數民族,如基諾、珞巴等,在全國人大都有1個人大代表的名額,使他們都能表達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見( )
A.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C.人民當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內容 D.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
3.2008年6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對外宣傳工作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對全區的外宣工作進行總結和部署,并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力爭通過外宣讓世界更多地了解內蒙古、更加關注內蒙古,推動自治區與國外、境外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和科技文化交流。當前,要加快內蒙古的發展( )
①必須進一步貫徹民族政策和民族原則
②內蒙古人民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
③需要國家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④需要其他地區的對口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支槳中止了和另一支槳的協作,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繞圈子,而不能直達彼岸。”這句諺語啟示我們,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必須( )
A.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證民族自治地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C.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 D.調動信教群眾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
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國家民委印發的《全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部署視頻會議紀要》指出,我國將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小學階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職畢業考試范圍。回答5~6題。
5.之所以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因為民族團結是(  )
①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③社會穩定的前提、國家統一的基礎 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對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之間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
B.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C.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D.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7.多年來,西藏教育部門始終把藏語文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課開設。在課程設置上,小學1 440課時,中學630課時。學校的各類考試均把藏語文作為考試科目,夜校和成人學校廣泛開展了藏文掃盲工作。重視藏語文學科的教學和普及啟示我們(  )
①民族平等原則在我國得到貫徹落實 ②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令人擔憂 ③我國尊重保護文化的多樣性 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09·上海改編)經歷了50年的滄桑巨變,當前西藏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2008年,西藏農牧業進入第21個豐收年,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西藏自治區現職省級領導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占到70.42%;國家直接投資西藏建設項目、中央政府實行財政補貼、全國進行對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現代化建設的格局已經形成。這體現了(  )
①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西藏的繁榮 ②各民族經濟平等已經實現 ③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民主權利得到了基本保證 ④西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問答題
9.、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使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不斷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
第一框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答案
課內探究
【探究1】(1)①反映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②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各民族人民都能平等地享有政治方面的權利,體現了民族平等原則;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親密無間、和睦相處,體現了民族團結原則;材料三反映了我國政府積極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2)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我國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有政治方面的權利有利于發揚和壯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充分享有政治上的權利,和發達地區友好合作,對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落實到實處。
當堂檢測
1---5 : DDBBA
課后練習與提高
1----5: BCACD 6—8:CCC
9解析:人民當家作主有制度保證,這些制度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回答時要注意從以上幾方面加以說明,不能只答出哪些制度而不分析。
答案:(1)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主的實現;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和衷共濟,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擴大了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谷城县| 新乡县| 合川市| 渭南市| 永川市| 永新县| 东海县| 黄陵县| 祁东县| 常州市| 赣州市| 钟山县| 南川市| 三台县| 惠水县| 泸西县| 攀枝花市| 从江县| 宜都市| 邵武市| 南涧| 水城县| 绥芬河市| 宜兰县| 宜丰县| 大化| 富阳市| 保亭| 河西区| 开江县| 康乐县| 元江| 建阳市| 类乌齐县| 普兰县| 塘沽区| 巴青县| 金华市| 千阳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