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一班主題班會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古今中外,許多知禮謙讓的故事流傳至今。比如:眾所周知的“孔融讓梨”,說的是孔融七歲時,便懂得禮讓;“張良拾鞋”講的是張良尊敬老人,主動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給老人穿上的故事。偉大領袖毛主席,雖然身居高位,卻平易近人,謙恭禮讓。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待客熱情周到,是世界公認的最有風度的領導和外交家。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得到啟示: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楊時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 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程頤兄弟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洛陽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 對個人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禮儀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是: 一是敬人的原則; 二是自律的原則,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 慎重、積極主動、禮貌待人、表里如一; 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 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 孔子說: “不學禮,無以立”。 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 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種行為難道不 讓人痛恨嗎? 如果你失去了今 天,你不算失敗,因 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 你不算失敗,因為人 生的價值不在于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 明,你是徹徹底底的 失敗,因為你已經失 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想在校園中,在社會中,不文明現象是依然存在的同時也是隨處可見的,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談談在你身邊所遇到的不文明現象吧!同時說說你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細看生活 細看生活 我想在校園中,在社會中,不文明現象是依然存在的同時也是隨處可見的,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談談在你身邊所遇到的不文明現象吧!同時說說你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五不 不亂扔垃圾 不猛追猛打 不大聲喧嘩 不說臟話粗話 不亂涂亂畫 五靜 食堂就餐要安靜 寢室休息要寧靜 升旗儀式要肅靜 課間休息要文靜 校園環境要潔凈 排隊集合靜齊快,精神飽滿做好操。 立正肅立升國旗,齊唱國歌情緒高。 課間準備要周到,專心聽講多動腦。 博覽群書增見識,認真作業按時交。 讀寫姿勢要記牢,做好眼操視力保。 課間活動要文明,開開心心消疲勞。 上下樓梯不亂跑,講話輕聲不亂叫。 用餐文明增營養,愛惜糧食不亂倒。 餐前餐后要洗手,個人衛生做得好。 見到垃圾彎個腰,不讓紙屑到處跑。 言而有信講實情,誠實謙虛不驕傲。 自己事情自己做,孝敬長輩講實效。 見到外賓有禮貌,知書達禮修養好。 實小雛鷹有志氣,明日騰飛看今朝! 說得多不如做得多 ——從現在做起 看著別人做不如自己做 ——從我做起 要我做不如我要做 ——從內心做起 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好習慣,益終生! 考試作弊; 在教室等學習場所喧嘩吵鬧,影響他人學習; 休息時間吵鬧,影響他人休息; 給老師、同學起綽號; 隨意吐痰,亂扔果皮紙屑; 課堂不文明,不尊重老師; 破壞校內公共設施、設備; 在桌椅、圖書和教室、宿舍墻上亂涂亂畫; 打飯菜時隨意插隊。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 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僅僅因為一口痰嗎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于合作伙伴——中國某醫療機械的范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范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后和務實的范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范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贊許的點頭。走著走著,突然,范廠長覺得嗓子里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著范廠長,只見他在墻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范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范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后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范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