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一課時)姚渡學校 曾茂教學內容: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1 概述昆蟲生殖和發育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2 概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特點3 學會收集和整理觀察實驗獲得的數據,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2、 過程與方法本章通過觀察蝗蟲、蠶和青蛙生活史的視頻圖片,推斷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通過探討活動了解各動物特殊的生殖和發育方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獲得關于人以外生物生殖和發育的知識,增強實踐的能力,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教學重難點及突破1、 重點1 飼養家蠶活動的探究2 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2、 難點飼養家蠶活動的探究3、 教學突破1 觀察蝗蟲的生活史圖片,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的概念,然后通過飼養家蠶的活動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得到結論2 兩棲動物的生殖則通過對典型的蛙的生活史進行總結,其主要方式是觀看錄像教學過程1、 蝗蟲及家蠶的生活史1、引入:①你知道美麗的蝴蝶是怎么來的嗎?②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媽媽?③青蛙在哪里生養后代?2、變態發育:很多動物在幼體到成蟲的發育過程中,幼蟲的形態、生理、習性等發生一系列顯著變化,成為變態3、展示蝗蟲生活史的圖片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4、展示家蠶生活史圖片家蠶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蠶)、蛹、成蟲(蠶蛾)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5、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①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經過受精卵、若蟲和成蟲三個時期,成蟲和若蟲的形態結構 和生活習性基本相似。3 完全變態發育過程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且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6、昆蟲與人類的關系2、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1、 曾經飼養過或見過蝌蚪的同學講解自己觀察到得現象和體會。2、 觀看蛙的生殖和發育的錄像3、 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 青蛙的發育屬于變態發育5、 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板書設計1、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 變態發育:很多動物在幼體到成蟲的發育過程中,幼蟲的形態、生理、習性等發生一系列顯著變化,成為變態2、 不完全變態:受精卵→若蟲→成蟲。成蟲和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基本相似。3、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1、青蛙的生殖過程:雌雄抱對,水中完成受精作用2、青蛙的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青蛙的發育屬于變態發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北師大版《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一課時說課稿一 、說教材1、本節課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屬于“生命的延續”這一主題中的重要部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學生今后學習“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識基礎。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不可缺少的部分。2、本節課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學習動、植物生殖和發育的基本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教學外,還必須著力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教育。本節教材以幾種代表動物為例,闡述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常見類型及特點。教材首先以蝗蟲和家蠶為例,闡述昆蟲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及變態發育的特點,并為學生參與飼養家蠶的實踐活動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或建議。然后,教材以蛙蟾類為例,闡明兩棲動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生殖發育特點。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根據蝗蟲、家蠶的生活史,了解常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2、根據青蛙的生活史,了解兩棲類生殖和發育特點。能力目標:1、通過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和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特點,培養學生找出不同事物相似點和不同點的比較能力。2、通過昆蟲與人類關系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將概念應用于問題情景的抽象思維能力。情感目標:認識動物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養成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及兩棲類生殖發育的特點,其中兩棲類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準備】 課件二、說教法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互動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較法等。1.本節課較多地運用了幻燈片展示,用各種圖片適時的展示,創設了各種不同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激發了興趣、突破了難點,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理念。2.分析討論、合作探究貫穿課堂的始終,與課件相結合,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教學過程的每個活動之中,認真觀看圖片,跟隨老師的引導,分析討論所涉及到的問題,能夠主動地在小組內探究新知識,體現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3.師生互動,降低了講臺的高度,與學生融為一體,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4.比較法的靈活運用,加強了前后所學知識的連貫性,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三、說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以培養科學素養為指導,采用“分析圖片及課本上的材料——深入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討論法、比較法、歸納交流法等多種方法,實現師生互動,學習新知識。1.注重知識的遷移,由幾種常見的昆蟲引出變態發育的概念;由幾種常見的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學生已有的有關兩棲動物的知識總結出兩棲動物的概念;2.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蝗蟲、家蠶以及青蛙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特點,鍛煉了學生的探究、分析討論、比較、交流、歸納總結等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保護動物的生活環境的意識,增加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體現了新課標理念。3.自主學習課件上的“資料分析”,通過自主分析、合作討論,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增強保護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的意識。四、說教學程序1、設計思路我把這節課定位于“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積極引導和拓展,適時做出客觀評價,使教學過程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新課程理念。創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2、教學過程通過幾組生活中常見的有關昆蟲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通過一系列的圖片展示,引出“變態發育”的概念。展示蝗蟲生活史,思考并討論昆蟲在生殖發育過程中蟲體發生的顯著變化,以及幼蟲與成蟲之間的差異等問題,進而師生共同總結蝗蟲的生長發育階段,從而形成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學生一旦領悟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可采用同化方式引導學生獲得完全變態的概念。做法是:展示家蠶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啟發學生總結家蠶生殖發育與蝗蟲的異同,從而以不完全變態為參照得出完全變態的概念。在“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直接經驗。可先讓學生描述他們所知道的蛙或蟾蜍生殖和發育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進而展示蛙生殖發育過程的錄像,再圍繞教材中的討論題展開討論,使學生明確兩棲動物生殖發育的過程和變態發育的特點。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點撥并組織學生搞好各項活動,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新課標理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6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1張PPT)第二節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1、你知道美麗的蝴蝶是怎么來的嗎?是從小蝴蝶長大的嗎?2、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媽媽?3、青蛙在哪里生養后代?你能回答嗎?涉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蝴蝶是從“毛毛蟲”變過來的。什么是變態發育?象蝴蝶發育一樣很多動物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生理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做變態發育。其他還有哪些動物有這樣奇怪的變化呢?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蝗蟲的發育過程成蟲產卵蝗蟲卵若蟲若蟲成蟲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蟋蟀椿象蜻蜓豆娘一些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家蠶的生殖和發育你聽說過“絲綢之路”吧,“絲綢”其實是蠶的絲。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中曾寫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蠶吐完了絲就真的死了嗎?家蠶的一生家蠶從卵中孵化出來家蠶的一生家蠶的成長家蠶的一生家蠶結繭蠶憋死在繭里了嗎?家蠶的一生繭里的蠶是什么樣的呢?死的,活的?家蠶的一生經過大約12到15天家蠶的一生家蠶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蠶)、蛹、成蟲(蠶蛾)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一些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蝴蝶蚊蜜蜂金龜子螞蟻蠅你知道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幾種類型嗎?課本分別以哪種昆蟲為代表加以介紹?變態發育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發育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什么叫“完全變態”?什么叫“不完全變態”?你對此還有什么疑惑嗎?1、像蠶、蝴蝶、蜜蜂等昆蟲一樣,他們的一生要經過 、 、 和 四個時期,且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 和生活習性差異 ,這種發育過程稱為 。2、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 、 、 三個時期,且發育過程中的成蟲和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這樣的發育過程成為 。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受精卵若蟲成蟲不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很大基本相似昆蟲與人類的關系為人們提供有益的產品危害人類健康認識昆蟲生長和發育的意義:有助與我們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和繁殖益蟲或控制害蟲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西江月》中提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請同學們思考:1青蛙都能鳴叫嗎? 2雌雄蛙的抱對行為有什么意義?3在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哪些事件 必須在水中進行? 觀看完視頻后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分組討論1青蛙都能鳴叫嗎? 2雌雄蛙的抱對行為有什么意義?3在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哪些事件 必須在水中進行? 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蝌蚪 青蛙呼吸器官尾活動范圍你能進行比較嗎?腮肺,皮膚輔助呼吸有無水中陸地或水中蛙類的發育過程:成蛙幼蛙蝌蚪受精卵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由于在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有顯著的變化,因此蛙的發育是 。變態發育青蛙與蟾蜍一只蛙在一晝夜,如果僅以早晚飽餐兩頓計算,它所捕食的蟲約有70只,1個月為2000只。一年吃10000只害蟲的估計并不過高。而一只蟾蜍在夏季三個月可吃掉一萬多只害蟲。大量捕捉食用蟾蜍青蛙使得一些地區農田中蟾蜍的數量達到了稀少甚至消失的狀況,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消減了蟾蜍控制蟲害的作用。蟾蜍的外貌雖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它的皮膚上有根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種毒液,而這種毒液可以制造蟾酥,它是多種藥物的原料,據說有止血、消炎、拔毒、消腫的功效。中藥六神丸、蟾酥丸、梅花點舌丹、一粒珠等成藥,都含有蟾酥。美國專家警告稱約170種兩棲動物處于滅絕邊緣美國動物學家何塞·門德爾森警告說,全球兩棲動物目前已經不足6000種。 從1980年至今,已有至少120種兩棲動物滅絕。他指出,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人類捕食以及氣候變化等是造成兩棲動物不斷減少的原因。閱讀完上述資料,我們有何感想?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蝗蟲的生活史:家蠶的生活史: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青蛙的生殖方式:青蛙的發育特點:受精卵→若蟲→成蟲不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完全變態雌雄抱對,體外受精變態發育感謝各位蒞臨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生物優質示范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_曾茂 00_00_00-00_49_52.flv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ppt 蛙的生殖和發育 在線觀看 -.mp4 說課稿.doc 配套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