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生物評課大彎至佳實驗學校 錢濤李宇征老師雖然是一名年輕教師,但對新課程教學理念把握很好,勤奮好學,進步很快。本節課是八年級第七單元“生命的演化”第三節內容,本節教學能抓住重難點展開教學,效果良好,下面從教與學兩方面作個點評:教師行為: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問題熟悉,同時又新奇而富有挑戰性,使學生處于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2、注重學生參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課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教師講授,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做到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創新,教師適當點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一步,深化一層,拓展一圈,培養了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科學思維的習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3、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教師實行賞識教育,對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給予積極肯定的態度,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統一,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實現了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4、教師教態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精煉,富有親和力,專業素質過硬。學生行為: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思維活躍,參與面廣,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積極交流,樂在發現,樂在有感,樂在悟道。在整堂課中是靈動的,收獲較多。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在呈現教學內容上做到圖文并茂,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師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特色: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為宗旨,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性,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待改進的地方:知識講解更加注重科學性,比如對人類進化原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更全面,也有利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從人類的起源引出生命的發生和發展,進一步挖掘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語言更加風趣幽默,更加精煉的話,一定會有更大的吸引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類的起源與發展》說課稿大彎至佳實驗學校 李宇征《人類的起源與發展》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章第3節。本教材把人類作為生物世界的普通一員,同樣也是從整個生物進化的角度來探討人類起源和進化問題。因此,教材內容不僅注意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更加注意人類與其他動物的聯系,期望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觀點: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的“親戚”;人類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產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員,并與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類人員和人類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自然選擇適應生活環境的結果。本節課緊接著《生物進化》這節課,在學生已經建立了初步的進化理論知識,并且對于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前提條件下,共同學習、探索這個問題。而針對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維活躍,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 能說出人類與現在類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2、 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得出人起源于猿的觀點,并進一步總結出人與猿的根本區別;3、 概述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知道現代人種的劃分2、 能力目標:通過資料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3、 情感目標:1、 樹立人類和其他動物平等,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2、 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樹立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 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我放在類人猿和人類特征的比較,以及人猿分解的標志。教學難點在于由猿向人過渡中的一系列變化。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本人根據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情況在教材內容的做出以下具體安排:由于本節課的內容屬于古生物學的內容。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古生物是相當陌生的,因此,如果只是通過文字來講解本節課,學生很難接受。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運用了一些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直觀的感性認識,方便他們理解,也有助于他們進行分析能力的鍛煉。課的內容大多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課中適當的加入了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吸收,而且使學生有了很高的學習積極性。我以討論人類和類人猿的親緣關系為切入點,在合作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類人猿、人類的相似之處,認識到類人猿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從而產生“誰是他們的共同祖先”的疑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人類起源方面,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的生活環境改變開始,強調環境的選擇作用,適應地面生活的古猿逐漸進化為人類祖先,兩組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人類祖先的前肢得到解放,利用活動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得出制造和使用工具對促使自身進化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人類的進化過程,以化石的研究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從學生已有的歷史學知識為契機,從腦容量到制作工具的復雜程度進行區分。以智人是唯一現存的人種,引出現代人種的分類,學生能夠很容易的通過膚色和鼻形辨別出中國人屬于蒙古利亞人。結尾以時間長河人類誕生的形象比喻作為結尾,點明人類祖先制造、使用工具和進行勞動,既是人類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4張PPT)第3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教師:李宇征一.類人猿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特征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兩者有密切的 血統關系。可以說,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認識一下人類的這些近親,對于了解人類起源是會有所幫助的。現代類人猿屬于高級的靈長類,主要種類就是:長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長臂猿是兩臂特別長的猿類,直立的時候兩臂可以達到地面,所以叫長臂猿。 長臂猿在現代類人猿中是最小的種類,體高不到1米,重量一般不超過10千克。 長臂猿完全過著樹上的生活,擅長臂行法,就是善于用臂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上 去。猩猩是一種大型的動物,毛多而密,呈紅褐色。猩猩頭尖,眼和耳都小,頜部發達,犬齒大而尖銳,適宜于對付敵人。它 們也可以勉強直立起來行走,但是直立的姿勢很拙劣,行走也很費力氣,一般需要用前 肢著地支撐身體,就像拄著拐棍那樣。大猩猩是最大的類人猿。大猩猩也是前肢比后肢長,它們的兩臂伸開,可以達到2.7米。黑猩猩的毛色烏黑,所以叫黑猩猩。 它們的頭比較圓,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齒也發達。 它們喜歡群居,每群由十幾只到三四十只。 它們喜歡在樹上活動,大部分時間在樹上度過。它們善于用臂行法從一棵樹蕩到另 一棵樹上去,它們在樹上的靈活性遠遠超過猩猩。它們的智力很發達,善于模仿。但由于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達98.77%(最近有些研究為99.4%)猩猩黑猩猩狒狒金絲猴比比看, 有什么差別?人與類人猿的相似特征項目 實例外部形態身體結構面部表情行為表現其它類人猿面扁平,兩眼在同一平面,無尾。外形與人接近。類人猿的骨骼與人相似,大腦遮蓋了小腦,與人相似。類人猿大多有喜、怒、哀、懼等多樣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類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會使用枝條作工具等。類人猿喜歡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強直立行走等。二.猿向人的過渡有一類古猿曾經被叫做森林古猿,也叫林猿,包括許多個種。它們生活在距今2000 萬年前到500萬年前。在非洲、亞洲和歐洲都有它們的蹤跡。從所發現的化石材料看來,人們猜想它們的大小跟現在的黑猩猩差不多。 它們大概就是現代類人猿和人的祖先。森林古猿想象圖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發展,曾有過種種推測,其中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由于氣候變化,使森林地區逐漸稀疏和縮減,樹叢間出現了空地,這就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動的條件,逐漸由樹居生活向著地面生活過渡。稀樹草原在此情況下,御敵、覓食等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在劇烈的生存斗爭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體質特征發生了重大變化:下肢更適于直立行走,雙手日益靈巧,腦量逐漸增大,終于萌發了意識,產生了語言,促使他們從使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過渡。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兩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活動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從左到右,依次是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的“手”和人手我們來比較一下人的手和現代類人猿相當于人手的前肢吧。一看就知道,人的手跟現代類人猿的“手”是很相似的:它們都很發達,它們的大 拇指跟其余的四個指頭相對立,大拇指自己成為一組,其余的四個指頭另外合成一組。 所以人和現代類人猿的手都能夠很好地握住物體。可是一般講來,現代所有類人猿的手 都遠遠比不上人的手,它們的大拇指沒有像人的大拇指那么發達,那么靈活。三.人類的進化階段南方古猿在遙遠的非洲南部,人們發現了另一類古猿的化石,叫做南方古猿或南猿。這是一 種新類型的古猿,是從原始古猿過渡到人類的類型。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萬年到420多萬年前之間。他們可以分成兩個主要類型:纖細型和粗壯型。一般認為,纖細型進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壯型則在距今大約100萬年前滅絕了。南方古猿的頭骨南方古猿生 活在樹木比較稀少的開闊地方,過的是地面上的生活。 這就是說,它們的骨骼構造是跟它們的直立行走的生活相聯系的。 由于直立行走,它們就有了自由的雖然還是原始的“手”。有了這種“手”,它們 可以利用天然物體例如樹枝和石塊來尋食和御敵。有了這種“手”,它們開始制造粗糙 的工具。在這個基礎上,就逐漸過渡到能夠制造原始石器的早期猿人了。南方古猿生活想象圖能人(早期猿人)這些古人類的腦容量較大,約在600 mL以上,腦的大體形態以及上面的溝回與現代人相似,顱骨和趾骨更接近現代人。在分類學上,古人類學家將他們歸入人屬能人種(Homo habilis)。與能人化石一起發現的還有石器。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獸皮的石片,帶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錘,這些都屬于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說能夠制造工具和腦的擴大是人屬的重要特征。能人的頭骨直立人(晚期猿人)生活在距今約180萬~20萬年前。直立人頭骨平扁,骨壁厚,眉脊粗壯,腦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從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毫升左右)。身材明顯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為160厘米,平均體重據估計約有60千克,肢骨與現代人差別不大。在中國有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和縣猿人、鄖縣猿人;在國外,有爪哇猿人、海德堡猿人、阿特拉猿人、魁梧猿人等 。直立人依靠兩只腳,能夠奔跑,當一群直立人出動時,他們甚至可以獵取大型的動物。大約50萬年前,直立人為了取暖、做飯、防衛和狩獵學會了使用火。他們已經學會使用雙刃手斧及各種各樣的搗具和切割器具。直立人生活想象圖智人形態特征比直立人進步的人類。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①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前。早期智人的主要特征是腦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發達,前額較傾斜,枕部突出,鼻部寬扁,頜部前突。著名的早期智人化石有尼安德特人、西亞的塔篷人、中國的許家窯人和馬壩人等。早期智人電腦復原的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腦量已經達到了現代人的水平,它們不僅可以狩獵巨大的野獸,還用野獸的毛皮來遮擋身體。直立人的火種來自于天然火,比如雷擊起火,而早期智人已經學會了自己生火,比如鉆木取火 。尼安德特人人生活想象圖早期智人(古人):25萬年-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這個時期的人類已逐步脫離了猿的性質,與現代人很接近。這個時期的人類化石,最早是在德國的尼安德特河谷發現的,稱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其腦量已和現代人差不多,能制造石器,還能人工取火。晚期智人(新人):這個時期的人類,出現于4~5萬年前,直到現代的人類。山頂洞人化石,是1993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發現的,生活于距今18 000年前。他們已能加工石器、骨器,生產力也進一步提高,會用大獸皮修建簡單的房屋,原始宗教已經產生。這個時期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克羅馬農人在10萬年前崛起,雖然他們比尼安德特人在身材上要弱小,但是他們擁有更為先進的文化。 作為智人,克羅馬農人具有非凡的智慧,他們能夠通過原始的“筆”,在巨大的巖石上留下自己的藝術作品。克羅馬農人更優秀的地方是他們制作的工具精良,除了石頭外,骨頭和象牙也是他們制作工具的原材料。智人創作巖畫想象圖腦能量分配比例人類的進化四.人種從生物學觀點看,現生人類都屬于智人種,人種相當于亞種水平,人種又稱種族,是有著共同的起源,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這些特征包括頭部、五官、發色發型、膚色、眼色眼型、身高及其比例等。世界四大人種的特征和分布大致如下。(1)黃種(蒙古利亞人):皮膚黃或黃白、黃褐 ;發型直,發色黑;鼻梁高度和寬度屬中等;嘴唇厚度適中 ;臉扁平,顴骨突出;眼睛黑色;體毛和胡須不發達。分布于亞洲大部及美洲(2)白種(高加索人):膚色淺淡;直發或波發,發金黃色或黑褐色;瞳孔碧藍色;鼻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鷹鉤狀;唇薄;體毛和胡須發達。主要分布于歐洲、西亞、北亞、北非等地。(3)黑種(尼格羅人):膚色黝黑,頭發黑而彎曲,波發或卷發;鼻梁寬扁;嘴唇厚而突出 ;瞳孔深黑色。體毛發達程度為中等。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部分地區。(4)棕種(澳大利亞人):膚色棕黑或淺棕;波發或卷發,發色黑;瞳孔黑褐色;眼裂較大;鼻較寬;體毛和胡須發達。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南太平洋諸島。現生智人(現代人)可分為四大人種:黃種人 白種人 黑種人 棕種人中國人、東亞人 歐洲、北非、南亞 非洲大部分地區 澳洲美洲的印地安人 (又稱高加索人) (又稱尼格羅人) (又稱澳大利亞(又稱蒙古利亞 人) 人)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三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大彎至佳實驗學校 李宇征一、設計思路概述:本節課的內容屬于古生物學的內容。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古生物是相當陌生的,因此,如果只是通過文字來講解本節課,學生很難接受。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運用了一些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直觀的感性認識,方便他們理解,也有助于他們進行分析能力的鍛煉。這節課的內容大多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課中適當的加入了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吸收,而且使學生有了很高的學習積極性。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說出人類和類人猿起源于森林古猿;對比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示意圖,總結出人與猿的根本區別;概述人類進化的幾個階段,知道現代人種的劃分。2、能力目標:參加資料圖片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目標:樹立人類和其他動物平等,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樹立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三、教學重、難點:1、類人猿和人類特征的比較以及人猿分界的標志;2、人猿分界的標志和由猿向人的過渡。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講述傳說人起源的故事,并提出下列問題:人類是這樣產生的嗎?人的祖先又是誰?學習討論上述問題,并得出初步結論:人不是由神創造的,而是進化來的。 明確本節學習的主題:人類的發展和進化。(二)探究新知問題:人類的起源1、類人猿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特征學習活動:觀察與思考:觀察課本上提供的四種現代類人猿圖:討論:自然界中哪些生物與我們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什么是現代類人猿呢 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討論:現代類人猿與人類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在哪些方面與人有本質的區別?學生觀察討論,完成下表。填表:比較類人猿和人類的相似特征。項目 實 例外部形態 類人猿面扁平,兩眼在同一平面,無尾。外形與人接近。身體形態 類人猿的骨骼與人相似,大腦遮蓋了小腦,與人相似。面部表情 類人猿大多有喜、怒、哀、懼等多樣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行為表現 類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會使用枝條作工具等。其他 類人猿喜歡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強直立行走等。活動 探究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現代類人猿與人有較近的共同祖先。2、猿向人的過渡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設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人了呢?討論:森林的減少對森林古猿產生什么影響?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環境的改變促使人類的產生。人類祖先轉向地面生活以后,由于環境的改變,運動方式由四肢著地改為兩足直立行走,同時,自身形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前肢獲得解放而學會使用和制造工具;感覺器官集中于前部,聲帶發展并產生語言;由于頭部和腦的進化,人類出現原始文化意識。因此兩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3、人類的進化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4、人種黃種人 白種人 黑種人 棕種人中國人、東亞人 歐洲、北非、南亞 非洲大部分地區 澳洲美洲的印地安人 (又稱高加索人) (又稱尼格羅人) (又稱澳大利亞人)(又稱蒙古利亞人)(三)、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所學內容(四)、課后練習,反饋信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類的起源與發展》教學反思大彎至佳實驗學校 李宇征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上課難度并不大。我在上課時注意體現生命科學課的特點,緊緊圍繞人的進化這條主線,來設計有關教學活動。例如導入時利用猿與人類的親緣關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祖先這一點,引出人類起源的課題。進而利用很直觀形象的圖片來感動學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閱讀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對人類的起源加深理解。在教學活動中還滲透了生命教育以及人作為自然界擁有高智慧的生物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本節教材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開始的導言,還是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內容中的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都涉及到情感教育問題。這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地方是:1.把一個比較枯燥的、理論性很強的學說型的教學內容生動化處理,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渾濁的思路變得清晰。2.學生參與面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探究過程,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有個別不知從何處思考的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看別人怎樣觀察,聽別人怎樣介紹,也學到了知識。3.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大膽提出問題,通過互相交流,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4.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課堂上教師只是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實踐和空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另外,經過課后不斷交流和反思,我認為教學中仍然存在可以改進之處:對于教材的把握還是有不足之處,一些細節問題處理不太合適,比如引導提問應該更切入主題,精煉些。由于是視頻錄制課程,很多學生有些緊張,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有時有些沉悶。 小組討論的不好,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分小組每個小組解決一個問題,學生討論結束后針對某一個問題提出解釋和看法,讓學生之間能夠充分的交流,但是講課過程中過多的變成了學生和我的交流,課堂沒有放開。上課說的太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太小,所以以后教學中要改變我的授課方式,多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出發,多給學生深入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給學生創設一種思考問題的情景,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青白江-至佳實驗學校-李宇征-生物-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00_00_00-00_48_40.flv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公開課 李宇征.ppt 教學反思.doc 評課稿.doc 說課稿.doc 配套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