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聲現象§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聲音的產生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例如:說話聲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風聲由空氣的振動產生的;瀑布聲音由水和空氣的振動產生的;樹葉沙沙聲由樹葉振動產生……2.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3.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4.記錄聲音的方式,由機械唱片發展至磁帶、激光唱片、存儲卡等。二、聲音的傳播1.傳播形式:波的形式——聲波。聲音在空氣中如何傳播?答:發聲體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3.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真空不能傳聲。三、聲速——聲音傳播的速度1.聲速是表示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聲音通過的路程。2.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一般取v=340m/s。為什么雷雨天我們先看到閃電,過一段時間才聽到雷聲?答:因為光速c=遠大于聲速v=340m/s,所以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3.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1)介質的種類;(2)介質的溫度。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最慢。例:敲擊裝滿水的鋼管一端,在另一端能聽到3次聲音,依次從鋼管、水、空氣中傳播。4.有關回聲(1)回聲是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2)當人與障礙物的距離大于17m時,就可以區分原聲和回聲。§2.2聲音的特性一、音調——聲音的高低.1.頻率:物理學中,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赫,符號:Hz.☆計算公式:.其中f——頻率,n——振動次數,T——振動時間。☆物理意義:描述發聲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2.聲音的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不同發聲體振動的頻率相同,則音調一致。3.聲——次聲波、聲音、超聲波。人們把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類能聽見的范圍(20~20000Hz)叫做聲音。☆為什么蚊子從耳旁飛過,你能聽到它翅膀振動所發出的聲音;一只蝴蝶飛過你的耳旁時,你卻聽不見?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動頻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為500——600HZ。二、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1.振幅是表示物體振動幅度大小的物理量。2.聲音的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則響度越大。3.聲音的響度還與人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聲音的響度越小。三、音色1.聲音的音色由發聲體本身(結構、材料)決定。“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依據音色辨別;2.音色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典型例題1.比較牛和蚊子的叫聲,牛的叫聲音調低、響度大;蚊子的叫聲音調高、響度小。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聲歌唱,一位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男低音的音調低、響度大;女高音的音調高、響度小。3.樓道里掛牌常寫著“慢步輕聲”,“輕聲”是指減小聲帶振動的_幅度_。4.(1)如雷貫耳說明聲音的:響度大;(2)尖銳刺耳說明聲音的:音調高。§2.3聲的利用一、聲與信息1.聲能傳遞信息。2.回聲定位的利用(1)超聲導盲儀;(2)倒車雷達;(3)(仿生學)聲吶——探測海深、繪制海底地形圖、探測魚群☆海底深度3.從異常聲音中獲取信息:醫生通過聽診器診斷疾病、汽車修理師傅聽汽車發動機的聲音判斷故障、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松動的螺栓。4.檢測方面:(1)B超;(2)超聲探傷儀——可檢測鍋爐是否有裂縫,并可測出有多大多深。☆某汽車以54km/h的速度勻速駛向一座大山,司機想側汽車到大山的距離,按響喇叭后,繼續以原速度前進,經3s后聽到回聲。求汽車發聲處距大山有多遠?(請求出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大山有多遠)解:汽車行駛的速度,時間;聲音傳播速度,時間.由公式可得:汽車行駛的路程;聲音傳播的路程;汽車發聲處距大山的距離二、聲與能量1.聲是一種波動,聲能傳遞能量。(1)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引起的強烈振動,來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2)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結石。2.聲波具有能量。Ⅰ.超聲波霧化(超聲波具有高能量);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燈自動亮了;思考:超聲波為什么應用那么廣泛?1)超聲波的穿透力強;2)超聲波方向性好;3)超聲波易獲得集中的聲能。★巧計:辨別聲傳遞的是信息還是能量,就看聲有無引起其他物體變化,若有則傳播的是能量;若無則傳播的是信息。§2.4噪聲的危害與控制一、噪聲及來源1.樂音:發聲體振動有規律,令人愉悅的聲音。2.噪聲定義:(1)物理學角度:發聲體無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2)環境保護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休息、工作、學習的聲音,以及對我們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注:噪聲和樂音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3.噪聲來源交通運輸噪聲:汽車排氣聲、喇叭聲等;建筑噪聲:修路、蓋樓時;工業噪聲:車間機械工作的聲音等;社會生活噪聲:主要來自娛樂場所、家庭噪聲等。二、噪聲的等級與危害1.分貝(dB)——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注意:0dB是指剛剛引起聽覺,并不是指沒有聲音。2.噪聲的危害:1)長期處于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造成聽力受損……2)30—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聲音不能超過50dB;為了保證學習工作,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三、噪聲的控制——最終目的是降低人耳外聲音的響度.1.聲源處(防止聲音產生):汽車的消聲器、槍上的消音器等以及“保持安靜”的標語;2.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的傳播):道路兩旁種樹、隔音板等;3.人耳處(防止聲音進入人耳):防噪聲耳罩、耳塞文字說明必要的文字說明樂音的波形PAGE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