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學科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學習,引領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2.科學精神:通過學習真理的內容,正確把握真理與謬誤的關系,提高區分真理與謬誤的能力,堅持真理、反對謬誤。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把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作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學習目標◆理解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基本屬性。◆理解真理的具體性和真理的條件性。◆列舉生活實例,根據有關原理,論證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議題設置總議題:如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分議題:1.如何認識真理?2.如何發展真理?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真理的基本屬性及真理的具體性和真理的條件性。教學難點: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學過程1、習語誦讀——導入新課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價值,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2013年12月,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②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016年7月,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③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2017年10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④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2018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的講話⑤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遠大理想。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時,專門要求寫了這樣一段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2015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習語堂間——活動設計總議題:如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第一部分:真理是客觀的分議題1:如何認識真理?材料1:觀點一:月亮是由相當久遠以前的史前人類造出來的。有桂樹、玉兔和吳剛。觀點二:科學探測表明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是寂靜荒涼的、沒有空氣、晝夜溫差極大、輻射強烈、月球凹凸不平且分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學生活動:探究1:(1)上述觀點哪個能被稱為真理?為什么?(2)為什么人們對同一個對象(月亮)會有不同的觀點?真理到底有多少?教師總結1:(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注意:①因為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②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因權勢、地位、金錢而改變。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部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材料2:學生活動:探究2:“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是否適合于任何條件?教師總結2: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材料3:學生活動:探究3:為什么中國革命選擇“先在城市奪取政權”理論失敗了?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卻取得了成功?教師總結3: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因此,馬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2018年5月,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分議題2:如何發展真理?第三部分: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材料4: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而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中世紀歐洲神學思想處于統治地位,統治階級推崇神學,認為上帝創造了地球、月亮等萬事萬物,“君權神授”。中國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說盛行……學生活動:探究4: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為什么早期人類對月球的正確認識如此匱乏?這說明認識有什么特點?教師總結4:認識具有反復性。(1)原因: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主體來看,受具體實踐水平、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限制。從客體來看,客觀事物的復雜性、變化性,使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2)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認識——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材料5:幾十年來,科學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上沒有空氣、晝夜溫差極大、輻射強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科學家在分析了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月壤樣品后估算,在上億年的時間里,月球保存著大約5億噸氦-3,如果供人類作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最近幾年研究人員獲得的最大發現,是在月球上的隕石坑里和廣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巖石里發現了水……學生活動:探究5:(1)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會不會停止?為什么?(2)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不是原地踏步、簡單重復?教師總結5:(1)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物質世界——無限變化認識的主體:人類——世代延續認識的基礎:實踐——不斷發展每個時代、每個人的認識發展的有限性,構成了整個人類的認識發展的無限性。追求真理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2)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人的認識運動不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而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習語總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2016年5月,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3、習語生聲——升華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2017年12月31日,習近平2018年新年賀詞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2019年12月31日,習近平2020年新年賀詞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2018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總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4、資源鏈接①視頻:《理響新時代第2季》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來源:學習強國)②視頻:《百家講壇:黨史故事100講——思想解放歷史轉折真理標準大討論》(來源:央視網)③視頻:《不朽的馬克思》(來源:央視網)④書籍:《馬克思的壯麗人生: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來源:中央編譯出版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