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社會歷史的本質 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二)學科素養 1.政治認同: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 2.科學精神:通過學習社會歷史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內容,正確把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分析說明虛幻、歪曲的社會意識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運用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原理,說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 (三)學習目標 ◆識記識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 ◆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理解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四)議題設置 總議題:為什么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 分議題:1.社會生活的本質是什么?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什么關系?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二者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六)教學過程 1、習語誦讀——導入新課 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 ②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們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③夢想屬于每一個人,廣大勞動群眾要敢想敢干、敢于追夢。說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各行各業人們的辛勤勞動。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④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滿懷信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 ——2014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烏魯木齊接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并同他們座談時強調 ⑤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費午餐,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 ——2015年6月1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時強調 2、習語堂間——活動設計 總議題:為什么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 第一部分: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分議題1:社會生活的本質是什么? 材料1:恩格斯在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中談到勞動的重要性。 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后者和前者雖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隨著腦的進一步的發育,腦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覺器官,也進一步發育起來。正如語言的逐漸發展必然伴隨有聽覺器官的相應的完善化一樣,腦的發育也總是伴隨有所有感覺器官的完善化。 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 學生活動: 探究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勞動在人類產生和發展中的作用。 教師總結1: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2018年5月,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 (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第二部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分議題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什么關系? 材料2: 觀看視頻《滿江紅》(宋·岳飛)。 學生活動: 探究2: 該作品是在怎樣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的?從哲學角度分析作品與當時社會背景的關系? 該作品對當時對抗金兵、收復失地產生什么影響? 教師總結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 ——2013年12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和內容 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 含義 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內容 最主要的內容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變化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3、習語生聲 ——升華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 ——2018年2月,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我們都在努力奔胞,我們都是追夢人。 ——2018年12月,習近平二0一九年新年賀詞 4、資源鏈接 ①視頻:《國史講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來源:人民視頻) ②文章: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 ③書籍: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來源:人民出版社) ④書籍:毛澤東《實踐論》(來源:人民出版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